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矿冶》2018,(3)
某湿法炼锌厂进行了一种新型有机剂除钴净化方法生产实践研究,经过试验研究及生产实践得知,采用新型有机剂进行净化除钴方法比传统锑盐除钴方法具有优越性,净化控制温度低:75~80℃,时间短,1.5 h,净化后的二段液合格含Co≤1 mg/L,净化后溶液中Co不复溶,二段净化渣量少,渣量仅是传统净化方法产生渣量的1/6,渣含锌少,渣中含钴高,渣中含钴高达4%以上。因此采用新型有机剂除钴净化方法不但能降低生产过程中能耗,减少锌粉单耗,降低锌片加工成本,而且能够有效提高锌冶炼过程中锌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2.
梁艳辉  王国栋 《矿冶》2018,27(3):75-78
某湿法炼锌厂进行了一种新型有机剂除钴净化方法生产实践研究,经过试验研究及生产实践得知,采用新型有机剂进行净化除钴方法比传统锑盐除钴方法具有优越性,净化控制温度低:75~80℃,时间短,1.5 h,净化后的二段液合格含Co≤1 mg/L,净化后溶液中Co不复溶,二段净化渣量少,渣量仅是传统净化方法产生渣量的1/6,渣含锌少,渣中含钴高,渣中含钴高达4%以上。因此采用新型有机剂除钴净化方法不但能降低生产过程中能耗,减少锌粉单耗,降低锌片加工成本,而且能够有效提高锌冶炼过程中锌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3.
采用锌湿法冶金三段深度净化渣中残留的金属锌粉置换沉淀中上清液中的铜回收铜。研究净化渣加入方式、沉铜工艺参数条件对沉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三段净化渣酸化浆化预处理,并分次加入中上清液中,在每升上清液中加入湿净化渣12.45 g、浆化液硫酸浓度15 g/L、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2.0 h的条件下,沉铜率可达到90.53%,沉铜后液含Cu 161.50 mg/L,沉铜后液含铜满足锌冶炼生产深度净化工段的控制要求,铜渣经酸洗后含铜54.87%,铜回收率为89.37%,满足铜渣的外售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锌粉置换除钴得到的高钴渣,针对现有工艺的不足,提出了一段硫酸浸出-二段高钴渣中和-过氧化氢氧化除铁-锌粉置换除镉-新型活性硫化剂(简称除镍试剂)除镍-过硫酸钠选择性氧化除锰-过硫酸钠氧化沉钴的湿法冶金工艺,实现渣中钴和镍的分离回收。对工艺流程探究,得出了较优的实验结果。硫酸浓度为150 g/L,温度80℃条件下浸出120min,钴的浸出率为96.14%。锌、镍、镉、铁、锰的浸出率均大于99%。过氧化氢沉铁率达到99.8%以上,过硫酸钠除锰可使锰除到0.13mg/L,沉淀率达到99.98%,Co沉淀率达到99.99%,氧化渣中钴含量达到49.75%。  相似文献   

5.
采用离子交换法从含钴60 g/L、含铜5 mg/L的氯化钴溶液中除铜,制备用于电积高纯钴的料液。考察树脂种类、温度、pH对除铜效果的影响,以及电解进液方式对阴极钴板铜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螯合DI型树脂交换能力强,再生容易,对料液无有机污染。在pH为25,温度205,温度2030℃的条件下,用DI树脂除铜,净化后料液铜含量小于0.1 mg/L,达到制备高纯钴料液杂质含量的要求。结合电解精炼,阴极钴板纯度达99.9995%。  相似文献   

