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热电联产区域能源系统的特点和优势进行简介,着重分析其经济性。通过对新建区域供热系统和分散式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对比,说明区域供热系统运行成本更低;通过几种不同能源形式生产的单位电量成本对比分析,说明热电联产方式与其他能源形式相比的经济性。在此基础上介绍美国热电联产区域能源系统发展的现状,对制约热电联产在美国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说明美国的能源政策和热电联产发展规划。通过本文可以看出,热电联产区域供热方式是先进合理的,美国的整体发展规模虽然相对落后,但管理水平和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对于我们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具有很好的参考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热源环网供热技术在牡丹江市供热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牡丹江市发挥热电联产供热资源的存量优势,通过建成四热源热电供热网实现了供热系统结构优化、资源互补,提高了全网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通过采用热网无线遥测、软化除氧水自动补水等先进技术,充分发挥热电联产清洁高效的优势,全面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供热水平。  相似文献   

3.
某供热区域以热电联产机组为基本热源、以燃气锅炉房为调峰热源。本文为以该供热系统为研究对象,搜集其电联产机组、燃气锅炉房和供热管网运行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负荷波动情况,确定蓄热罐系统建设规模。结合本工程用地情况,对蓄热罐系统进行了选型计算。根据热网运行情况,制定了蓄热罐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最后,对本蓄热罐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认定本工程在经济与社会效益上都是可行的,符合国家资源规划布局及节能减排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国家电网中,绿色能源比例正逐步增大,由于新能源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北方城市热电联产机组在夜间面临着大幅度的电力负荷压减,且持续时间长,对供热造成较大影响。而长输供热管线具有结构简单、调控能力强、水容量大等特点,具有较高的蓄热潜力。利用长输管网蓄热,能够在不增加建设投资的前提下实现供热量的削峰填谷,对改善热电联产机组因"热电耦合"造成的电厂供应热量与用户实际需求热量不匹配效果显著。本文结合郑州热力集团长输管网蓄热技术在"热电解耦"中的应用情况,对长输供热管网两种蓄热模式及多种调节手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长输供热管网蓄热能力及蓄热效果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区域供热系统在国内外都是发展了很久的成熟技术,从燃煤锅炉房到热电联产再到热电冷联产等,在逐步改进。但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能源、环境的压力,以及可再生能源迅速增加的形势,系统很需要进一步改进。应用新资源、使用新技术、高效地为更多领域服务是发展的总趋势。图1示出了供暖系统的几代发展变化。1第四代区域供能系统第四代的区域供能系统的特征是,能源系统要转变为大力使用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要尽量利用可再生能源于供热、供冷,要降低建筑物能耗,要降低进出建筑物的冷暖工质温度。此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碳排放量,对沈阳某商务区进行规划,充分发挥区域内地热能、污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灵活供热的特点,以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电锅炉3种热源耦合进行供热,为区域综合能源多能互补、灵活调度提供参考。利用DeST模拟软件建立区域建筑模型,模拟出区域建筑供暖季逐时热负荷;通过TRNSYS软件建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模型,以某典型设计为例,分别讨论了在5种工况下该耦合供热系统峰谷电时段的运行策略,并采用费用年值法对系统经济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内办公类建筑热负荷最大;系统不蓄热时初投资最小,由于在电高峰时段增加了电锅炉运行时长,导致系统运行费用增加,系统整体经济性变差;在蓄热率为100%时,该耦合供热系统初投资较大,但运行费用较低,系统费用年值最小,经济性最优,体现了蓄热方案下降低运行费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正>可再生能源供热主要包括地热能供热、生物质能供热、太阳能热利用、清洁电力供热等。供热是人民生活和众多生产活动的基本能源需求,在全球终端能源消费中供热占到50%左右,可再生能源供热是供热消费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居民供暖以燃煤为主。截至2016年底,山西、山东、河南等省份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80%左右,其中,燃煤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房供暖等占90%,可再生能源等清洁供暖占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主要建筑节能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物的建筑节能技术内容主要涉及到: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和建筑设备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技术。而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内容主要有:外墙保温隔热技术、门窗节能技术、屋面节能技术和地面、楼板及楼梯间隔墙技术、建筑遮阳技术等等;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和建筑设备节能内容主要有:热电冷联产技术、供热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空调蓄冷技术、空调系统变频控制技术、热回收技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技术内容主要有:太阳能(包括光热、光电)利用技术、浅层地源热泵(包括土壤源、地下水源、海水源、淡水源、污水源)和太阳能源热泵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采用热电联产、区域供热锅炉房、燃气热水器、直接用电、电蓄热锅炉、燃气机热泵、电动空气源热泵、电动水源热泵等供热方式的技术及经济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的特点和蓄热储能方式的不同类型。以实际小区负荷测试数据为依据,讨论了可行的集中供热系统配置形式及运行模式,实现热电解耦。结果显示,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配置蓄热储能装置后具有了热量削峰填谷、运行灵活、增加供热面积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为在区域能源规划中合理利用太阳能集热、蓄能技术,基于GIS和图论算法研究区域可再生能源供热/热水网络规划模型,用于进行区域能源网络的规划、评估与优化。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为区域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单体供热、储能单元等进行多层次系统分析,辅助规划决策。  相似文献   

