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为保障潖江蓄滞洪区的合理调度运用,保证北江中下游防洪安全,进行了调度方案的研究。基于MIKE FLOOD平台,建立了潖江蓄滞洪区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学模型,对拟定的五个调度运用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方案下石角站洪峰流量及自身淹没范围的情况。对比结果表明,适当延迟蓄滞洪区的启用时机,对削减石角站洪峰流量、减少区内淹没损失的效果更为明显。据此确定"当江口圩水位达到22.2 m时,一次启用蓄滞洪区"的方案最优。该方案下,发生P=0.3%、P=0.5%和P=1%洪水时,石角站洪峰流量可分别削减1 150 m~3/s、1 407 m~3/s和1 017 m~3/s,最大淹没面积为86.1 km~2。相关成果可供潖江蓄滞洪区的管理决策参考,也可为其他蓄滞洪区的调度运用方案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北江潖江蓄滞洪区和飞来峡水利枢纽蓄洪库区二者联合调度防御北江洪水的总调度方针,以蓄洪淹没最小为原则,对防洪体系调度规则进行了深化和细化,供北江下游防洪体系调度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3.
蓄滞洪区对于流域防洪减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状潖江蓄滞洪区安全布局和安全设施建设短板依然突出,导致防洪运用存在启用决策困难、运用损失较大等问题,制约了防洪运用效果。为此,结合潖江蓄滞洪区各堤围防洪能力及区内社会经济情况提出布局优化方案,构建飞来峡水库-潖江蓄滞洪区防洪联合调度模型对优化前后布局方案的防洪效果开展分析计算,综合分析比较得出推荐的蓄滞洪区优化布局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将白沙塘围与官路唇围增设为安全区可减少耕地淹没163.2 hm2,减少洪水风险人数3 002人,在有效降低潖江蓄滞洪区启用损失的同时基本不增大防洪风险。研究成果可为蓄滞洪区开展布局优化提供方法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北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由飞来峡水利枢纽、北江大堤和灌江天然滞洪区等组成。飞来峡水利枢纽位于北江中游清远市境内,是以防洪为主,兼有航运、发电、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的大型综合利用工程;北江大堤北起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南至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全长63km,是全国城市防洪安全七大堤围之一;潖江天然滞洪区位于飞来峡水利枢纽下游的北江左岸,对北江洪水有滞洪和分洪作用,在50~300年一遇洪水时可以削减石角站洪峰流量700~900m^3/s。  相似文献   

5.
GIS技术在洪水淹没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水力学方法和GIS技术,通过建立珠江流域北江下游潖江天然滞洪区洪水淹没模型,对蓄滞洪区不同洪水淹没水位进行分析,计算淹没区的滞洪量,为防洪决策和淹没区洪灾损失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潖江蓄滞洪区是北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珠江流域唯一一个列入全国蓄滞洪区建设规划的蓄滞洪区.对潖江蓄滞洪区现状进行分析,论证潖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潖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飞来峡水库坝下至石角区间包括了滨江支流部分和潖江蓄滞洪区,总面积达4 266 km2,直接承受飞来峡水库的蓄泄洪的影响,同时潖江天然滞洪区对水库出库流量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该文通过对坝下区间防洪设计任务分析、潖江天然蓄滞洪区的运用和坝下区间入流与飞来峡出库对石角洪峰流量的影响等三个问题的探讨,分析该区间合理运用对提高飞来峡水库的防洪效益和坝下区间的防洪安全的重要性,并对坝下区间防洪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北江下游防洪体系运用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叙述北江下游防洪体系的组成、布局和功能。指出防洪工程体系虽已基本建成,但防洪体系运用调度规则至今尚未形成,必须及时开展北江下游防洪体系运用研究。该研究要点包括堤库联合调度运用及其对水情预报的需求、河道型水库动库容调洪、蓄滞洪区运用及安全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潖江滞洪区是北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经多年来地方建设,滞洪区内堤围现状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规划设计有关潖江天然滞洪运行方式已难以实现.为处理汛期能适时启用堤围的滞洪库容,确保滞洪区和北江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应尽早立项开展潖江滞洪区各项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收集整理与故县水库大坝中孔运用相关资料、分析故县水库原设计情况的基础上,按中下游水库群现状和小浪底水库正常运用期两种情况,进行黄河中下游水库群前汛期联合防洪调度计算及后汛期故县水库单库调洪计算,分析故县水库前、后汛期大坝中孔退出防洪运用对故县水库、洛河下游及黄河下游防洪的影响。故县水库大坝中孔退出防洪运用,前汛期故县水库20 a一遇洪水最高水位为543.20 m,未超过移民水位544.20 m;万年一遇洪水最高水位为549.66 m,未超过551.02 m的设计指标。花园口站洪峰流量最大变幅为100 m~3/s,10 000 m~3/s以上洪水洪量最大变幅为0.32亿m~3,对东平湖和北金堤滞洪区的运用标准基本无影响。后汛期故县水库大坝中孔退出防洪运用方案对故县水库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等特征水位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林韬 《广东水利水电》2017,(1):15-17, 25
