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原料小龙虾和卤制加工后的即食小龙虾为对象研究其优势腐败菌种类,为后续研发适宜的杀菌工艺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传统平板分离法,从原料小龙虾与开始腐败的即食小龙虾中分别分离出优势腐败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对微生物种类进行初步分类。采用16S rDNA 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以及测序的方法,进行了菌种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原料小龙虾优势腐败菌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溶酪巨球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ia)、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indicum)和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p.);即食小龙虾优势腐败菌仅检测到以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为代表的芽孢杆菌,而其他类型的细菌在卤制加工过程中已被灭活。小龙虾加工前后优势腐败菌鉴定结果对比分析可知,高温卤制工艺难以除灭原料小龙虾中的芽孢杆菌,芽孢杆菌仍存活导致即食小龙虾腐败。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轻微加工即食对虾优势腐败菌及其碳源代谢效应差异性,采用MIDI和测序法对优势腐败菌进行鉴定,采用BIOLOG系统对其碳源的代谢能力及代谢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即食对虾优势腐败菌为地衣芽孢杆菌(S1)及枯草芽孢杆菌(S2)。两者碳源代谢能力差异性不显著(P0.05);两者糖类、羧酸类、氨基酸类和脂肪酸/酯类的代谢能力存在差异,糖类代谢能力均最强,其次是羧酸类,S1氨基酸强于脂肪酸/酯类,而S2氨基酸弱于脂肪酸/酯类。S1 4种碳源代谢能力均弱于S2,且脂肪酸/酯类与氨基酸类代谢能力差异性显著(P0.05);两者碳源代谢动力学存在差异,S1糖类最大比生长速率(除D-海藻糖、蔗糖、D-果糖)和延滞期(除D-海藻糖,蔗糖)均较低,S2羧酸延滞期和最大比生长速率(除L-苹果酸)较高,氨基酸的延滞期(除L-天冬氨酸)和最大比生长速率大于S1,脂肪酸/酯类的延滞期(除吐温40)和最大比生长速率大于S1。本研究通过对即食对虾优势腐败菌鉴定及碳源代谢效应分析,为优化对虾产品配方,抑制优势腐败菌生长和延长货架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加州鲈的优势腐败菌,采用16S r DNA基因测序手段进行腐败菌的分离鉴定。以感官评价、pH、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值)及产量因子(YTVBN/cfu)为指标,对菌种的致腐能力进行系统评估。鉴定结果表明,加州鲈肉样中共分离9种菌,分属普罗维登斯菌属(Providencia),哈夫尼菌属(Hafnia),气单胞菌属(Aer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和巨球菌属(Megasphaera)。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种,革兰氏阴性菌6种。致腐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巴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pasteuri)样品从高品质终点到达感官拒绝点仅需1.5 h;培养24 h,样品pH最高可达7.35±0.33,TVBN最大可达160.02±0.28 mg/100 g,产量因子YTVBN/cfu可达227.32±1.08(10~(-9) mg TVBN/cfu),显著高于其他菌种样品(p0.05)。综上所述,巴氏葡萄球菌具有极强的致腐能力和蛋白质分解能力,是加州鲈鱼肉的优势腐败菌。 相似文献
4.
以中温乳化香肠为研究对象,对其在25 ℃贮藏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管碟法和酶标比浊法测定肉制品中常用的7 种防腐剂对腐败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中温乳化香肠在25 ℃贮藏第25天时,菌落总数已超过GB 2726-2005《熟肉制品卫生标准》中规定的菌落数,从该腐败样品中分离得到1 株优势腐败菌CMRC BC-1,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该菌株被鉴定为凝结芽孢杆菌。7 种防腐剂中,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该菌株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添加量为0.1 g/L时,其抑制率达到99.05%;其余6 种防腐剂除山梨酸钾外,在各自的最大添加量时对该菌株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冷藏7 d鮰鱼片中优势腐败菌的种类,将鮰鱼于4℃无菌冷库中取肉后真空包装放置于4℃冰箱中储藏7 d,从腐败鱼肉中分离出3株细菌,编号x1-1、y1-1、y2-1,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以及16S rDNA序列测定等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菌种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且均为兼性厌氧菌,通过测序结果与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x1-1与嗜水气单胞菌亲缘关系最近,达99.9%;y1-1与维氏气单胞菌亲缘关系最近,达99.79%;y2-1异嗜糖气单胞菌亲缘关系最近,达99.8%。以上各项研究结果表明:x1-1为嗜水气单胞菌;y1-1为维氏气单胞菌;y2-1为异嗜糖气单胞菌。综上所述,冷藏鮰鱼片中优势腐败菌为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6.
冷藏鮰鱼片中优势腐败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冷藏7 d鮰鱼片中优势腐败菌的种类,将鮰鱼于4℃无菌冷库中取肉后真空包装放置于4℃冰箱中储藏7 d,从腐败鱼肉中分离出3株细菌,编号x1-1、y1-1、y2-1,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以及16S rDNA序列测定等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菌种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且均为兼性厌氧菌,通过测序结果与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x1-1与嗜水气单胞菌亲缘关系最近,达99.9%;y1-1与维氏气单胞菌亲缘关系最近,达99.79%;y2-1异嗜糖气单胞菌亲缘关系最近,达99.8%。以上各项研究结果表明:x1-1为嗜水气单胞菌;y1-1为维氏气单胞菌;y2-1为异嗜糖气单胞菌。综上所述,冷藏鮰鱼片中优势腐败菌为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7.
