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基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建筑逐时冷热电负荷计算,利用De ST软件和热电冷联产系统负荷模拟计算[1]中的电负荷模拟计算方法,计算全年逐时冷热电负荷变化,计算热电比和分析模型冬季供暖及生活热水负荷变化,找出单一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负荷缺口,同时对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进行简要分析,从而提出尝试利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与冷热电三联供系统集成的形式来实现系统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2.
以寒冷地区宾馆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Energy Plus软件,模拟建筑物全年逐时冷热电负荷。采用HUD CHP Screening Tool软件,对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余热补燃型锅炉+电制冷机组)设备配置与运行策略进行优化。以分供系统(市网电+燃气锅炉+电制冷机组)作为比较对象,联供系统的月均一次能源节约率、月均运行费用节约率分别为8.1%、23.1%。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地区一幢典型五层住宅建筑热、电、冷负荷需求为计算基础,分别计算了基于热气机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和传统冷热电分供系统的一次能耗率、全年净收益以及投资回收期,验证了三联供系统的节能性和经济性。分析表明热气机余热利用率和能源价格是影响该三联供系统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夏热冬冷地区某数据中心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全工况数学模型。得到了燃气轮机和双效溴化锂机组的全工况性能规律,计算了系统夏季典型日冷热电输出及一次能源利用率、相对节能率,并比较了设备容量配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数据中心总冷负荷相对常规建筑较大,联供系统夏季典型日的热力性能总体较高。在研究范围内,增大溴冷机组容量或减小电制冷机组容量,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总体一次能源利用率和相对节能率。本研究为数据中心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天然气冷热电联供(CCHP)系统设计过程中冷热电负荷逐时匹配难的问题,采用面向对象建模的Modelica语言,在Dymola软件平台上创建了CCHP系统的部件模型库。以上海某宾馆为研究对象,利用该模型库构建了内燃机CCHP系统动态特性仿真模型,基于全年动态仿真数据进行了年平均能源综合利用率、经济性以及二氧化碳排量3项指标的评估,并基于供能侧与用户侧负荷需求的逐时匹配对系统方案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库可以实现不同结构形式的天然气CCHP系统方案模型搭建并进行设计优化和指标预测。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冷热电联供系统与建筑用户间能量供需不匹配和部分负荷下设备低效运行问题,提出了以缓冲水蓄能(冷、热)模块为蓄能装置的缓冲水蓄能冷热电联供系统。基于供能运行策略,以分产系统为基准,对比分析了无蓄能型和缓冲水蓄能冷热电联供系统能源、环境和运行经济性指标。结果表明,缓冲水蓄能冷热电联供系统一次能源节约率,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减少率,运行费用节省率相比无蓄能冷热电联供系统夏季典型日分别提高15.56%,24.10%和13.02%,冬季典型日分别提高5.07%,6.25%和4.96%。  相似文献   

