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景区入口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景区入口是整个风景区空间序列开始的标志,是联系风景区内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景区的形象。优秀的风景区入口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游客进入景区的兴趣,因此,入口的规划设计在整个景区的设计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从风景区入口的交通组织、设施配置、景观营造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试图立足于整体性、地域性、生态性原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兰山三台阁景区是展示兰州山水旅游城市特性的重要景观节点,但目前在旅游建设和开发上,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难以满足城市绿色旅游的需求,兰山三台阁景区的建设开发急需进行有效的规划控制和指导。本文针对兰州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着重分析了兰州市兰山三台阁风景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其园林景观元素和景观空间秩序的特点,以期为兰州地区山地园林旅游规划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9)
旅顺口区的白玉山风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背景每年吸引大量游客,目前景区山地资源开发度高、大山文化宣传力度大、旅游产品开发周期短,但在景区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特色不突出,内容雷同;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重经济效益,轻文化效益;管理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提出明确定位,突出自身特色;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完善环境管理设备,增强生态环保意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为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之一,十三陵景区在发展中表现出的种种问题,是我国许多遗产地和风景区同样面临的问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针对这些问题以及十三陵自身的特点,围绕中国明文化博览的基本定位,通过详细规划,从内涵到空间,从保护到游赏、交通、风貌、地块建设等多个方面对景区发展进行了全面控制。为避免僵硬保护和过度开发,平衡遗产保护展示和景区经济需求的关系,实现遗产地与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致力打造数字化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建设信息》2008,(4):35-37
白云山风景区数字化建设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已建设使用了内部专线通讯系统、重阳监控系统.风景区信息监管系统、景区局域网、办公自动化系统、门户网站等基础设施及应用系统.极大地方便了景区的沟通联络.对外宣传、安全防卫及行政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目前风景区总体规划现状的分析、研究,指出目前的规划方法实际上是“硬系统思想”在规划领域中的应用,其本质是对静态目标实现过程的动态控制.而实际上风景区系统是一个“软系统”.与“硬系统”有着许多的差异,尤其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风景区总体规划目标也是在改变的.因此,风景区的总体规划实质上是对动态目标的追随过程及实时控制.在考虑到整个风景区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本文提出了新的风景区总体规划方法的概念流程.  相似文献   

7.
龙胜风景区红瑶传统民居及近年演变点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胜风景区位于桂林市北部,距市区约80公里,以其规模宏大的梯田群及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并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成为旅游开发景区。景区内的少数民族为壮族及瑶族,各自形成独立的村寨。瑶族因其妇女喜着红装而称为红瑶,景区内的红瑶村寨主要有黄洛、中六、大寨、小寨、新寨、田头、大毛界和壮界等七八个寨子及周边散落的一些居住点。本文调查范围限于以大寨为中心及从中分化出去呈放射性分布周围山地的田头、小寨、大毛界和壮界等子寨所组成的区域。寨中姓氏以瑶族大姓之一——潘姓为主,世世代代居住于与外界相对隔绝的山地,交通闭塞,其文化…  相似文献   

8.
针对山地景区步道系统不完善的问题,对步道的营造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以步道功能性为基础,在平面布局、材料选择、空间尺度和人性化方面提供生态步道的营造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象鼻沟景区设计中,打造别具风格的山地步行体验,并丰富设计理念,为将来的山地步道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天河山景区交通规划建设为例,从对外交通改善、内部交通修补、完善停车系统等方面,分析了冀南山区在"城市双修"理念下景区交通规划设计要点。结果表明,应以保护冀南山地环境为前提,尽量减小交通道路对原有生态的破坏;交通规划应兼顾山区居民生产生活,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景区道路设施应采用先进的绿色的科学技术进行建造,减少污染,并倡导绿色出行。  相似文献   

