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针对轨行区列车火灾的烟气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隧道风机进行双向排烟的方式。根据典型屏蔽门制式地铁车站结构建立无轨顶风道的车站三维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排烟方式下的烟气扩散规律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排烟量下站台人员高度处烟气温度、CO浓度以及能见度的分布情况,给出了不同车站隧道横截面积下满足人员安全疏散条件时的隧道口最小排烟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烟试验方法在某地铁站侧式站台进行了机械排烟试验,发现由于站台内补风方式不合理,导致火灾时排烟风机不能有效地排出烟气。对此提出了改进意见,并采用场模拟软件FDS对站台排烟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对补风方式进行改进后能有效地提高排烟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CFD软件对机场候机楼自然排烟下的烟气流动进行模拟研究。将模拟结果结合疏散时间分析后得到,候机楼大空间的蓄烟作用和屋顶安装的自然排烟窗能保证烟气在疏散时间内保持足够高度,且短时间内不会下降到危险高度,不需要另行安装大功率排烟设备,可减少防火投资,增加商业建筑的经济效益。本文也同时为人员疏散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1:20的模型试验,研究了火源热释放率、排烟量和风口长度对地铁隧道火灾双点排烟烟气温度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火源段烟气温度随着火源热释放率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排烟作用下非火源段烟气温度急剧下降;排烟量和风口长度对火源段烟气温度几乎没有影响;排烟量对非火源段烟气温度影响较大,而风口长度对非火源段烟气温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地下通道火灾排烟的通风系统模拟分析,烟气流过着屏蔽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再利用网络模型模拟地下隧道、各通风井的通风排烟量,以确定其能否满足通风排烟要求,对地下事故工况风机的设置、地下事故工况的处理预案,不同形式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对隧道内通风速度场、温度场及新风量的影响规律。研究同时对通风系统方案进行了初步的技术经济比较。本研究为分析地下通风系统的空气流动与传热提供了参考,为通风系统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离子膜电解槽槽电压的构成。认为影响槽电压的主要因素有膜自身结构,电流密度,碱液浓度,阴、阳极间距,阴极液循环量,温度和盐水中的杂质。离子膜电解生产烧碱过程中,电流效率和槽电压是衡量能耗高低的重要指标,其中槽电压的升降不仅影响电解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且容易对电气设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烟气逆流长度是隧道火灾进行烟气控制所需要研究的重要参数之一,该文通过在缩尺寸试验对侧向集中排烟作用下的烟气逆流行为进行研究,试验发现烟气逆流长度随侧向集中排烟风速增加而衰减得更快,但是以较大的纵向通风风速使烟气逆流长度衰减至火源附近位置时,由于侧向集中排烟产生的横向抽吸力限制了烟气向下游的蔓延运动,导致烟气逆流长度衰减逐渐变缓的现象,揭示了烟气浮力、纵向通风惯性力及侧向集中排烟产生的横向抽吸力三相力的复杂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8.
建立全尺寸隧道火灾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通过设置不同的火源位置、风口尺寸、排烟量、火源功率,在纵向风速为临界风速时,对隧道内顶部和侧向机械排烟系统烟气分布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种排烟方式的顶壁烟气特性在火源段内无明显区别,而在非火源段内,侧向机械排烟的温度和CO浓度要明显高于顶部机械排烟;对于非火源段内的竖向分布和人员高度处的横向分布,顶壁排烟系统的整体温度和CO浓度都比侧壁排烟低,排烟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点式排烟模式下地铁长区间隧道火灾烟气流动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坡度与活塞风对排烟效率与烟气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不仅受排烟风口的抽吸作用,同时坡度与活塞风影响隧道内烟气流动,点式排烟模式下坡度与活塞风对排烟效率与烟气温度分布的影响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0.
铁路隧道属于狭长形相对密闭空间,道路的长宽比十分大,与外部直接连接的仅有进口与出口,当发生火灾时后,烟气无法及时排出隧道,造成烟气在隧道内蔓延,不仅对隧道内人员生命安全产生威胁,还阻碍了消防人员及时进入隧道内进行扑救。其中,高铁地下单洞双向隧道不仅断面积大、行车组织复杂,而且发生火灾的位置往往不在纵向中心线上,因而隧道通风和排烟一直是工程设计中的重难点。以济滨隧道为研究对象,围绕单洞双向隧道的通风排烟模式和排烟参数,开展三维数值研究。其中,主要分析火灾发展过程中的烟气温度、碳烟密度、能见度等特征参数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通风情况下,列车减速停车过程产生的活塞风效应,会起到一定的纵向排烟作用,但并不能将隧道内的烟气条件控制在对人体无害的范围;若采用大小为临界风速(3.7m/s)的纵向排烟模式,隧道内的温度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下游人员逃生线路上的碳烟密度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提出的排烟模式和排烟参数可以为轨道交通领域类似工程通风排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层建筑中利用竖井进行排烟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理论和模拟两方面论述了利用竖井进行排烟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竖井排烟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进入竖井的烟气温度和外部力(包括外界空气的热阻力和竖井壁的粘性力),并且两者对烟气流动的作用相反,前者加快烟气运动,后者减缓烟气运动。最后提出,通过对竖井的合理设计,可以增大热烟气的动压,达到理想的排烟效果。  相似文献   

