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方法集成创新在产品形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质量功能配置(QFD)和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的基本内容,论述了通过QFD确定产品形态设计中的负相关问题,再通过TRIZ理论及头脑风暴(BS)法解决形态功能属性中的负相关问题。分析了多方法集成创新在产品形态创新应用中的可行性。提出了QFD与TRIZ及头脑风暴法在产品形态创新应用中形成方案的系统化过程模型,并将三者的集成创新应用于儿童家具设计中,验证了该理论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为了提高研发效率,将QFD和TRIZ相结合。同时,大数据为QFD和TRIZ的实践提供了支持,QFD和TRIZ又为大数据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此探讨了大数据、QFD与TRIZ之间的关系,将大数据与QFD和TRIZ有机结合,提出了大数据时代下基于QFD和TRIZ的产品研发模型,为产品研发全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将模型应用于吸尘器的研发,有效解决了研发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总体方案,从而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胶带卷膜机更好的满足顾客需求,建立了基于KANO模型、QFD和TRIZ的集成创新设计流程。利用Kano模型将顾客对卷膜机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再利用QFD将需求转换为了设计过程中的技术需求和参数;然后利用TRIZ理论中的分离原理和矛盾矩阵解决技术需求中的矛盾,最终得到卷膜机的创新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针对TRIZ和QFD两种理论在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了基于QFD和TRIZ的集成创新设计模式。在对TRIZ冲突矩阵进行多层次分析的基础上,针对TRIZ问题确定能力缺乏的不足,借助QFD方法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探寻了QFD方法中确定设计问题的几个典型位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TRIZ理论的嵌入集成,有机融合TRIZ和QFD各自的优势,从而实现了一种QFD设计过程中多种设计问题的确定与创新求解方法,并给出详细的操作流程。最后通过实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以客户需求信息为新产品开发的驱动力和根本依据,集成质量功能展开(QFD)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优势,提出了产品创新设计的过程模型,完成了从客户需求到功能实现的创新过程.通过端子压接机的创新设计过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以客户需求信息为新产品开发的驱动力和根本依据,集成质量功能展开(QFD)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优势,提出了产品创新设计的过程模型,完成了从客户需求到功能实现的创新过程。通过端子压接机的创新设计过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产品创新设计效率,提出一种基于质量功能展开(QFD)、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和仿生学的产品创新设计过程模型。首先,根据客户需求利用QFD理论构建产品质量屋,结合TRIZ的矛盾冲突理论将负相关技术特性映射到对应的发明原理,综合考虑发明原理三大准则筛选出合适的发明原理;然后,搜索基于发明原理的生物实例库获得多个生物实例,分别计算其与设计目标之间的功能流相似度并将相似度值最高的作为仿生原型;最后基于建立好的生物系统数据库、产品系统数据库和协同中间件数据库,利用协同中间件进行跨领域多层次协同映射,得到产品仿生设计方案。利用上述过程模型对风扇叶片进行创新设计,并结合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风扇叶片在提高风量和降低噪声性能上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验证了所建立设计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融合QFD、TRIZ和田口方法的产品概念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FD、TRIZ及田口方法都是在概念设计过程中使用的方法。QFD是从顾客需求出发寻找产品最佳设计的关键技术,TRIZ理论是解决创新问题的有效方法,田口方法是转化创新结果的利器。本文在比较和分析3种方法各自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三种方法在概念设计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将三者集成为一个理想的概念设计方法,该方法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不足,从而实现设计质量创新。  相似文献   

