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由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规划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于6月4日在郑州得到主管部门组织的成果鉴定.认为该项目采用了理论分析,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多种手段.紧密结合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1)首次建立了完整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技术支撑体系。紧密结合黄河水少沙多特点,从黄河洪水、泥沙.水资源管理的根本要求出发,提出了黄河水沙调控体系旳构成、总体布局.调控目标、调控指标、调控方式.调控效果等一整套水沙调控体系建设的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沙调控模式及其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挟带大量泥沙,沿岸地区进行引水灌溉不能忽略引入泥沙的处理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黄河下游发展引黄灌溉事业以来,目前不同灌区已基本形成适宜自身地理特点和灌溉需求的引水输水类型和入渠泥沙处理方式。本文根据引黄灌区所处河道位置和地域条件,结合灌区灌溉类型和泥沙处理方式,归纳提出了4种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沙调控模式,即,沉沙输水模式、输水沉沙模式、分水滞沙模式和输水输沙模式;根据不同水沙调控模式的形成条件、调控效果和存在的水沙问题,分析了适合不同水沙调控模式的输水输沙关键技术和重点调控目标,分别为沉粗排细调控、远距离输沙调控、分沙入支渠调控和泥沙入田调控;泥沙远距离分散输送技术是实现灌区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人民黄河》2013,(2):140
本刊讯由水利部组织,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牵头,产学研管多部门协同申请的"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黄河中游砒砂岩区抗蚀促生技术集成与示范"任务书日前已由科技部审核通过。该项目由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和水沙预报首席专家姚文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持研究,于2013年正式启动。黄河难治,症在泥沙。黄河泥沙,尤其是大于0.05 mm的粗泥沙,主要来自黄河中游的多沙粗沙区,其中来自晋陕蒙接壤区的砒砂岩裸露区占了相当部分。  相似文献   

4.
黄河水沙联合调控经过几代人的共同探索,已在防洪防凌安全和水量统一调度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流域来水来沙条件是动态变化的,库区-河道边界约束条件是动态调整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健康维持的需求是动态增长的,特别是针对黄河水少沙多的现实状况,黄河水沙调控不仅要注重水量的适应性调度,更要突出泥沙的动态调控,实现行洪输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河流系统功能多维协同的目标,探索水动力-强人工措施有机结合的调控技术,突破"调水容易调沙难"的瓶颈。在系统梳理过去数十年多沙河流水库泥沙调控主要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黄河泥沙动态调控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阐明了未来开展相关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的方向,包括黄河泥沙动态调控系统理论的构建、水库泥沙高效输移机制与下游河流系统多过程综合响应机理的揭示、提出黄河泥沙动态调控模式与技术、建设黄河泥沙动态调控模型与智慧决策平台等,进一步的研究成果可为完善当前黄河水沙调控工程体系建设、实现黄河长治久安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长距离输送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从21世纪开始,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引入的含沙量小了,灌区的通道又通了,泥沙有可能实现长距离输送入田,实现泥沙作为资源的真正转变.引黄灌区泥沙长距离输送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输沙渠渠道设计流量、纵横断面设计参数、输沙渠沿渠引水规模及引水方式、沉沙池的动态调控运行、引黄灌区优化调度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水利部在郑州组织召开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验收会,黄委归口管理的9个科研项目通过验收。这9个项目有: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承担的"小浪底水库形态的优选与调控""黄河灌区引黄用水需求研究""小浪底水库蓄水期高效输沙关键技术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承担的"黄河下游局部河段滞沙及调整驼峰段关键技术";黄委水文局等单位承担的"黄河吴龙区间主要站洪水含沙  相似文献   