12.
国内烧碱装置大多采用日本旭化成公司的电解槽生产烧碱,该电解槽具有技术先进、能耗低、离子膜使用寿命长、工业排放低等特点。安装时单元槽的型号和离子膜阴极侧的方向不能搞错,垫片的粘贴位置要准确。在安装过程中,单元槽的吊装运输、膜的粘贴都要使用专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文中试图通过该模型求解电解槽的磁流体波动特征值而得到扰动增长率,就大型电解槽采用不同长、宽尺寸的阳极而改变其长宽比得到的几种槽膛尺寸,对槽稳定性结果进行比较以获得最佳的电解槽尺寸。为使结果具有可比性,通过调节槽底平衡母线,使得不同母线配置的电解槽磁感应强度差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进一步探讨槽膛尺寸对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富氧燃烧在冷凝式燃气锅炉中应用的节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氧燃烧是一项节能高效的燃烧技术,应用于冷凝式燃气锅炉时,不但能够减少助燃空气量,而且大大提高排烟中的水蒸气含量,提高烟气露点温度,有利于回收烟气中的汽化潜热。经过理论计算,采用富氧燃烧后,排烟量大大减少,水蒸气的冷凝率可以提高到90%以上,排烟热损失能够减小到2%以下。  相似文献   

15.
苏州某水下公路隧道全长9km,最大断面面积约142m2,其距离长、断面大的特点对隧道排烟系统的合理性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排烟量的合理性是隧道排烟系统合理化设计的前提。为此,先采用理论公式进行计算,后采用FDS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隧道侧向重点排烟系统在火灾荷载为50MW,排烟量分别为220m3/s、240m3/s、260m3/s时的烟气蔓延范围、排烟阀处温度、流速、排烟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长水下公路侧向排烟系统在50MW火灾下,不同排烟量时排烟阀排烟效率、烟气蔓延范围均无显著差异,且排烟阀处温度、流速均在要求范围内;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均表明合理排烟量的计算值为220m3/s,设计值为260m3/s。研究结果可为水下长隧道侧向重点排烟系统排烟量的理论计算提供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通道试验模型中开展了横向排烟试验,对不同火源功率下,通道内烟气层界面的形态特征、烟气层最高温升以及烟气水平流动速度随排烟速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道内的烟气在排烟速率较小时能够维持很好的层化,随着排烟速率增大,烟气层与空气之间的掺混加剧,且靠近通道端部开口处的掺混程度强于远处。归一化的烟气层最高温升和烟气水平流动速度均随排烟速率呈幂指数衰减规律。靠近通道端部开口处的最高温升和水平流动速度衰减得更快;靠近通道端部开口处与远离通道端部开口处的烟气流动速度差异随排烟速率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喷淋冷却与自然排烟耦合作用下火灾烟气层沉降的理论预测模型,并开展了相应的实验,把实验结果作为输入参数代入模型,得到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烟气层的沉降结果。结果表明,喷淋冷却与自然排烟耦合作用下,烟气沉降速度相差很小;喷淋作用后,烟气层最终沉降高度降低;随着压力的增大,烟气层最终沉降高度相差较小。  相似文献   

18.
介绍在已知燃料的化学成分和过量空气系数的前提下,通过测试天然气锅炉烟气冷凝余热回收设备安装前后的烟气排烟温度变化,经过理论计算获得烟气露点温度和余热回收潜力的方法。同时从过量空气系数、燃料的成分和入炉空气含湿量三个因素,对燃气锅炉烟气冷凝设备节能潜力的影响展开了定性分析,希望以此指导烟气冷凝节能设备的设计,并帮助节能量评估单位对此类项目的节能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9.
烟支内烟丝分布对卷烟烟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规格平准器卷烟机卷制的烟支进行试验对比分析,研究了相同条件下烟支内烟丝分布对卷烟烟气指标以及逐口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6槽和3槽平准器卷烟机卷制的烟支,他们的烟支重量和吸阻均较稳定,但6槽与3槽平准器卷烟机卷制的烟支相比,其烟气中的焦油、烟碱和一氧化碳量更低,卷烟逐口间烟气的焦油、烟碱含量变化更小。  相似文献   

20.
燃气热水器不同燃烧工况的实验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通过燃气热水器在空气燃气混合不充分、进风量不足、不同燃气燃烧产生氮氧化物量、改变热负荷、改变风机转速、改变热交吸热片形状等不同燃烧工况下的实验测试,测试烟气排放量和热效率值,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提出降低烟气排放量和提高热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