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震照明分析是认识和研究地震数据采集时能量在地下地质结构中分布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先验的目标地质模型进行有效的地震照明分析,可清楚地识别地震波的能量分布特征,用以指导观测系统设计及提高成像质量。根据某工区崎岖海底原始数据,建立了一个三维地震地质模型,基于三维射线追踪原理对目标层进行照明分析,找出影响地震成像效果的原因;并分析观测方向、炮间距及道间距对照明效果的影响,从而可以得到面向目标的最佳观测系统。  相似文献   

2.
深水陆坡区水深急剧变化,峡谷纵横,水道复杂,形成了崎岖的海底地形地貌,严重影响到其下伏地层的地震成像,并造成地震剖面上构造形态的畸变。以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崎岖海底地貌为基础,利用高斯射线束正演模拟方法,对深水崎岖海底界面、深水崎岖海底下伏水平界面和浅水崎岖海底下伏水平界面等3个概念模型进行了地震波的激发照明与接收照明的能量分布特征研究,其结果可为深水崎岖海底地区地震采集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复杂构造下伏地层的CRP(共反射点)射线路径和振幅变化特征,对后续地震资料的研究如叠前反演、AVO(振幅-炮检距关系)特性分析至关重要。采用射线追踪法进行地震正演模拟,将过邻近井地震偏移剖面解释成果应用于复杂构造模型的设计,对复杂构造下伏地层地震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常规的复杂构造勘探方法所获得的CRP道集,其地表接收点关于CRP非对称性严重,陡坡带底界面上共反射点覆盖次数和反射能量横向变化不均匀性严重,仅在局部地段达到满覆盖次数,复杂构造对下伏地层反射动力学特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逆掩推覆构造的地震波照明与观测系统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中国的西部和西南部地区,地表条件复杂,逆掩推覆构造广泛分布。在这些地区进行野外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应该基于CRP点而不是CMP点。为此,对基于CRP点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根据波动方程地震波照明结果,利用照明统计、双程波照明或单程波照明方法,确定针对某勘探目的层的地面最优炮点分布范围;利用射线追踪和波动方程模拟,分析特定目的层各CRP点的覆盖次数以及照射能量的分布情况;综合地下各目的层不同炮检距地震道对各CRP点的覆盖次数和能量贡献分布曲线,确定这些目的层的最优检波器排列方式和排列长度。以玉门油田JX01逆掩推覆构造模型为例,对面向目标的地震波照明和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对勘探目标更好地进行成像。  相似文献   