通过对潖江滞洪区管理、建设运行与社会稳定风险的研究,探索其风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确保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调度运行,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于MIKE21的濛洼蓄滞洪区洪水演算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蓄滞洪区分洪之后洪水演进情况,以淮河中游濛洼蓄滞洪区为研究对象,采用MIKE21模型对洪水演进过程进行了二维模拟计算。利用2007年实测水位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后,水位模拟最大相对误差约10%,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精度。运用该模型模拟计算了最危险分洪方案下蓄滞洪区内任一点的水深、流速、到达时间等洪水淹没要素。研究成果可为濛洼蓄滞洪区防洪救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增加,城市附近蓄滞洪区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国内外就其项目建设对蓄滞洪区运用产生的影响研究较少。以武汉市轨道交通21号线工程为例,采用动边界模拟技术,建立蓄滞洪区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就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蓄滞洪区运用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成果表明:武湖蓄滞洪区内轨道交通工程桥墩、车站等占用有效蓄滞容积相对较小;工程建设对蓄滞洪区分洪流量、历时、水位及流场过程的影响较小,对蓄滞洪区退洪流量、历时、水位及流速过程等影响不大,不会对蓄滞洪区运用带来明显不利影响,其研究方法及成果可供工程规划设计单位及防洪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渭河南山支流径流和暴雨洪水等特征,分析了洪水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就蓄洪区的整体规划和综合利用进行探讨,明确了分洪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措施,指出在华阴市低洼地带规划和修建蓄滞洪区可提高渭河南山支流堤防抗洪能力,提高洪水可控性,避免常遇中小洪水灾害,对现有防洪体系进行有效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蓄滞洪区是调节河道超标准洪水的重要区域,建设蓄滞洪区对于保障区域防洪安全十分重要。为了研究长江芜湖河段二坝蓄滞洪区分洪口门裹头在扒口分洪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本文依据分洪口门设计资料构建了分洪口门裹头工程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模型重点考虑了高压旋喷桩的三维加固效果以及地层的实际特征。采用强度折减法研究了裹头工程的稳定性状况,并且分析了分洪口门的变形规律。在蓄滞洪区扒口分洪工况,强度折减法计算的结果显示,相比背水侧堤身的变形,分洪口门裹头的变形量很小。堤防背水侧堤身首先出现塑性贯通区,口门稳定性最薄弱的部位在背水侧堤身,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的安全系数为2.05,大于规范要求值。说明裹头工程设计安全可靠,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分洪口门十分有效,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小洪河与上中游水库群、西平县杨庄滞洪区、西平县老王坡滞洪区是淮河防洪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小洪河防洪工程联合运用承担了豫南防汛工作中重点防洪任务,自2008年来未发生洪水过程,西平县小洪河城区段通过城市水系治理工程,行洪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对2020年7月21日至23日发生在小洪河流域大到暴雨产生的小洪河洪水,进行降雨、洪水过程、洪水量级、洪水传播时间、工程防洪调度等方面分析;发现上游水库调度对7·22洪水产生很大影响,7·22洪水中小洪河桂李站实测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与保证水位、流量关系存在异常现象;提出水库工程防洪调度运用防洪库容全部拦蓄原则,建议调整小洪河桂李站防汛特征水位,为小洪河流域洪水精准调度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杜家台分蓄洪区洪水调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家台分蓄洪区上接汉江、下通长江,存在着可利用行洪道分流汉江洪水出长江的可能性。尤其是汉江发生秋汛,而此时长江已处于汛末,汉口站水位偏低,可以采用行洪道分流汉江洪水出长江。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比了北金堤和东平湖滞洪区的工程设计指标.结果表明:①洪水威胁仍是黄河下游防洪的心腹之患;②小浪底水库运用后,花园口出现1 000 a—遇洪水时,仍需要北金堤或东平湖滞洪区分滞洪水;③东平湖滞洪区的潜在淹没损失仅为北金堤滞洪区的14%,在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中地位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