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综合考虑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社会经济干旱等情况,选取水库蓄水距平百分率、地下水埋深、土壤含水量、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等作为旱情评价的指标,将旱情分为不旱、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特大干旱5个等级,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的旱情综合评价模型。从山东省42 a的实测资料中随机挑选7 a资料,对历史旱情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基于集对分析的旱情综合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且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该方法在旱情评价方面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广西1990~2007年18 a的统计资料,采用频率计算和等级划分的方法分析了广西干旱分布特征,并对因旱造成的人畜饮水困难、粮食减产和经济损失等社会经济影响,以及抗旱后解决人饮困难、减少农业经济损失的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受地形和降雨的影响,百色市和河池市等地区是旱灾易发区,且干旱程度较严重,因旱导致大量人口饮水困难,造成农田减产和巨额经济损失。采取抗旱措施后,抗旱投入产生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抗旱的效益费用比多年平均值为24.3,对于严重旱灾为12.4,而对于中度旱灾甚至达到70以上,抗旱效益显著。通过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和预测,到2020年广西水资源人口承载力和水资源GDP承载力均大于预测规模,水资源量可满足广西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跨区、跨流域调水是减少因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异导致的社会经济干旱损失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入汛以来,全省平均降雨量96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240毫米)偏少60%。特别是6月份以来,全省平均降雨量仅有90.2毫米,是1951年以来最少年份,呈现出严重的气象干旱。由于近期持续高温晴热天气,降水稀少,全省旱情呈现蔓延加剧之势。据7月27日统计,全省秋粮受旱面积已达2310万亩,其中轻旱1700万亩,重旱610万亩,山丘区24.5万人、8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平顶山、许昌等地市出现供水水源不足,严重影响到城市供水安全。依照水利部制定的干旱评估标准中所确定的农业干旱等级划分指标,河南省已进入中度干旱期。面对严峻  相似文献   

4.
2010年秋至2011年夏,江苏省降雨持续偏少,上游来水异常偏枯,秋冬春夏四季连旱,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同期最严重气象干旱。为科学评估旱情等级,应用《旱情等级标准》(SL 424-2008)中的评估指标,对江苏省2010~2011年旱情进行评估;用农业旱情等级与相应区域内因旱人饮困难数、降水量距平百分率、连续无雨日数、作物缺水率、土壤墒情的旱情等级作为区域内综合旱情等级评估标准,确定区域内的旱情等级。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旱情分析及科学抗旱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旱情分析 山东省自去年9月下旬以来,平均降水13 mm,比常年偏少85%。除烟台、威海局部地区外,大部分地区5个月基本无有效降雨,出现了秋冬春连旱的局面。根据频率分析,全省气象干旱等级达60年一遇。立春后,冬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田间蒸发加快,作物需水明显增加。气象干旱逐步引发农业干旱,对全省植物需水和饮水安全造成威胁。旱情表现:一方面除已经灌溉的农田面积外,目前农田受旱面积已经发展到231.73万hm2,55万人、  相似文献   

