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一颖  李勇 《山西建筑》2007,33(34):17-19
对建筑空间中人的视知觉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例、尺度、序列、图和底的关系,光影、色彩、材质、符号等建筑空间形态要素及其表达进行了分析介绍,指出建筑师是利用空间中视知觉的规律和特点,用空间形态的语言来表达其设计思想,从而在设计当中自然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4)
本文以论述了京式视觉语言的三个表现方式:色彩、图形、肌理,进而从选择性优势、平衡感的营造以及整体和谐的呈现详细论述京式地毯的知觉特征。以视觉与知觉的结合,在此理论基础上说明京式地毯对观者的情感与人文这两方面的思维引导。进一步证实了京式地毯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3.
"空间"这个词是现在的建筑学中最常使用的词汇之一,几乎与"建筑"同义。可是"空间"这个词在建筑学中出现的时间并不很长。肯尼斯·弗兰姆普敦(Kenneth Frampton)在《建构文化研究》一书的绪论中指出,19世纪末才有西方学者开始认为建筑的本质就是创造空间。翻看一些理论书籍,我们大致知道,空间概念的产生与现代抽像艺术有关。而斯弗兰姆普敦还指出建筑学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在对现场感知与媒介感知的“视知觉差异”进行理论推导的基础上,以实体模型为例展开实证研究.尽管两种视知觉存在差异,模型媒介对未来建筑的“预览”作用仍是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以滨水步道作为研究落脚点,结合知觉现象学与心理学,分别阐述物质空间环境与人知觉感知之间的交互作用,并提出两者之间的交互联结点概念作为个体知觉感知与心智地图完整性的支撑中介,认为其本身与物质空间节点不存在绝对对等。以此尝试解析城市滨水步道的场所问题。  相似文献   

6.
罗卿平 《新建筑》1990,(1):41-45
完形性组织知觉组织的最后一个基本原则为完形性组织。心理学家们研究得出:在许多刺激条件下,我们的知觉有尽可能把对象看成一个“完好”图形的趋向。如图1,我们总是把图中a看成b那样两个完好图形的结合和简单的图形,虽然其有可能是图中c的两个部分和复杂的图形。什么是“完好”的图形呢?一个“完好”的图形是匀称的、简单的和稳定的,是不可能使其再简化或再整齐的图形。康内尔大学的霍克格对此叙述的原则如下:与可供选择的知觉组织相比较,表明一个特定的知觉组织所需要的信息量愈少,那个组织被知觉到的可能性就愈大。这就说明知觉在多种  相似文献   

7.
类似性组织知觉组织的第二个基本原则为类似性组织。心理学学研究得出:彼此类似的部分比不类似的部分有较大的组合性。如图1所示,圈和点的自身相似,看起来有相互“隶属”的关系,所以我们知觉到的是横行而不是纵列的图形(这里指的类似当然包括  相似文献   

8.
封闭性组织知觉组织的第三个基本原则为封闭性组织。心理学家研究得出:我们的知觉对不完满的图形有一种使其完满的倾向,即填补缺口的趋向。例如,图1中即使图形不完满,我们仍能知觉到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知觉这种填补空缺的能力将形式上  相似文献   

9.
纷乱的视觉现象在知觉中的反映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各自孤立的。知觉的原始资料不是元素,而是有意义的整体结构形式。那么这些个别的视觉刺激是怎样在知觉中组成整体结构形式的呢? 心理学家韦特海默首先归结为四个主要的基本原则,即相近性组织、类似性组织、封闭性组织和完形趋向组织。研究表明:大脑是一个动力系统,在这个系统内视觉输入的各个元素在一定的时间内都是积极地相互作用着的,即无论何时我们一看见不同的形状或模式都是按这些原则立即在知觉中产生一种结构。这些结构既不依赖于感知者的高级心  相似文献   

10.
设计的视知觉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按:传统课程素描、画法几何、形式构成用于视觉训练,其各自独立而单一的模式已成局限。《设计的视知觉基础》一文基于世界范围内设计教学的历史演变,基于对视觉思维的整体观照和科学研究,提出了一种综合的视觉训练模式,通过一系列专题及相关练习整合视觉训练课程,为设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文中就素描、画法系统、形式与视知觉研究等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如传统素描与新素描的比较,传统素描侧重于绘画技法,新素描则侧重于各种观察方法,有结构素描、负形素描、轮廓素描、雕塑素描、光影素描、质感素描等;如画法系统对于视觉思维的重要性;又如形式研究与视知觉研究的区别等等。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令人耳目一新。由十二个专题组成的视觉设计教程让我们看到了亡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包豪斯校长格鲁皮乌斯曾指出,艺术是教不会的。但设计不是纯艺术。可以说,设计能力是必须经过特别的训练方能获得的。文中提出的视觉设计教程,对于提高视觉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设计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尤东晶 苏州环保学院)  相似文献   

