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黄河》2019,(12):39-42
黄河泥沙是华北冲积平原的主要地层构造成分,是黄河淤地造陆的主要来源。黄河下游长期维持的单股河道输沙方式,存在防洪安全和泥沙造陆之间的矛盾。维持下游河道堤防现状条件下,新增输沙通道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象。结合管道输沙实践,描述了中下游沿河两岸管道输沙系统布置方式,对实施中涉及的工程规模、挟沙量、流速、输沙成本等要素作了简略计算,远距离输沙通道设计年输送沙量4亿t,水流含沙量300 kg/m~3,流速2 m/s,输沙成本22.86元/m~3。  相似文献   

2.
汉江中下游水质现状及污染趋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1992,1998,2000,2003年汉江4次暴发严重"水华"事件的成因分析,表明汉江中下游频发"水华"的最根本、最直接原因是水体中N,P等营养物含量偏高,是水质恶化与水流、气象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对近20年汉江中下游水质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基础上,研究了汉江中下游水质污染的现状、特点及变化发展趋势,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调水后可能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预测,提出了保护汉江中下游水环境、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小浪底库区淤积泥沙重金属污染情况,采用低扰动柱状深层取样设备,在小浪底库区部分断面开展现场取样试验,首次获取了主河槽深层淤积泥沙样品,分析了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了小浪底库区深层淤积泥沙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程度。结果表明,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排列为Cr(铬)Pd(钯)As(砷)Cd(镉)Hg(汞),小浪底库区淤积泥沙重金属含量具有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大部分断面处于无污染状态,但各监测点的风险程度多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研究成果可为黄河水沙规律研究、黄河调水调沙和机械生态清淤等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人民黄河》2013,(12):24-26
利用量纲分析原理讨论了黄河中下游河道各种水力要素及边界条件对推移质输沙率的影响,建立了反映河床形态因子的综合无量纲水流强度指标,同时分析了各水流强度指标与推移质泥沙输移强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无量纲综合水流切应力指标和无量纲综合水流功率指标均与推移质泥沙输移强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在水流强度很低、无量纲水流功率综合指标W*2<600时,水流功率综合指标与推移质输移强度的关联度有一定的波动性;随着水流强度增大,无量纲水流功率综合指标600相似文献   

5.
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泥沙带来了众多的环境问题。其中的泥沙—COD污染问题,由于种种原因,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泥沙—COD污染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有必要对之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重金属在泥沙颗粒上的吸附、解吸研究都很活跃,且取得了不少成果,研究内容包括吸附动力学方程、泥沙和水环境特征(泥沙粒度、矿物成分、pH值、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水体中重金属的化学稳定性等。粗细不同的泥沙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差异很大,泥沙颗粒越细,比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越强;在同一重金属初始浓度下,重金属从溶液中的去除量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水体中含沙量增加时,单位泥沙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7.
我省湟水中下游泥沙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应用水文站的泥沙资料,分析叶尔羌河中下游河流悬移质输沙量的地区、年内、年际和沿程变化规律,并对形成这些变化规律及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流域下垫面植被条件差,洪水类型多及水利工程的调节作用是造成河流泥沙变化大的主要原因,对未来河流输沙量的预测应依据其变化趋势,并结合水利工程规划施实情况来分析,而不能单凭常规的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叶尔羌河在卡群站以下修建各级引水枢纽后,其工程引水时大多采取了排沙措施,使得在引水的同时,将大量泥沙排于河道,使下泄水中的挟沙量相对增大,改变了河流天然形态,受人为因素影响,大量泥沙在闸前、闸后河段淤积。艾里克他木水利枢纽地处平原灌区,地势平缓,河段为典型的游荡性河槽,主槽不稳定,河床冲淤变化情况复杂,治理难度逐年加大。  相似文献   