6.
历史干旱规律分析是开展抗旱规划工作的前提。依据秦皇岛市1990~2007年统计的农业旱灾损失情况,采用经验频率法分析该市的易发旱灾等级、易发旱灾发生频率等历史干旱规律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秦皇岛市易发旱灾等级为轻度旱灾,发生频率为28%;易发旱灾等级东部较为严重,西部较轻,中部较为严重,南北较轻。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贵州省未来干旱变化趋势,基于 CMIP5 全球气候模式预估的降水月值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了 2016—2050 年 RCPs 情景下贵州省干旱趋势。结果表明: 2016—2050 年间RCP2. 6、RCP4. 5 和 RCP8. 5 情景下贵州省 SPI 指数均呈现增加趋势。除特旱外,RCP8. 5 情景下轻旱、中旱、重旱发生频次高于 RCP2. 6 和 RCP4. 5 情景。2016—2030 年各情景下各干旱等级发生频次较高。不同情景下各干旱等级的干旱频率空间异质性突出。各情景下贵州省干旱站次比和干旱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发生全域性干旱年份较多,发生区域性干旱和局域性干旱年份较少。发生轻度干旱强度年份较多,发生中度干旱强度和重度干旱强度年份较少。RCPs 情景下贵州省降水增加导致干旱风险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干旱监测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RCPs情景下贵州省干旱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贵州省未来干旱变化趋势,基于CMIP5全球气候模式预估的降水月值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了2016—2050年RCPs情景下贵州省干旱趋势。结果表明:2016—2050年间RCP2. 6、RCP4. 5和RCP8. 5情景下贵州省SPI指数均呈现增加趋势。除特旱外,RCP8. 5情景下轻旱、中旱、重旱发生频次高于RCP2. 6和RCP4. 5情景。2016—2030年各情景下各干旱等级发生频次较高。不同情景下各干旱等级的干旱频率空间异质性突出。各情景下贵州省干旱站次比和干旱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发生全域性干旱年份较多,发生区域性干旱和局域性干旱年份较少。发生轻度干旱强度年份较多,发生中度干旱强度和重度干旱强度年份较少。RCPs情景下贵州省降水增加导致干旱风险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干旱监测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受自然地理和人口增长等因素制约,遭遇特大干旱时,我国因旱引起临时人饮困难问题突出。根据1990—2019年全国各省份因旱临时饮水困难人口系列数据,分析了全国因旱临时饮水困难时间演变过程及空间分布特征,全国因旱临时饮水困难人口从20世纪90年代的代际平均3 226.6万人递减至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代际平均1 462.8万人,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旱临时饮水困难人口占全国因旱临时饮水困难人口总数的52%。提出了制定因旱人饮供水保障方案、因旱人饮水源工程建设及管理体制机制对策,为政府部门制定人饮安全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人民珠江》2021,42(7)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灾害频发,对自然生态系统及人类生产生活、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区域干旱特征进行分析评估,对当地的抗旱减灾决策及气候变化研究有重要意义。基于雷州半岛1970—2019年的12个站点气象、水文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及游程理论对干旱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结合适线法、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雷州半岛地区近50年干旱历时和烈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雷州半岛近50年来的月尺度SPEI指数呈波动中逐渐下降趋势,且在近50年的时间尺度上呈现以约10年为一个周期的波动特征,其波动与ENSO影响相关,在ENSO冷事件年SPEI指数相对偏大,相反在暖事件年SPEI指数偏小,旱情凸显;(2)雷州半岛发生干旱灾害的烈度越大概率越小;(3)干旱情况地域差异较大,干旱频次、次均烈度高低及历时长短等指标在空间上均呈现为东北部地区向西南部地区逐渐加强的分布规律;(4)不同等级干旱的发生频率地域差异总体表现为雷州半岛中南部和东北部地区发生中旱及以上干旱的频率高于中北部地区,其中雷州市南部及徐闻县旱情突出;(5)春冬季干旱易发,空间上春夏两季雷州半岛东北部和中南部地区旱情影响较为突出,秋旱则在中北部地区较为严重,冬旱严重影响区域为中南部。  相似文献   

11.
茶世凯 《吉林水利》2011,(11):13-16
水利是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我国干旱发生的频次高、危害大,对农业生产、粮食安全、居民生活以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水源工程建设滞后、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欠缺、应急调水能力不足是加剧旱情的根源。兴修水利、强化旱情监测预警才能有效抗御干旱气候。  相似文献   

12.
关中地区气象水文综合干旱指数及干旱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陕西关中地区22个气象站和3个水文站1961—2016年的气象水文资料,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与径流干旱指数(SDI),运用Gumbel Copula函数构建了气象水文综合干旱指数(MHDI),探讨了MHDI的适用性,并分析了气象水文综合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MHDI综合了SPEI与SDI的优点,可同时表征月尺度和年尺度的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关中地区MHDI序列值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干旱情况逐年加剧;MDHI序列存在变异,年尺度变异点集中于1986年和1990年;年尺度的序列值主周期多集中在20~22 a;泾河流域干旱发生频率最低,为19.11%,北洛河流域干旱发生频率最高,为47.97%,渭河流域干旱发生频率介于两者之间,为26.42%。  相似文献   