10.
确定风景区范围是风景区开发和保护的基础,包括风景区范围的界定、风景区外围保护区的界定和核心景区范围的界定.神农源(仙人洞)风景名胜区范围由4个核心景区组成,核心景区间为风景区范围,风景区范围之外为外围保护区.这样界定更有利于促进当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较好地处理了资源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风景资源综合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近年来部分旅游风景区在景区接待能力、配套设施设置及交通组织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渔湾游客服务中心为例,基于当地自然风景及历史文化特点,对渔湾游客服务中心的总体规划、单体设计、景观环境及交通网络等进行思考和设计,对游客服务中心设计进行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设施设计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景名胜区景区入口管理设施具有典型的风景建筑的特征,代表了景区的形象和特征,是风景区总入口和景区之间的过渡与衔接点,对风景区的整体形象和游客的游览感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以崀山风景名胜区五个景区入口服务设施设计为例,对景区入口管理设施的设计方法、设计中需要考虑和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总结,为风景建筑的设计者提供有价值的实践经验,以利于更好地开展风景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部分的风景区分布在乡村区域,景区内部的村庄虽然与风景区在环境、文化、经济等方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与合理的管理体制,导致众多景区内村落功能独立,与景区发展不协调,未能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旅游整体。与此同时,我国对"美丽乡村"的新农村建设,特别是生态基础和资源条件较好的农村区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在此前提下,本文对景区与景区内乡村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结合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十里莲塘风景旅游区为例,提出"景—村"融合、相互协调的发展措施,以期对景区旅游开发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宁波市东钱湖风景区湖面广阔,水质清澈,山地面积大,林木覆盖率高,空气清新,生态环境良好,由宁波华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白石山文化博览区是东钱湖风景名胜区的十个景区之一,位于东钱湖北岸,下分仙坪文苑片区,梨花山片区,青山片区,博览区近靠莫枝镇,有一级公路通宁波市区,交通便捷,客源市场广阔。  相似文献   

15.
许洁  郁枫 《江西建设》2000,(10):28-29
名山风景区的旅馆设计,不仅要与山地特点相结合,而且要注意对风景区的景观影响。本结合庐山和井冈山部分中小型旅馆的实例,探讨了如何应用齐平法和分层法设计山地旅游旅馆的入口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交通优势度对风景区的影响,以聊城市东昌湖风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和区位优势度三方面的考察分析,并基于ArcGIS技术,从分项和综合集成两个方向构筑了交通优势度评价的空间数理模型,从而评定东昌湖风景区的交通优势。结果表明,聊城市东昌湖风景区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和区位优势度三方面均居于中高等水平,交通优势度较高,有利于游客在风景区内游览,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沙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宁夏银川平原以北 ,距银川市56公里。沙湖名胜风景区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 ,其中沙漠面积约12.7平方公里 ,湖泊面积约8.2平方公里 ,山地、平原等其他类型土地约24.1平方公里。沙湖名胜风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 ,沙、水、苇、鱼、鸟、山等自然要素有机结合 ,形成了一处融大漠风光与湖滨美景为一体的独特景区。沙湖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在湖水中和湖区生活的各种鱼类、鸟类各有数十种 ,其包括天鹅、白鹤、黑鹳、野鸭等著名的国家级保护动物。在沙湖名胜风景区还有许多著名的古今人文景观 ,如西夏王陵、贺兰…  相似文献   

18.
风景区范围的界定是风景区保护和开发的基础,城郊型风景区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张,保护和开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如何处理好风景区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关系,是景区规划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综合考虑和分析景区范围界定的各个影响因子,提出不同的风景区范围方案进行比对,探讨风景区范围界定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9.
生态休闲旅游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小五台风景区村庄风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旅游者的行为动机及感知需求,分析小五台景区村庄现状风貌问题,从村庄风貌的自然生态、交通、空间肌理、环境卫生、服务设施、传统建筑、乡村民俗等七个方面提出小五台景区村庄风貌提升策略,完善小五台景区村庄生态休闲旅游功能,为区域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注入活力,提升小五台景区村庄人居环境及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20.
在讨论基于模式识别的视频分析技术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运用动态视频分析的运动识别技术构建景区智能安防体系的实现方式,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场景、计算规则和软件部署方式等.通过智慧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安全防范系统中对这一技术在人数统计、周界防范、人群控制、森林防火、交通诱导等方面的成功运用,证明这些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景区安全防范工作中的现实问题,能够显著提升智慧景区的安全防范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