鲜切青椒优势腐败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鲜切青椒中的优势腐败菌,揭示其腐败能力,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以北京地区“京甜3号”、“中椒7号”、“冠军椒王”、“强舟”四个青椒品种为实验材料,经过鲜切工艺处理后贮藏至腐败,采用平板计数法和划线分离法,从腐烂组织中筛选优势菌株,经过反接验证测定其腐败能力,并对优势腐败菌进行形态学和API20E、API50CH生理生化鉴定结果:四个品种的鲜切青椒中均筛选出优势菌株A、B;菌株B对鲜切青椒具有致腐性,而菌株A不具有腐败能力;经过显微镜观察及革兰氏染色后鉴定B为革兰氏阴性杆菌,API20E、API50CH初步鉴定其为欧文氏菌.结论:菌株B为欧文氏菌,是鲜切青椒的优势腐败菌. 相似文献
8.
以腐败变质的真空包装豆腐干为材料,分离鉴定优势腐败菌并测定其致腐能力,为研究豆腐干腐败机理、控制并延长豆腐干产品货架期提供参考。从变质豆腐干中分离筛选出优势腐败菌,经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再将优势腐败菌接种到无菌豆腐干,37℃下贮藏20 d,探讨豆腐干的腐败特征。结果表明:经分离筛选和感官评定获得1株优势腐败菌,鉴定为Bacillus subtilis。进一步致腐特性测定表明,接种优势腐败菌的豆腐干的硬度、弹性、胶着性等物理参数均明显降低;腐败相关化学成分含量也有明显变化,氨基酸态氮含量从0.037%增加到0.129%,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含量从5.63 mg/100 g增加到33.01 mg/100g,总酸(以乳酸计)含量从0.09%增加到0.544%。 相似文献
9.
10.
以冷海水保鲜的鲐鱼为研究对象,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法探究其在冷海水保鲜过程中的菌相变化,确定了鲐鱼在冷海水保鲜条件下的优势腐败菌,并通过MEGA5.2软件构建了贮藏末期代表菌株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冷海水保鲜鲐鱼样品在贮藏初期(第0 d)的微生物比较复杂,优势种群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和嗜冷菌属(Psychrobacter sp.),还有少量的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枯草芽孢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鲐鱼样品中的菌相逐渐变的单一,假单胞菌属迅速下降,希瓦氏菌属迅速增加;贮藏末期希瓦氏菌属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的比例迅速增加,其中希瓦氏菌属呈上升趋势且到贮藏后期数量占绝对优势,被确定为鲐鱼冷海水保鲜条件下的优势腐败菌。 相似文献
11.
以4℃贮藏小龙虾货架期终点筛选武汉孝感小龙虾中优势腐败菌,同时结合高通量测序方法,进一步确定小龙虾中优势腐败菌,并对小龙虾贮藏过程中菌相变化、微生物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培养法从腐败小龙虾中共筛选出10 株腐败菌,包括波罗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baltica)、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等;在属水平上,高通量测序法最终确定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及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是小龙虾腐败末期相对丰度最大的2 种优势腐败菌;同时,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小龙虾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不断下降,这与腐败末期优势腐败菌的大量增长及生长繁殖过程中抑制其他种类微生物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食品学报》2017,(7)
水产品腐败变质主要由细菌引起,其中优势腐败菌起主要作用。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化合物(AHLs)介导的群体感应(QS)系统作为细菌的重要生理调控系统,可以调控腐败菌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本文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确定大菱鲆的优势腐败菌,通过根癌农杆菌A136检测优势腐败菌的AHLs活性,通过16S r RNA和生理生化试验鉴定属种。结果表明,大菱鲆优势腐败菌菌株PF为荧光假单胞菌,能够诱导根癌农杆菌A136水解X-gal产生蓝色;添加外源AHLs标准品能够促进菌株PF生物被膜的形成;大菱鲆4℃贮藏期间,肌肉中的AHLs活性与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呈正相关性,证实大菱鲆优势腐败菌是荧光假单胞菌且存在QS系统,参与调控大菱鲆的腐败变质。 相似文献
13.
