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报道一个简单快速测定辛-氰乳油中辛硫磷和氰戊菊酯的分析方法。用SQ-206气相色谱仪,FID检测器,色谱柱为0.5m×3mm不锈钢柱,5%OV-101/Chrom.G.H.P.80~100目。在适当条件下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可靠,回收率为96.2~101.7%,变异系数为0.93~2.10%。  相似文献   

2.
20%辛氰乳油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春龙  王鸣华 《农药》1995,34(6):21-22
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Lichrosorb Si-60色谱柱,以乙醚/石油醚(1.4/98.6)为流动相,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为内标,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同时测定20%辛氰乳油中辛硫磷与氰戊菊酯的含量。本方法快速而准确,辛硫磷和氰戊菊酯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81%与0.31%,平均回收率分别可达98.74%与99.90%。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使用5%OV-101或SE-30/ChromosorbGAWDMCS(0.25~0.18mm粒径)填充的长1.0m,内径2~3mm玻璃色谱柱,对复混农药敌溴、氯胺、乐氰乳油及苄甲粉剂中有效成分敌敌畏和溴氰菊酯、水胺硫磷和氯氰菊酯、乐果和氰戊菊酯、苄嘧磺隆和甲磺隆的气相色谱分析法。样品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0.28%,变异系数≤1.7%。准确度试验所测得的平均回收率为97.6%~101.6%。  相似文献   

4.
辛.溴氟乳油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平平  叶文炳 《农药》1995,34(11):20-22
采用RP-HPLC技术,以双内标法一次进样同时测定辛硫磷和溴氟菊酯混配乳油中的两种有效成分含量。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两种有效成分与两个内标物之间以及与乳油中其他组分之间可实现完全分离。该法准确快速,精度度好。辛硫磷的回收率为99.29-100.7%,溴氟菊酯的回收率为99.34%-100.2%,辛硫磷RSD%=0.26%,溴氟菊酯RSD%=2.51%。  相似文献   

5.
施介华 《浙江化工》1995,26(3):51-53
本文选取了5%OV-101/ChromosorbW-AWDMCS(60~80目)为色谱柱,磷酸三丁酯为内标物,对灭多威原药及乳油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标准偏差为0.94,变异系数为1.01%。  相似文献   

6.
张晴 《安徽化工》1998,24(4):19-19,12
25%辛氰乳油由辛硫磷、氰戊菊酯复配而成。是高效、广谱、触杀和胃毒兼具的复合杀虫剂,特别对水稻、棉花等作物上的多种害虫毒杀作用强、击倒作用快,对菊酯类产生抗性的害虫有较好的药效。通过小试配方验证,药效,生产试验,大田药效示范及推向市场,该产品防治棉铃...  相似文献   

7.
乙酰乙酸异丙酯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PEGA/chromosorbG.AW-DMCS为固定相,H2作载气、在115℃的柱温下用TCD检测器,直接对乙酰乙酸异丙酯及杂质分离含量测定。各组分得到很好的分离。分离度R〉1。标准偏差0.07,变异系数为0.07%。  相似文献   

8.
薄层—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辛—灭乳油中灭多威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楠  覃柳琼 《农药》1997,36(2):24-25
本试验筛选了薄层析展开剂,使辛灭乳油中辛硫磷与灭多威分离良好。确定了灭多威的紫外分析波长为240纳米。灭多威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试验为0.012,CV为0.59%;5次试验平均回收率达98.3%为1.98,CV%为1.1%。  相似文献   

9.
20%辛硫磷-氰戊菊酯生产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20%辛硫磷-氰戊菊酯的用途、市场状况及生产方法,对1000t/a20%辛硫磷-氰戊菊酯生产线作了经济分析,重点作了不确定性分析,找出了风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将气相色谱技术的优良分离能力和红外光镰 技术独特的结构鉴别能力相结合的联机检测技术-GC/FTIR,是一种很有使用价值的分离鉴定手段,本文讨论了气相色谱/傅 红外光谱联用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阐述了发展听几种GC/FTIR新技术:体隔离技术;冷阳技术;预柱技术以及SFC/FTIR技术。同时还论述GC/FTIR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建  曹雄 《山西化工》2009,29(2):39-42
从瓦斯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预防煤矿瓦斯灾害新技术的研究动向和煤矿瓦斯的灾害评价3个方面,介绍了国内煤矿瓦斯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玻璃行业煤气发生站选择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几个方面、不同角度,简要分析了可用于玻璃生产企业的以一段式煤气发生炉、两段式煤气发生炉和干馏式煤气发生炉为气化炉型的不同类型煤气发生站,为玻璃生产企业选择煤气发生站提供了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杨献斌  王宗立 《化工设计》1999,9(4):47-50,42
论述水煤气采用湿、干两步法脱硫,将总硫控制在005ppm以下的深度净化技术  相似文献   

14.
田野 《广州化工》2012,(5):139-140,162
为保障聚丙烯装置的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检测泄漏的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浓度并及时报警以预防火灾与爆炸和人身事故的发生。在聚丙烯装置中设置了以下四种固定式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器,根据聚丙烯装置需要检测的气体的介质不同,聚丙烯装置中设置了碳氢气体检测器、氢气气体检测器、氧气气体检测器、一氧化碳气体检测器,根据聚丙烯装置需要检测的气体释放源的不同位置在全厂不同位置,进行合理的整合及布置不同数量的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器,以保证在装置运行期间及时发现并处理危险气体的泄漏问题,保证全厂装置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检测报警装置,有不同的设计规范,主要分析对比了若干不同规范间的异同,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多维气相色谱在炼厂气分析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气相色谱的工作原理以及气相色谱系统在炼厂气分析中的应用与发展。探讨了多维气相色谱分析技术检测炼厂气的方法。考察了阀切换时间,柱温,检测器灵敏度的选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精密度,单次样品分析周期为42 min。由此可见,采用多维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炼厂气的各种组分。  相似文献   

17.
祝晋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2,39(5):585-586,618
针对工业设计中可燃有毒气体检测器的设置问题,提出了混合可燃气体和混合有毒气体检测器的计算和安装方法,并介绍了普遍应用的几种可燃有毒气体检测器。总结了可燃有毒气体检测器在安装和选型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8.
张静 《安徽化工》2014,(3):46-47
可燃/有毒气体报警系统在石油化工企业中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大量的应用。简单叙述可燃/有毒气体报警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检测气体的确定、探测器的布置和安装、联动控制和布线等。  相似文献   

19.
Sweetening, dehydration, natural gas liquid (NGL) recovery, and sale gas compression are four major treatment stages for the general natural gas processing. Here, a comprehensive gas processing plant (CGPP) coupling sweetening, dehydration, NGL recovery, and compression subsystems have been conceptually designed, modeled, and optimized based on field data. The development includes four major stages of work: (i) CGPP process development with Aspen HYSYS simulator; (ii) sensitivity studies for all distillation columns involved in the CGPP process to optimize their performances; (iii) sizing of major equipment of the CGPP; and (iv) economic evaluations with Aspen process economic analyzer to calculate the expected capital and operating expenditures for the developed CGPP process. Valuable insights of natural gas monetiza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large-scale process system integration,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20.
页岩气作为一种新生代气藏,与常规天然气藏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别。然而我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还处在初级阶段,寻求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通过页岩气/常规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成藏特点、分布特征、气藏规模、赋存机理及勘探开发特点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从而更加全面科学地了解页岩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