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非饱和蒸发式冷却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蒸发式冷却器因其明显的高效、节能优势,在制冷及其他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蒸发式冷却器的换热过程涉及质扩散和气液两相流,其性能涉及的相关因素较多,所以针对一套完整的蒸发式冷却器进行性能测试,以分析这些因素对蒸发式冷却器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降低管内冷却水流量,增加风量和喷淋水量均可提高蒸发式冷却器的冷却效率.对于结构参数及工艺参数一定的蒸发式冷却器,影响其性能最大的因素为风量,其次为环境湿球温度,再次为喷淋水量.  相似文献   

2.
对空气冷却器在结霜工况下的传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简述了结霜工况下传热系数测试的原理、方法和主要过程。根据实验结果对影响空气冷却器传热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4.
两级蒸发冷却器性能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两级蒸发冷却的原理,介绍两级蒸发冷却器的结构并搭建性能测试试验台,给出对应于不同空气人口条件的试验数据,并探讨其应用于舒适性空调的潜力。试验结果表明,降低人口空气和二次空气入口相对湿度,以及增大填料厚度,均有利于获得较低的一次空气出口温度和较高的冷却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发了一种新型逆流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并对其冷却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在焓差实验室内模拟干燥地区、中等湿度地区、高湿地区等多种工况条件,对该冷却器的湿球效率、露点效率、制冷量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标准干燥工况(干球温度38℃,湿球温度23℃),二次空气/一次空气风量比=1.1条件下,该冷却器湿球效率可达105.6%,露点效率可达76%,制冷量为2.83 kW,干球温度温降可达15.2℃。模拟乌鲁木齐工况与标准干燥环境工况的实验结果表明,露点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在我国西北炎热干燥地区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建立单级压缩制冷循环蒸发式冷凝器实验台,研究逆流状态下,迎面风速和喷淋密度对传热传质的性能影响。通过调节水泵和风机的频率改变风水量的配比关系,得出蒸发式冷凝器的传热传质性能变化情况。分析数据得出,当迎面风速为2.96 m/s,喷淋密度为0.057 kg/(m·s)时,总传热系数达最优值628 W/(m2·K),传质系数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随喷淋密度的变化不明显。此外,通过实验数据回归得到传质系数计算关联式。  相似文献   

7.
空气焓差法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了目前空调器制冷量最常用的一种测试方法以及一些相关的计算公式;通过试验测定了毛细管长度与制冷剂充灌量对空调器制冷系统的影响,认为在空调器中存在着毛细管长度与充灌量的最佳匹配的性能关系.  相似文献   

8.
空气冷却器空气侧百叶窗翅片强化传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跨临界CO2空调系统中空气冷却器空气侧的百叶窗翅片建立流固耦合的三维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传热和阻力特性与实验关联式吻合较好;开发新型弧形百叶窗翅片,并对不同窗翅角度和弧度的弧形百叶窗翅片进行数值分析,发现新型弧形百叶窗翅片的换热特性与压降特性较一般的百叶窗翅片都有增加,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增加幅度高达9.47%,平均压降增加最大幅度为3.2%,可见新型弧形百叶窗翅片传热元件具有良好的综合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9.
空气焓差法测试空调器性能产生偏差的原因主要2种:一种是试验参数允差计算偏差;一种是测量偏差。根据以上原因,按照国家标准对样机KF-53GW/E1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偏差及试验台影响测量偏差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空调器产品质量、规范空调市场服务,本文参照GB/T7725标准,采用焓差法,以测试房间空调器制冷量为例,研究并设计焓差法空调性能测试台测控系统.该系统运用多种变送器与数据采集卡Advantech PCI-1713、PCL726、PCLD-880等采集、转换、传输38个模拟信号,计算并测试空调器性能数据,同时详细探...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直接蒸发冷却器的某种填料的冷却效率,根据正交试验、建立正交表对填料的性能进行正交分析。主要包括3种影响填料性能的因素:室外湿球温度、迎面风速和水气比;每个因素都在4个水平下对其进行测试;最后根据所选用的正交表对其进行分析。得出这3种因素对冷却效率和过流阻力的影响程度不同;且在室外湿球温度为23℃、迎面风速为3 m/s和水气比是0.3时,本次试验所采用的纸质填料的冷却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目前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亲水性,提高冷却器的湿球效率,并实现间歇式布水,降低循环水泵能耗.采用吸水性较好的新型多孔陶瓷材料制作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利用其丰富的比表面积来增大水膜与工作空气的接触面积;利用其较好的吸水性快速蓄水,实现间接蒸发冷却器的间歇性布水,缩短循环水泵运行时间.对其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其湿球效率...  相似文献   

