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德兴铜矿油液监测诊断工作的组织实施通过近10年来的努力,德兴铜矿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油液监测与诊断系统,能对我矿主要设备的润滑磨损故障进行具体细致的监测与诊断.该系统主要由润滑油样的提取、油样分析与监测、润滑磨损故障的综合诊断、日常监测报告的生成与执行和现场视情维修情况反馈等方面内容组成,该系统的运作图详见图1.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建立大型冲压成型设备润滑管理体系,开展定期油液监测及控制油液污染度,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延长了设备的换油周期,提高了设备稳定性与可靠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漆膜\"问题近年来成为困扰石化关键动设备润滑维保的重要难题之一。结合石化关键机组的不同特点,探讨\"漆膜\"的形成机制,分析漆膜的危害和防范方法,提出既要做好日常在用油漆膜的去除,同时也要做好日常润滑管理,才能有效防范机组漆膜故障。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设备润滑管理,采用油液监测技术对炼钢设备的润滑及液压系统的润滑磨损状态进行监测及评定.实际应用表明:油液监测技术能有效地发现炼钢设备的润滑及液压系统的故障隐患,指导设备的润滑管理和视情维修;同时通过对油品的选型优化,延长油品的换油周期,为企业节约了数百万元的油品损耗费用. 相似文献
6.
7.
从组织管理角度对如何开展设备润滑管理工作进行了介绍,说明了油液状态监测技术对于深化和提高设备润滑管理的作用,对企业开展设备润滑管理工作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设备润滑是防止和缓解零件磨损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润滑工作的实施需要一个科学的润滑管理体系予以指导.全优润滑管理体系的建立反映在制度化的管理,专业化的执行,信息化的效率以及可持续化的发展.体系中的制度化、信息化、专业化和可持续化,环环相扣,彼此间相辅相成,以制度文件促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辅助设备润滑的专业化执行,在专业化的执行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从而完善制度化文件以及相关标准,实现全优润滑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精密仪表轴承的润滑与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密仪表轴承应用于航天等高科技领域,要求轴承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由于使用部位的特殊性,轴承的润滑一般采用固体润滑或稀油润滑方式。它们属于一次性润滑,在使用过程补充润滑能力有限。各种因素所引起的润滑失效是轴承失效的主要原因。维持完整的润滑膜是提高轴承寿命和可靠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重型机械泛指矿山、水泥、钢铁、电力、化工等行业的大型核心设备,如球磨机、回转窑、连铸机、辊式磨等。这些设备的主要特点:重载、低速、结构尺寸大,工作条件苛刻(如灰尘、高温、水淋、冲击载荷等),故伴随着高能耗、高磨耗,其润滑维护要求随之也较高,一旦出现故障失效,会给企业生产和安全造成很大损失,所以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与之相关联的关键要素必须引起设备管理人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润滑应用实际结果的角度来观察影响重型机械的可靠性因素,并对部分关键要素简要分析,建立分析模型,得出合理润滑与设备可靠性的关系,希望给设备管理人以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火电厂设备用油复杂、用油选油方案不健全、用油品种繁多等问题,基于油品种类最小化、设备润滑更优化和用油成本更低化的原则,采用基于设备结构和运行工况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对火电厂设备用油进行优化。通过用油优化,减少了部分性能等级过高油品的使用,降低了润滑油脂用油成本;简化了设备润滑管理的各环节,提升了设备管理效率;通过规范各类设备的用油,解决了部分设备因用油引起的故障,降低了设备磨损,减少了备件消耗。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为加强对东深供水沿线泵站机组设备的管理,建立以油液监测为核心的设备润滑管理体系。油液监测技术为沿线泵站机组设备的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同时在机组设备的故障诊断、延长换油周期、降低维修费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东深供水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动力装备的良好工作状态是现代社会健康进步的前提,文提出了润滑液多参数监测的设想。指出通过对润滑油系统的多种参数的检测,结合现代模式识别技术,人们能够较好地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并且推荐了适宜于现场多参数监测系统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从深入分析和总结企业设备润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设备润滑、维护的重要性,再结合车间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采取改进措施,制订可行的操作方法,提高机加设备润滑及维修的管理水平,确保设备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8.
提出基于系统节点的润滑精细管理体系,包括目标体系、责任体系、运行体系和考核体系。该管理体系将润滑工作划分为油品物流管理、油品使用管理、润滑投入管理和润滑保障建设等4个分系统,并将每个分系统内的工作重点和难点确定为管理节点。油品物流管理注重油品入口和流通环节的管理;油品使用管理注重设备用油合格和检测;润滑硬件管理重视润滑投入和配置;润滑保障体系注重制度建设和信息化提升等内容。结合胜利油田总结基于系统节点的润滑精细管理的推行成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