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立  陈旭  吴时霖 《计算机工程》2001,27(11):110-111,186
通过对两种IP over ATM方案:IP交换和标签交换的研究,指出了将组播技术应用到ATM网络上的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用户需要更多的带宽和QoS支持使得人们对将ATM作为因特网基本链路层的技术产生了广泛的兴趣。其中困难的是如何将ATM潜在的优势应用到因特网当中,同时能够保持IP层的内在优势。为达到此目标已经有许多的方法。将重点集中在如何将IP层和ATM层集成起来,从而提出了混合(或集成)ATM交换IIP路由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Ipsilon Networks的IP交换系统,是为大幅提高IP网络性能而设计的交换系统。IP交换机,是把IP路由的智能和管理性能集成到ATM交换中而形成的一体化平台。它是一种崭新的通信系统。IP交换技术使用决定IP包传送路径的路由器及其路由协议,用ATM传送IP包在诸如DNS.SMIP、SNMP这类询问—应答式网络通信中,用和路由器同样的存储转发方式传送信息包;而在诸如传送FTP,HTTP,视频这类连续性信息流通信中,对ATM信元不做任何处理,直接切入IP交换机内进行传送。 由于对约占网络通信量90%的连续性信息流通信,采用了切入传送方式,所以可大大提高IP网络的性能。 IP交换网不仅可以构筑LAN的高速主干网,而且在连接LAN与WAN的高速IP主干网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由于采用切入传送方式,不产生像路由器中所引起的节点延迟,可实现最高达5.3Mpps(包/钞)的传送。再者,它与路由器网络不同,在网络中用于构筑防火墙的过滤机制,也不会引起网络性能的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是一种典型的ATM支持IP的集成模型技术,移动IP是允许用户到处活动时仍然保持连续的IP网络连接性协议。文章介绍了移动IP技术和MPLS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然后给出了移动IP与MPLS结合的实现方案,并说明其结合的好处。  相似文献   

5.
基于Ns的自适应IP流分类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IP的Internet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IP和ATM结合技术是解决Internet存在问题的方法之一,文中讨论了三种IP技术的特点,分析了实现IP交换的几项关键技术,并给出了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一个用来分析IP交换性能的IP交换流分类器的系统模型,最后介绍了开放式、事件驱动的网络仿真平台NS(NetworkSimulator),并利用NS来实现文中提出的自适应流分类器AFC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IP技术和ATM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IP与ATM这两种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介 绍了IP over ATM技术并探讨了其优缺点;最后介绍了IP over wmATM技术及其在第三代无线 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ATM网络是面向连接的,而传统局域网则采用无连接的IP协议。该文讨论了ATM网络和传统局域网互联的方法、ATM地址与IP地址映射方法、IP数据包的封装及IPOverATM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IP在ATM上的承载技术MPL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分析IP、ATM以及IP在ATM上承载的技术难点,指出MPLS的实质是IP动态路由协议和ATM第二层交换的融合,阐述了MPLS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9.
文章简要介绍了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的原理,通过ATM和IP技术的对比,分析了ATM技术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指出了ATM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IP与ATM综合的新技术桵P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记交换)作为一种新的IP与ATM综合的技术正在快速发展.简要回顾了MPLS的发展过程,介绍了MPLS的总体框架,最后论述了MPLS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介绍卫和我需信令通过ATM交换机建立路径,将IP流映射到ATM交换的技术。IPSOFACTO(IP Switching Over Fast ATM Cell Transport)负责将IP流映射到一条ATM交换路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ATM的交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概述ATM与IP相结合的重叠模型和集成模型基础上,着重介绍了集成模型中的IP交换,Tag交换及MPLS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基本工作过程,并对三种交换技术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异步传输模式(ATM)网络体系结构,重点叙述了其上的交换技术,并指出,ATM中的IP交换技术将快速ATM硬件直接与IP集成在一起,提高了信息的交换速度。这种解决方法综合了IP的简单性、伸缩性和健壮性,以及ATM的速度快、容量高及多服务的通讯能力。  相似文献   

14.
姜宁康  李毓麟 《计算机工程》2000,26(10):58-59,90
讨论了Internet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采用IP和ATM结合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对IP交换的关键技术之一,流分类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研究高性能流分类器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流分类器结构。  相似文献   

15.
移动IP协议允许移动用户在互联网上进行移动接入。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融合了ATM快速交换中的高效性和简单性。文章将MPLS技术引入移动IP中,充分利用了MPLS技术的优点,使得移动IP不再需要利用隧道来传递分组。相反,整个的转发过程都是在MPLS层上处理,MPLS交换远远快于传统的IP分组转发业务,大大减少了传输和分组处理时延并且扩展了移动IP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当今IPOverATM技术采用的设计方案(局域网仿真,IP交换,标签交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比较,然后在总体上将IPOverATM与IPOverSDH/SONET技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黎静 《计算机应用》1999,19(7):39-41
本文讨论了三种IP与ATM集成的思路,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实现方法,从而揭示一ATM网络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IP multicast routing through ATM network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have a closer look at the ‘core’ technology providing interworking between connectionless TCP/IP internetworks and switched ATM networks. The scope of the paper is IP multicast, while the main focus is on the network side of multicast, more precisely, on layers three and two of Internet architecture dealing with IP multicast routing. The paper analyses both practically available solutions and those being currently under discussion in IETF as Internet drafts. As a background of this comparison, the possible convergence of IP and ATM multicast service models is discussed. Major conclusions, based on simulation studies and scalability analysis are: (i) the high mapping overhead requires a separate address resolution service for unicast and multicast addresses; and (ii) efficient convergence has to make obsolete classical IP over ATM (M. Laubach, Classical IP and ARP over ATM, Network Working Group, Request for Comments: 1577, Category: Standards Track, January, 1994 [1]) in order to permit ‘cut-through’ within the ATM dom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