7.
典型办公楼负荷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而言,为了使系统更好的发挥出优势,就要使系统和建筑的负荷较好的匹配,那么得到逐时的冷热电负荷数据就变得至关重要.参照日本三联供手册的方法,根据我国国情,以北京典型办公楼为例,采用模拟结合经验值的方法,得到适合中国办公楼的逐时负荷系数,以便为办公楼类建筑配置系统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取热量和放热量的平衡对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尤为重要,其系统取热量和放热量均取决于建筑物的冷热负荷。采用DeST软件对典型气候区典型建筑的全年逐时负荷进行模拟并分析其特性,酒店和医院建筑的负荷稳定性较差,持续性较强,商场、住宅和办公类建筑负荷稳定性较强,持续性较弱;严寒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全年累计冷热负荷及空调季累计冷热负荷的不平衡率较高,而寒冷地区不平衡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程实例,对逐时冷热电负荷进行模拟,建立燃气内燃机冷热电联供系统基本流程。对联供系统效率进行计算分析,比较了联供系统与分供系统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已成为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本文以苏州某CBD区域建筑为例,基于相同类型建筑实测数据,获得建筑冷热电8760 h逐时负荷曲线,并基于此提出一种简单新方法(最大面积法)确定三联供系统最佳容量,分析了该CBD区域建筑导入三联供系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逐时热负荷曲线采取"最大面积法"确定的CBD建筑三联供方案有较好的一次能源利用效率(超过50%)和经济性(静态回收年限小于5年)。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贵州地区的气候特点,对贵阳市某大型公共建筑的冷、热、电及生活热水负荷进行了预测,针对发电并网不上网和发电上网两种情况,对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进行了优化配置和运行。两种方案均采用热泵型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冬季在使排烟温度降至20℃左右的同时,回收部分浅层地热能,提高了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以建筑原供能方案为比较基准,对两种方案进行了经济性和节能性评价。结果显示,两种方案的经济性相差不大;受贵州地区气候特点影响,建筑负荷匹配结构不利于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节能,如果发电可以上网,能使系统的节能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了设计完全一样的两栋木结构建筑和混凝土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建筑的典型日逐时冷热负荷和全年累计冷热负荷,对木结构与混凝土建筑的负荷特性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可以为在建筑中合理选用木结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学校建筑能耗大,实际负荷预测难的问题,以北京市某高校新校区目前能源供应方式为基准方案,通过供暖季的现场实测,分析出学校的实际负荷,基于供暖季逐时热电负荷特点,提出热电联供方案,并确定了系统的最佳配置和运行方案,通过建立能源转换图和分析计算,得出系统优化后运行费用节约11.8%,一次能源节约率为12.5%,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 356.82 t,增益投资回收期为2.7 a。因此,热电联供系统应用在学校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4.
北方某些地区南于冷热负荷的不平衡性,单一的土壤源热泵系统受到限制。太阳能辅助土壤源热泵系统是一种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系统形式。本文对天津地区太阳能辐射情况、建筑全年逐时冷热负荷量及复合热泵系统的制热机组效率进行研究,分析在天津地区太阳能-土壤源复合热泵系统的节能性。  相似文献   

15.
结合北京某燃气冷热电联供项目,对项目的电负荷、冷负荷、热负荷进行测算。对于典型日电负荷,参照相同功能、相同地区、年代接近建筑的电负荷数据进行测算。对于全年冷热负荷,采用eQUEST模拟软件进行预测。对于典型日冷热负荷,根据各功能建筑设计冷热负荷,采用典型日逐时部分负荷率进行测算。  相似文献   

16.
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基于对能量的梯级利用,可将能源综合利用率从40%左右提升至70%~90%。但国内试点运行的楼宇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却普遍存在应用效果不理想,甚至无法运行的问题。通过调研搜集多栋不同建筑类型、不同热工分区的公共建筑的全年逐时能耗数据,分析了公共建筑的实际能源需求特点,并模拟得到了楼宇式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应用于公共建筑的运行效果,从节能性方面探讨了该技术在不同公共建筑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开发了蓄能空调系统逐时动态仿真工具。该仿真工具根据项目全年逐时冷热负荷、运行策略、预设的空调系统配置方案等条件,能自动进行系统全年逐时动态仿真,对蓄能空调系统运行性能、系统效益的量化评估由以往的夏季、冬季设计日等典型周期扩展至全年365个真实周期,冷热负荷逐时分布规律选取由以往的特殊周期优化至项目全年逐时动态冷热负荷,计算方式更加合理、客观。以某实际工程设计为例,进行了蓄能空调系统容量配置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该项目的空调系统设计,包括负荷计算方法、空调水系统设计、空调风系统设计等,并给出了相关的设计计算方法,着重介绍了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包括温湿度独立控制、冬季冷却塔免费供冷技术等,并利用全年能耗逐时模拟软件DeST计算了建筑逐时负荷与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地区某超高层办公建筑为例,采用DeST软件模拟计算了不同朝向建筑分区的全年逐时冷热负荷。比较了4种不同变风量空调系统形式的全年供冷、供热量及运行费用。通过对比分析可得,应根据建筑分区负荷特点采用内外区分设空调及新风系统的方案,但是设置热回收新风机组的节能性不佳。  相似文献   

20.
以某办公建筑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以下简称联供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建筑供冷期、供暖期典型日逐时冷热电负荷。以联供系统净年值最大作为目标,建立联供系统设备优化模型,对分别配置两种额定发电功率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的联供系统进行经济性比选,确定设备的最优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