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钻井地层压力实测资料、测录井资料和地震速度资料等,结合盆地地层沉积结构分析,对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地层超压异常的横、纵向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控制因素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1)超压异常在盆地腹部地区普遍存在,其出现的顶界面具有穿层性,整体具有向西北方向超压顶面埋深变浅、向凹陷内埋藏变深的特点;超压顶面在莫索湾地区为侏罗系三工河组,顶面埋深在4 400 m左右,向西到夏盐-达巴松和玛湖地区超压顶面为三叠系,埋深在3 500 m左右,在莫南凸起的永进油田超压顶面在白垩系底部,埋深在5 800 m左右。2)莫索湾地区的侏罗系以下地层都存在超压异常,侏罗系的异常压力值最高,在二叠系-石炭系有所降低;同时,根据压力系数结构剖面特征分析,将超压异常划分为两种类型。3)分析盆地腹部超压异常的空间特征,认为不同层系、不同构造位置的超压异常形成具有不同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断裂特征分析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将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断裂分为深层断裂系统(断开三叠系及以下层位)和浅层断裂系统(断开三叠系及以上层位),深层断裂系统主要形成于晚海西期,发育逆断层,易形成冲起构造;浅层断裂系统主要形成于燕山早期,发育正断层,一般形成地堑、地垒。断裂呈现多种平面展布样式,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控制主要构造格局。断裂在剖面上呈现以正反转构造为主的叠加构造组合,在平面呈现冲起构造组合。腹部地区断裂与油气运聚配置关系良好,深层先存断裂作为油源断裂,三叠纪末形成的区域不整合面将深层断裂系统和浅层断裂系统相连接,使油气以深层断裂、不整合面为通道,运移到浅层断裂系统控制的构造圈闭中的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腹部断裂带地区含油气流体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流体活动的矿物岩石学和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了准噶尔盆地腹部断裂带地区含油气流体活动特征,认为断裂是含油气流体活动的重要通道,并且存在多种性质和多期次的流体活动.沿断裂活动的流体富集Mn、Fe元素,流体流动具有幕式特征,断裂上盘可能是优势的运移方向.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异常地层压力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地区盆参2井于4500m和5700m深处侏罗系内存在异常高压层。根据异常地层压力形成理论、烃类有机成因理论、油气分带模式,探讨了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岩性封闭是先决条件,粘土矿物成岩后生期释放大量层间水,下侏罗统生油层进入低成熟阶段,造成流体增温增压,形成一温跃层,导致异常高压出现。受温压条件控制,勘探目的层侏罗系存在明显的油气分带性:封闭层之上为石油聚集带,之下为凝析油、天然气聚集带。4500m封闭层以上的侏罗系应是目前勘探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中部I区块地层压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准噶尔盆地中部I区块深部异常地层孔隙压力的检测和预测精度,应用测井资料检测和地震层速度预测新方法对准噶尔盆地中部I区块压力系统进行了研究。应用地震层速度预测单点计算法、测井资料检测简易法和综合解释法分别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中部I区块地层孔隙压力剖面,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初步计算结果表明,综合应用地质、地震、钻井、测井、测试等资料进行压力检测和预测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地层异常高压基本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地层异常高压主要分布于北天山山前褶皱带的第二、第三排构造带上,具明显区域带状分布特征.根据钻井资料揭示,异常高压带明显具有"层控、时控"之特点,表现为地层异常高压顶界深度受第三系安集海河组地层所控制,其三维空间形态呈不规则箱体状,显示了压力封存箱的特性.其成因类型属沉积、构造叠合作用的"复成因型"异常高压带.   相似文献   

7.
