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升降式输送机在输送启停过程中会产生惯性作用力,其作为横向载荷作用在丝杠升降机上,使得丝杠升降机中滚珠丝杠应力极值大幅度提升,通过ADAMS软件建立升降式输送机虚拟样机模型,并对启停过程进行动态特性分析,得到启停时间对动态特性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导向支撑轮机构以减小丝杠升降机应力极值。实践表明,通过导向支撑轮增加丝杠升降机伸出端的支撑,大大改善其受力状况并降低其应力极值,对于延长升降机的工作寿命,提高其工作可靠性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升降式输送机在输送起停过程中会产生惯性作用力,其作为横向载荷作用在丝杠升降机上,使得丝杠升降机中滚珠丝杠应力极值大幅度地提升。通过建立滚珠丝杠有限元模型,对滚珠丝杠在横向载荷条件下进行应力分析,得到滚珠丝杠的应力分布情况,提出了2种导向机构,以减小滚珠丝杠应力极值。实践表明,通过导向支承轮增加滚珠丝杠伸出端的支承,大大改善了丝杠升降机的受力状况并降低了其应力极值,对于提高丝杠升降机的工作寿命及升降式输送机的工作可靠性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升降输送机中滚珠丝杠受到径向载荷时滚珠丝杠易受到损伤的问题,对滚珠丝杠在升降输送机工作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及产生径向载荷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升降输送机在启动、输送和制动过程中滚珠丝杠的受力情况,提出了增加导向杆和在升降输送机机架两侧增加4个液压缸这两种减小滚珠丝杠径向载荷的方法;运用Adams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讨论了在不同改进方案下,升降输送机在启动、输送以及制动过程中滚珠丝杠受力的变化规律及滚珠丝杠受到径向载荷的大小。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减小滚珠丝杆径向载荷的两种方法能有效减小滚珠丝杠受到的径向载荷,减小了径向载荷对滚珠丝杠造成的损伤,增加了滚珠丝杠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升降输送机的输送效率。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二级剪叉式丝杠升降机,完成了三维造型和运动仿真模拟,并对二级剪叉式丝杠升降机构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利用虚位移原理推导升降机台面载荷和丝杠推力之间的关系公式;通过对整机和单个剪叉杆的受力分析,建立了二级剪叉式丝杠升降机构的力学模型。以一台大型升降机为例,分析剪叉杆的受力情况,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剪叉杆的受力大小,并对剪叉杆的强度进行校核。经现场实际测试验证,该二级剪叉式丝杠升降机结构稳定。为剪叉式丝杠升降机的设计分析提供了理论。  相似文献   

5.
应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锥齿轮升降机滚珠丝杠的三维模型,并应用ANSYS软件进行模态分析,计算出滚珠丝杠的前六阶固有频率,可避免锥齿轮升降机产生共振现象。同时对滚珠丝杠公称直径和螺距对自身固有频率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公称直径越大,滚珠丝杠固有频率就越大,而螺距对滚珠丝杠固有频率的影响则很小。研究结果为锥齿轮升降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日,江苏省金象减速机有限公司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来的证书,由该公司研发的模块式丝杠升降机被授予专利权,这已是该公司获得的第七项专利。据查,目前国内外的丝杠升降机大都为蜗轮传动的蜗轮丝杠升降机或圆锥齿轮传动的圆锥齿轮丝杠升降机,它们之间是没有关联、相互独立传动方式的。而江苏金象发明的这一专利,打破了原来的专业壁垒。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蜗轮丝杠升降机用的L型辅助支撑装置,利用浮动连接支撑有效地解决升降机在非轴向载荷情况下,升降丝杠出现变形弯曲的难题,确保升降机的直线升降和动力传递功能的实现。所设计的辅助支撑装置,结构新颖,实用简单,并具有可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带式输送机系统在启动时振动、冲击较大频繁导致输送机系统机架损坏、打滑、积带等异常,利用离散分析原理建立了输送机系统的离散动力学模型,并根据输送机系统启动时的工作过程,提出了新的带爬行段的"S"型启动特性曲线和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输送机启动控制系统,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对输送机系统的启动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新的输送机启动控制系统能显著降低输送机在启动时的动张力和冲击,能极大提升输送机系统在工作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建立起了输送带的黏弹性数学模型,利用Creo三维软件绘制了输送机系统的三维模型,利用ADAMS软件对带式输送机在启动过程中输送带内动张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为确保带式输送机系统在启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平稳性,对输送机系统启动过程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研究装砖机导向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外力干扰时的应力应变状况以及力学性能,通过Pro/E构建了导向装置的三维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其前6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对导向装置受启动惯性力和冲击力作用进行了瞬态分析,得到其应力、变形变化规律和应力、变形最大时刻云图,其最大变形在导向杆最下端分别为0.818 9mm/m和2.660 0mm/m,最大应力在导向杆与导向套接触处分别为15.21MPa和48.00MPa,整个机构的最大应力为149.99MPa,变形和应力均符合要求。