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述了单片微机火灾报警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该系统通过火灾探测器采集到信号并且以电压形式传到地址编码器进行变频,再经过A/D转变成数字信号,传输到单片机控制器,启动声光报警显示、电话报警和打印,介绍了可实现通讯传输的报警控制器硬件接口电路和软件的设计及系统实现火灾区域位置报警及故障巡检的功能,该系统探测器采用两线制方式实现多区域报警,减少墙内走线,可靠性提高,便于安装。  相似文献   

2.
目前火灾报警系统逐步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文中介绍了一种多点测量火灾报警系统。以数字温度传感器为探测器,以AT89C51为数据处理核心,并连接PC机作为上位监控系统。文中对数字温度传感器中便笺式存储器读取的9字节数据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温度数据格式与数据处理进行了描述。阐述了在程序设计时实现温度测量需要完成的步骤。给出了可组网的火灾报警系统连接图和在液晶显示器上的温度数据显示。火灾报警系统有良好的扩展性而且组网方便。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基于CC-Link现场总线的隧道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其中报警控制器作为CC-Link远程设备站,采用双波长火焰探测器、单线数字温度探测器DS18B20和手劝报警按钮相结合的报警方式,实现实时报警,极大地降低了误报率和漏报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火灾报警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火灾报警系统。该系统以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为监测设备,完成火灾数据的采集及无线传输。利用RBF神经网络建立火灾探测器模型,对多元火灾数据进行融合,能够准确区分明火、阴燃火和非火灾源,达到了降低误报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铁路客车区域火灾报警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及其在铁路客车微机网络系统下的工作模式,在开发过程中采用了单片机、CAN总线技术。实现了对单节客车区域内火灾报警系统中各探测器的有效管理。开发的系统可运行于现行的列车总线控制系统,与各类火灾探测器构成了铁路客车的火灾报警系统。可实现客车内火警信息的探测、报警。并将探测信息传送到列车总线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建筑应运而生。智能楼宇防火报警联动技术作为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高科技技术的结晶。该设计系统采用火灾探测报警、火灾信息传输和报警消防联动控制等自动化技术,以某高校教学楼为分析对象,采用区域报警系统和集中报警系统,选择相应的火灾探测器和火灾报警控制器等相关部件,详细设计了联动部分的防火卷帘门的电气控制和安装,以达到楼宇消防报警自动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三门核电一期工程火灾报警系统中火灾探测器的误报警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工作原理及火灾报警系统调试维护经验,对火灾探测器误报警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减少误报警次数的应对策略。实践表明,采取措施后火灾探测器误报警次数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8.
以核电站火灾报警系统中的光电感烟探测器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工作原理,分析了潮湿对火灾探测误报影响,提出了一种光电感烟探测器防凝露装置的设计方法。从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论证,并通过试验验证防凝露装置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防凝露装置可以解决由潮湿引起的误报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亮  秦会斌 《机电工程》2012,(8):989-992
为了解决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独立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普遍具有的成本高、结构复杂、故障率偏高等问题,将火灾自动报警领域的成熟技术—二总线技术应用到了探测器的设计中,进行了相关产品和技术的分析研究,并结合目前在电气火灾监控系统领域中已经存在的基于二总线技术的探测器产品,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总线技术的非独立式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设计方法;制定了适用于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二总线通信协议,给出了相关的软件及硬件的设计方案。研究及实践应用结果表明,该设计切实可行、工作稳定,可以应用到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火灾报警系统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和数据融合技术的火灾报警系统。采用3种传感器组成无线传感网进行火灾数据的监测采集并通过协调器发送给上位机,在上位机程序中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神经网络算法对传感器数据进行数据融合计算,并且加入图像传感器进行辅助判断,得到火灾监测的综合结果。仿真实验表明传感器数据经过神经网络融合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结合多年的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设计经验,对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布置、手动报警按钮的设置、火灾警报装置的设置、消防电话分机的设置、火灾显示盘的设置、各相关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系统布线等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宋黎 《机电信息》2014,(3):128-129