12.
10月4日上午,吉林省住建厅厅长徐亮到长春市调研指导今冬供热准备工作. 长春市现有供热企业70家,在网总供热面积为32863万m2.全部在网面积中,热电联产供热面积17871万m2,占54.38%;区域锅炉房供热面积14318万m2,占43.57%;其它生物质、天然气、电、污水源等清洁能源供热面积674万m2,占2.05%.  相似文献   

13.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多热源联网调峰运行技术是提高系统安全性和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天津能源多热源联网调峰供热系统,叙述了运行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对运行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结合系统特点和水力分析结果,系统分区域运行并采取初末期"定量调质"、深冷期"定质调量"的调节方式,优先调用热电联产热源进行供热,热量不足时逐步启动调峰热源补充;针对陈塘新厂首年单机投运不稳定及热量不足的问题,根据热量缺口采取不同的热量补充方案。结果表明多热源联网调峰运行对提高供热系统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实现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热电联产区域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相对节能率最大作为目标函数,提出一种新的最佳热化系数计算方法,并针对凝汽供热两用型热电联产机组建立了数学模型。与基于节煤量的热化系数优化模型相比,一次能源相对节能率方法不涉及热电联产机组发电煤耗率和供热煤耗率两个有争议的参数,而且所需参数的热力学意义更加明确,便于实际计算。  相似文献   

15.
张新光  王焕志 《区域供热》2020,(2):19-21,26
本文提出一种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中以热泵提取回水热量做混水调峰热源的技术,阐述了该技术的系统构成、运行流程、计算方法等,通过案例分析了经济效益,总结了该技术对优化改善供热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不连续性给城市电网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对热电联供系统而言,如何在供热的同时使发电量可调,适应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特性,消纳更多的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出的间歇性的电力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热电冷联供系统是固定热电比输出的一种系统,因为要满足供热需求必须发出一定的电力,而在同一时刻电力的不可调为可再生能源的入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与此同时,传统的热电冷联供系统还存在着余热不能彻底回收的难题。本文针对热电冷联供系统在供热季纳入主动配电网时发出的电力难以灵活调节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主动配电网的热电协同型热电冷联供系统,该系统能够适用于主动配电网的需求,灵活地调节发电和供热负荷,同时还能实现系统余热量的彻底回收。本文介绍了新系统的流程及特点,对系统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在系统的可调节范围、运行能耗、经济性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型燃气热电联产供热系统中汽轮机抽汽与热网水换热过程中温差不可逆损失大、烟气排烟温度高、乏汽余热没有充分利用的问题,提出了源网一体化的烟气-乏汽余热协同回收新流程,通过降低热网回水温度的源网一体化技术,解决了回收烟气余热驱动蒸汽压力和流量不足的难题,通过在热源处烟气、乏汽余热协同回收,进一步提高系统供热效率,解决了困扰燃气热电联产系统供热能力不足(热电比小)、燃气消耗量大的问题。在输入燃气量不变、输出电力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回收烟气和乏汽余热后电厂输出热量能够提高50%以上。以9F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例,对系统的设计工况和变工况分析、节能性分析以及经济评价进行了研究,该技术可以实现良好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在新一代区域供热网络中包含热电联产、废热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储热等节能环节。除了不断开发和推广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节能技术外,连接供需双方的热网也需要进行技术改进。比较了多种拓扑结构对供热质量的影响,发现基于平面拓扑结构的传统网络分析方法很难解决加入各类节能环节后出现的输配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立体网络建模方法。该方法无需基于图论搜索基本回路,且能够在三维非规则拓扑结构上直接对热网进行水力和热力工况分析。给出了该方法的详细建模过程,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李锋  付林  赵玺灵 《区域供热》2013,(3):52-55,69
常规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烟气的排烟温度一般高达90℃以上,能源浪费极为严重。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并通过北京市某燃气热电厂利用该项技术进行供热改造的工程实例,介绍了技术的工艺流程,并从节能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分析了该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建筑物的建筑节能技术内容主要涉及到: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和建筑设备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技术。而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内容主要有:外墙保温隔热技术、门窗节能技术、屋面节能技术和地面、楼板及楼梯间隔墙技术、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和建筑设备节能内容主要有:热电冷联产技术、供热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空调蓄冷技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