5.
陡坡带构造下伏地层地震成像精度决定着陡坡带构造的落实程度。采用过邻近井地震偏移剖面解释成果设计复杂模型,应用射线追踪法正演模拟分析陡坡带构造对地震波成像精度的影响,探讨了引起地震波成像精度的机理,为野外勘探方法和资料处理成像手段的优选提供指导。经实际应用,提高了陡坡带构造地层地震波的成像精度,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6.
自Vidale提出有限差分解程函方程的初至波走时计算方法以来,由于最初算法的局限性,又有许多作者提出了改进的算法,主要包括基于波阵面的扩展以及逆风差分算法,这些改进的算法在井间走时计算方面是有效的。但是,在进行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利用以往的算法对震源与检波点位于地表的模型进行计算的时候,如果存在速度差异较大的水平分界面时,在速度界面附近的走时计算结果会出现较大的误差,从而影响成像的精度。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地震波走时计算的逆风差分算法,通过考虑首波和散射波的走时,能有效地减小速度值差异较大的近地表地质模型的走时计算误差,准确地描述速度界面上折射波的滑行描述,特别适用于近地表层析成像及地震勘探中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薄层模型的有限频率地震波射线追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Fermat原理的射线追踪方法都是假定地震波的频率为无限,从而求取最小旅行时所对应的路径。然而实际地震波的频率是有限的,地震波主要在Fresnel带内沿尽可能短的路径进行传播。为了使得到的射线路径更符合实际情况,在原弯曲射线法的目标函数中加入一项与射线长度有关的惩罚项,实现了基于薄层介质模型的有限频率地震射线近似追踪。理论例子表明,该方法简单,计算速度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基于胜利典型地质模型的波动方程地震波照明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波照明分析技术以地震波传播理论为基础,面向特定地质目标进行观测系统设计来得到最佳照明的地震数据,进而得到最佳的成像效果。本文定义了最佳照明数据体、最佳照明的概念,指出对特定速度场而言,最佳观测系统是客观存在的,最佳观测系统设计的目的就是找到逼近该客观存在的最好的观测系统。本文基于胜利油田典型地质模型研究了波动方程地震波照明,分析照明阴影区的形成原因,结合对模型数据实验的效果分析,对单程波和双程波照明的特点和应用范围进行了探讨,指出单程波照明具有计算优势,双程波照明能够更好地保持波传播特点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Fermat原理的射线追踪方法都是假定地震波的频率为无限,从而求取最小旅行时所对应的路径。然而实际地震波的频率是有限的,地震波主要是在Fresnel带内沿尽可能短的路径进行传播的。为了使得到的射线路径更符合实际情况,本文在原弯曲射线法的目标函数中加入一项与射线长度有关的惩罚项,实现了基于薄层介质模型的有限频率地震射线近似追踪。理论例子表明,该方法简单,计算速度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照明分析设计观测系统,可以避免常规观测系统设计中因地下介质均匀假设带来的误差。对波动方程正演算法中的单程波方法进行了近似,提出了一种适合三维复杂介质且面向目标区域的快速波场延拓算法,可以直接对目标区域进行照明分析,无需从地表逐层延拓,计算精度与常规单程波方法相当。通过三维模型进行检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溶洞地震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识别中,地震波“串珠状”反射是十分重要的响应特征之一。通过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分别从溶洞形状、观测系统、溶洞组合方式变化等方面设计不同模型,分析了溶洞响应形成机理及对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随溶洞宽度的增加,“串珠”响应振幅增强,但响应纵向长度不变;随着溶洞高度的增加,“串珠”振幅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高密度采集较常规观测系统对小尺度溶洞体有较好的成像效果,分辨率较高;溶洞不同的叠置方式对应不同的地震响应特征。这些认识,为进一步研究溶洞的响应机理、溶洞形状与“串珠”特征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地震模拟技术新进展——EAGE 67届年会论文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地震波模拟技术研究地震波传播特性与地下介质参数的关系,通过对模拟的地震波场的分析,认识不同条件下地震波的传播机理、传播规律以及地震反射波场特性,提高采集、处理和解释人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从地震模拟方法研究、不同介质中的地震模拟和地震模拟方法在AVO分析及参数反演中的应用3个方面介绍了第67届EAGE年会论文中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塔河南托浦台地区泥盆系地震相与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震反射波在时间剖面上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连续性、振幅、频率及速度等特征,对塔河南托浦台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地震相解释,共解释出中振幅中连续前积地震相、中振幅中连续楔状地震相、杂乱低振幅低连续地震相、亚平行强振幅中一高连续席状地震相、强振幅高连续丘状地震相等5种主要的地震相类型。并根据地震相的特征结合工区内的构造背景和钻井资料等,在泥盆系划分出三角洲前缘亚相、滨海相和浅海相等。结合单井沉积相分析结果,对有利含油气相带进行划分和评价,认为西南部东河砂岩段的滨海相和浅海相沉积区和东南部的东河砂岩尖灭靖的三角洲前缘河口湾沉积区为有利的储层晨布相带.为扩大勘探领域、寻找有利目标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中、新生界沉降史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鑫  陆永潮  卢林 《海洋石油》2007,27(3):51-56
选取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典型剖面,运用EBM系统对该区进行了沉降史模拟。结果显示车排子地区沉降受控于车排子凸起,白垩系和古近系的沉降中心位于研究区的东部和南部。随着车排子凸起逐渐趋于平缓,沉降中心主要集中于南部地区。进一步研究表明,车排子地区的沉降受三幕逆冲挤压作用的控制,每一幕的沉降速率都由高逐渐降低,反映了应力从挤压到松弛。分析显示沉降中心与构造作用也制约着层序的样式,同时提出了类前陆盆地前隆—隆后斜坡带的二元体系域结构是车排子地区的主要层序构成样式。  相似文献   

15.
子洲—清涧地区是继榆林地区之后的又一个以山2砂岩储层为勘探目标的新的目标区,如何利用地震预测技术寻找有利砂岩展布规律,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出一套比较成熟的山2气藏预测技术系列,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反演技术、含气性检测技术联合研究预测储层,取得了比较好的应用效果.为子洲—清涧地区山2气田的发现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吐哈盆地SN地区三间房组油层段储层沉积相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含油砂体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且分布在厚砂岩附近5~10m的砂体在地震剖面上响应不明显,造成地震预测困难。因此,通过在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应用正演模型分析结果,对目的层段地震资料进行针对性的目标处理,在处理后的地震剖面上,应用从岩层到层段、由点到面的研究思路,确定运用地层切片、属性分析、地震相分析、频谱分析以及岩性反演技术,对该区薄层砂体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钻井对比,该方法可预测的单砂体符合程度高。通过该项研究,形成适合该区薄砂体—窄河道地震预测的方法系列,提高该区储层和油气预测精度,指导老油区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7.
镇北地区长3低电阻率油层成因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确认识镇北地区长3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机理目的,利用该区地质资料、岩性沉积资料、岩性薄片分析资料及测井解释成果分析资料,对该区延长组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进行较详细的剖析,得出:沉积韵律对低电阻率油层的影响、储层填隙物中特殊矿物对低电阻率油层的影响是该区长3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东部克拉美丽地区石炭系烃源岩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准噶尔盆地东部克拉美丽地区的勘探一直没有突破,是否存在有效烃源岩成为制约勘探决策的主要因素。文章在分析地表样品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有机相的方法研究和预测了石炭系烃源岩性质与分布,滴水泉组现今处于成熟到高成熟演化阶段,主要分布在克拉美丽山前五彩湾凹陷至陆粱隆起一带,推测乌伦古坳陷可能也存在对应分布,最大厚度可达700m以上;巴塔玛依内山组是一套以腐殖型干酪根为主的湖相好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北三台、吉木萨尔凹陷、五彩湾凹陷及乌伦古坳陷一带,厚度在100m以上;石钱滩组为成熟到高成熟较差海相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石钱滩凹陷,生油能力较差,以生气为主。石炭系烃源岩在侏罗纪-白垩纪末进入二次生烃高峰期和排烃期,较晚的生烃期对油气的保存较为有利,对石炭系烃源岩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