13.
管式间接蒸发空气冷却器传热传质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和分析现有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热工性能和数学模型,并在分析管式间接蒸发空气冷却器传热、传质过程及特点的基础上,建立针对管式间接蒸发空气冷却器热工计算模型。基于模型中管外二次空气侧空气与水膜之间的传热、传质系数是影响模型精度的重要因素,对管外二次空气侧空气与水膜之间的传热、传质系数进行深入分析,将模型用于水平单管外蒸发传热、传质系数的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证明所选模型的正确性,为下一步对管式间接蒸发空气冷却器整体热工性能的数值模拟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焓差实验室的节能技术,利用超声加湿器加湿以及余热回收技术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给数据中心冷却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间接蒸发冷却技术以其“绿色、高效、适用”等特点成为数据中心主要的冷却方式之一。通过实验测试得出板翅式、板式换热芯体的平均湿球效率分别为64.1%、60.4%,从节能角度出发板翅式换热芯体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为间接蒸发冷却空调设备的开发提供了指导意义。同时计算并预测了在数据中心以新风自然冷却以及间接蒸发冷却为冷源应用于乌鲁木齐市、北京市、广州市的全年运行小时数,板翅式换热芯体为7902h、6306h、2992h,全年占比90.2%、72.0%、34.2%;板式换热芯体为7307h、5911h、2681h,全年占比83.4%、67.5%、30.6%。该研究为不同地区数据中心推广与应用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分析,其机理研究有待深入。虽然数值技术省时省力,但针对管式间接蒸发冷却空调的数值方法并不完善。通过对兰州地区管式间接蒸发冷却空调试验测试数据的反复比对验证,本文得到了较为合理的三维全尺寸数值模型和方法,得出结构参数、介质参数等众因素对空调器的性能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根据热湿交换理论建立了管式蒸发冷却器的数学模型,采用四阶Runge-Kutta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证明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类似的工程问题是可行的。分析了运行参数对蒸发冷却器冷却性能的影响,并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夏青  黄翔  殷清海 《制冷》2012,31(1):78-82
本文对直接蒸发冷却器用填料种类及性能作了简单的概述,并详细介绍了填料性能评价指标,阐明了蒸发冷却效率、饱和效率及加湿效率的概念,并指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介绍以R134a为工质的涡旋式补气增焓空气源热泵系统,并搭建试验台对该系统的性能进行变工况试验,与常规单级系统进行对比,获得2个系统排气温度、输入功率、制热量以及能效比随水箱温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为20℃,水箱温度为30~75℃时,在排气温度达到97℃时,常规单级系统水箱温度为55℃,而补气增焓系统水箱温度为75℃,补气增焓系统可以制取更高温度的热水;在水箱温度分别达到40℃,45℃,50℃和55℃时,补气增焓系统与常规单级系统相比,输入功率增大幅度分别为9%,10%,11%和8%,制热量提升幅度分别为20%,21%,25%和25%,COP提升幅度分别为11%,9%,14%和16%。  相似文献   

20.
利用Fortran语言自编的计算程序模拟计算,得到了管式间接蒸发空气冷却器用于典型地区的适宜的工作参数和几何参数,对不同地区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通过热效率分析进行了性能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