验证了装砖机导向装置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结合现有矿用带式输送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软启动方式类型及工作原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将软启动技术在矿用带式输送机上进行了现场应用测试,结果表明:安装有软启动器的带式输送机具有更低的启动冲击力和更高的启动平稳性,设备运行效率显著提高。软启动方式的应用,对提高带式输送机的工作效率、安全使用、延长其使用寿命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带式输送机传统的静态设计方法,不能满足大运量、长距离和高带速输送机的使用要求。通过分析在输送机启动过程中,不同负载对输送带动态特性的影响,为带式输送机的动态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利用AMESim建模软件,建立了带式输送机启动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带式输送机在空载、变负载和满载工况下对输送带动态特性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在输送机启动过程中,负载特性影响输送带动张力大小、应力波传播的速度以及持续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刮板输送机运载量较大时,启动过程中对自身结构及供电系统造成的冲击作用较大,影响矿井开采的稳定可靠性。对刮板输送机设计S型速度启动曲线,并采用PID控制及模糊PID控制对启动阶段进行控制性能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能够较快地达到理想的启动状态,减小启动阶段的冲击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刮板输送机因在运行过程中带载启动频繁而存在着启动困难、振动冲击大、卡链保护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刮板输送机自动调控系统。在该系统的设计中,采用了如下技术:采用了柔性启动原理对刮板输送机的启动特性对系统进行了优化,极大提升了系统的启动稳定性;对刮板输送机的启动控制采用了双闭环速度调控策略,有效提升了刮板输送机运行过程中速度调节的灵活性和精确性;对刮板输送机的卡链过载保护流程进行了优化,显著提升了卡链工况下的输送机的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万玉 《机械工程师》2009,(11):112-113
滚珠丝杠是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关键元件之一,其变形将影响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定位精度。文中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滚柱丝杆副在自重作用下的弯曲变形对滚珠丝杠的轴向滞后量及螺距误差的影响,提出了减小变形和误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针对带式输送机系统依靠传统的电机启动方式所存在的启动转矩大、冲击力强、能耗大、效率低的难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一种驱动电机和液压马达联合启动的综合传动系统,利用AMEsim仿真分析软件建立了该综合传动系统的仿真分析模型,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对带式输送机启动过程中的输出转矩、输出功率、驱动电机转速等进行综合协调控制,确保带式输送机在启动过程中严格按照设定的启动运行曲线进行柔性启动,可极大地提升传动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传动效率,有效降低输送机在启动过程中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针对原有群车加油装备展收作业的不足,设计研究了一种适合于受限空间的加油卷盘用四杆式液压升降机,以实现新型展收作业。该升降机采用液压缸作为原动机直接推动平行布置的两个四杆机构运动,传动平稳、操作方便,易于调速。在介绍升降机总体结构及运动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升降机起落机构和推拉机构的工作原理,给出了机构设计方案,并根据总体设计要求确定了升降机的一些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的带式输送机正朝着高功率,大容量,大尺寸,高速度,长距离开发。由于生产集中,带式输送机的负载变得非常不平衡,其起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研究软起动器在皮带输送机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高压软启动的技术特点和启动方法,实现了矿用带式输送机的最小负荷启动,减少了矿用带式输送机启动过程的影响,解决了启动问题煤带输送机,并保证矿井带。输送机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皮带输送机启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介绍皮带输送机的启动特性及操控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通过采取较为科学的启动仿真实验,分析皮带输送机的启动过程及各种特性,得出了启动过程中利用软启动控制皮带机启动的四种曲线特性及其他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对进一步提升皮带输送机的实际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滚珠丝杠在数控机床上的安装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吉庆  刘文  陶洁  谭颖 《机械制造》2001,39(10):29-32
介绍了滚珠丝杆的支承方式,并以实例说明了滚珠丝杠两端支承的内部结构和调整过程,提出了在使用滚珠丝杠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