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源电厂为满足全厂废水零排放的要求,采用预处理系统加蒸发结晶工艺对脱硫废水进行处理。脱硫废水预处理系统采用两级反应加沉淀和澄清处理,通过投加石灰和碳酸钠来降低水中的钙镁含量。介绍该厂脱硫废水预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软化设备调试及运行情况。运行结果表明,脱硫废水预处理系统软化设备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了蒸发结晶处理系统对进水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中的氯含量很高,对设备腐蚀性强,外排水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大,因此,脱硫废水中氯离子的处理问题一直是脱硫废水零排放核心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介绍了脱硫废水零排放的相关政策以及脱硫废水的水质特点,着重介绍了分盐技术、旁路烟道蒸发处理和电解氯制备消毒剂3种零排放工艺,综述了各自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利用高浓度脱硫废水中盐分制备净水剂的新型工艺,有望实现高盐水中氯的资源化利用,减少氯转移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存在的建设成本和运行费用高、系统复杂等问题,山西临汾热电有限公司在国内首次采用旁路烟道旋转喷雾干燥法对脱硫废水进行处理。本文重点论述了旋转喷雾干燥法处理脱硫废水技术原理及工艺流程,并对运行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项工艺能耗低,对锅炉影响小,运行费用相对较低,是一种可行的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可供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改造借鉴。  相似文献   

4.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水质特性十分复杂,随着燃煤机组排放环保标准的不断提升,脱硫废水零排放将是继烟气超低排放后下一个火电环保产业发展方向。分预处理、浓缩减量、尾水固化三个环节介绍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工艺,指出工艺路线设计及技术选择的关键点,并对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工艺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实现废水分类处理、梯级利用、近零排放是电厂水处理设计的基本原则,脱硫废水零排放是实现全厂废水零排放的关键。为此,概述了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路线及各工艺特点,针对各工艺技术适用条件及项目水质水量特性,设计了"二级沉淀软化预处理单元+反渗透海水淡化膜浓缩减量单元+旁路烟道蒸发单元"工艺路线。二级沉淀预处理单元可有效节约药剂成本、实现水质的充分软化,保障后续浓缩减量单元的进水条件,蒸发结晶物随烟气中的烟尘被除尘器捕捉下来,最终进入粉煤灰进行资源化利用,无额外固废产生,实现零排放。实验结果证明了工艺路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废水具有高含盐量、较强腐蚀性和结垢性的特征,回用困难,成为制约全厂废水"零排放"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介绍了国内外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的应用情况,重点分析和比较了国内2个已投运的采用蒸发浓缩+结晶工艺的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的技术与经济性,提出了采用蒸发浓缩工艺的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针对脱硫废水浓缩蒸干工艺中预处理、浓缩减量、结晶、固体结晶物处置4个单元的处理工艺和选用设备分别进行了技术经济性比对分析,结合某电厂2×350 MW超临界空冷机组工程数据,对2种典型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投资费用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其对发电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废水具有高含盐量、成分复杂、腐蚀性和结垢性的特征,回用困难,成为制约电厂废水“零排放”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介绍了脱硫废水的排放特征及回用现状,并对国内已投运的2种脱硫废水“零排放”方案的技术与经济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机械蒸汽压缩技术较多效蒸发技术可以显著降低运行能耗;在蒸发系统前设置水质软化系统,能显著降低蒸发系统的结垢倾向,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建议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采用预处理系统(石灰和碳酸钠两级澄清软化+过滤处理)+蒸发浓缩系统(MVR/MVC)工艺。  相似文献   

9.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是我国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的主流工艺。脱硫废水作为燃煤电厂的终端废水,其零排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脱硫废水的来源与水质情况、脱硫废水的处理现状出发,比较分析了几种已经获得应用的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和部分正在研究的处理技术。最后,对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国内已经工业应用的预处理—传统蒸发结晶和预处理—膜浓缩—传统蒸发结晶2种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方案,结合某燃煤电厂的实际水质和水量情况,对该电厂使用这2种处理工艺方案进行了经济性及工艺优缺点分析,为该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探究合适的技术路线。结果表明,2种工业应用的工艺路线均存在投资、运行成本高,结晶得到混盐等问题。建议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首先应预处理除去悬浮物和钙镁离子,然后通过纳滤—冷冻结晶分盐系统分离废水中的氯化钠和硫酸钠,再利用电渗析—反渗透耦合技术对氯化钠溶液进行深度浓缩,最后通过结晶和干燥系统对结晶盐进行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1.
以山西临汾热电有限公司2×300 MW机组烟气脱硫废水零排放工程为例,利用旁路烟道处理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旋转喷雾干燥法。阐述了旋转喷雾干燥法进行脱硫废水处理的特点、原理、工艺、设备及其在300 MW燃煤发电机组上的应用,实践证明应用该方法投资、运行费用低廉,使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的大规模推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现有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投资运行费用高、结晶固体盐难以处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预处理-膜浓缩-旁路烟气蒸发”零排放处理系统,在山东某火力发电厂完成了系统的工程设计和建设,并进行了调试运行和试验。结果表明:“一体式软化澄清-机械过滤-超滤”预处理工艺保证了高压反渗透的正常运行,澄清器出水ρ(Ca2+)<50 mg/L,ρ(Mg2+)<100 mg/L,过滤器产水浊度为0.2~0.4 NTU,超滤产水浊度平均为0.05 NTU;高压反渗透在回收率为40%工况条件下,脱盐率约为99%,运行压力、压差无明显上升,产水电导率为0.40~0.55 mS/cm;旋转和两相流雾化蒸发器合计平均喷水量约为4.0 m3/h,烟气流通正常,脱硫废水雾滴完全蒸干,自动化程度高;该零排放处理系统可实现单台350 MW机组脱硫废水零排放,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电厂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处于瘫痪状态的现状提出改造措施,改造技术路线采用电子絮凝工艺替代原有加药絮凝三联箱工艺,可使某电厂脱硫废水达到标准,显著减少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同时电子絮凝工艺可作为脱硫废水零排放改造的预处理阶段工艺,实现无缝连接,整套电子絮凝工艺设计处理量为15 m^3/h。满足机组满负荷运行时产生的脱硫废水最大量的处理要求,通过电子絮凝工艺的技术改造,为火力发电企业脱硫废水处理工艺技术路线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脱硫废水由于具有水量不稳定、水质复杂、含盐量高等特点,成为电厂废水处理的难题。现行脱硫废水处理技术普遍存在高投资、高能耗和高药耗问题,难以实现脱硫废水减量化和资源化回收。对此,本文通过分析脱硫废水水质,提出了一种无需加药预处理的新型脱硫废水处理技术,即采用纳滤膜分离浓缩工艺将脱硫废水中的盐分进行分离回收,实现脱硫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在华能玉环电厂的中试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纳滤膜进行脱硫废水盐分的分离浓缩,可有效分离废水中一价离子和二价离子,分离后形成的NaCl溶液可进一步处理生成次氯酸钠等化学药剂在电厂生产过程中使用;该工艺路线在电厂盐平衡的基础上实现了脱硫系统的水平衡,打破了传统废水处理工艺误区,真正实现了脱硫废水的资源化回收。  相似文献   