6.
针对硫酸锌溶液采用锌粉置换净化除镉时造成大量锌粉浪费、除镉产物含镉低、后续处理复杂等难题,提出碱度控制与三级逆流锌粉置换新方法,解决产物层包裹和锌粉利用率低的问题,以期能够降低锌粉耗量,缩短镉回收流程,直接制备出海绵镉。考察了锌粉用量、锌粉粒度、净化时间、锌粉添加方式、碱度(BT)值调控等参数对镉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段除镉的优化条件为温度60℃、搅拌速度150 r/min、锌粉浆化预处理、锌粉用量为理论添加量的1.2倍、反应时间120 min;通过三级逆流锌粉净化除镉,镉的浓度由2.29 g/L降低至0.48 mg/L,镉的脱除率超过99.9%,可实现硫酸锌溶液中镉的深度净化;净化过程可直接产出镉含量为80.5%的海绵镉。研究结果对湿法炼锌净化过程降低锌粉消耗、缩短镉回收流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湿法炼锌净化工艺存在效率低、锌粉单耗高、成本高的问题,以锌粉为置换剂,采用分步除铜镉工艺去除湿法炼锌中性浸出液中的铜和镉。在除铜工序,研究了锌粉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搅拌强度等工艺参数对除铜的影响。在深度除镉工序,研究了除镉剂用量、除镉时间、除镉温度及搅拌强度等因素对除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中性浸出液经一段除铜镉后,溶液中铜含量小于0.01mg/L、镉含量21.38mg/L,达到了一段除铜镉的技术控制指标,并且显著减少了一段净化的锌粉消耗量,以10万t/a湿法炼锌系统为例,年可节约成本约1 980万元。  相似文献   

8.
针对砷盐净化除钴的工艺,以云南某厂的湿法炼锌浸出的中上清液为原料,以湿法炼锌产出铜砷渣作为净化除钴剂,开展了利用湿法炼锌铜砷渣进行净化除钴研究,考察了时间、两段净化除钴和不同添加剂对净化除钴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3h,锌粉3 g.L-1,铜砷渣2 g.L-1,铜离子400 mg.L-1,可将中上清液中的钴含量降低到小于0.01 mg.L-1,可以实现深度净化除钴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刚果(金)某铜钴氧化矿含钴萃余液,采用生石灰与氧化镁为沉淀剂、焦亚硫酸钠与压缩空气为氧化剂,经除杂、一段沉钴、二段沉钴等工序,制备了粗制氢氧化钴销售产品。结果表明,适宜的除杂工艺条件为:生石灰浓度15%、反应时间5 h、反应pH=4.5、电位420 mV,此时除铁率达99.5%;一段沉钴适宜工艺条件为:反应pH=8.0、反应时间6 h、氧化镁加入量(tMgO/tCo)1.0,一段沉钴制备的氢氧化钴含钴45.6%;二段沉钴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3 h、反应pH=9.0,二段沉钴渣含钴34.2%;将二段沉钴渣全部返回一段沉钴工序作反应晶种,最终钴盐产品钴含量39.65%,完全满足产品销售要求。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用福美锌从硫酸锌溶液中除钴的效果,考察了影响钴沉降的几个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福美锌加入量为1.8 g/L,反应时间30~60 min,温度50~80℃,pH 4.1~5.0之间条件下,钴脱除效率达84%以上,溶液中钴质量浓度降至0.6mg/L以下,满足电积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锌冶金中锌铁金属资源高效绿色利用和全利用周期角度,在尽可能不破坏铁酸锌晶体结构条件下,探究将锌冶金副反应产物铁酸锌作为产品独立分离出来的可能性。以广西某地冶炼厂锌焙砂为原料,在合适的硫酸浸出工艺条件下,制备出铁酸锌含量较高的浸出渣,再对其进行浮选分离提纯。结果表明,采用碳酸钠调节p H值并对矿浆进行分散,硫化钠抑制含铅矿物,并辅助丁基黄药、油酸钠捕收铁酸锌,获得的精矿产品中铁酸锌含量达到92%,实现了铁酸锌的有效提纯。  相似文献   

