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海南昌江核电厂低放废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工程海域平面二维潮流、低放废水数学模型,对核电厂运营期排放的低放废水输运扩散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核电厂低放废水在受纳海域内输运、扩散规律,得出了厂址附近海域内不同半衰期核素的相对浓度分布及核电厂取水回归浓度,并统计了排水口周围不同距离海域的核素平均浓度,为核电厂取排水工程的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海南昌江核电厂低放废水排放的扩散运动特性试验研究,预测了电厂低放废水排放对海域水质及附近珊瑚保护区的影响范围与程度,其成果可为工程设计与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内陆核电站低放射性废水排放的三维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乾爱国  段杰辉  纪平 《水利学报》2007,38(12):1495-1499
本研究应用EFDC三维水动力学数学模型,对典型受纳水体富水水库中核电站的低放射性废水排放进行了数值计算。富水水库库容较大、水体较深、水面窄长。先对由排放引起的水库内浓度场的稳定过程和稳定时间进行了预备计算,之后对表层排放、底层排放两种不同的排放方案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给出了表、底层排放核素分布的三维结构。模拟结果表明:污染物在环境水域中的运动规律,主要由环境流场决定。水库水深大,水体的稀释能力较强,且有向流速大的水层输移的趋势;不同半衰期物质,其浓度分布因水流输运作用与自衰作用的影响程度不一,同样条件下,半衰期长的核素浓度线包络面积也较大。  相似文献   

4.
文中通过实况观测数据及FNL再分析数据,利用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RF进行数值模拟,使用三维变分同化设计敏感性试验,对南海进行动力学分析,分析了1408号热带气旋西南"浣熊"对南海夏季西南季风的一次影响过程。结果表明,数值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热带气旋以及南海季风的变化过程;数据同化能够在其他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减小热带气旋的初始强度。热带气旋"浣熊"移至巴士海峡以东时,南海低空西南气流得到了加强,且西南气流强度与热带气旋的强度为正相关的关系。南海低空西南气流动能主要由气压梯度力项产生。  相似文献   

5.
利用连云港近岸高频地波雷达系统在2019年1—12月的观测资料进行海表流的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潮流运动类型为规则半日潮流;潮流运动形式表现为靠近海岸一侧基本呈现往复流,流向呈现西南—东北向,涨潮落潮流向比较集中;近岸向外海往复流减弱,潮流逐渐转变为旋转流,M_2分潮的潮流椭圆的长轴平均值为44.34 cm/s, S_2分潮为11.71 cm/s, MKS_2分潮为12.85 cm/s。海表流实测最大流速大小在100~199 cm/s之间,且主要在秋冬季节,空间差异不显著。四季平均的海表流流场时空变化特征差异显著,流速矢量场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海域最大流速可能的范围是44~158 cm/s,其平均值为89 cm/s,流速大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6.
太湖的主要流动类型为风生流,本文采用数学模型模拟了四种定常风场作用下的太湖风生流水动力特征,总结了风向对太湖风生流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东南风与西北风作用下太湖主湖区存在西部环流、中部环流和北部环流三个大尺度环流,北风与南风作用下太湖主湖区仅存在西部环流和中部环流两个大尺度环流。东南风和西北风作用下,太湖北部竺山湾东北部、梅梁湾东南部和西北部及贡湖湾东北部存在大尺度环流。东风与南风作用下,竺山湾西部、梅梁湾东南部和中部南北两岸及贡湖湾东部存在大尺度环流。定常东南风作用下,太湖表面流向与风向相同,底层流向与风向相反,流向拐点一般出现在相对水深hc=0.8处。  相似文献   

