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几肿脱硫方法的比较,筛选出适合东北电网实际情况的脱硫方法,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湍球塔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开发的新型湍流塔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应用于某厂35t/h锅炉烟气处理项目,除尘效率为98.6%,脱硫效率为76.1%,。对该装置的特点,工艺流程,装置本体的设计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运行过程应注意的运行参数的选取及结垢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火电厂湿法氧化镁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洪波 《电站辅机》2005,26(1):22-25
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3。本文简要介绍了烟气脱硫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湿法氧化镁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原理及工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氨法烟气脱硫工艺及应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氨法脱硫的现状和两种主要的氨法脱硫工艺- 氨水洗涤湿法和电子束照射氨法,并结合这两种方法介绍了氨法脱硫的工艺和特点,分析了应用氨法脱硫工艺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电子束氨法烟气脱硫脱硝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北京京丰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的电子束氨法烟气脱硫脱硝产业化示范装置的设计特点,与建在成都热电厂和杭州协联热电有限公司的2套同类装置进行了比较。烟气调节塔和电子加速器前配置等设计,装置的脱琉设计指标较后两者有了提高;就用户比较关心的自控系统、电子加速器、翻产物收集器等工艺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装置放大效应、X射线屏蔽防护、副产物利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及讨论。  相似文献   

6.
烟气脱硫技术在太原第一热电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气脱硫技术是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的最为有效的和主要的技术手段,石灰石-石膏法是目前最成熟的烟气脱硫技术之一。对太原第一热电厂简易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进行系统地分析。通过对试运期间运行数据的分析、试验值与设计值的比较及对烟气脱硫系统的成本分析.从多角度阐述了应用石灰石-石膏法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有利因素,对系统中存在的pH值下降异常、石灰石过剩率偏高及设备存在的喷嘴和除雾器结垢及机器振动等问题.提出了加装NaOH添加装置、改善石灰石品质、水力旋流器入口加装切换式滤网及加装清洗装置等具体解决办法,为该装置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脉冲放电烟气脱硫脱硝与除尘相结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雨泽  吴彦 《华东电力》2005,33(8):51-53
提出了一种脉冲放电烟气脱硫脱硝与除尘相结合工艺,除尘和脱硫脱硝过程在采用脉冲+直流供电的同一装置内完成,脱硫脱硝产物用直流电除尘回收。与现有脉冲放电烟气净化工艺相比,省去了专门的除尘装置,可降低投资,减少占地面积,且能保证回收产物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锅炉烟气除尘脱硫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旋流板脱硫除尘工艺流程,工作原理及特点,并对实际应用中技术指标进行了测试与分析,一年多的成功运行表明,该技术投资省,净化效率高,符合我国国情,特别适合我国中小型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在冷态试验条件下,于小型逆流喷淋塔脱硫系统上考察了湿式氨法脱硫工艺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当脱硫液pH值从4.5升至5.0时,脱硫效率从69.6%增至94.1%,过高的pH值会增大氨逃逸率,适宜pH值为5.5~6.0之间;适当增加烟气停留时间和液气比有助于提高脱硫效率,而提高入口SO2烟气浓度会降低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力》2006,39(1):88-88
随着我国火电厂烟气脱硫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和烟气脱硝进入示范、起步阶段,一批新的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相继投入运行,同时也发现了诸多问题。为了促进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产业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5月10日颁发了《关于促进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了及时总结、交流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方面的经验,经中国电力杂志社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环保与资源节约部商议,于2005年8月26—29日在吉林省吉林市联合举办了“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力》2005,38(9):32-32
随着我国火电厂烟气脱硫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和烟气脱硝进入示范、起步阶段,一批新的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相继投入运行,同时也发现了诸多问题。为了促进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产业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5月10日颁发了《关于促进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力》2005,38(10):104-104
随着我国火电厂烟气搅硫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和烟气脱硝进入示范、起步阶段,一批新的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相继投入运行,同时也发现了诸多问题。为了促进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产业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5月10日颁发了《关于促进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了及时总结、交流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新型脱硫添加剂在烟气脱硫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某种新型脱硫添加剂在1 000MW机组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FGD)的应用情况。机组运行实际测试表明,该添加剂提高了氧化空气的利用效率,降低了Ca/S比,在相同运行工况下使烟气脱硫效率提高了5%~12%。此外,该添加剂的使用明显改善了烟气换热器(GGH)和除雾器的结垢状况,提高了脱硫副产品石膏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中化石燃料所导致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部分燃煤电厂都将面临着SO2和NOx的排放问题,因此,经济高效地进行脱硫脱硝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应用的角度阐述了几种氨法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原理、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工艺特点,并进行了应用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240 t/h锅炉的氨法烟气脱硫工艺系统及控制系统,对240 t/h锅炉氨法脱硫系统8个主要控制回路(脱硫塔吸收液pH值控制、循环槽液位控制、脱硫塔吸收液溢流流量控制、一效蒸发换热器温度控制、一效蒸发分离器液位控制、二效蒸发分离器液位控制、工艺水槽液位控制、干燥用蒸汽流量控制)的设计进行了说明,提出了在系统中应设有故障工况时关闭FGD入口原烟气挡板的保护措施,以及控制系统应采用合适的冗余配置、具备自诊断功能,使其具有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氨法脱硫工艺是以氨作为吸收剂脱除烟气中的SO2。20世纪70年代,日本、意大利等国开始研究氨法脱硫工艺并获得成功;90年代后,该工艺得到推广。国内湿式氨法脱硫装置最早应用在天津永利电厂的60MW机组上。脱硫率为94.60%,脱硫量为0.944t/h,工程能耗为235kW,氨水(15%)耗量为3.345t/h,工艺水耗量为125t/h。  相似文献   