9.
首先对QFD和TRIZ的概念进行了简介;并提出了两者的集成模型;然后将此模型应用于模卡电视的设计中,先后进行了需求分析,建立质量屋同时用TRIZ解决冲突。全文说明并验证了这一集成模型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TRIZ的产品设计集成创新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TRIZ)的优点是能够为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冲突提供原理解,但其理论结构松散复杂,没有具体的产品开发设计流程.将TRIZ与其他创新理论相结合,建立产品设计的集成创新模型,使产品设计过程规律化、系统化与模型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全面阐述与分析了TRIZ理论与公理化设计(AD)、质量功能展开(QFD)、约束理论(TOC)等主流设计理论及方法集成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TRIZ与其他理论结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质量功能展开(QFD)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公理设计(AD)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分别针对其在工程应用中的不足,建立了基于QFD_TRIZ_AD的集成过程设计模型.首先,基于客户调研需求,利用QFD构建了用户需求与功能需求的质量屋模型,借助TRIZ标准解法解决了矛盾冲突,得到基于功能需求的初步概念设计模型.其次,基于AD理论将QFD功能需求映射为技术参数,得到设计矩阵,并判断矩阵是否耦合,若非耦合矩阵则产生创新方案,否则利用TIRZ工具箱进行解耦,以达到消除耦合的目的.最后,通过基于PRO/E的概念设计和虚拟演示,验证了设计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2.
公理化设计和TRIZ是2种重要的设计方法。首先对公理化设计和TRIZ进行了阐述,然后在分析二者的优缺点和互补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公理化设计与TRIZ集成的产品创新设计模型,最后用实例详细说明了利用集成模型进行产品创新设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公理化设计与TRIZ集成的产品创新设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理化设计和TRIZ是2种重要的设计方法.首先对公理化设计和TRIZ进行了阐述,然后在分析二者的优缺点和互补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公理化设计与TRIZ集成的产品创新设计模型,最后用实例详细说明了利用集成模型进行产品创新设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QFD、TRIZ、FCE的理论,提出了QFD/TRIZ/FCE在机电产品开发中的集成模型。并将这一模型用于微波干燥设备的传动机构开发中,成功破解了该微波设备传动中存在的问题,开发了一种同时可以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新型链——板式链。降低了设计成本、缩短了设计周期,得到设计的最优方案解。  相似文献   

15.
为快速有效地解决防护类产品中如何保证功能独立性的问题,通过AD与TRIZ理论的集成,研究产品创新设计的方法。以AD框架型设计流程为主线,利用TRIZ分离原理、发明原理等工具来化解方案映射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冲突,并将TRIZ中的功能分析工具运用到解决耦合性问题的功能组件分析中,最后结合AD信息公理评价方法进行方案筛选,进而建立两者集成的产品创新设计模型。将该模型用于消防头盔方案设计中,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机械工程》2006,17(7):F0003-F0003
河北工业大学创新设计研究所是国内较早定位于产品创新设计领域的研究机构之一,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公理设计(AD)、质量功能布置(QFD)、普适设计方法学(P&B)及设计理论集成,平台及家族产品设计、软件工程等研究方向都建树颇丰。研究所在TRIZ理论研究与应用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已出版以TRIZ为核心的创新设计理论专著两部,  相似文献   

17.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TRIZ过程、工具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TRIZ解决发明问题的过程及物质-场分析、标准解、冲突及其描述、冲突解决原理、ARIZ算法等主要工具.提出建立物质-场分析的新型符号系统、完善冲突及解决理论、更新ARIZ算法及TRIZ与QFD、稳健设计等集成是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TRIA过程、工具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介绍TRIZ解决发明问题的过程及物质-场分析、标准解、冲突及其描述、冲突解决原理、ARIZ算法等主要工具。提出建立物质-场分析的新型符号系统、完善冲突及解决理论、更新ARIZ算法及TRIZ与QFD、稳健设计等集成是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分析创新设计理论目前的现状,任何一种设计理论已不能充分满足创新设计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TRIZ和Fuzzy优化的创新设计集成模型,然后给出了相应的算法。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基于TRIZ/Fuzzy优化的产品创新设计集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如何利用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VE)和TRIZ求解工具相结合,有效解决产品创新设计过程的问题,基于VE的工作计划过程对VE与TRIZ求解工具进行了对比,探讨了二者集成的可行性,提出在功能构思阶段集成VE与TRIZ的求解工具,并将该求解工具的模型应用于智能网关音箱的创新设计中,提出一种新型智能网关音箱的概念设计方案,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