结合多年的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设计经验,对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布置、手动报警按钮的设置、火灾警报装置的设置、消防电话分机的设置、火灾显示盘的设置、各相关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系统布线等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现有火灾报警系统经常出现的误报问题,采用图形化软件LabVIEW作为开发平台,选用数字传感器对温度和烟雾进行采集,以AT89C52作为控制单元,提出一种基于LabVIEW的防火监测报警系统,实现了对车间厂房的实时监测;并重点介绍了火灾监测和报警电路的设计。通过测试,表明该系统成本低、操作简单、运行可靠,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电缆隧道火灾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应用于电缆隧道场所电缆火灾早期探测的工程适用性.以电缆隧道为应用环境,基于现有的线型感温火灾元件:感温电缆、光纤拉曼感温探测器和光纤光栅感温探测器,建立了实验平台,设定了不同火灾的实验场景,记录了火灾模拟试验中的温度变化和探测器响应时间.实验显示,对于初起无明火的小规模火灾,其热辐射量小,除了与其直接接触的感温火灾探测器能做出报警响应外,其余非接触式的探测器均无法响应.对大规模火灾,光纤拉曼感温探测器和光纤光栅感温探测器的报警反应时间均在30 s左右,热电偶记录的火灾发生上方60 s以内的温度都在35℃以下,而±3 m内的温升都超过5℃/min.根据3种探测器的技术特点,分析了典型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应用于电缆隧道场所火灾早期探测的工程适用性,为规范编写《火灾报警设计规范》的相关条款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克服在的复杂环境中单一传感器检测火灾时,出现误报、漏报现象,以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和烟雾离子MQ-2传感器作为火警探测器,单片机STC89C52为控制核心,设计一套简单实用、抗干扰能力强的火灾报警系统。系统硬件采用模块化结构,软件设计采用烟雾浓度分级制,并对温度检测范围设限。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的是一种火灾探测及联动报警系统的设计。本系统由探测器、控制器、信号输三部分组成。探测器的探头将探测到的物理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然后送入探测器,由探测器内的单片机进行处理变为TTL信号传入单片机中,再由单片机通过逻辑判断对传来的信号做出处理最后变为报警信号传出给声光报警系统。对于系统中各部分的设计也是进行了多种方案的讨论,最后给出的适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森林火灾报警系统只能发出报警无法准确获得着火点的缺陷,设计了一个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森林火灾准确预警系统.通过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得到各无线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然后利用改进的核模糊聚类算法对该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得到准确的聚类结果,最后把着火点具体位置发送至火灾报警控制中心.实验结果表明,与其它方法相比,该系统实现了数据的准确采集和高速传输,能够实现森林火灾实时监测并自动识别着火点,检测灵敏度及准确率高,对预防火灾和消防救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火灾报警系统由上位机管理站和多个本地监测站组成。文中分析了远距离通信问题的解决方法,阐述了利用MAX-487芯片实现RS-485通信的原理和设计思路,叙述了火灾报警系统通信电路的硬件连接。制定了多机通信的协议,绘制了火灾报警系统多机通信结构图。对协议中各个命令格式进行了详细解释与说明,并完成了上位机管理站的界面设计与数据通信。实现了数据通信主界面,下传温度报警上限,上传监测站温度和上传监测站温度报警上限界面等。对数据通信传递中命令格式的握手信号和确认信号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有效监控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设计了一种以DSP芯片为核心的气体报警控制器。该控制系统由工控机、DCS、气体报警控制电路、触摸屏显示、联动装置和探测器组成,具有以太网、CAN、485通信接口,采用了本安电路的设计思想,实现了有害气体浓度超限报警并给出控制信号的功能。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车载防盗系统误报率较高的现状,研制了一种基于MSP430的无线多路防盗报警装置。在分析车载防盗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振动传感器和人体红外探测器来检测是否有外界非法信号介入,利用主控制器的硬件控制和软件设计功能来完成报警功能的自动化。该系统主要实现的是对人体和振动进行检测,并通过无线信号将数据传送到控制器中,控制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并发出警报信息。测试结果和试验数据表明:该系统能够在开启防盗系统时,自动化的完成整个报警流程,系统感应速度非常快,当有非法信号输入时,在2s内就会反应做出报警动作,而且报警准确率通过测试高达98%以上。结论表明,该系统符合车载防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而且更经济化和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