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江中游武汉河段近期河道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泽方  童辉  姚丽娟 《人民长江》2006,37(11):35-36
武汉河段系长江中下游14个重点河段之一。根据武汉河段1986年6月、1998年9月、2001年11月、2002年8月共4个测次的河道地形,采用GIS技术,对河道深泓变化、洲滩变化和冲淤变化进行了河道演变分析。分析计算表明:1986~2002年武汉河段冲淤基本平衡,冲刷部位主要集中在武汉关至天兴洲洲头,淤积部位主要集中在天兴洲左汉以及天兴洲右汉内洲体右侧部分和武钢工业港等区域。  相似文献   

2.
黄勇  袁晶  高宇  吴国君 《人民长江》2019,50(1):18-23
沙市河段是上荆江河势较为复杂的河段之一,也是航道治理的重点河段之一。根据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沙市河段实测地形资料以及沙市水文站的实测水文资料,从来水来沙、深泓平面、洲滩、深槽以及横断面变化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沙市河段的近期河道演变特性。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蓄水后,沙市河段整体呈现冲刷的趋势,深泓平面摆动集中在分汊段,沿程洲滩冲刷萎缩,横断面冲淤时有发生,20 m深槽冲刷发展,接近贯通。(2)受到沿程护岸工程以及洲滩守护工程等的影响,该河段总体河势基本稳定,但局部河段内仍会有所调整。(3)河段尚未达到冲淤平衡,未来一段时间内,河段仍将以冲刷为主,若无人工干预,滩槽演变趋势将延续近期的变化,由此对防洪、航运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长江界牌河段近期河床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北平 《人民长江》2005,36(11):20-22
界牌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起湖北省洪湖杨林山,下至赤壁市赤壁山,全长51.1 km.根据实测水文河道资料,分析了界牌河段的近期演变情况.结合界牌河段的边界条件及河型,来水来沙情况,通过对河段中南门洲和新洲分汉段的演变分析,得出结论:本河段岸线基本稳定,但洲滩上提下移变化明显,南门洲主、支汊交替易位频繁,近期河床以冲刷为主,但冲刷量不大.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游近期河道演变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潘庆燊  卢金友 《人民长江》1999,30(2):32-33,35
在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主要分析长江中游近50年来在自然因素和个人为因素共同影响下河道演变特点,认为长江中游河道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总体河势基本稳定,但局部势变化较大;荆江和洞庭湖关系的调整幅度加大;河道总体冲淤相对平衡,部分河段冲淤幅度加大;人为因素未改变河道演变基本规律。最后提出河道治理须注意的几个问题,即河势控制工程心早全面实施;研究制定长江中游洪水河槽堤线规划;加强岸线利用现状观测  相似文献   

5.
长江监利河段近期河道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玉明  高志斌 《人民长江》2006,37(12):55-56
监利河段地处荆江尾部,受洞庭湖来水顶托和江湖关系变化影响均较大,水文泥沙条件变化和河床演变较为剧烈,对防洪航运、堤防护岸、港口码头、农田建设等都带来深刻影响,是长江流域规划重点整治河段之一.依据河段来水来沙及边界条件,分析了监利河段主泓线、深泓纵剖面、岸线、洲滩及汊道、冲淤等变化规律,总结了该河段的演变特征,预测了监利河段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6.
石首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下荆江进口段,由于东岳山节点的控制,河道形成急弯,平面形态非常不顺,影响泄洪及航运。以往人们对该河段的整治方案曾做了多次的研究。石首河弯左岸向家洲岸滩受到水流冲刷而逐年崩退。1994年6月向家洲洲嘴崩穿过流后,河势发生了剧烈变化,给防洪,航运及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很不利的影响,各有关部门迫切要求对可段进行整治。为此1995年3月开展了石首河段整治勘测规划,同时进行该河段整治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游周天河段河床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姚仕明  黄莉  洪建 《人民长江》2006,37(7):37-38
周天河段为顺直微弯放宽型河段,洲滩变化十分复杂,历史上曾因严重碍航而被称为"瓶子口" 河段,是长江中游重点碍航浅滩河段之一,因其位于上下荆江的交接段,荆江大堤距其较近,防洪形势较为险要.根据历年的水文及地形资料分析表明,该河段多年来河道外形相对稳定,但深泓线及边滩变化复杂,深泓线年际间摆幅较大,过渡段随来水来沙与两岸边滩的消长经常发生上提与下移,直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本河段的深泓摆动及边滩消长幅度才相对较小,现有洲滩格局有利于荆江大堤的防洪安全与航道稳定.  相似文献   

