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特点、主要组成部件及新风处理形式,并通过实例对辐射供冷+独立新风系统的设计方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易伶俐  孙婷婷 《制冷》2011,30(2):30-33
辐射吊顶供冷加独立新风系统以其能耗低、噪声低、舒适性高的突出优势成为近年来空调发展的趋势.针对该系统的特点,本文对水系统的设计、空调控制流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空调设计要点进行了说明,为空调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板辐射供冷/独立新风系统的技术分析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技术角度上分析了地板辐射供冷与独立新风混合式系统有别于吊顶辐射系统的一些特性,通过实验对这一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了测试分析.在相同的实验工况下,对单独地板辐射供冷与地板辐射/独立新风系统进行了对比实验,比较了两种实验条件下不同材质地板表面温度和上层空气露点温度、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室内温湿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独立新风系统的引入增加了地板辐射供冷系统总的供冷能力,在系统参数设计合理的情况下(地板温度20℃~21℃,送风温度21℃~22℃,送风速度lm/s左右),结露和供冷能力不足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建立一个地板辐射供冷实验系统,进行不同空调方式结合下的实验,通过一组实验数据对地板辐射供冷初始阶段运行和持续运行时的两种结露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露产生的原因,得出结论:仅仅靠地板辐射供冷系统处理室内的热湿负荷时候,其供冷能力受到了结露问题的限制,亦即单靠地板辐射供冷的系统宜用于夏季冷负荷较小的地区或者是空气较干燥而不会引起结露的冷负荷较大的地区。最后通过设计计算说明采用独立新风系统与低温送风技术结合可以解决辐射地板的结露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型综合室内亲子乐园属于高大空间,设有游乐设施和游戏的特殊性使得对空间的舒适性要求一致,但是送风气流遇阻严重,室内存在较多气流死角,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和儿童健康。因此其空调设计不仅需要考虑温度、风速的空间均匀度,还要考虑各点的空气龄和PMV-PPD指标。以天津某亲子乐园为研究对象,利用scSTREAM软件对适用于该房间的辐射供冷加新风、置换通风、混合通风三种空调方式的送风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从流场的均匀性、人员的热舒适性等方面对模拟结果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辐射供冷加新风方式的空间均匀性和PMV指标最佳,混合通风方式的空气龄最小。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在毛细管辐射和独立新风的基础上增加风机盘管系统的复合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采用EnergPlus软件从热舒适性和能耗两方面探究了该系统在不同气候区域的3座典型代表城市的适用性.结果 表明3座城市在夏季典型设计日的热舒适性均能基本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其中广州市在整个供冷季的热舒适性优于上海市和北京市.广州、上海和北...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西北地区,基于蒸发冷却的辐射供冷/暖工位空调系统利用蒸发冷却技术制取高温冷水和新风,分别送到房间的辐射末端和工位空调消除室内负荷达到室内热舒适和节能的目的,介绍了系统的形式特点及运行模式,利用Airpark软件进行模拟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工作区人体头部、腰部及脚踝处的温度梯度在3℃以内,复合热舒适要求,最大速度在人员呼吸区为0.3,小于热舒适速度要求0.3m/s,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可采用该模拟方法进一步研究该系统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几种可与辐射空调系统相结合的空调节能技术。辐射末端所需冷水温度较高,可与高温冷水机组、蒸发冷却、地源热泵、冷却塔免费供冷等技术结合,承担室内显热负荷,降低系统能耗。而冰蓄冷技术可与新风系统相结合,一方面利用电价峰谷优势经济运行,另一方面干燥的新风有利于辐射空调系统的启动。同时也应注意各项技术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毛细管网辐射供冷空调系统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该系统与各种低品位冷源及新风除湿方法的结合模式,并总结了几种处理结露问题的方法.毛细管网辐射供冷的合理设计和系统匹配对于节能减排、降低建筑能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辐射供冷空调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空调技术,相比传统空调系统具有热舒适性好、换热效率高和能耗低等优点,同时也存在辐射表面易结露,供冷能力有限以及初投资过大等问题.针对辐射供冷结露的问题,通过有限元计算软件对贴附射流送风的辐射供冷系统和普通送风方式下的辐射供冷系统的传热过程进行模拟计算,探究贴附射流对辐射供冷系统的防结露效果....  相似文献   

11.