7.
由于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导致主槽不断淤积萎缩,"二级悬河"形势加剧,河道工程控溜能力降低,中常洪水高水位、大漫滩、小水大灾,河势游荡多变,引发"横河"、"斜河"、"滚河",危及堤防安全和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洪形势日趋严峻。因此必须将防洪工作重点由洪水控制转向塑造协调水沙关系,加强洪水泥沙管理,建立完善水沙调控体系,塑造协调水沙关系,通过全面提高工程抗洪能力、完善水沙测报体系、加强水沙关键技术研究加强防汛信息化建设和尽快落实下游滩区补偿政策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高洪水泥沙管理综合能力和水平,解决黄河防洪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空间尺度的黄河调水调沙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基于空间尺度的黄河调水调沙即利用小浪底水库不同泄水孔洞组合塑造一定历时和大小的流量、含沙量及泥沙颗粒级配过程,加载于小浪底水库下游伊洛河、沁河的"清水"之上,并使其在花园口站准确对接,形成花园口站协调的水沙关系,实现既排出小浪底水库的淤积泥沙,又使小浪底-花园口区间"清水"不空载运行,同时使黄河下游河道不淤积的目标.实施基于空间尺度的黄河调水调沙要重点解决三大关键问题:一是确定小浪底水库不同泄水孔洞组合,二是小浪底-花园口区间洪水、泥沙的准确预报,三是准确对接(黄河干流)小浪底、(伊洛河)黑石关、(沁河)武陟三站在花园口站的水沙过程.通过基于空间尺度的调水调沙试验,进一步深化了对黄河水沙规律的认识,探索了人工调控黄河洪水流量、含沙量、泥沙颗粒级配等协调水沙关系的可行性,为充分利用自然力量治理黄河泥沙寻找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黄河刘家峡洮河口排沙洞及扩机工程水轮机过机泥沙含量很高,是典型的多泥沙电站。能否有效抵抗泥沙磨损是该项目水轮机设计的难点。文章阐述了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针对黄河刘家峡洮河口排沙洞及扩机工程水轮机多泥沙特性在抗泥沙磨损方面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0.
1996年2月10~11日,水利部科技司在北京分别主持召开鉴定与验收会议,通过了《泥沙对黄河水质影响及重点河段水污染控制的研究》的鉴定与验收。《泥沙对黄河水质影响及重点河段水污染控制的研究》是“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85-926-04-02专题,该专题由黄河水贪源保护科学研究所负责,由黄河水资源保护科研所、水利部水质试验研究中心、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完成。专题结合黄河多泥沙特点,采用室内模拟与河道监测相结合,微观机理与客观规律研究相结合,环境化学研究与生物毒性、毒理、…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黄河泥沙的合理安排与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黄河仍将是一条多泥沙的河流,如何对21世纪黄河泥沙进行合理安排,是黄河治理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分析黄河泥沙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采用黄河泥沙优化配置理论与模型,通过研究黄河各种泥沙处理方式的潜力与能力,提出了21世纪不同时期黄河干流泥沙的治理目标、安排模式和调控措施,并计算给出了不同时期黄河干流各种泥沙处理方式的顺序和平均沙量比例,试图为21世纪黄河泥沙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砒砂岩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北部晋、陕、内蒙古接壤地区的鄂尔多斯高原,该区域是黄河粗泥沙主要来源区。砒砂岩遇水即膨胀特性破坏岩石结构,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国家为此启动科技支撑计划"黄河中游砒砂岩区抗蚀促生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研究并取得成果。结合该项目初步研究成果,分析了砒砂岩岩性特征及物质成分,以"砒砂岩资源"新思路找出了其资源利用途径,开展了抗蚀促生治理途径的探索,对于变砒砂岩之"毒"为利、实现根治砒砂岩区粗泥沙之源,保障黄河安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民黄河》2016,(10):60-64
简要回顾了黄河数学模拟系统的建设思路、技术路线,从系统规划、模型研发、标准评测、系统集成、超算中心建设、生产应用等6个方面阐述了黄河数学模拟系统的建设进展,总结了系统建设的四大特点。面向"数字黄河"向"智慧黄河"升级发展的新要求,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强已开发模型的应用和关键技术研究、研制三维径流-潮流-波流-泥沙-水环境模型和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建设"智慧黄河"示范区等三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定点式全天候凌情动态数据采集技术及装备是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黄河凌汛监测与灾害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该技术装备是一套采用先进设计理念、集成多项先进传感器、监测能力突出的特种冰凌监测设备,具有全天候观测能力。本次研发解决了空气耦合地质雷达、25 m超长悬挂横杆(可旋转悬臂斜拉柔性结构)、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4月1日,由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黄科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黄河凌汛监测与灾害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并召开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6.
《人民黄河》2012,(8):43
本刊讯黄委以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为依托单位,联合有关单位和高等院校,成立了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泥沙处理与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制订系统的黄河泥沙处理与资源利用规划;研究和制定黄河泥沙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政策与办法;  相似文献   

17.
<正>由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黄委水文局等单位完成的"小浪底水库拦沙期防洪减淤运用方式研究"项目通过了主管部门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认为.该项目基于实地调研和原型观测,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实体模型试验等技术手段,系统研究了小浪底水库拦沙期防洪减淤运用方式的关键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突破和创新:(1)首次提出了"多年调节泥沙、相机降低水位冲刷、拦沙和调水调沙"的小浪底水库拦沙后期防洪减淤运用方式,系统解决了多沙河流水库调度和下游河道减淤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8.
泥沙控制是黄河保护治理的关键。采用系统控制理论的基本思想,建立水沙关系协调度作为泥沙控制系统目标,提出了黄河泥沙系统治理的四级调控模式。一级控制通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拦沙”和控制沟道侵蚀基准面减蚀,实现从源头减少入黄泥沙;二级控制通过修建干支流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等技术实现对水沙关系的有效调控;三级控制通过宽滩河道生态治理,保障宽滩区充分发挥削峰滞洪沉沙的调节功能;四级控制通过河口综合治理稳定和控制尾闾泥沙侵蚀基准面减少溯源淤积。基于从黄河中游泥沙发源地到河口地区的四级系统工程调控,维持黄河下游百年尺度稳定行河和大河安澜。  相似文献   

19.
在简略概括分析黄河水沙基本特点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就黄河泥沙各项处理对策进行了较全面的讨论。黄河泥沙处理是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只有在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同时,建立水沙调控体系并优化调度,合理处理利用水沙,才能充分发挥"拦、排、调、放、挖"综合治理体系的主体效应。  相似文献   

20.
在黄河下游滩区村台建设过程中,利用黄河泥沙淤筑村台,不但能提升黄河河道的行洪能力,将黄河泥沙资源化利用,还能帮助滩区居民躲避洪灾,改善滩区居民生活条件.为利用高浓度长距离输沙通道淤筑村台,开展"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项目多技术高效泥沙处置示范工程建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张红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理论体系,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