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恒是个海归,国内大学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直接到美国读信息通讯专业。在美国学习、生活了两年,他回国后发现自己在就业市场的身价远远低于自己的心理预期。首先,像他这样到国外学习过的人很多;其次,工资起薪也很低。出国前,他是这样设想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进一步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进一步提升英语能力,尽可能多了解美国文化,回国后进一家美资企业,过上人人羡慕的中产阶级生活。但在外企应聘的现场,他发现和他有相同背景的人太多,他绝对不是稀缺资源。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肖恒很迷茫。海归,能否成为外企用人的"香饽饽"?  相似文献   

2.
肖恒是个海归,国内大学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直接到美国读信息通讯专业。在美国学习、生活了两年,他回国后发现自己在就业市场的身价远远低于自己的心理预期。首先,像他这样到国外学习过的人很多;其次,工资起薪也很低。出国前,他是这样设想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进一步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进一步提升英语能力,尽可能多了解美国文化,回国后进一家美资企业,过上人人羡慕的中产阶级生活。但在外企应聘的现场,他发现和他有相同背景的人太多,他绝对不是稀缺资源。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肖恒很迷茫。海归,能否成为外企用人的"香饽饽"?  相似文献   

3.
肖恒是个海归,国内大学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直接到美国读信息通讯专业。在美国学习、生活了两年,他回国后发现自己在就业市场的身价远远低于自己的心理预期。首先,像他这样到国外学习过的人很多;其次,工资起薪也很低。出国前,他是这样设想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进一步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进一步提升英语能力,尽可能多了解美国文化,回国后进一家美资企业,过上人人羡慕的中产阶级生活。但在外企应聘的现场,他发现和他有相同背景的人太多,他绝对不是稀缺资源。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肖恒很迷茫。海归,能否成为外企用人的"香饽饽"?  相似文献   

4.
虽然也属于“海归”行列,中讯通信副总裁杨震的个人经历却有些不同寻常。在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工作了六七二年之后,杨震进入一家外企任亚太区副总裁兼中国首席代表,随后又潜心读书5年,拿下MBA以及经济学博士学位。至此杨震走的是一条由政府机关到外企再到国外读书的道路。但当他决定回国后却选择了一头扎进国企,做起了中讯通信的副总裁。对于国有电信企业的发展,杨震的口号是:修炼内功,提升自我。  相似文献   

5.
在职场上,今年31岁的陈维东要算是个不大不小奇迹。陈维东,IT专业人员,他最初学的也不是IT,然而,至今他却先后在3家大型国际著名企业的IT部门中担当重要的职务,在他的同事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很高的学历,还有来自香港和国外的技术高手以及海归,他们都不知道,陈维东是通过成人教育,再到微软认证教育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近一段时间有一个现象,海外留学人员的回国数量有了很明显的增长。特别是我们软件园里的许多公司,都招募到了不少“海归”人才,但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海归”们的高薪要拿到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7.
团购网站     
《中国信息化》2010,(18):80-80
牛鼻子今晚又有饭局。饭桌一圈七位,五位是中关村的熟人,只有正对面的小孔,牛鼻子以前从未见过。小孔似乎看出了牛鼻子的心思,主动伸出双手,递过名片,客气地自我介绍说:“牛处长,小弟姓孔,山东烟台人,美国海归,去年年初回国创业,没想到运气不佳,失败了,打算最近回美国找份工作。”牛鼻子这些年见过不少海归,  相似文献   

8.
2002年底加盟海信的王志浩如今已经从信息技术负责人晋升为公司的副总裁兼CIO,并担任海信下属4家子公司的董事长。王志浩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海归”,曾先后就职于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联邦环保署、美国马里兰州政府环保部、洛克西德一马丁公司、Digex Inc。世界通讯公司等。他领导开发浏.P.MORGAN,BERKELY银行、标准普尔等金融机构大型电子商务项目。2002年初,王志浩在一次国际性会议上遇到原海信总裁、现任海信董事长周厚健。一番交谈,山东人王志浩看到了这家家乡企业旺盛的生命力,于是他放弃了在美国经过多年打拼所拥有的一切:汽车、洋房、以及让人眼馋的社会地位,毅然回国加盟海信。  相似文献   

9.
“有很多的‘海归’选择他们在欧美惯用的显示器,比如NEC、Acer等。”上海同心圆显示器厂商屠斌向记者指出国内IT显示器市场的一个有趣现象,“自从在欧美失业以后,更多的欧美海归开始回国创业、就业,而他们在欧美的一些使用习惯也同时反射到显示器采购市场上。”  相似文献   