毛细管辐射吊顶板是一种新型辐射空调末端设备。为探究其夏季供冷性能,着眼于辐射空调房间整体热环境,利用有限元法建立辐射顶板热传递模型,结合热平衡原理,建立了房间整体传热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辐射板供水参数、顶板材料、室外气候条件因素对顶板供冷量及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得到结论:辐射板供水流速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系统运行,综合考虑后宜将流速设置在0.05~0.1m/s范围内;辐射顶板的供冷能力受顶板材料的导热性能及其发射率共同影响,在选择顶板材料时应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辐射板供冷量随室外气候条件的变化幅度较新风供冷量大,具有更好的自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2.
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由于具有结构紧凑,调节灵活,夏天可以供冷,冬天可以供热等一系列优点,目前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现行的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往往只是认为独立新风系统将室外新风处理到与室内焓值相同的状态点,不承担室内负荷.然后根据空调房间的冷负荷去选用  相似文献   

13.
辐射供冷空调系统具有舒适、节能等优点,备受国内外工程设计和研究者的关注。在此通过实验研究了顶棚辐射供冷房间在冷吊顶辐射作用下,室内空气温度、房间壁面温度、人体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体与环境的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辐射供冷系统开启后约60min内,辐射板表面温度、室内空气温度有显著变化,人体服装外表面温度变化比较缓慢,人体和环境的对流及辐射换热量逐步增大,系统开启60min后,上述各项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利用Fluent软件对贴附射流与辐射板复合空调系统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其舒适性,并根据壁面温度计算其辐射不对称性。结合模型设置和模拟结果提出3种改善其辐射不对称性的方案并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侧壁辐射板布置于正对送风口方向以及与送风口所在壁面相邻壁面的下部空间,辐射不对称性可降低1.5~2.0℃,且不会有结露的风险,温度均匀性优于原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上海某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Trnsys对该建筑现有地板辐射供冷系统进行模拟研究。根据该建筑的实际状况,为该建筑设计了顶板辐射供冷系统,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地板辐射供冷系统,顶板辐射供冷系统对室内热环境调节更快,热惰性更小。整个供冷季节,地板辐射供冷系统能耗为35 826. 2 k W·h,顶板辐射供冷系统能耗为34 181. 9 k W·h,减少了4. 59%。针对该建筑空调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顶板辐射供冷空调系统设计了运行时间表,在满足室内热环境标准的前提下,降低系统能耗。在此基础上,针对该建筑空调系统长期定工况运行的问题,分别设计了变水流量控制系统和变水温度控制系统,对比了两种控制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变水温度控制系统对室内热环境变化响应更快,且能耗较低。改进系统运行时间表,并采用变水温度控制后,顶板辐射供冷系统供冷季节总能耗为14 665. 3 k W·h,相比于原系统能耗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6.
闫振华 《制冷》2011,30(1):18-23
本文介绍了蒸发冷却与辐射供冷/热复合式半集中空调系统形式,阐述了该复合空调系统的构成、特点、应用并对其运行模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建筑物内区空调能耗已成为空调节能设计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基于建立的一个建筑模型空间实例,计算并分析了可变新风系统与固定新风系统在不同设计送风温差、不同人员新风量标准的工况下,利用过渡季及冬季气候条件供冷的时间、全年供冷能耗与空调系统形式的关系。提出了利用过渡季及冬季气候条件供冷设计程序,以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遵循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辐射空调系统特性的分析,介绍了其在实际工程中与其它空调系统的联合运行方式,包括与置换通风、独立新风和地源热泵等系统的联合应用,最后展望了辐射空调系统今后发展的前景,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毛细管辐射空调供冷性能,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了毛细管辐射末端采用低温水系统工况时,水系统参数、室内空气设定参数等条件对毛细管辐射末端供冷性能的影响。建立毛细管网的三维传热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各因素对供冷能力的影响,并对通风状况下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毛细管辐射末端优化和设计参数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辐射供冷可利用高温冷源为房间降温,具有高效、节能、舒适等优点,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实际运行中辐射供冷表面可能因各种原因出现凝露现象,影响室内环境和空调效果。本文应用TRIZ对夏季辐射表面凝露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标准问题,运用TRIZ的理想解、分离原理、矛盾矩阵和物-场模型等方法,得出12种解决方案,并通过与已有的研究工作进行对比验证,为解决夏季辐射供冷表面凝露问题、辐射供冷技术研究和设备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