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普通定速螺杆式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性能,对其进行变频改造,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定速螺杆式冷水机组变频化改造后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提高25%以上,且部分负荷下机组噪声有很大程度下降。对变频改造带来的可靠性——润滑油黏度、运行电流、启动电流、谐波等问题,给出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某满液式水冷冷水机组在性能测试过程中出现压缩机回液严重、蒸发器和冷凝器液位异常、主侧(蒸发器侧)制冷量和辅侧(冷凝器侧)制冷量偏差超标等故障。本文从压缩机回油、机组过热度设置、机组运行控制等方面对这些故障进行分析,并对满液式水冷冷水机组的运行可靠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冷水机组、单元式空调机和水源热泵机组等产品的能效指标从名义工况EER或COP发展到IPLV或ICOP,机组的变容量或变工况性能主要取决于压缩机的变容量或变工况性能。固定内容积比的螺杆式压缩机如果在偏离设计工况下工作,效率下降,进而导致整个机组的性能下降。本文研究变内容积比螺杆式压缩机,内容积比可变化,使得压缩机内压比与外压比与工况相适应,可提升压缩机效率及机组性能。应用于冷水机组、水源热泵机组时,水源热泵机组在制冷工况时能效比可提高14.1%~35%,冷水机组的IPLV可提高7.2%左右。  相似文献   

4.
吕肖  刘庆刚  冈田健 《制冷》2014,(3):65-68
以笔者公司开发的小型离心式冷水机组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离心式压缩机小型化和冷水机组性能高效化的主要技术途径。根据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数据,与名义制冷量、COP相近的单螺杆冷水机组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其全年能耗低于同等容量常规单螺杆冷水机组。  相似文献   

5.
自然冷却技术是实现数据中心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对于风冷冷水机组,采用冷冻水末端存在水进入数据中心的安全隐患,采用热管背板末端存在二次换热及蒸发温度低的问题。热管型冷水机组结构简单,具备小压比、变容量功能,机组配合风冷、水冷及蒸发冷等形式的选择及综合利用,可以发挥较好的节能效益;热管型制冷剂机组不仅可以解决水进入数据中心的安全隐患,而且可以解决多次换热性能效率低下以及分液不均的问题,提高系统蒸发温度,拓宽自然冷却利用时间,为大型数据中心全年冷却提供新的思考与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冷水机组比选过程中,通常会优先选择能效高、变工况性能好的产品,但冷水机组的性能对价格的影响,难以定量评价.通过对逐时负荷和气象参数的研究和变工况条件下COP值的计算,得出不同品牌机组年运行费用差异,并折算成价格因素,将机组性能量化,用此方法,可方便不同品牌的冷水机组间进行比选.  相似文献   

7.
分析冷水机组变冷冻水流量和变冷却水流量运行对机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恒定冷水机组冷冻水出水温度和冷却水出水温度时,改变冷冻水/冷却水流量,冷水机组的性能系数变化不大;恒定冷水机组冷冻水进水温度和冷却水进水温度时,改变冷冻水/冷却水流量,冷水机组的性能系数随水流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增加的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模块化冷水机组与常规往复式冷水机组在要求相同制冷量条件下就其性能系数COP值、部分负荷性能、能耗及机组运行比价等进行比较,还对应用于模块化冷水机组的板式换热器和应用于常规往复式冷水机组的壳管式换热器进行了数值计算与比较,证明了板式换热器具有热效率高,液体侧压力降较低,工作压力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新版的GB 19577-2015《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已于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版标准在2004版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程度的修改,冷水机组的能效考核指标由冷水机组名义工况下的性能系数COP,修改为冷水机组的性能系数COP和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本文通过对测试标准、工况、污垢系数计算、机组的卸载逻辑等方面的解析,阐述了冷水机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测试的环节和方法,以供业内试验室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IPLV是目前广泛被用作评估冷水机组季节运行性能的重要指标,而机组运行的实际能耗受不同楼宇类型的影响,也受特定应用中冷水机组台(套)数的影响;环境温度直接影响机组压缩机的压缩比,从而影响机组的运行效率,所以终端用户的实际用电情况需要根据冷水机组的实际运行状态决定。本文利用历史全年气象数据和典型楼宇全年负荷数据计算出推荐测试工况,然后根据推荐的测试工况测试得到机组的实际性能,从而更准确地给出终端用户的实际用电情况,以更好地为机组选型提供参考决策。  相似文献   