11.
“江山辈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即使是李白、杜甫的诗文,其光彩之夺目也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衰减。由此可见任何一种艺术风格都不可能永葆青春。特别是当今,人们常用“爆炸”一词来形容知识与信息的剧增和更新,不要说各领风骚数百年,即使在一个世纪之内,就可能使某些红极一时的巨星销声匿迹。如果说在古代一种艺  相似文献   

12.
领略世界最新潮流、感受世界最新时尚并向顾客传达美感,提高服装文化品味,是所有服饰展示空间的第一功能。这类购物场所与其它类型相比,具有购买弹性较大,交易次数不多,选购数量有限,挑选性较强等特点。一般在购买时,大多数顾客都希望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以便对其质量、款式、颜色、价格等方面作认真细致的比较,反复考虑挑选后,才作出购买决定。 服饰展示的形式有墙面垂直式、水平台面式、柜台式、货架式、悬挂式等;展示的方法有叠放、排列、造型等多样化配置。尤其加上设计得法的照明,会使顾客在观赏和选购的过程中,感到优雅、舒适、和谐,让顾客始终保持兴致勃勃的选购情绪,无疑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视觉认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广州太古汇是由建筑公司Arquitectonica设计的商业建筑综合体。本文以其大型购物中心为例,首先从动力方面分析了使用者的视知觉和心理感受。然后结合视知觉特性充分考虑,从建筑空间的边界、导向和序列、光影、色彩、材质、符号等建筑空间形态要素及其表达进行了分析介绍。太古汇在很多方面值得借鉴和参考,尤其是如何利用艺术手段和设计方法创造出优的视觉效应,塑造人性化的内部商业空间。  相似文献   

14.
该文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视知觉,分析了视知觉的完形性、相似性、接近性这三大特性,并从这三大视知觉特性出发总结出设计方法,运用于凹舍建筑空间的解读,从心理的角度分析在视知觉作用下建筑空间的形成,此时反映出来的是人们在不同空间里产生的丰富心理世界。通过此方法设计出来的建筑空间,理性又不失感性,能使人们对其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知。建筑师若能从心理的角度出发,设计出的建筑空间也将更容易被人们领悟及感知。  相似文献   

15.
日本福冈县的博多水城是由美国捷得事务所设计建造的商业建筑综合体。本文以建筑评析的方式,在方案总览的基础上,结合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视觉心理学原理,首先从建筑的方向与位置、路线、拱形和敞口的动力四个方面分析了该建筑给人们带来的视知觉和心理感受;然后从动力的表现、概念的获得这两个方面探讨了建筑设计中的造型方法。最后作者认为,该方案的设计是充分考虑使用者的视知觉和心理感受,塑造了人性化的内部商业空间,成功地用"弧形"的视觉元素表达了"水城"这一抽象的概念。本案在很多方面,尤其在建筑的空间和造型策略方面值得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格式塔视知觉理论与城市雕塑环境空间的设计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提出了我国当前城市雕塑摆放空间普遍设计水准不高的现状后,对"格式塔心理学"的视知觉理论进行了简要的阐释,运用其理论对城市雕塑环境空间的设计问题进行探讨,归纳出五个原则,并对城市雕塑环境空间设计实践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的技术性越来越被现代建筑师所重视,影响到建筑教育。作为工科院校的建筑学专业是否还需要开设美术课,多大份量?许多同志提出了异议,造成了建筑系学生的不同思想倾向,如何辩证地对待美术课就成了一个建筑教育中的有争议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建筑模型及摄影技术的发展,绘图在设计中的作用更加缩小,许多学生甚至部分教师也以为美术的基础训练是可有可无的,盲目地师法外国的方法,造成较严重的后果。笔者在访问几所高等院校的建筑学专业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就深感按我国的国情,建筑学的美术基础训练应该加强而不能削弱。目前,我国建筑系的学生有几个弱点:一是创造性的构思不丰  相似文献   

18.
因学业压力大而造成的精神焦虑等心理问题在国内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普通教室是高校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空间,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具备一定的缓解焦虑的功能。论文基于心理学原理,使用语义微分法,加之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设计实验从视知觉评估的角度量化研究大学普通教室的7个关键空间特征,并以统计学方法得到各个空间特征最佳感知状态对应的参数取值范围,以期为教室空间设计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商砚穿  石岩 《新建筑》2004,(6):92-93
人眼对光的视知觉特性有三个主要特征:视知觉感光是综合过程,可以产生视觉质感,对色光的感知越来越敏感;明度视觉感知扮演重要角色。在这些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利用人眼的视知觉特性进对光行设计时的设计要点。并且进一步解释如何综合运用这些要点进行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20.
苏扬 《山西建筑》2010,36(17):23-24
从建筑设计中视知觉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儿童视知觉的特性,对幼儿园建筑设计中建筑色彩、建筑尺度、建筑形态要素等相关方面进行了研究并给出建议,对视知觉理论与建筑设计两方面结合的意义做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