17.
烟气脱硫技术的模糊综合评判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该文将模糊评判法引入烟气脱硫,系统地利用模糊评判法对几种有代表性的烟气脱硫技术进行评判。通过建立完整的模糊评判模型,选取有代表性的模糊评判对象集及评判对象因素集,并对评判对象因素集的选取原因及其子因素组成进行详尽分析,以Zadeh教授提出的确定单个目标特征值的隶属度公式作为隶属函数,通过大范围的专家打分法确定关键权系数,最终完成模糊评判。从评判过程可看出,运行费用和投资最受关心,脱硫效率和系统可用率分列3、4位。评判结果表明,脱硫技术2的综合评定值最高,其次为脱硫技术6。  相似文献   

18.
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数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以双膜理论和传质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的数学模型,模型采用了环,核流动以反映流化床脱硫的流动过程,因此模型更接近于流化床内气体和固体的真实流动。通过一系列的模型推导,得出了流化床内的脱硫效率方程。经实验验证所建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流化床脱硫的实际情况,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相信模型可以用来进一步研究流化床脱硫过程以及指导其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19.
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在火电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开源 《上海电力》2006,19(5):494-495
根据国家对燃煤SO2排放的新的控制标准,上海申能星火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原靠燃低硫煤来降低SO2排放的方法,已不能满足标准要求,需在该公司新建炉中增加烟气脱硫系统。介绍了该双碱法烟气脱硫系统的脱硫原理、工艺流程及与传统湿法脱硫工艺相比的优点。测试显示,该系统的脱硫效率达到了94%。同时指出了双碱法脱硫工艺需解决的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脱硫添加剂在烟气脱硫系统故障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电厂600MW机组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系统脱硫效率下降、石膏中亚硫酸钙含量超标,现场调查分析发现循环泵喷嘴堵塞、浆液喷淋量减少以及系统运行pH值偏高是导致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采用HEE-1型脱硫添加剂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HEE-1型脱硫添加剂能快速提高系统的脱硫效率,有效地改善脱硫系统的运行工况,促进亚硫酸钙的氧化,可作为脱硫系统故障处理的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