15.
卢剑  李亚娟  许臻  胡大龙  降晓艳 《中国电力》2018,51(11):179-184
某海水直流冷却电厂除脱硫废水外,所有生产废水均已处理回用。为达到废水零排放目的,拟采用软化预处理–微滤–反渗透–电渗析工艺对脱硫废水进行膜法减量浓缩处理。对浓缩减量核心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反渗透装置在75%回收率下将微滤处理后的脱硫废水进行初步浓缩,反渗透系统运行压力、压差稳定,水中的Ca2+、Mg2+可被基本去除,单支膜脱盐率可达99%以上;采用电渗析将反渗透浓水进一步浓缩,可将反渗透浓水可溶解固形物质量分数由7%浓缩至21%;最终脱硫废水流量由20 m3/h浓缩减量至2 m3/h,大幅降低了后续结晶设备的成本及能耗。此工艺方案实施后,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全厂废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硝逃逸氨在烟气净化流程中的迁移途径,分析了逃逸氨在石灰石湿法脱硫系统中的溶解平衡和物料平衡关系,以及化学沉淀工艺、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脱硫废水高温烟气蒸发工艺3种脱硫废水处理工艺中铵离子的变化及其迁移的可能途径。结果表明:脱硝反应器中的氨逃逸难以避免;逃逸氨在脱硫塔内被吸收转化为铵离子,是脱硫废水氨氮的主要来源之一;氨氮含量高的脱硫废水,采用加碱提高p H值的软化处理和高温烟气蒸发结晶工艺进行零排放处理时应充分考虑氨的挥发问题。  相似文献   

17.
火电厂脱硫废水预处理工艺优化及管式微滤膜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脱硫废水的水质特点,在系统考察4种脱硫废水预处理工艺(CaSO4晶种法、FS-66药剂法、Ca(OH)2+Na2CO3联合工艺、NaOH+Na2CO3联合工艺)的基础上,探索了预处理后脱硫废水在管式膜错流微滤过程中悬浮物颗粒粒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产水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OH+Na2CO3联合工艺为最佳的脱硫废水预处理工艺,该工艺对脱硫废水中的Ca2+、Mg2+及全硅具有优异的去除效果;在所设计的试验条件下,悬浮物颗粒的平均粒径从14.5 μm降至5.1 μm,微滤产水通量及出水水质均较为稳定,微滤产水经进一步脱盐后可以回用。研究成果为电厂脱硫废水深度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结合烟气脱硫废水的水质特征,介绍了脱硫废水常规处理技术及其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蒸发结晶、炉渣废热综合利用、煤场喷洒、烟道雾化蒸发等4种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研究方向,对比了不同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和技术经济指标,为火力发电厂脱硫废水处理技术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脱硫废水水量计算及烟道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FGD)中脱硫废水水量的计算,以及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中的烟道处理技术的可行性.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脱硫废水烟道处理技术可以实现有害物质零排放,而且不会对烟道和电除尘器产生腐蚀,同时,可减少FGD运行的水耗及电耗.  相似文献   

20.
针对火电厂脱硫废水的水质特点,提出“一体式软化澄清-超滤”预处理工艺并在山东某火力发电厂进行了中试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一体式软化澄清装置对Ca2+、Mg2+、浊度去除效果,超滤系统运行压力、产水流量、产水浊度及预处理工艺化学药剂费用等。结果表明:利用一体式软化澄清装置处理脱硫废水,出水Ca2+、Mg2+质量浓度可分别由400~660 mg/L和5 310~15 689 mg/L降至25 mg/L和10 mg/L,浊度小于或等于2.0 NTU;超滤系统运行稳定,产水浊度小于或等于0.1 NTU,SDI值小于3.0,可稳定达到后续反渗透系统进水水质要求。该一体式软化澄清-超滤预处理工艺中试研究成果可为火电厂废水零排放技术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