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正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近两年多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个部委共同印发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扩大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城市试点的通知》,推动"2+26"个城市和汾渭平原11个城市开展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2.
政策动态     
正住建部公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加快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财政部、住建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了2017年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工作。根据评审结果,拟纳入2017年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范围(按行政区  相似文献   

3.
正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要求、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住房城乡建设部于10月11日召开了北方采暖地区今冬明春城镇供热采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今冬明春城镇供热采暖工作。副部长倪虹出席会议并讲话。倪虹强调,各地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北方地区清洁供暖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能源局研究起草了《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供热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取暖面积达到35亿平方米左右,可再生能源供热总计约1.5亿吨标准煤。可再生能源供热主要包括地热能供热、生物质能供热、太阳能热利用、风电供热等多种类型。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供热利用,符合我国推进供给侧结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环保部、住建部等十部门共同编制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日前正式印发。《规划》对北方地区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地热供暖、生物质供暖、太阳能供暖、天然气供暖、电供暖、工业余热供暖、清洁燃煤集中供暖,以及北方重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煤改气"气源保障总体方案作出具体安排。  相似文献   

6.
低温空气源热泵作为高效、清洁的供热方式日益受到关注。为分析低温空气源热泵供热方式在北方寒冷地区居住建筑中的应用适宜性,本文以北京地区的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分析的方法,比较研究低温空气源热泵供热方式与北方地区传统供热方式在一次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初投资及运行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相对传统供热方式,在适宜应用的场合,低温空气源热泵供热方式具有明显的节能及环保优势。  相似文献   

7.
正《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首次明确了清洁取暖的概念和范围。清洁取暖是指利用天然气、电、地热、生物质、太阳能、工业余热、清洁化燃煤(超低排放)、核能等清洁化能源,通过高效用能系统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包含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为目标的取暖全过程,涉及清洁热源、高效输配管网(热网)、节能建筑(热用户)等环节。在我国当前国情下,清洁取暖绝非简单的"一刀切"去煤化,而是对煤炭、天然气、电、可再生能源等多种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8)
随着我国北方地区及国外等地区的取暖需求,供热计量技术日益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供热计量技术在国内外的计量收费、供暖方式等方面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我国的供热计量技术的调研和分析,总结了关于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供热系统不节能、供热水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是目前我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最具发展潜力的实用领域,但由于太阳能自身供热特性与建筑负荷不匹配,因此通过多能源互补供热是提升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贡献率的重要途径。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多能源互补供热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标准编制工作,分析了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和藏区采暖工程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1 前言2017年5月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17]238号:“2+26”城市试点示范期为3年,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标准根据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安排10亿元,省会城市每年安排7亿元,地级城市每年安排5亿元.2018年7月,再次联合下发文件《关于扩大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城市试点的通知》财建[2018]397号.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推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的原则应坚持:一、坚持清洁替代,安全发展。以清洁化为目标,重点替代取暖用散烧煤,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同时也必须要统筹热力供需平衡,保障民生取暖安全。民生和环保两方面都要抓,不可顾此失彼。二、坚持因地制宜,居民可承受。清洁取暖不是"一刀切",应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等条件及大气污染防治要求,结合区域特点和居民消费能力,做到"资源用得好、财政补得起、设施跟得上、居民可承受",用合理经济代价获取最大的整体污染物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召开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视频会,部署试点城市清洁取暖工作。根据试点方案,未来3年地方财政将投入约697亿元保障清洁取暖改造顺利实施,计划吸引金融机构、企业投入等社会资本超过2000亿元。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  相似文献   

13.
为防治大气污染,响应国家"打好蓝天保卫战"的要求,中国正在全面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的通知"是重要先行政策,对开展落实清洁采暖工作、促进清洁取暖技术转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为分析政策的具体实施效果,首先对清洁取暖现状、相关政策现状、与试点城市政策等内容概要进行提炼;然后,针对试点城市政策落实过程中选出的12个试点城市的清洁取暖实施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试点城市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最后,通过对试点城市实施计划与现况来总结评价政策的落实情况,并对未来政策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实地走访调研北京、济南、鹤壁、新乡和滨州等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基础上,梳理并总结上述城市推进清洁取暖的经验做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以期引导北方地区科学合理地推进清洁取暖工作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北方清洁取暖步入“2.0时代”,运维监管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22-2025)》明确指出利用智慧监管平台提早布局售后运维体系。本文详细阐述了清洁取暖目前运维的问题,以及建立智慧监管平台的需求分析、技术要素、框架设计、功能描述,加快清洁取暖智慧监管平台的快速建立,以推动清洁取暖的长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北方地区小城镇供热是我国供热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清洁供暖目标的一个必要环节。小城镇由于自身原因呈现出了与大城市和农村都不同的特征。本文首先分析了北方地区小城镇供热现状,再通过实地调研阐述小城镇供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小城镇清洁供暖技术路线进行探讨,总结出适合小城镇的供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7月5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清洁供热分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会上同时发布了《清洁供热行业发展报告2019》的研究成果,该报告建议各地政府在制定下一轮煤改清洁能源政策中,应明确可再生能源利用在清洁取暖中的优先地位,充分重视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报告指出,目前"煤改清洁能源"行动中,过于倾向于"改电"和"改气"。当前技术路线不仅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天然气供应紧张,还加重了部分农村居民的取暖成本,导致"返煤"现象频发。按照当前"煤改清洁能源"政策实施的趋势,政府将无法完成《北方  相似文献   

18.
资讯速览     
<正>政策·法规四部委联合开展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印发《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试点示范期为3年,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标准根据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安排10亿元,省会城市每年安排7亿  相似文献   

19.
核能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可以作为城市集中供热的热源.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暖季节燃煤供热导致的空气污染问题,探讨了应用核能进行供暖的方案.以胶东半岛为例,介绍了核能供热的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并对核能供热的优势、原理、节能环保效益及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核能可以有效地为建筑物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清洁热源供热能力与城镇热负荷展开调研。建立系统的调研方法,通过调研各类统计资料,建立了涵盖15个北方省(区、市),包括电厂余热、工业余热、污水余热、城镇垃圾与农村富余生物质等热源形式的北方清洁热源供热能力与热负荷数据库,并通过数据地图等形式对数据库进行直观表达,探究各类清洁热源的分布规律。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对北方地区清洁热源总体供需匹配和各类清洁热源的供需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北方地区清洁热源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