《食品科技》2018,(11)
黄瓜采后的腐败变质严重影响其货架期。以"京津5"黄瓜为试材,结合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贮藏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进行鉴定,同时针对性选择5种生物防腐剂,通过测定抑菌圈大小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研究其对食源性致病菌和黄瓜腐败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黄瓜优势腐败菌主要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sp.)和担子菌酵母(Pseudozyma sp.)。肉桂精油和茶多酚对各受试菌的抑菌能力最强,具有广谱的抑菌性,最小抑菌浓度(MIC)约为(0.125~0.5)mg/m L,为后续黄瓜的防腐保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冷却猪肉优势腐败菌分离鉴定及致腐能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鉴定冷却猪肉中的优势腐败菌并测定其致腐能力,以研究冷却肉腐败机理。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和感官评定方法,从变质冷却猪肉中分离筛选出优势腐败菌并鉴定到种。再将各优势腐败菌接种到灭菌肉块上,4℃贮藏下定期测定各腐败菌的菌落数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并以TVB-N产量因子(YTVB-N)衡量各腐败菌的致腐能力。结果表明:经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和肉样感官评定共筛选得到5株优势腐败菌即P3、PS1、J4、P5和S5,分别鉴定为Acinetobacter guillouiae、Pseudomonas koreensis、Bacillus fusiformis、Enterobacter cloacae和Brochothrixthermosphacta。进一步研究其腐败特性发现,4℃贮藏时接种优势腐败菌的肉样在第7天已明显腐败。PS1的TVB-N和YTVB-N明显高于其他菌株。研究表明,从冷却猪肉分离鉴定出的优势腐败菌中,PS1导致冷却猪肉腐败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5.
利用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及PCR技术快速检测即食海蜇中的优势腐败菌,检测结果显示:PCR检测与传统方法鉴定出的结果一致,即食海蜇的特定腐败菌为芽孢杆菌、假单胞菌以及腐败希瓦氏菌。 相似文献
16.
冷鲜鸡腿肉中优势腐败菌的分离鉴定及腐败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8):48-53
为了有针对性地控制冷鲜鸡中微生物污染,用平板划线分离和感官评价方法对变质冷鲜鸡中的优势腐败菌进行分离筛选。再将传统的微生物生理生化鉴定方法与16S r DNA序列分析方法相结合,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分离筛选出的进行鉴定。最后将各优势腐败菌重新接种至灭菌肉块于4℃贮藏,分别在第1、2、4、6、8天测定各组接种肉块的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并以TVB-N产量因子(YTVB-N)探讨各优势腐败菌的腐败能力。结果表明:经选择性培养基划线分离和感官评价方法,接种肉块共筛选得到5株优势腐败菌即J3、S1、M3、V1和J1,鉴定结果分别为: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Serratia grimesii。进一步研究其腐败特性,接种优势腐败菌的肉块在4℃贮藏过程中,通过计算YTVB-N发现:J3的腐败能力最强,而V1的腐败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7.
《食品工业科技》2017,(5)
以大菱鲆为研究对象,将传统选择性培养基法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法相结合,并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探索模拟常温物流下大菱鲆的菌相变化规律及优势腐败菌。结果表明:模拟常温物流下,传统分析与16S r DNA序列分析均表明,大菱鲆初始菌相与贮藏末期菌相明显不同。经16S r DNA序列、NCBI数据库比对以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表明,大菱鲆末期菌相主要有气单胞菌(Ameromonas sp.)、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 sp.)、红杆菌(Rhodobacteraceae sp.)、发光杆菌(Photo bacterium sp.)、变形杆菌(Gammaproteobacteria sp.)、希瓦氏菌(Shewanella sp.)、拟杆菌(Bacteroidales sp.)和腈基降解菌(Nitriliruptoraceae sp.),其中气单胞菌(Aeromonas sp.)和肠杆菌中的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p.)和哈夫尼氏菌(Hafnia sp.)为大菱鲆模拟常温物流下的优势腐败菌。 相似文献
18.
以冷鲜鸡胸肉为对象,研究在4℃冷藏条件下腐败菌菌相变化,并对其优势腐败菌进行分离鉴定。4℃下冷藏开始时,冷鲜鸡胸肉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环丝菌属(Brochothrix)菌落总数之和仅占细菌总数的24%。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两菌属迅速增长繁殖,于第2天成为优势腐败菌群,并于第(2~8)天持续占据优势。对优势菌落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两株优势腐败菌CM1、CM2。通过传统微生物生理生化鉴定和Biolog GenⅢ表型测试对2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并进一步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建立系统发育树,确定CM1菌株与Pseudomonas deceptionensis、CM2菌株与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亲缘关系最近。该研究结果可为冷鲜鸡胸肉的贮藏保鲜及抑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大菱鲆为研究对象,将传统选择性培养基法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法相结合,并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探索模拟常温物流下大菱鲆的菌相变化规律及优势腐败菌。结果表明:模拟常温物流下,传统分析与16S r DNA序列分析均表明,大菱鲆初始菌相与贮藏末期菌相明显不同。经16S r DNA序列、NCBI数据库比对以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表明,大菱鲆末期菌相主要有气单胞菌(Ameromonas sp.)、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 sp.)、红杆菌(Rhodobacteraceae sp.)、发光杆菌(Photo bacterium sp.)、变形杆菌(Gammaproteobacteria sp.)、希瓦氏菌(Shewanella sp.)、拟杆菌(Bacteroidales sp.)和腈基降解菌(Nitriliruptoraceae sp.),其中气单胞菌(Aeromonas sp.)和肠杆菌中的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p.)和哈夫尼氏菌(Hafnia sp.)为大菱鲆模拟常温物流下的优势腐败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