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非农化态势愈发明显。以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泰尔指数等技术方法系统刻画了2000-2016年间水资源非农化的空间格局及区域差异,同时借鉴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收敛性检验方法,对水资源非农化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水资源非农化利用的地区间差异显著,南方地区高于北方地区,东部及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 2000-2016年31个省(市、自治区)水资源非农化利用总体无明显的σ收敛特征,但整体层面及各地区都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研究结果可为各地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水资源现状 据近期山西省水资源普查,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3.8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为86.77亿m3,地下水总量为84.04亿m3,河川径流与地下水的重复利用量为47.01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76m3,为全国平均水量的1.5;耕地亩均占有量为192m3,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9.根据中国科学院2000年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山西省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水资源指数(依据人均、亩均、单位面积平均水资源量)排序中列第29位.  相似文献   

3.
陈述  吕文芳  王建平 《水资源保护》2022,38(4):80-86, 94
为了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动态评价,以长江流域11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建立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SEDEA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法,探究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变化;利用Malmquist指数与WARD系统聚类方法,分析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化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长江流域11省区2013—2019年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水资源利用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东西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11省区水资源的Malmquist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的演变趋势基本一致,说明Malmquist指数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指数的增长,而制约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是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因此,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生产资源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复合模糊物元-CRITIC组合模型确定综合指数,并应用Ward聚类分析法对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划分。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符合现状,北京用水效率最高,以北京为中心,向四周递减,且地区间差异较明显。研究方法可为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产函数的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扩展的省级生产函数计算边际单位水资源价值,构造相关生产函数来描述我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的经济活动。利用2000—2005年的经济数据以及水资源数据,从生产力角度分析各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以边际水资源利用价值为表征的水资源使用效率在研究期限内都有所提高,北方等缺水地区无论从空间还是从时间段来看,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其改进幅度都显著地高于南方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廊坊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利用灰色关联原理确定了廊坊市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根据2000年-2005年廊坊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值,利用灰色聚类方法对廊坊市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针对保定市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量大的现状,在综合分析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水资源利用状况以及农业结构等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农业节水分区的研究。依据确定的节水分区原则,筛选出15项原始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15项指标表示成6个主成分,以提高计算效率;运用系统聚类法将保定市23个县划分成6个农业节水区,并结合自然、社会、经济情况对各区进行了分析,对各区农业节水措施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是以水资源利用状况评价为基础,通过水资源利用指数的时空变化来反映的科学。因此评价实体、目标、指标体系有所不同,评价模式(方法)也存在差异。由于涉及多个评价指标,所以属于高维数据处理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提出基于减法聚类的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减法聚类完成高维数据向低维空间的转换,即将每个样本的多个评价指标综合成一个综合指标,用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建立水资源利用综合评价模型,从而实现对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非常规水源对于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区域水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03—2021年非常规水源利用统计数据,定性分析了我国各地区非常规水源的利用结构,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我国非常规水源利用特点进行了定量研究。对我国非常规水源利用趋势在时间和利用结构上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可为非常规水源开发管理者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TFP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SBM-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VAR模型,对群组前沿下中国东、中、西部水资源绿色效率TFP及其分解指数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旨在对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各地区有针对性地提高水资源绿色效率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TFP及其分解指数在1%的显著水平下呈一阶单整序列,并具有长期且稳定的均衡性,东、中、西部VAR模型均通过了平稳性检验,满足后续分析的运行条件;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可知,未来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TFP受其自身影响明显,但有下降趋势;东部地区TFP的增长有赖于技术进步的提高(其贡献度高达20%),中部地区主要依赖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而西部地区得益于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协同发展。模型较好地模拟了TFP本身及其分解指数对水资源绿色效率TFP的影响,证明了VAR模型在水资源绿色效率研究中应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水资源短缺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约束,是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支撑。