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历史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还原了民建堡寨聚落防御体系,发现其内部存在较为严密的社会组织制度,并指出防御体系可分为外层 - 堡寨间联合防御体系、中层 - 堡寨聚落外围防御体系和内层 - 堡寨聚落内部防御体系三个层级。最后总结民建堡寨聚落防御特征有三:乡守之法全民皆兵,防御为主攻击为辅,体系复杂胜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李泓沁 《南方建筑》2006,(5):119-122
堡寨聚落防御体系是我国古代一种典型的“住防合一”的聚落防御体系。本文以江永兰溪勾蓝瑶古寨为实例,从堡寨聚落防御体系的形成原因,整体防御环境,层级防御结构,精神防御系统几方面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指出堡寨聚落防御体系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谈古寨是由路姓家族血缘纽带建立的堡寨聚落,具有典型古太行建筑风格,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石头城堡群之一,是研究明清冀南地区乡村文化和冀商经济的重要实物,也是研究军事堡寨防御体系的宝贵资料。本文对古寨选址、历史沿革、格局与风貌、建筑与院落展开研究,并提出保护价值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防御性的角度出发对南漳地区的堡寨聚落进行了研究。首先从南漳地区大的历史环境着手对堡寨聚落的历史源流进行了概述,接下来分析了南漳堡寨在选址布局上的特征及其在区域防守中的重要作用,并从建筑的角度分析了南漳堡寨军事防御设施的构建,然后对南漳堡寨的防御空间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堡寨聚落是满足居住功能的设防聚落.晋陕、闽赣地区的传统堡寨聚落虽然都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却在南北方不同的社会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发展演变,形成各自独特的文化氛围和防御格局.通过对两者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防御性特点的比较研究,力图揭示出同源文化在南北不同地域中,解决各自防御性需求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和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6.
堡寨聚落的空间防御性通常是在特定时间段内,对区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具体表现。如今,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逐渐变化,新的村落空间构成摆脱了设防形式,堡寨聚落正处于极度的衰落之中,空间防御体系也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对堡寨聚落防御性空间的研究紧迫而必要。通过对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冷泉古村的分析和实地调查、现场测绘等多种途径,对冷泉古村的空间防御层级构成进行解析,并划定保护区划,提出保护措施。最后,唤起人们对堡寨聚落空间层级的保护意识,以及为堡寨聚落空间的重新塑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龙翔凤翥--榆林地区明长城军事堡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玉坤  李哲 《华中建筑》2005,23(1):150-153
陕西榆林地区是明朝长城九边十一镇中延绥镇所辖大部防区。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是该地区39个军堡和附属烽燧、军寨以及长城沿线聚落。该文简要介绍延绥镇长城防御体系,主要探讨堡寨选址、布局、堡寨之间的关系以及堡寨与长城以及聚落变迁的关系,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比较,讨论军事防御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鄂西北的南漳县境内至今存留着大量的堡寨聚落,这些堡寨在历史上曾对保卫乡里、庇护乡民发挥过积极的防御作用。从整体到局部对南漳堡寨聚落的形成原因、形式类别、结构特点以及建筑设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几个有代表性的堡寨聚落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作为明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城、卫所、堡寨等军事聚落分布格局体现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整体运作机制,对其从军事视角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化对长城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从军事聚落援军体系出发,通过史料查询、实地调研、数理分析等方法,梳理军事聚落兵力、分布、道路等因素,并运用 GIS 空间分析对相关要素进行空间落位,从而探索不同等级聚落兵力分布和援军效率,分析长城防御体系中军事聚落分布格局。研究表明,聚落分布格局防御体系上表现为指挥有序的圈层结构;防御单元上表现为互为协防的网络结构;防御格局上表现为高效应援的梯次结构。  相似文献   

10.
传统堡寨聚落防御性空间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堡寨聚落是中国古城的原型和要素,是我国古代一种典型的设防聚落形式。而其目前正处于极度衰落之中,且相应研究较少,因此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紧迫而必要。文章旨在通过对其防御性建筑空间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剖析,揭示其形态内涵及空间特性,并由此引申探讨了堡寨建筑空间与社会运作的关联,最后指出其在精神防御方面的规划与营造理念对于启示当今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湘峪古村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其空间格局完整,建筑遗产丰富,是迄今为止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堡寨式聚落,具有较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2006年,湘峪古建筑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文在大量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就院落分布、院落构成、社会地位与居住心理、地形处理、立面构成、屋瓦特征、防御功能等方面对湘峪古村民居建筑的特征进行横向探讨和分析,并结合具体院落实例进行详细阐述,以期能够展示以湘峪古村为一例的晋东南堡寨聚落民居建筑的研究价值于万一。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历史社会学、考古学和建筑学方法,基于战争与防御背景,从不同视角研究了中原地区军事化社会与乡村防御聚落的关系、乡村防御聚落的长期演变及其建构。研究结论包括:(1)中原乡村聚落堡寨化现象随战争周期性再现,防御性是凝固在中原聚落的地域性特征之一;(2)中原聚落防御体系在史前至封建末期的长时段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丰富的过程;(3)明清至民国的中原各类乡村防御聚落在防御思想和设施类型两方面相似,但因其社会背景、意识形态、修建动因、财力物力、人员素养的差异而呈现不同样态。  相似文献   