10.
黄河是我国的重要水资源。黄河水质的好坏,不但制约着可资利用的水量,也直接影响着流域内工农业的发展及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当前,黄河水质污染现状如何,是人们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的污染现状和水质质量作初步评价,是否正确,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黄河上潼关、花园口、洛口三个水文站推移质和悬移质的同步测验资料。分析是根据拜格诺水流功率损耗理论进行的。发现单宽推移质输沙率、水深和推移质粒径平方根的乘积,与扣除泥沙起动所需要的水流功率损耗之后剩余部分的水流功率损耗之间,存在着合理的线性相关关系。单位面积悬移质输沙率、水深的平方根和悬移质粒径的乘积,与水流功率损耗之间,也存在着合理的相关关系。其相关关系,和在实验室里供沙充分、准平衡水流条件下发现的,无粘性细颗粒泥沙的相关关系相似。表明黄河输送的推移质和悬移质,都已达到实际上可能的最大值。对全部资料采用了无因次分析的方法。尽管控制条件下的实验室资料表明,与所建议的无因次系数相关较合理,但黄河野外资料点群分散,其分散情况使得黄河输送泥沙的效率值,可简单地用一个带有标准误差的常数值来予以计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牡丹江干流中下游河道泥沙特性,研究河道泥沙输移及补给规律,在对牡丹江干流河道梯级枢纽建成前后河道的水沙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并根据已有的泥沙资料,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砂石的需求,对牡丹江干流中下游河道的泥沙沉积量进行计算,研究确定泥沙补给量与开采量的关系,从而为牡丹江干流河道合理采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汉江中下游水体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分别于2019年6月(丰水期)和2020年1月(枯水期)在汉江中下游选取20个监测断面采集水样,监测水体中Cu、Zn、Pb、Fe、Mn、As、Se和Cd 8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汉江中下游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水体重金属...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长江鱼类重金属污染状况,对长江七种主要经济鱼(鲢鱼、草鱼、鲫鱼、鲤鱼、铜鱼、鲶鱼、黄颡鱼)背部肌肉组织中Cd、Cr、Cu、Pb、Zn和Hg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目标危害系数法对鱼肌肉组织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江鱼类Cu、Zn、 Pb、Cd、Hg和Cr的含量分别为0.361~18.76、0.793~50.8、0.009~3.8、0.003~0.97、0.001~0.054和0.121~0.805 mg·kg~(-1)。Pb和Cd为长江鱼体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元素。鲫鱼受到重金属综合污染最大,草鱼最小。对于大多数重金属元素来说,肉食性鱼肌肉中富集的含量大于植食性鱼和杂食性鱼。与国内外河流鱼体内重金属含量相比,长江鱼类处于中等水平。鱼类的单一和复合重金属健康风险指数均表明长江鱼类食用安全性较好,不会对消费者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湖泊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是千湖之省,近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湖泊生态健康日益恶化。分析了当前湖北省湖泊健康的总体情况。当前湖北省湖泊健康呈现出部分改善、总体恶化,反复治理、反复污染的特点,富营养化是湖泊健康恶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农业面源污染是湖泊污染的主因,工业生产的不达标排放加快了湖泊的富营养化,加上湖泊水体交换受阻,减弱湖泊自净能力,最终导致湖泊生态健康的恶化。湖泊与流域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完整生态系统,对于湖泊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必须要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紧密联系。对湖泊及其源头发生过程及程度进行有效监测,及时掌握湖泊和流域状况及变化趋势,是湖泊水环境治理最为迫切的关键工作。  相似文献   

16.
黄河泥沙对重金属吸附与解吸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宏  暴维英 《人民黄河》1996,18(7):19-20,28
  相似文献   

17.
黄河泥沙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中分年和汛期两方面分析总结了 195 0~ 1999年间黄河中下游径流量、输沙量和含沙量的年际和年内分配变化特点 ,分析了三门峡水库不同运行时期下游河道泥沙动态。研究结果表明 ,黄河泥沙 5 0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表现在径流量、输沙量、含沙量变化不同步 ,水量汛期比例减少而沙量向汛期集中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黄河是世界上泥沙最多、灾害最大的河流,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37公斤,年输沙量16亿吨(三门峡以上),居世界多泥沙河流之冠。在世界多泥沙河流中,埃及的尼罗河年输沙量为1.11亿吨,老挝的湄公河1.32亿吨,苏联的阿姆河2.18亿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3.12亿吨,巴西的亚马逊河3.62亿吨,巴基斯坦的印度河为6.8亿吨,孟加拉国的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为12.2亿吨。这些河流虽然输沙量很大,但大多水量充沛,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都在3公斤以下,不到黄河平均含沙量的十分之一。 在黄河总输沙量16亿吨中,陕西省为8亿吨,占一半。这8亿吨泥沙主要来自陕北和渭北,其中窟野河年输  相似文献   

19.
大凌河中下游泥沙颗粒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统计大凌河流域1988—2001年的泥沙颗粒观测资料,对大凌河泥沙颗粒特征在不同时间与空间条件下的变化、影响泥沙颗粒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及泥沙颗粒与径流量、含沙量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时间上,汛期悬移质泥沙粒径一般小于非汛期泥沙粒径;②粒径大于0.05mm的粗颗粒泥沙对下游河道泥沙沉积的贡献最大,越接近年内丰水期,河道悬移质泥沙粒径越细;③泥沙粒径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变化不大,至90年代中后期总体有所增大;④大凌河从上游至下游的泥沙粒径呈细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水文站网黄河,以泥沙多而著称于世。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在引洪淤灌、筑堤防洪的过程中,就观察了河水的含沙量。《汉书·沟洫志》中记载了王莽当政时(公元9~23年)已有“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六斗泥”之说,这一描述和现代观测到的洪水含沙量是相近的。流域内各地的州县志和史书上有关暴雨、洪水、泥沙灾害的记载,一直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