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自动扶梯作为当前商业建筑的主要交通方式,其交通组织以及周边空间环境的设计对于商业建筑整体购物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重庆五个百货商场自动扶梯交通空间的调查和分析,提出自动扶梯交通空间安全性和愉悦性的设计原则以及一些具体的设计手段。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商业建筑交通空间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商业建筑交通空间为研究对象,从物理环境、景观环境、心理环境等方面入手,强调人性化理念指导下的交通空间设计研究是科学有效的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
4.
5.
地下商业建筑的人口空间是地下商业空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空间和地下商业空间的过渡、中介和融合点。本文从地下商业建筑人口的功能特征、分类以及可识别性入手,分析其一般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6.
穆海涛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2,(12):13-16
通过比对现行相关消防规范在地下建筑安全疏散方面规定的差异,分析了地下商业建筑在安全出口、疏散宽度、疏散距离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地下商业建筑安全疏散消防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以及现行消防规范应明确和统一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8.
以深圳晶岛国际广场大型商业建筑的消防设计为例,就大型地下商业建筑消防设计中不同功能防火分区的划分、安全疏散口的设置、疏散楼梯间的疏散宽度的取值、下沉式广场与屋面景观间的冲突等建筑防火设计问题进行探讨,并通过对工程设计实践的归纳,就大型商业建筑开发与应用中消防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相关剖析。 相似文献
9.
对比相关防火规范对地下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规定的差异,提出疏散宽度的计算方法,采用剪刀楼梯、下沉式广场等设计方法,保证火灾时人员能够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10.
地下商业建筑人员疏散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下商业建筑呈现出的规模大型化、结构复杂程度高、设计形式超越国家规范、火灾危险度大等特点,利用疏散软件Pathfinder对某屋面透空型大型地下商业建筑的特定场景进行人员疏散安全性模拟研究,基于其平面特点,最终给出了该地下商业建筑的人员疏散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的经营管理,可产生良好经济及社会效益,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经营管理模式研究具有很强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本文从类别、收入、面积、业态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不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商业空间的概况,并从内涵、优缺点等方面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开发模式、建设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指出目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法律法规不健全、被动开发、建设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有待创新等。并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变被动开发为主动开发,在既有建设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为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商业运营的差距,以差异化理论为指导,提出了重庆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商业利用的发展模式:即结合重庆已运营的1、2、3、6号线轨道站点实际情况按照商业运营特点进行整体化分类;给出了交通枢纽站、核心商务站、居民住宅站、创智产业站、文化旅游站等五类不同站点地下空间的商业业态布局。最后,结合重庆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经营情况,针对连锁经营、自营、租赁经营、合资经营、委托经营五种地下空间商业经营模式进行了系统化分析及阐述,为重庆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很好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大型商业建筑空间为例,对建筑防火设计的方法进行探讨,认为只有做好前期的设计才能为深化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地下商业入口是城市公共空间和
地下商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面空间
与地下空间过渡、融合的中介。本文从实地
调研出发,提出入口空间存在的问题,总结
出基于行为和环境需求的四大人性化设计
要素,包括“良好的过渡:引导消费人群自
然进入地下”、“精致的景观:使入口醒目
又易于被人发现”、“清楚的标识:方便人
们对方位的寻找”和“地域特色:使入口具
有城市归属感,让人感到亲切”。针对以上
每一种要素,提出相对应的人性化营造策
略方法,如过渡衔接的合理化、景观设施的
引入、标识系统的完善、地域文化的渗透
等,为地下商业入口的人性化发展提供借鉴
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地下商业建筑空间的调研,分析其人口空间存在的人性化缺失现状,阐明地下商业建筑人口空间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研究过渡空间、人口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策略,从而创造更加舒适的入口空间环境,为地下商业建筑的人性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国内现代城市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指出交通问题和城市公共空间匮乏是当今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解决这两个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设想,为城市未来的发展设计一种良好的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指出了发展这种模式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根据城市地下管线的自身特性和变形特点,明确了刚性管线和柔性管线的控制指标。综合分析了地表位移、管线自身位移、应力、应变和转角等地下管线控制指标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北京、上海等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周边20条管线直接监测结果和153条管线地表间接监测结果的分析,指出工程施工可造成地下管线出现较大的整体沉降,地层较为软弱时管线总沉降量可能远超沉降控制值。地下管线的差异沉降(倾斜率)是控制其安全的重要指标,工程实际应同时控制管线的总体沉降和差异沉降,以合理评价地下管线的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