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8年江苏某农场的赤霉病感染相对严重的KA-4B大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含量为1.91mg/kg.以此大麦为原料,实验室规模下进行制麦和酿造实验,结果表明,浸麦可以洗去大麦本身含有的绝大部分DON;而大麦内部没有被洗掉的镰孢霉属真菌孢子在发芽阶段重新萌发、生长代谢,形成并积累大量的DON;焙燥阶段不能破坏DON,成品麦芽和麦根中DON的含量分别是原大麦中DON含量的51%和89%.麦芽中的DON可以经过糖化和发酵过程流入到啤酒中,啤酒中DON的总含量是麦芽粉中DON总量的86%.而同一年份相邻农场的基本未感染赤霉病的KA-4B大麦中,DON含量低于0.1 mg/kg,绿麦芽和麦根中均检测到低于0.1mg/kg的DON,而成品麦芽、麦汁和啤酒中均未检测到DON.制麦及酿造实验表明,与基本未感染赤霉病的KA-4B大麦相比,赤霉病感染程度严重的KA-4B大麦微生物污染严重,DON含量相对高,大麦品质较差,发芽率较低,麦芽浸出率低,所制得麦汁的过滤速度快,麦汁和啤酒的色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2.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是大麦、麦芽和啤酒中主要的真菌毒素,不仅影响大麦的发芽率、影响啤酒的风味,还会导致啤酒喷涌。本文参照国内外研究资料,阐述了酿酒过程中脱氧雪腐镰刀茵烯醇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以感染镰孢霉属真菌的大麦为原料,确定了NaHSO3溶液浸泡的化学脱毒方法(浸泡浓度为10g/L和浸泡时间为50min)和在第一次浸麦阶段接种白地霉孢子106个/g大麦的微生物脱毒方法,并对比研究了两种脱毒方法的效果。对制麦和酿造过程中DON变化及相关理化指标的比较发现,添加白地霉G4的脱毒效果较NaHSO3溶液浸泡好,而采用NaHSO3溶液浸泡处理方法所制得的麦芽、麦汁和啤酒的理化指标相对较好。两种脱毒方式所制得的麦芽的理化指标均符合QB/T1686-2008中啤酒麦芽的要求,成品啤酒的常规理化指标均符合GB4927-2008中淡色啤酒的理化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感染镰孢霉属真菌的大麦为原料,确定了NaHSO3溶液浸泡的化学脱毒方法(浸泡浓度为10g/L和浸泡时间为50min)和在第一次浸麦阶段接种白地霉孢子106个/g大麦的微生物脱毒方法,并对比研究了两种脱毒方法的效果。对制麦和酿造过程中DON变化及相关理化指标的比较发现,添加白地霉G4的脱毒效果较NaHSO3溶液浸泡好,而采用NaHSO3溶液浸泡处理方法所制得的麦芽、麦汁和啤酒的理化指标相对较好。两种脱毒方式所制得的麦芽的理化指标均符合QB/T1686-2008中啤酒麦芽的要求,成品啤酒的常规理化指标均符合GB4927-2008中淡色啤酒的理化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啤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进行分析检测。选用色谱柱Zorbax Eclipose XD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水溶液(体积比20∶80),柱温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0nm。在此条件下,DON得到很好分离,在0.75~1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3,外加标回收率在85.36%~96.92%之间,RSD为4.21%,该方法可以简便、准确地测定啤酒中DON含量。  相似文献   

6.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人工抗原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舜洲  游淑珠  许杨 《食品科学》2007,28(2):149-152
本研究利用丁基硼酸封闭DON的7,15-羟基,戊二酸酐酰化3-羟基合成3-HG-DON,通过活泼酯法将3-HG-DON偶联到载体蛋白OVA,制备检测抗原。采用CDI法将DON分子与载体蛋白MBSA偶联制备的免疫抗原免疫3只BALB/c小鼠,经4次免疫后,1号小鼠血清抗体效价达1∶25600,且小鼠抗DON多克隆抗体与DON-HG-OVA的结合能被DON阻断。  相似文献   

7.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舜洲  游淑珠  许杨 《食品科技》2006,31(8):222-224
应用抗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单克隆抗体12D1建立了竞争间接ELISA方法,用于检测小麦、玉米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最低检出限为20ng/mL,检测范围为20 ̄460ng/mL。用蒸馏水提取掺合DON(250 ̄4000ng/g)的小麦样品,回收率为82.1% ̄96.6%,变异系数为0.6% ̄7.1%。  相似文献   