13.
山阴县旧广武村位于山西省北部,雁门关以北地区,村庄具有典型的晋北堡寨型村庄的军事防御特色。规划根据堡寨型村庄军事设施布局特色,构建以区域控制为主,整体格局保护与分级保护相结合的综合保护体系,以恢复堡寨军事特色风貌为目标,构建完善的用地、道路系统,调整村庄建筑肌理,控制建设区域,恢复长城军堡内外结合、驻防统一、多层次的军事防御体系。研究对晋北地区长城沿线大量类似村镇的保护与发展都具有相应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研究卫坡传统聚落安全功能与社会结构、社会要素之间关系。卫坡聚落从“村落—边界—街道—院落—庭院—建筑”多层次建构了立体防御空间体系,并从选址、空间建构、众神与祖先崇拜等方面建构了一个防御范围广、防御力量多样的场域。其物质防御空间置于无形精神防御空间之中,物质和精神结合共同创造了人神共居的“安全之境”。从而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安全防御空间系统,满足卫坡聚落“安家 . 乐业 . 栖居”的生产、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5.
豫中作为中原文化发源地,基于特殊的历史与战争背景,形成了众多具有防御功能的民用堡寨,神垕古镇作为其中之一,由于其独有的钧瓷贸易文化,使防御功能与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结合,防御性更具研究意义。当前大力推行城市现代化,传统乡村防御聚落逐渐衰退,遭到破坏。该文通过实地调研,结合相关史书文献,从建筑学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神垕古镇的防御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其防御体系包括物质实体防御与精神思想防御共同作用的结论,为豫中地区传统防御聚落的保护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西江流域虽远离中原的政治中心,却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从明代开始建设了大量的军事防御型聚落,这些聚落既具有符合防御原理的共性,同时又具有与西南地区水系密切相关的乡土聚落个性。以类型学和比较方法研究该类型聚落,总结出该类型聚落的两类选址方向,并对聚落形态的5个方面进行论述,总结出西江流域军事防御型聚落5个层面的防御策略。西江流域众多的军事防御型聚落从选址到形态形成,均体现出多层次、多向度的防御策略。各聚落扼守着水陆网络体系的关键节点。依据先天和后天不同的环境和条件,综合运用多层级的防御策略,通过宏观层面围蔽、迷宫、集聚等原理与微观层面城垣、城门、护城河、瓮城、炮台、碉楼、瞭望孔、射击孔等军事防御设施的组合运用,形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聚落防御形态。聚落的系统完整,抵抗力稳定性高,形成了较强的防御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申英畅  汤莉 《中外建筑》2021,(4):140-144
受凤凰军事防御体系和苗疆文化的共同影响,湘西传统聚落的设计营建体现了较强的聚落防御特点.本文以凤凰县拉毫村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其选址规划、村落布局、建筑特色和精神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指出拉毫村在实体防御设计上采用了“自然防御—寨墙外围防御—村内防御—民居防御”的防御体系,精神防御设计体现在其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8.
王绚 《新建筑》2007,(2):124-124
以高墙厚筑为设防的堡寨聚落,是古代先民抵御外侵为求安全而营建的防御性聚落。它既是中国古城的原型和要素,同时亦有其自身传统聚落层次的发展脉络,由于特殊的生成条件与机制,有着强化防御的个性表现。而堡寨聚落作为我国传统聚落组成中的重要类型,却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在今日城乡大规模建设中,其现存遗构也正处于衰败之危,因此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紧迫而必要。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传统堡寨聚落研究以个体或单一类型居多、缺乏系统整合的局限,提出采用“群系”的研究视角,从考察聚落的“设防”形态及属性入手,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黄河中游山陕地区开展“传统堡寨聚落”的群系研究,整理民防与军防两大体系类型构成,并基于堡寨遗存现状,对特色子系集群的空间分布及特征作以整体性探讨。  相似文献   

20.
空废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堡寨聚落的普遍现象,延续堡寨聚落的历史文化,实现其可持续性成为城乡发展中的重要命题。以韩城柳村古寨为例,分析堡寨聚落的营建特征和现状问题,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具体的活化更新设计策略,为空废化堡寨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