通过地层异常压力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可以了解油气的成藏过程,但目前缺乏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地层压力演化的定量研究。依据研究区声波时差测井曲线资料以及岩石与流体的物理数据,利用等效深度法和构造抬升剥蚀后地层流体压力的定量计算公式,分别计算了该盆地陇东地区在早白垩世末期最大埋深时地层压力和现今地层压力,确定了这2个重要时期地层压力变化特征;采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方法,获得了研究区不同地史时期古地层压力值,利用这些古地层压力值恢复了地史时期地层压力的演化规律。资料显示早白垩世末期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中生界普遍存在剩余压力,长7油层组剩余压力最高,可达到14.50MPa;构造抬升剥蚀后,除长7油层组在部分地区仍然保留了异常高压外,研究层位普遍形成了异常低压,一般分布在-9.42~-2.25MPa之间。地层异常压力发育和演化经历了高压原始积累、高压消失和低压形成3个阶段,这种地层异常压力演化与该盆地中生界埋藏演化史、生烃史相一致。异常高压是油气初次和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陇东大部分地区都满足了长7段烃源岩向长8段储层排烃的动力条件;长8段地层剩余压力较低区为油气运移成藏的指向地区。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分布广泛,演化历史长.形成机制复杂。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动态恢复了单井和二维剖面的超压演化历史,并基于不同机制对超压形成贡献量的定量分析.探讨了超压主要成因。准噶尔盆地腹部单井超压演化可划分为2个增压阶段,历经“一个半”压力旋回;剖面上发育深部和浅部2套分别以下二叠统和侏罗系为中心的相对独立的超压系统。其中深部超压系统发育时间早。在燕山运动期间曾经历明显的泄压过程.现今超压中心主要位于昌吉凹陷东部的深洼内;浅部超压系统形成时间相对较晚,其横向展布范围广.断层对超压分布具一定的分割作用;深部超压主要源于欠压实作用.浅部超压的形成主要与欠压实和石英胶结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地层压力预测技术在准噶尔盆地钻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存在多套不同的压力层系,给钻井工程带来了很多困难。地层压力的准确计算对于合理、经济地选用钻井液性能,防止井喷、井漏、井塌等复杂钻井情况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异常压力成因机理,认为水热增压、烃类生成和黏土矿物转化不是该地区异常压力主要成因,欠压实作用才是造成该地区异常压力的主要机理。以现场测井资料和实际施工数据为基础,应用测井资料解释方法对该地区的A1井等6口井进行了地层压力预测。结果表明:奇古组以下地层存在异常高压,钻井时应提高钻井液密度来实现平衡钻井;地层压力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最高为4.3%,预测精度高,达到了指导现场安全钻井和井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腹部普遍发育深层(大于4000m)超压系统,很多钻井都钻遇超压。通过对超压段钻井、地质、测井、地震特征系统研究发现,超压段泥浆密度大幅增加,具有高声波时差、低电阻率以及地震低速的超压响应特征。利用Dix公式计算地震层速度和利用Fillippone公式计算地层压力,得到超压数据体。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在白垩系及其以下沉积地层中均有分布,超压层的深度范围不同。分1井西凹陷边缘以及昌吉凹陷西南有空层现象。超压顶面分布的层位由北往南、从东到西逐渐变浅,从三叠系顶部到白垩系底部。深部超压对油气分布和富集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层分布的研究将对本区油气勘探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腹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物源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腹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物源体系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从砾石成分、地层倾角测井、碎屑矿物稳定系数、岩石粒度以及古地貌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对影响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三工河组沉积的物源体系进行了综合判定,认为研究区三工河组沉积受西北部的克拉玛依、乌尔禾和东部的卡拉麦里等3个物源控制,这对指导该地区下步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腹部、南缘温压场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准噶尔盆地腹部和南缘普遍发育异常高压,但由于沉积及构造背景的差异,其成因也不尽相同,其中腹部以及岩作用和烃类生成作用为主控因素,南缘则以欠压作用和构造抬升作用为主,区域地质构造控制了盆地的地温,而岩石物性,火山活动,断裂作用等仅对局部地温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盆地温压场特征,认为异常温压抑制了有机质的热演化,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油气成藏与分布。