7.
王超 《水利学报》1994,(12):14-21
本文以水槽试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扩散器排放近区流场和浓度场和浓度场的主要影响参数,根据近区掺混稀释特性,采用虚拟扰动源的处理方法,给出描述扩散器排放下游流速和浓度的分布公式,该分布公式的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实测资料均有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8.
采用TEOS-10方程建立计算南海密度场的数值模型,分析南海的密度特征,并对模型计算精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南海冬季的表面等密线主要沿东北-西南方向分布,等密线分布密集,密度最大和最小处分别位于北部湾和南沙群岛北部海域,其值分别是1 023.5和1 021.5 kg/m3;夏季表层等密线呈区域涡旋式分布,各海域密度差异小,在1 021 kg/m3左右;垂向浅水层密度和表层密度在数值上相差不大;密跃层在50 ~ 150 m,密度为1 022~1 025 kg/m3;水深在700 m时密度约为1 027 kg/m3,再往下密度变化缓慢,从700 ~1 000 m变化不超过0.5 kg/m3.选取两个特定地点验证模型计算结果的精度,计算所得密度与参考密度的最大误差为0.04%,平均误差约为0.02%,研究表明基于TEOS-10方程建立南海密度数值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湛江港台风浪分布特征与抗风浪能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基于国际上先进的第三代近岸海浪数值模式SWAN,对影响南海湛江港典型路径台风(西北型、北上型、打转型)过程所产生的台风浪进行了较高分辨率的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较为客观、准确地描绘了这些台风浪过程的主要特征;同时利用该海域硇洲岛测站台风浪观测值与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外海涌浪的传入对湛江港内波浪场的影响以及不同风速、风向控制下港口内波浪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外海涌浪对该港口内波浪场影响较小,而不同方向台风风场的直接作用对该港口内波浪场影响极大,研究结果可为该海域的防台减灾和台风浪的预报提供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大亚湾二维水质模型,以COD作为研究对象来模拟大亚湾海域COD浓度的变化情况及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规律,并利用实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水动力模拟的结果能满足污染物扩散的水动力条件,水质和粒子追踪模型结果能真实反映大亚湾COD的浓度变化状况和输移趋势,受潮流影响,不同季节湾内COD浓度分布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1.
城市浅水湖泊水质模拟研究——以昆承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对苏州市浅水湖泊昆承湖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昆承湖COD高浓度带位于湖西部,东南部较低,主要受张家港河和莫城河2条入湖河道水体影响。湖西南部TP浓度较高;莫城河河道是导致昆承湖TP浓度较高的主要污染源。丰水期,NH4+-N高浓度区分布在湖西南部,莫城河河道水体对昆承湖NH4+-N浓度影响较大;枯水期,全湖西北部NH4+-N浓度较高,主要受张家港河河道水体影响。研究结果对昆承湖的水环境管理和环境综合整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6年1月甬江及河口附近海域水文、泥沙观测资料,从水动力条件和泥沙环境两方面分析该水域枯季水沙特性。分析表明:①甬江最高潮位沿程变化不大,最低潮位沿程下降,最大潮差沿程增大;甬江河口附近海域的最高潮位、最大潮差和平均潮位都呈西北高于东南的特点。②甬江流速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加,河口附近海域流速总体上呈北强南弱的平面分布特点。③甬江从上游至下游含沙量先增后减,大潮含沙量大于小潮。河口附近海域西北侧含沙量大于东南侧,大潮含沙量大于小潮。输沙量和含沙量的规律较为一致。④甬江在同一个涨落潮周期内,含沙量存在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涨急、落急之后1~2 h。河口附近海域与河道内不同,含沙量存在单峰和双峰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雷州半岛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利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雷州半岛的水资源情况及其存在的工程性缺水严重,地下水超采导致的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论述了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利用的必要性,探讨了雷州半岛地表水、地下水资源联合利用的潜力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对于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华东、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各地区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成功经验,提出了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健康稳步发展的建议,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雷州半岛甘蔗种植达230多万亩,自然降雨对甘蔗生长影响很大.为此,通过现场试验,研究甘蔗的需水规律和当地自然降雨规律,对甘蔗需水与自然降雨耦合度进行分析,为该地区甘蔗的灌溉提出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 1980-2016年 CGDPA(China gauge-based precipitation daily analysis dataset)和 PM-Ep(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calculated by Penman-Monteith)资料,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  相似文献   

17.
基于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nvironment Fluid Dynamic Code/EFDC)水动力和泥沙模块,该文针对九龙江口-厦门湾水域潮动力强、浅滩面积大的特点建立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进行校验。模型精简适用,成功反演了该水域的水动力场和悬沙浓度场,并能正确反映浅水区域的水沙运动特征。结果表明:在潮流作用下,厦门湾水体中悬沙浓度由外向内递增,悬沙随着潮流的涨落在湾内外作中-长距离的往复运动。湾内特别是浅滩区,大潮期悬沙浓度大于小潮期且浓度随潮变化明显,小潮期悬沙场则较为稳定。采用抓斗式挖泥船(源强Q=7.5 t/h)在翔安东南侧浅滩疏浚作业对邻近保护区基本无影响,但翔安南部"五岔口"型潮汐汊道存在能远程输运近岸疏浚泥沙的"泥泵式"水动力场,促使形成环绕厦门岛东海域的带状悬沙分布,该文进一步揭示了形成该分布的水动力机制。增大疏浚强度可导致白海豚保护区被污染,悬沙带宽度增大,浓度上升。  相似文献   

18.
根据LNG项目排水受纳水域潮流特征以及不同季节的设计典型水文条件,利用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了江苏近岸辐射状沙脊群浅海区的潮流场,并以此作为模拟冷排水中余氯在受纳海域迁移转化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特征的水动力条件,同时考虑余氯在水体中的衰减效应,建立余氯二维对流-扩散模型,预测受纳水域余氯浓度空间分布、时间变化特征。根据海洋生物余氯慢性毒性阈线,定量分析了含氯排水对近岸海域水环境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LNG项目冷排水中余氯对近岸海域水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A basin-wide water quality survey for the radionuclide tritium during 2017 and 2019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levels in Great Lakes surface waters. All data, together with those from similar basin-wide surveys since the early 1990s, are included in the Supplemental Material. Values of tritium are lowest in Lake Superior and are highest within a region of northwestern Lake Ontario, as well as locally near a known source in Lake Huron. Twenty-year trends show declines in all of the lakes, and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ecline in fallout from past nuclear weapons testing, the major source of tritium to the lakes. Longer-term trends, developed using values from the literature, demonstrate a marked overall reduction in tritium values since maxima in the late 1960s, with a slowing rate of decline in the most recent decade. As atmospheric fallout is reduce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other sources is increasing. Known releases, primarily from nuclear generating stations using heavy water, could therefore drive any future changes in Great Lakes tritium levels.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单纯使用一维或二维数学模型难以准确高效模拟大型涉水工程对水域影响的问题,通过利用一、二维联解潮流数学模型,在珠江口某港区码头工程附近使用二维模型,对该区域流场和流速变化范围进行模拟,其余水域采用一维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工程对珠江东四口门及工程周边水域水位、流速、河道潮量及分流比、潮排、潮灌、排涝等影响不大。结论认为,一、二维数学模型联解计算可以用于大型工程,尤其是海域内大型工程的防洪评价计算,并能够得出较为可靠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