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传热学理论为依据,全面分析蒸发器低温状态下管内外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确立了热虹吸蒸发器低温传热的强化机理,并且进一步探讨了提高热虹吸蒸发器换热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对制冷剂在蒸发管内蒸发时强化传热的研究工作进展.不仅列出了纯制冷剂(R22)在同螺旋槽管、交叉槽管和人字形槽管内,在不同质量流速下的表面传热系数,还列出了替代混合制冷剂R407C在强化蒸发管中的表面传热系数.文中还说明了各种强化蒸发管的传热机理.  相似文献   

3.
氨空调机满液式蒸发器传热的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一篇采用钢质T形翅片管管束强化液氨满液式蒸发器传热过程的研究报告。试验结果表明,T形翅片管对液氨满液式蒸发器有着显著的强化效果,在空调工况下,T形管满液式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管外沸腾给热系数、管内冷冻水给热系数可分别达光滑管的2.2、3.92、1.75倍。这意味着可把换热面积砍掉50%以上。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关联获得可供设计参考的关联式。本文还讨论了试验结果及T形翅片管强化沸腾传热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热流密度为7. 5~30 k W/m2、质量流率为300~600 kg/(m2·s)、饱和温度为-40~0℃、干度为0~1、内径为1. 5mm的试验工况条件下,对水平微细圆管内CO2在高干度区域干涸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流率的增加、热流密度的增加、饱和温度的升高均会导致干涸起始干度的减小。基于实验数据和干涸机理分析,获得新的临界热流密度理论预测计算模型和干涸干度理论预测模型,并对新的理论预测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试验工况范围内,新的理论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氨空调机满液蒸发传热的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介绍蒸发式冷凝器工程信息:结构形式,强化传热技术,强化传热效率;应用现状;运行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方法;简述蒸发式冷凝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强化传热机理。  相似文献   

7.
在立式蒸发式冷凝器水蒸汽排汽冷凝实验基础上,对圆管、插入螺旋线圆管和波纹管3种管形的立式蒸发式冷凝器进行强化传热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插入螺旋线圆管或者波纹管都可以起到强化传热的效果,总传热系数K比圆管分别高8.7%、12.9%,但要付出增加空气流动阻力作为代价;Rwa是整个传热过程的控制热阻,它具有改变总热阻的最大潜力;插入螺旋线对降低气-液界面的热阻尤为明显,降幅达20.65%;波纹管对降低凝结换热侧的热阻尤为明显,降幅达35.85%.  相似文献   

8.
表面亲水处理强化汽车空调蒸发器传热性能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亲水膜和未采用亲水膜的汽车空调蒸发器的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采用亲水膜从有效换热面积、换热系数和传热温差三个方面都影响蒸发器的传热性能.根据传热过程的分析,提出了有效换热面积系数的概念,并实验确定了有效换热面积系数.建立了蒸发器的稳态数学模型,计算了采用亲水膜和未采用亲水膜的汽车空调蒸发器的传热性能,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亲水膜之后,空气侧换热系数稍有下降,有效换热面积和传热温差增加,总的换热量比未采用亲水膜的蒸发器增加5%.  相似文献   