11.
离心式与螺杆式冷水机组组合应用系统方案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卫宇 《制冷技术》2000,(1):14-17
本文通过对示例四种冷水机组组合应用系统方案的分析,重点比较离心式、离心式与单压缩机螺杆式或多压缩机螺杆式冷水机组组成冰水机组系统应用的满负荷和部分负荷性能,指出应根据不同的实际建筑负荷需求来合理选择冷水机组系统最佳组合方案,同时提出冷水机组系统部分负荷(SPLV)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的蒸发器回油是机组可靠性的关键,本文主要探讨气泵回油、热虹吸回油和引射器回油这3种回油方式在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中的应用。通过其工作原理和测试结果,分析3种回油方式的回油效果以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阐述IPLV在AHRI550/590不同版本中的修订,分析IPLV在GB50189—2005和GB/T18430.1—2007中的定义与区别。明确指出JPLV的用途及适用范围,最后基于IPLV分析多台冷水机组整体性能的优化,即利用建筑空调冷负荷时间频数和冷水机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及机组群控策略进行多台冷水机组的性能优化。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中间补气控制对提高双级压缩离心式冷水机组的性能及安全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带有中间补气的双级压缩离心式冷水机组的理论循环进行分析,试验研究在给定导叶开度下,不同补气阀开度对双级压缩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制冷能力、功耗及能效比的影响,验证补气阀开度对机组的性能和安全运行的影响,最终得到匹配双级压缩离心式冷水机组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铁系统能耗越来越高,如何降低地铁系统能耗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针对地铁车站运行特点,本文提出了10℃/17℃大温差高温出水解决方案,通过提高蒸发器出口水温来提高系统能效。基于串联逆流双机头子母配的方式设计了高效冷水机组,在相同设计工况下,可以提高机组平均蒸发温度1.4℃,降低机组平均冷凝温度1.5℃以上,很大程度上提高机组性能系数。对机组进行选型设计,并对设计开发的样机进行了测试,机组在设计工况下,COP高达7.01,测试机组的性能系数达到设计工况下的98.3%,此为地铁用高效冷水机组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对名义制冷量为800 Rt的离心式冷水机组在不同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和负荷率条件下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机组COP直线上升;随着冷凝温度的升高,机组COP直线下降;随着负荷率从100%下降到60%,机组COP基本保持不变,但负荷率低于60%后,机组COP呈现快速减小的趋势。以上研究数据为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实际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R513A是一款低GWP、非易燃、基于R1234yf的新一代制冷剂,其物性参数与R134a接近。因此,本文选择R513A作为原R134a螺杆式冷水机组的替代制冷剂开展试验研究。依据GB/T 18430. 1中规定的各试验工况,针对直接充注R513A和R134a的机组性能开展试验测试。对比研究了R134a和R513A在螺杆式冷水机组中的性能系数COP、制冷量、压缩机耗功并计算了两种制冷剂实际运行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值。结果表明:在对原机组不做任何改动,采用R513A制冷剂的机组与原R134a机组相比运行性能参数相近,机组运行COP略有下降,IPLV值略有降低;在大跨度制冷负荷范围内运行时,部分工况点运行时,需针对原冷水机组的部分相关运行设定或机组组件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8.
本文涉及3种形式的空调设备的市场数据。第一种是冷水机组,包括往复式,涡旋式和螺杆式冷水机组(容积式冷水机组),离心式冷水机组和吸收式冷水机组;第二种是空气侧设备,包括空气处理机组(AHUs)和风机盘管机组(FCUs);第三种是大型空调设备,包括大型单元空调器(屋顶式机组,室内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经济器在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中的应用效果,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不同压缩机压比下经济器对机组性能系数的影响,随后测试经济器膨胀阀不同目标过热度下机组的性能系数,在膨胀阀的最优目标过热度设定下,测试相同冷凝器进水温度、不同制冷量和不同冷凝器进水温度、相同制冷量2种情况下经济器开启和关闭对机组性能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经济器膨胀阀目标过热度最优设定值为6.0℃左右;压缩机压比大于1.8时经济器能够起到提升机组性能系数的作用,随着压比的增大,对性能系数的提升能力增大;相同制冷量条件下,随着冷凝器进水温度的升高,经济器的应用使得机组性能系数最大能够提高10%。  相似文献   

20.
针对热气旁通对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卸载能力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热气旁通有助于增强冷水机组的卸载能力,对机组卸载能力的增强程度随着冷凝器进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机组最小制冷量约为额定制冷量的3%;随着热气旁通阀开度增大,机组最小制冷量降低,但由于机组功耗基本维持恒定,机组制冷性能系数持续衰减;机组稳定运行的最小制冷量受主路电子膨胀阀与热气旁通阀的协调控制、蒸发器或冷凝器液位控制、压缩机最小压比/压差限制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