12.
氧化锌矿湿法浸出提锌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为了从高含硅、含铁等的氧化锌矿中提取锌,设计了低酸浸出、针铁矿除铁并脱硅提锌的新工艺。经探索实验和周期实验结果表明:锌浸出率为95.56%,铁、二氧化硅的入渣率分别为96.91%、95.95%,流程畅通,运行稳定,达到了有效回收锌和脱除杂质的目的,可为类似氧化锌矿提锌建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谦  文书明  吕超  刘建 《矿冶》2018,27(5):60-63
云南某锌浸出渣中含锌27.13%,大部分锌以铁酸锌的形式存在。为了回收利用浸出渣中的锌,采用硫酸为浸出剂,考察搅拌转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硫酸浓度对锌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搅拌转速为300 r/min、反应时间为180 min,反应温度为80℃、硫酸浓度为1.75 mol/L的条件下浸出,最终可获得锌的浸出率高达83.23%。  相似文献   

14.
冶锌工业废渣中提取粗锌和氯化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冶锌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采用湿磨分离金属锌、酸浸制取锌盐的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球磨机转速、湿磨时间、温度等条件的考察 ,找到了湿磨的最佳工艺条件 ,分离出的金属锌含锌高达 92 %以上 ,湿磨后的溢流浆可生产氯化锌 ,该工艺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5.
徐斌  杨俊奎 《矿冶工程》2010,30(4):69-72
研究了以高硅氧化锌矿为原料, 经条件温和的两段循环酸浸、净化、碳铵沉锌、前驱体煅烧等工序制备活性氧化锌的工艺。重点考查了锌的两段循环浸出、碳铵沉锌中各因素的影响及煅烧过程中温度、时间对活性氧化锌粒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一次铝硅合金, 采用锌熔析法降低合金中杂质含量, 熔析后得到锌铝硅合金和锌铝硅铁渣;再通过真空蒸馏脱除其中的锌, 生成铝硅合金和铝硅铁合金渣, 同时锌返回锌熔析工序循环利用。当系统压强5 Pa以下、蒸馏温度1 273 K时, 铝硅合金中锌含量为0.11%, 锌挥发率达到99.9%以上;系统压强5 Pa以下、蒸馏温度973 K时, 铝硅铁渣中锌含量低于0.5%, 锌挥发率达到99.6%以上。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EDTA和精氨酸对Zn-H2SO4-ZnSO4体系锌电积过程电流效率、单位能耗和表面形貌的影响, 并运用线性扫描、循环伏安法研究了EDTA和精氨酸对锌电积过程电化学行为的作用。结果表明: EDTA和精氨酸均能提高电流效率、降低单位能耗、改善锌板表面形貌, 二者的最佳加入浓度分别为1 mg/L和3 mg/L, 锌电积单位能耗均已降到2 900 kW·h/t以下。通过电化学和表面形貌分析可知, EDTA促进锌的析出, 精氨酸抑制氢的析出, 两者对锌电积过程影响机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包新军 《矿冶工程》2014,34(6):94-96
通过热力学理论分析, 计算出锌阳极泥-硫化锌精矿混合焙烧过程可能发生的各反应吉布斯自由能; 同时运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焙烧过程中主要矿物物相的变化。理论和试验结果均表明: 锌阳极泥-硫化锌精矿混合焙烧过程中, 硫化锌首先发生氧化反应, 生成ZnO和SO2, 之后MnO2与SO2反应生成MnSO4。 经混合焙烧工艺, 有利于下一步的锰浸出工艺。  相似文献   

19.
以冶炼烟灰为原料选择性浸出锌, 考察了液固比、pH值、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锌和砷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液固比2∶1、浸出pH值4.0、浸出时间90 min、浸出温度25 ℃条件下, 锌浸出率可达93.92%, 砷浸出率仅4.12%。  相似文献   

20.
氧化锌矿制备活性氧化锌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童孟良 《矿冶工程》2006,26(4):43-45
研究了以氧化锌矿为原料, 经酸浸、净化、沉淀转化、过滤、洗涤、打浆、喷雾干燥制得活性前驱体碱式碳酸锌, 前驱体经煅烧制备活性氧化锌的新工艺。重点考查了前驱体碱式碳酸锌制备工艺中反应温度、尿素的浓度、物料配比及干燥过程中添加的分散剂种类和用量对前驱体粒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