9.
横纹管氨卧式冷凝器传热强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应生  李若兰 《制冷》1992,(2):8-13
以氨为介质以横纹管为强化元件的额定制冷量为139.2千瓦(120,000千卡/小时)的卧式冷凝器的试验结果表明,横纹管对于氢卧式冷凝有着显著的传热强化效果。在试验条件下,横纹管冷凝器的总传热系数是光管的1,65倍,可节省换热面积40%.这项横纹管强化传热技术可在氨制冷机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制冷工质和管材及管径对强化管的冷凝传热影响规律,采用实验方法对R410a和R22在内螺纹管内的冷凝传热进行了测试。所采用的管外径包括7 mm和9.52 mm,管材料包括铝和铜。制冷剂的冷凝温度为47℃,质量流速为200—400 kg/(m2·s),入口干度从0.1—0.8变化,出口干度比进口干度低0.1。研究结果表明,波状分层流和环状流的转变干度介于0.4—0.5之间。R22的冷凝压降显著高于R410a,且压降增速快于R410a;当干度介于0.2—0.4时,R410a和R22的冷凝传热系数较为接近。干度与PF呈负相关关系,干度的增加并没有带来PF的改善,R410a和R22的PF比较接近。7 mm铜管和铝管管壁导热热阻与制冷剂冷凝热阻之比小于2%,制冷剂侧冷凝热阻占主导地位;管径对冷凝传热的影响远高强化表面结构,随着管径的减小,剪切力和表面张力逐渐取代重力,成为主导力,有利于去除和稀释底部的液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试验介绍在沸腾表面喷涂具有多毛细孔结构的导热涂层,可增大冷凝蒸发器的沸腾传热强度。试验型冷凝蒸发器热流密度为5400瓦/米2,比长管式的高2倍,比板式的高1.4倍,并能在温差 0.8~1.OK下稳定地工作。作者最后指出,这种喷涂多孔复盖层强化低温液体沸腾时的换热,是很有前途的。图3、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2.
传统光管在高雷诺数下的传热效果不理想,因此提出在水介质中添加微米Cu颗粒作为工作介质来强化管内换热的方法。建立了Cu-水微米流的多相流传热物理模型,采用基于颗粒动力学的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对粒径分别为10μm、50μm、100μm和500μm,流速分别为1 m/s、1.5 m/s、2 m/s和2.5 m/s,颗粒体积分数分别为5%、10%、15%和20%进行了传热Nu和阻力损失f数值计算,结果表明:Cu-水微米流的努塞尔数Nu随雷诺数Re和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而随粒径的增大而总体趋势减小;摩擦因子f随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而随雷诺数Re增大而增小;传热综合性能评价因子η随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粒径的增大而总体趋势减小。粒径10μm的传热综合性能在研究的粒径范围内最佳,η达到1.1~2.3。  相似文献   

13.
采用特殊结构表面强化传热管的换热器,国外最近几年有所发展。表面多孔管换热器是其中之一,在美国己应用于空分设备主冷凝器中。我国也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研究。据初步了解,研制多孔管及进行强化传热试验的单位有:北京化工研究院、华南工学院(前为广东化工学院)、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大连工学院及我所等。本期我们刊登两篇这方面的文章,同时将了解到的这方面的文献,作了文摘,一并汇列,供有关同志参考。——本刊编者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节能观点简述了研制与推广应用多孔质换热表面的重要意义,就高温烧结法加工管内多孔质表面强化低温液体(液氮)沸腾传热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烧结管内多孔质表面的传热性能优于电镀多孔质表面与低肋(细螺纹)表面,其沸腾传热温差一般可降为光滑平表面的十分之一立右。根据实验数据,并用动力学型论模型分析讨论了不同的烧结金属材料及其粉末的平均颗粒直径,烧结层厚度等因素对传热性能的影响。运用因次分析法,由实验数据拟合出传热计算的关联式,可在一定范围内估计多孔质表面的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15.
16.
吴生  黄翔  武俊梅 《制冷》2009,28(1):7-12
本文分析了热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传热传质机理。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及传热学的研究方法,对热管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传热传质实验研究,并根据运行参数对冷却效率的影响,提出了增强换热传质,提高换热效率E的方法,为优化设计热管间接蒸发冷却器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国内外制冷能力为15Kw 以下的制冷机组中,均优先采用蛇管式的空气翘片管冷凝器,其管子内径 d_(BH)=6~16mm。在液体制冷剂中的油浓度达5%时,基于传热内表面的热流密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双组分环状二相流模型对吸收-扩散式制冷系统蒸发器的传热进行了分析计算。讨论了Re_L,Re_b,t_b,t_w-t_b诸热工参数对传热的影响,分析了改善蒸发器传热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空气分流的盘管加填料的复合型燕发式冷凝器的运行原理进行热力分析,给出以冷凝温度与环境空气湿球温度的对数平均差值和综合换热系数的表达方式,不仅简化热工计算,而且通过综合换热系数的引用将盘管和填料的换热归一.另外还着重分析盘管段换热的影响因素,并指出空气流量的分配决定金属盘管和 PVC 填料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20.
节能冷柜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尤其国家出台的节能惠民政策,提高对冷柜的节能要求,节能冷柜的成本也面临着考验。本文对D型管蒸发器在卧式节能冷柜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验证了D型管蒸发器实现了7%的节能效果,同时,D型管蒸发器提高卧式冷柜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