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1 毫秒
1.
食品安全标准与技术 本专题由欧洲食品安全局前主席、IUFoST国际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席、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教授Patrick wall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IUFoST国际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席、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ICMSF)委员刘秀梅共同主持.  相似文献   

2.
2012年ICMSF-中国食品安全国际研讨会拟于10月21~23日在中国厦门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ICMSF)联合主办,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部(ILSI-China)、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国家卫计委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对除矿泉水外的所有包装饮用水进行统一规范,该标准参照了国际标准制定,并且对产品命名进行了规范。同时,广东省、浙江省等地的天然水地方标准仍然有效。该标准将于今年5月24日实施。地方标准仍然有效据了解,新的包装饮用水国家标准,最大的进步体现在微生物指标上参照了国际微生物规格委员会(ICMSF)等国际相关标准制定,做到了与国际标准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国际食品微生物规范委员会(ICMSF)提出用食品安全目标(FSO)来定量描述满足一定食品卫生要求的不同工艺之间的可比性,以及如何按照食品安全目标的要求规范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5.
国际食品微生物委员会(ICMSF)提出建立食品安全目标(FSO),并提出方程。通过FSO方程建立烘焙食品微生物执行目标(PO)、食品安全目标(FSO),阐述如何对微生物初始水平H0、降低微生物水平ΣR和增加微生物水平ΣI的数据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寻找产品微生物控制的关键要素和关键数值,为GMP和HACCP的具体执行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确保生产的产品为100%合格品。  相似文献   

6.
主要对我国的食品卫生微生物标准体系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借鉴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食品微生物规格委员会(ICMSF)及发达国家的食品卫生微生物标准体系,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修改我国食品卫生微生物标准体系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食品学报》2012,(11):216-217
10月22-23日,2012年ICMSF中国食品安全国际研讨会在厦门召开,会议日程围绕着微生物食品安全带来的公共健康挑战、基于微生物的食品安全管理、控制微生物危害的关键环节、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与溯源、共同保障全球食品安全的合作机遇五大主题,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的50余名著名专家与参会代表进行深入地沟通与交流。来自全球各界的400余名代表围绕着大会主题"控制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食品卫生微生物标准体系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对国内外食品卫生微生物标准体系中的食品种类、检验项目、限量标准、应用要求、取样计划等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我国食品卫生微生物标准体系与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食品微生物规格委员会(ICMSF)及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食品卫生微生物标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世界卫生组织曾报道称,食源性疾病是受全球关注的卫生问题,更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而病原微生物感染则是导致食源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阪崎肠杆菌在2002年被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化委员会(ICMSF)确定为食源性致病菌,如被阪崎肠杆菌感染可能会引起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患病,如脑膜炎、菌血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更有  相似文献   

10.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18(2):184-184
各相关单位及相关专家: 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四届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将联合AOAC中国分部、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毒素专业委员会、ICMSF中国分委会、浙江省预防医学会,于2006年8月下旬(会期三天),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国际卫生检验技术与标准化论坛”。  相似文献   

11.
由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以及中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的逐渐接轨,我国现行的沙门氏菌限量标准已不能满足保护消费者健康的需求,且不利于增强我国食品的进出口贸易竞争力。本文总结了中国和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Microbiological Specializations on Food,ICMSF)、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欧盟(European Union,EU)、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的食品卫生标准中沙门氏菌限量标准的异同,以期为我国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沙门氏菌限量标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会议暨检测仪器设备展于11月6~7日在京举办。从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到企业代表,从微生物标准、风险评估到解决方案,全面丰富的论坛,权威精到的演讲为食品安全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也从各个角度让行业内外了解到我国及国际食品安全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会议暨检测仪器设备展于11月6~7日在京举办。从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到企业代表,从微生物标准、风险评估到解决方案,全面丰富的论坛,权威精到的演讲为食品安全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也从各个角度让行业内外了解到我国及国际食品安全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4.
近日,卫生部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9295—2011《速冻面米制品》,于2011年12月2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适用于预包装速冻面米制品。对于生制品的微生物限量指标,标准规定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对于熟制品的微生物限量指标,除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外,标准还规定了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指标。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体系,制定、修订30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前,我国仍处于食品安全矛盾凸显期和问题高发期,此外,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开发应用,以及各种新的食品化学污染物和致病微生物不断出现,给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规划提  相似文献   

16.
正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国家卫计委印发《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体系,制定、修订30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前,我国仍处于食品安全矛盾凸显期和问题高发期。此外,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开发应用,以及各种新的食品化学污染物和致病微生物不断出现,给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规划提出,将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标准建设。根据标准分类  相似文献   

17.
《中国食品》2015,(2):128-129
前言本标准代替GB19298—2003《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GB173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涉及本标准指标的以本标准为准。本标准与GB19298—2003、GB17324—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修改了范围;——修改了定义;——修改了原料要求;——修改了感官要求;——修改了理化指标;——修改了微生物限量;——修改了检验方法;——增加了标签标识的规定。本标准4.1—4.2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直接饮用的包装饮用水。本标准不适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2.术语和定义2.1包装饮用水密封于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规定的包装容器中,可供直接饮用的水。  相似文献   

18.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各国纷纷制定了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但是,各国的法规特别是标准繁多且不统一,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难以应付,妨碍了食品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为了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在丹麦标准协会的倡导下,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协调,将相关的国家标准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整合,将最终形成统一的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ISO计划于2004年末出版《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该标准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即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政策和原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设计、实施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9.
陈和芳 《食品与机械》2023,39(6):88-91,104
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了以现行2021年《食品安全法》为基本法,以检验检疫部门为主要监管机构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但仍存在食品安全标准科学性偏低、监管部门管理和技术水平亟待提高、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缺乏高效的必要的协调等问题。提出从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科学的食品安全标准、加强监管部门的管理和技术能力建设、建立与主要贸易伙伴间的食品安全通报协调机制等维度,对中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法律监管进行优化与构建。  相似文献   

20.
《食品与机械》2015,31(2):1-2,15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再次携手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 T)、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将于2015年4月20~23日在北京举办2015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并于会议前夕针对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和微生物安全控制举办专业培训,直面中国食品安全的三大热点、难点问题——微生物污染、原料溯源、食品掺假,借鉴国内外专家智慧及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为政府监管、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强大助力。本刊预先采撷大会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