8.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作为分布最广泛的镰刀霉毒素之一,不但给全球粮食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文中对清除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进行了综述,为在食品中有效控制其水平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研制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ELISA试剂盒,用于检测谷物粮食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在抗DON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试剂盒各项指标.结果为:试剂盒最低检测浓度为20 ng/mL,检测线性范围为50~400 ng/mL,IC<,50> 103 ng/mL.平均加标回收率>80%,批内变异系数小于10%,批间变异系数<15%.用试剂盒测定盲样,其结果与德国拜发试剂盒及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试剂盒指标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具有快速、灵敏、准确、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脱氧雪腐镰刀茵烯醇作为谷物及其制品中最常见的真菌毒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由于物理、化学脱毒方法存在着营养成分流失、脱毒不彻底等问题,而不能被广泛应用。微生物通过酶促反应将毒素转化成低毒或者无毒物质的生物脱毒方法不仅避免了这些缺点,还具有条件温和、安全环保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脱毒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脱氧雪腐镰刀茵烯醇的生物脱毒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脱毒菌株、脱毒酶、脱毒方式及脱毒产物等研究内容作了重点介绍,旨在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生物脱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定量等方法对啤酒大麦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进行检测。向啤酒大麦中加入标准品,加标的范围在0.10~2.00μg/g,加标回收率为92.04%~97.29%,相对标准偏差是0.92%~2.67%。检出限是0.01μg/g。所测样品中DON的含量范围在0.0123~0.0926μg/g,其中江浙、云南和东北产区的啤酒大麦中DON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选用进口大麦Gairdner和国产大麦甘啤二号为原料,分析比较了发芽过程中赤霉素、生长素和脱落酸等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种激素在两种大麦发芽过程中均呈现出随发芽时间上下波动的趋势,且两种大麦在发芽过程中各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同时,赤霉素均有刺激并诱导其他两种内源激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制麦及糖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陆健  顾国贤 《酿酒科技》2005,(5):69-72,76
采用Sigma方法,测定两种蛋白质含量不同的“甘啤三号”大麦在浸麦、发芽、焙燥以及糖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的变化,并研究不同焙燥工艺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该酶的基本性质。结果表明:浸麦结束时酶活增加了1倍,发芽结束时增加了4~5倍,延长45~65℃阶段时间可以有效降低酶活,保持20h后,两种成品麦芽过氧化物酶活力分别为682u/g,761u/g。麦芽中过氧化物酶最适作用条件为pH6.0,温度20℃。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我国制麦工业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回顾,然后对我国制麦工业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原料大麦的培育、生产和供应,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的发展和应用,管理水平的完善和提高等作了详尽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16.
小麦制麦工艺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探讨了小麦制麦工艺的特性、制麦方法及培烤工艺。提出了适合小麦制麦的短浸长断、间歇喷淋的浸麦方法,浸麦度控制在41%-43%。先低后高变温发芽6天,干燥分3个阶段进行。发芽过程中生 石灰、甲醛的使用对杀菌、促进发芽、 抑制根芽生长起到重要作用,所制麦芽比较适合做小麦啤酒。  相似文献   

17.
使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apid visco-analyzer,RVA)测定大麦的黏度并通过其特征值可以预测大麦预发芽程度,目前尚无统一的EBC、ASBC标准方法。大麦水分、品种特异性、粉碎粒度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此方法检测结果。文中建立了一种RVA检测方法,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其特征值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品种初始质量、粉碎粒度对大麦RVA值影响较大,水分影响较小。RVA对大麦预发芽程度的预测相关性显著,可作为一种快速、灵敏、简便的方法,预测大麦预发芽损伤。  相似文献   

18.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运用为传统啤酒酿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啤酒原料鉴定与改良,啤酒酵母的鉴定和育种以及啤酒发酵中污染杂菌的检测和鉴定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新氮源啤酒酿造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大豆蛋白为原料,通过新型的双酶(碱性酶和酸性酶)联合酶解工艺的研究,自主研制开发出适合啤酒酿造的小分子大豆蛋白多肽新氮源,采用新氮源替代部分麦芽,研制开发出新氮源啤酒酿造新技术,在保证啤酒口味和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麦芽使用量至30%,降低了啤酒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