13.
白城水资源现状及解决干旱缺水问题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 《吉林水利》2012,(4):27-28,45
如何解决白城干旱缺水问题,多年来一直是各级领导和有关科技人员十分关注和努力探索的课题。本文从对白城水资源组成的分析入手,论述了白城缺水的状态,针对解决白城市干旱缺水问题,在完善现有水利工程,加快蓄洪工程建设,加大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力度,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建设要"以水定物、量水而行"等四个方面做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开展历史典型场次特大干旱事件重演研究,能够为极端状况下的干旱灾害防御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提出了历史特大干旱重演影响分析方法,并以明崇祯大旱为例,开展现状防御条件下重演情景分析,估算一旦发生明崇祯大旱对供水、粮食以及经济的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现状自然地理和水利工程条件下,若发生类似明崇祯大旱,核心旱区9省市连续7年年平均缺水率为21.9%,最高为38.7%;年平均粮食减产率为27.7%,最高为39.2%;年平均因旱直接经济损失占本区域GDP比例为5.3%,最高为11.1%;占全国GDP比例年平均达到2.2%,最高为4.53%。可见,一旦发生类似历史上的极端干旱,严重缺水将会对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巨灾风险应对准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云南地区6个气象站点1954-2012年降雨资料,运用标准化指数SPI计算了各站点的SPI值,定量统计和评价了云南地区在近59年期间发生干旱的年份和发生不同程度干旱的频次。研究结果表明:1标准化降水指数适合于云南地区的干旱计算,计算结果与历史实际干旱情况较为吻合,该指标可用于云南地区的干旱评价;2临沧站出现干旱的年份较多,但蒙自站出现极端干旱的年份明显高于其他5站;3各站点在不同季节出现干旱的频次不同,其中腾冲在春季相比于其他5站,发生干旱的频率较高35.6%,临沧站在夏季和冬季发生干旱频率均较大,分别为35.6%和37.9%,蒙自站在秋季发生干旱频率最大,为34.8%研究成果可为云南地区的干旱评价分析和水资源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提出区域旱灾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进一步推动干旱灾害防治区划研究,从风险管理角度定量评估和区划干旱灾害风险,以县级行政区为区划单元计算农业干旱灾害和因旱人饮困难风险度,并采用等分间距法开展农业干旱和因旱人饮困难风险区划,最后根据最不利原则确定干旱灾害综合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干旱灾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淮北平原北部地区和江淮分水岭地区;因旱人饮困难高风险区位于皖西皖南山区;城镇干旱灾害无高风险区;6个县级行政区干旱灾害综合为高风险区。风险区划成果有助于掌握安徽省干旱灾害风险分布情况,可为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以最新的全国土壤水再分析产品为参考,通过最大相关性分析确定最适宜表征湖南省农业干旱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时间尺度,进而分析湖南省1960-2014年农业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全省尺度最适宜表征农业干旱的SPEI时间尺度为SPEI-6;基于SPEI-6表征的全省农业干旱在1960-2014年呈不显著减小趋势,中度及以上干旱的发生频率为14.4%,重度及以上干旱的发生频率为4.9%;在季节分布上,中度及以上农业干旱在冬季发生频率最高,其次为秋季;重度及以上农业干旱亦在冬季发生频率最高,其次为春季;在年代际变化上,农业干旱的发生频率在20世纪60年代最高,而后持续降低,90年代达到最低值,21世纪初又快速升高。  相似文献   

18.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淮河流域干旱 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淮河流域35个气象站点的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Drecipitafion in- dex , SP1)分析了淮河流域近50年(1961 } 2010年)的年度干旱指数,并利用干旱发生频率、干旱站次比和干旱强度三项干旱指标分析了淮河流域的干旱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淮河流域以轻旱、中旱为主,重旱、特旱相对较少,有干旱发生面积有逐年递减而发生强度呈增强趋势。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淮河流域干旱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对1949—2008年县区以上的旱情旱灾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近60年来旱情旱灾情现状及变化情势从特大干旱、农村饮水、农业干旱、城市缺水、生态环境和旱灾损失等不同的角度,对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影响程度、发生范围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得出了干旱灾害在发生频次、严重程度和发生范围方面都呈现增加的态势,干旱不仅对农业,而且对工业生产以及江河、湖泊、湿地等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干旱灾害的影响已经波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未来发生特大干旱的概率增加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