8.
武汉河段来水来沙特性与河道演变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水沙资料与河道地形资料,分析武汉河段的来水来沙与河道演变特性,在找出演变原因后,对河段的发展粗略的预估,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9.
胡春燕 《人民长江》2008,39(13):17-19
长江武汉河段上起江夏区纱帽山,下迄新洲区阳逻镇,全长约70.3 km,横贯武汉三镇.其河道整治是一项直接影响武汉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工程,涉及到沿江防洪、河势控制、岸线洲滩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根据三峡工程运用前后长江武汉河段的演变特点和演变趋势,以及防洪安全、河势稳定、水环境保护、城市发展等方面的要求,提出长江武汉河段综合整治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石首河段近100a来河道观测的实测资料进行了河床演变分析,找出了该河段的近期变化特点及其与上下游河势的关系,对河道今后的发展变化进行了预估。对三峡建坝后的石首河道演变趋势亦作了预估。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稳定长江中下游扬中河段的河势,归纳分析了新水沙条件下段内江心洲的历史治理情况,发现洲头崩坍后退、沿程阻力的减小等问题仍然存在。在现有河势控制工程的基础上,提出太平洲“裹头”及两缘护岸、落成洲右缘护岸和禄安洲“裹头”及两缘护岸的合理治理方案,模拟了治理方案实施前后的流量流速,分析了各治理方案下的治理效果。首先,太平洲近岸流速减小幅度在 0.01~0.05 m/s 之间,汊道分流基本无变化;其次,落成洲近岸流速均减小 0.02~0.04 m/s,对于该部位岸线的坍塌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最后,禄安洲近岸流速总体减小 0.01~0.04 m/s,有利于洲头以及左右侧汊道分流的稳定。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治理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区域内近岸流量及流速,有利于洲滩及汊道分流的稳定,对遏制岸线崩退和坍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期为长江中下游江心洲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河流地质作用与河道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水动力是改造河床与河岸最活跃的外力因素,不断地发生对河谷地质体的侵蚀、搬运和沉积-即河流地质作用。河道的演变与河流的地质作用密切相关。而河流地质作用受到河谷地质结构的制约,从河谷地质结构与河流地质作用的观点,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1)河流与其依托的河床河岸相互作用塑造了河道的形象;河流以其流量、流速、流向、流态随时空的变化,其地质作用的方式,强度也随之变化,由此发生了河道的演变;(2)河床河岸地质结构对河流地质作用的制约主导者着河道演变的趋势。(3)对长江中、下游河道现状的分析研究,探索不同河段的河道形态与河床河岸地质结构、河道地质作用的关系,探索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以期认识河道演变的某些规律,从而找出河势宏观控制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依据实测水沙及地形资料,分析了长江武汉河段近期平滩及枯水河槽形态的调整特点,确定了其与来水来沙及河床边界条件等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三峡工程运用后,进入武汉河段的沙量大幅度减小(汉口站年均沙量仅为1.03亿t/a),河床冲刷较为显著,2001-2016年该河段平滩河槽累计冲刷量近1亿m3.平滩及枯水河槽形态参数计算表明:...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水库蓄水后,改变了下游来水来沙条件,河床演变也相应发生变化.长江中游窑监水道属典型的弯曲分汉河型,在分析三峡蓄水运用前后河床演变的基础上,采用二维水沙数学模型预测了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20a河床演变趋势.计算表明,窑监河段主流仍保持在乌龟洲右汉,主支汉的河势没有发生变化,虽然整个河段呈冲刷趋势,但出浅碍航段航深随着枯水位降落有减小的趋势.在对历史演变分析及演变趋势预测的基础上,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航道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三峡工程运用以来,长江荆江河段水沙条件发生较大改变,河床冲淤变化剧烈。沙市河段地处上荆江中段,属弯曲分汊河型,多年来深泓左右摆动和分汊段主支汊易位频繁,是荆江河势变化频繁、防洪形势严峻的河段之一。利用多年来,特别是三峡工程蓄水后的原型实测资料,首先分析了河段控制水文站的水沙特性及太平口分流分沙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三峡工程运用以来沙市河段的河道冲淤演变特点及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河段的防洪、航运、取水等需求,探讨了沙市河段未来的综合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7.
长江干线泸州至重庆河段为具有冲积性特征的山区河流。在川江上首次从优良河段的河相关系入手,运用等级流量比较法及稳定航深估算法,探求天然情况下长江干线泸州至重庆河段航道的开发潜能,分析得出了泸渝段优良河段的河相关系,证明了该河段具有整治开发到Ⅰ级航道的潜能,提出了该河段建设Ⅰ级航道的尺度标准。可作为规划、航道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长系列资料看,上游来水量无趋势性增大或减少,来沙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明显减少.入洞庭湖三口分流分沙呈减少趋势,尤其以藕池口衰减最为突出. 1998年大水造床作用明显,上荆江滩槽皆冲,以冲滩为主;下荆江表现为冲槽淤滩,总体呈淤积状态.还对重点河弯,如沙市、石首河段,自1998年大水以来的最新演变情况作了详细分析,主要特点表现为沙洲移动、主流线摆动,顶冲点普遍下移,崩岸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9.
长江宜昌至安庆段航道为长江黄金水道的瓶颈,急需通过河势控制与航道整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来提高航道标准。结合国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对宜昌至安庆河段水沙变化、河道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中国古代优秀治水理念与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归纳了因势利导、全面系统、辩证施治、动态完善等治理思路,提出了"攻、守、导、堵、疏"多法并举的工程措施和水库调度、实时监测、智慧航道、预测预报的非工程措施,以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