10.
外企,永远是吸引求职者的亮丽字眼。网上有将外企文化喻为"柠檬",不管是德国柠檬,美国柠檬,还是日本柠檬,你尝到一些酸涩,但也享受醉人香气,职场中的你,每时每秒无不呼吸到这种称之为"企业文化"的空气。不同文化体现不同价值观,彰显不同魅力,制定不同游戏规则。对于每一位憧憬外企的求职者来说,谁熟悉了外企文化,谁就能率先适应对待不同文化群体,成功进行跨文化沟通。本期"思维碰撞"栏目记录了美国Codonics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李名霖先生就外企文化的精彩发言,从一名北大计算机系毕业生到外企高管,李先生用他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融入一种文化并非易事,但如果能了解差异,及时拆除沟通壁垒,通过自己去适应和改变,就能从容做到外企生存。  相似文献   

11.
在职场上,今年31岁的陈维东要算是个不大不小奇迹。 陈维东,IT专业人员,他最初学的也不是IT,然而,至今他却先后在3家大型国际著名企业的IT部门中担当重要的职务,在他的同事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很高的学历,还有来自香港和国外的技术高手以及海归,他们都不知道,陈维东是通过成人教育,再到微软认证教育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邵亦波建立易趣源自于在美国的一段经历。临回国前,他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拿到ebay上拍卖,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台电视机,买来的时候用了500美元,用过两年之后,竟在ebay上卖了550美元。“这件事情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从中感觉到个人与个人交易的魅力。它能给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最起码,给我的生活带来方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基业2004年7月刚刚回国。1981年到1985年.他在人民大学信息系学习,留校任教两年后.赴加拿大攻读MBA和PhD,博士毕业后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担任教授,2001年到2003年在中国香港教学。  相似文献   

14.
章守玉教授早年毕业于日本千叶高等园艺学校,回国后曾任南京中山陵园林绿化设计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坚辞日伪政府 聘任,辗转到西北农业大学任教。在复旦大学农学院创办造园专业时,应毛宗良教授之请到复旦大学任教。1952 年随复旦大学农学 院北迁沈阳,成为沈阳农学院一名教授。他在送走新中国第一届造园专业毕业生后,几经努力再办起绿化专业,为沈阳农业大学的 园艺、园林学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北京中关村一家软件公司以月薪2500元招聘一名软件工程师,附加条件是“有留学背景者优先”,“其实这一条,也是随便加上去的,原以为很难吊起海归的胃口,结果竟然引来3名喝过洋墨水的海归硕士”,同为海归的该企业老板唏嘘不已:“在国外学习两年,吃苦不说,学费、生活费少说也要20万,总不会是为了回国打工挣这点钱吧?以这种工资水平,不吃不喝也得10年才能收回投资。”这位老总说,他们公司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土”硕士.月薪最低也有6000元。  相似文献   

16.
VIADOR如今在美国已经是一个著名的公司,自1999年10月在华尔街上市后,VIADOR成为美国最大的企业门户软件(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s)开发公司。尽管如此,在中国知道VIADOR公司的人却不算很多,而知道VIADOR公司CEO王犀的人似乎就更少了。不久前王犀回国作工作访问,当我来到约定的王府饭店与他见面时,一开始竟然也在大厅与他擦肩而过了。 厚积薄发的VIADOR公司 八十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王犀刚到美国的时候已经25岁,回忆当初的情形王犀颇有感慨:“那时语言关还没有过,什么事都要非常辛苦地去做,一天常常要工作14个小时。”  相似文献   

17.
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个人的身份认定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当传统的身份认证方式升级为更先进的电子认证方式后,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必将因此而改变。这里通过一个虚拟的故事描绘了未来电子身份证在使用过程中的几个典型场景。 主人公张小明是某市第一实验中学的学生,今年上初中一年级。他爸爸张先生是海归人士,在一家IT公司任经理;妈妈王女士在一家银行上班。  相似文献   

18.
当过知青,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在美国学习工作12年后,最终选择了回国创业,张湘辉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9.
头脑加油站     
潜规则,B型人说明书,朱小米外企打拼记,谁来拯救美国,后爸后妈.  相似文献   

20.
特约创作     
01.Elisal 翻译 好人兼有趣人一枚。典型双子座女,喜多变、喜挑战、喜独处、喜迷茫,爱旅行、爱设计、爱购物,当然,也爱生活……英美文学史专业出身,曾投身外企,后出逃,遂转入媒体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