尝试将DEA视窗分析方法应用于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结合超效率DEA模型,探究黄河流域九省区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Malmquist指数分解效率变动的内在原因,并引用空间匹配度计算方法,研究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全面小康相对水平匹配程度。研究发现:九省区2012—2018年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呈增加趋势,水资源利用水平具有显著空间差异性;九省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TC,制约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是综合技术效率EC;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全面小康相对水平的匹配程度呈现出较强的地区差异,部分省区两者动态协同性较差,其中,宁夏需要同时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陕西需要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内蒙古需要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据包络模型的西部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西部地区12省市(自治区)2007—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SBMUndesirable超效率模型,分析了西部各省市(自治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动态演化趋势和节能减排潜力,采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西部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各省市(自治区)存在显著差异,重庆、陕西、四川用水效率相对较高,甘肃、新疆、广西用水效率偏低且呈下降趋势;节能减排方面,西部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潜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农业用水、生态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新疆、甘肃、广西、贵州、青海和云南应进一步削减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方面,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第二产业比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污水处理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水资源禀赋和GDP对水资源利用效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高效利用是缺水地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关键措施之一,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水资源管理需要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现有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主要有万元GDP用水量、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等,这些指标表征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用水水平,不能反映区域内部用水效率的不均衡性,也无法表达不同用水效率水平所支撑的经济体量,因此不能识别低效用水对象,难以对低效用水对象进行精准调控。水资源利用效率频谱分析方法基于伽玛函数解析了不同用水效率及其对应的经济规模,进而计算不同用水效率对应的经济体量占经济总量的比例(类似于概率密度),绘制水资源利用效率频谱图。基于1998—2016年的我国分省区万元GDP用水量及其对应的GDP数据绘制了水资源利用效率频谱曲线,揭示了我国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演变趋势。水资源利用效率频谱分析方法通过解析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其对应的概率密度分布,揭示了区域内部用水效率的不均衡性,可为水资源管理和高效利用精准调控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水平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1956~2000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评价结果和入海水量资料,对黄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水平进行初步分析,指出基于全年地表水资源量与出境量的洪水资源利用水平较稳定地维持在400亿m3左右;探讨了黄河流域历年来水利工程空间布局及运行方式变化与洪水资源利用过程的关系,并采用洪水资源利用程度的概念来显示不同流域之间洪水资源利用水平的相对差异,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程度在20世纪90年代呈上升趋势,至2000年已接近90%;指出黄河上游低含沙洪水资源的利用对中游高含沙洪水资源利用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技术与管理层面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量化实施支撑不足的问题,为满足跨流域调水复杂水工程集群的管理需求,以南水北调江苏受水区为研究对象,从水资源高效利用角度出发,基于课题组建立的多层次水资源模拟与配置模型,核定并解析地级市、水资源分区、区段、梯级等多层次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基于现状用水与高效用水不同模式,进行用水总量考核;构建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评估水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水资源利用总量控制考核全体达标;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北高南低,差距较大,其中最高综合得分1. 2,最低-5. 1;研究区节水潜力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尤其是在水源相对充足的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更为低下。基于多层次水资源模拟与配置模型及其反算功能,解决了省控控制条件与不同层面水资源管理部门量化执行需求之间的脱节,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的水资源利用考核提供技术支撑,为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示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宝鸡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宝鸡市2000~2003年的水资源相关资料,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间接指标和目的指标。评价体系包括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生态环境状况和水资源合理配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对宝鸡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进行评价,提出了宝鸡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从重庆市忠县地理位置的典型性和敏感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水利设施布设的必要性和虾子岭流域研究前景的优越性出发,借助于SWAT模型,对忠县虾子岭流域地表径流特征进行时空分析,用于确定急需进行水量调控的区域,为区域径流调控体系的布设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地表径流量多的东部区域已经布设了较多数量的蓄水工程,流域西部区域应成为未来调蓄水工程布设的重点考虑区域,但工程布设后调蓄水时间的选择不能仅仅依赖地表径流量的多少,而应进一步结合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最终确定合理而科学的拦蓄水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水资源在空间分布、开发利用及经济效益方面的均衡状态,采用基尼系数与协调发展度的方法,基于水资源负载指数、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和用水效益计算水资源空间均衡系数,并对水资源负载指数、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和用水效益的均衡性进行计算分析,确定了合理的权重。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为计算单元计算了2017年全国水资源空间均衡系数,结果表明,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压力极不均衡,水土资源匹配差异较大,用水效益与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关系,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用水效益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全国水资源在时空分布、开发利用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中表现为不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