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腹部火成岩分布广泛,火成岩油气藏裂缝发育,产量高,为新疆油田增储上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化学成分、产状和结构、矿物成分等方面,对准噶尔盆地腹部火成岩进行了分类及特征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腹部火成岩岩性种类比较齐全,既有喷出岩又有侵入岩和火山碎屑岩,在化学成分上从基性到酸性均有分布,部分岩石蚀变严重。这些认识有助于指导该区火成岩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构造特征与油气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发育逆冲断裂体系和古隆起两类构造,北部埋藏较浅,呈现出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南部埋藏较深,为相对独立的古隆起构造。深层(C-P)油气源较为充足,储集层物性能够得到有效保存:下石炭统发育海陆过渡相暗色泥质烃源岩,资源量大,有利于自生自储;石炭系火山岩特殊储集层不受埋深限制,深部发育相对优质储集层,并经历了晚海西、晚印支、中燕山和晚燕山运动等4期成藏及其破坏与调整,深层目的层埋藏越深,离烃源岩越近,越易自生自储,围绕继承性古隆起可以形成深盆高温高压天然气藏成藏组合模式。石炭系火山岩厚度大,分布广,且发育一系列大型正向构造,是十分现实的勘探领域。莫索湾凸起莫深1井钻达7500m,钻揭石炭系700m,证实腹部深层石炭系发育火山岩特殊储集层,展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地层孔隙压力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是中石化西部新区勘探的重点区块,根据庄1井和沙1井钻井和测井资料求出的地层孔隙压力,参考邻近区块实测地层孔隙压力,综合考虑地层因素,初步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中1区地层孔隙压力剖面,对该区块的今后钻井设计和施工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保存和散失都是在地层水的环境里或是在地层水的参与下进行的。地层水运动是油气运移聚散的动力和载体,其化学成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油气赋存的环境与条件。地层水与油气在地质历史进程中的活动是相互依存、制约的因果关系。从水文地质观点和角度研究油气水的演化,剖析水和油相互作用的关系,掌握地层水对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作用,同时利用地层水的某些离子特征和特征系数来反映油气的保存条件、地层的封闭程度、油气的运移有着密切的关系,旨在利用水化学的变化特征来寻找有利的油气聚集带。研究不同地区不同层系的油田水文地质,是寻找油气藏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进行含油气远景评价的必备基础。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目的层段沉积相研究是勘探目标优选的基础。以岩心分析和大量的钻井、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相、微相构成及主要含油储层的沉积微相特征,认为三工河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等沉积相类型,储层主要为各类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支河道和河口坝。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内的试油资料,分析了主要目的层沉积微相的演化和平面分布,指出三工河组沉积中、晚期形成的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和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是最重要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石南31井区含油气层位归属与划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石南31井区含油气层地质时代归属与地层划分认识上的问题,在对古生物、岩心和地球物理资料系统分析基础上,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体系的分析原理指导下,通过砂层组的对比、地震层序界面识别和追踪、石南31井区含油气层地质时代属白垩纪,为早白垩世早期清水河期沉积,其层位高于白垩系底砾岩。油藏类型为砂体上倾尖灭型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在准噶尔盆地开展了以大面元区带三维为主的一次三维地震勘探,旨在寻找大中型构造油气藏,成效显著.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勘探目标向岩性-地层型油气藏转换,一次三维精度不足的缺陷逐渐显现,为此,在地质评价非常高的一次三维覆盖区开展了二次三维地震勘探.二次三维地震勘探突出应用了5项技术措施,即宽方位角观测与束间耦合,常规面元或小面元采集,地表相对潮湿季节施工,根据表层条件优选激发参数和应用中高频检波器接受与炮检联合组合.在厚沙漠区,二次三维资料主频比一次三维高15~20 Hz,达到45~50 Hz,其信噪比、保真度也有很大提高.对小断裂、不整合面、尖灭点和砂体的地震反射成像清晰度明显提高,岩性圈闭识别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