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发展趋势的辨析,提出了促进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化的相关思考和对策,即要仔细分析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根据社会需求来调整和确定培养目标;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注意解决“宽”和“专”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 ,企业了解标准化工作的相关知识 ,解决产品标准制定、修订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一、根据企业产品实际确定起草企业标准标准是指导企业生产和经营的依据。在我国 ,通过发布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 ,对各类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其试验方法作出具体规定 ,对已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产品 ,企业应遵照执行 ;对尚无上级标准的 ,应当制定产品的企业标准。企业在确定生产项目或准备开发新产品项目前 ,应首先做好市场调研 ,对产品项目作可行性分析 ,并尽可能收集相关法规文献和技术资料 ,起码应了解国内是否…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而德才兼备德为最重。目前,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目标缺乏准确定位是德育工作实效性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目标设置应结合职业教育的工作特点、培养目标和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从而才能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正>0引言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历来备受各级政府关注。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是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国家要求各监测中心将标准测试数据及时、准确上报。该数据将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变化的最基础数据,也是调整、制定更加科学可行的学校体育政策的重要依据。依据国家标准GB/T 19851-2005《中小学体育器  相似文献   

5.
应根据国家和地方体育课程政策结合自身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条件、环境、家长和学生需要之因素对课程设计、决策、实施和评价。有组织、领导、监督和检查,确保体育课程管理的实施。由于“课程编制是注重于编制技巧的富于独特性的活动而课程管理是系统地处理编制法和人、物条件的相互关系,以教育目标为准绳加以组织的一连串活动的总称”在高院体育教育中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重心和基本点。体育课程管理评价可由上级行政部门或督导部门评价、社会评价、教师和学生评价。体育课程管理水平权威认定是教师和学生:根本标准是否有成效地促进教师和学生全面发展。课程管理是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学校各项制度或政策应符合学生的利益,而不是忽视甚至侵害学生的利益,“以学生为本”就是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管理者、教师体育课程校本管理中培养学生学习体育兴趣,师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增强管理者、师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发挥主人翁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课程内容结构和知识序列,制定课程教学目标,确定课程工作任务;通过对企业常用零件进行分析归类,设计学习载体,制定课堂教学及实施方案,制定考核、评价体系,课程内容的讲解通过对项目实例分析,cad、cam教学内容穿插进行,打破理论、实践、实训的界限,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能效标准的内容是根据国家节能政策的要求而确定的,一般包括能效限定值、目标能效限定值、节能评价值、能效等级。能效限定值是为实施高耗能产品淘汰制度制定的;目标能效限定值是为实施超前能效标准制定的;节能评价值是为实施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制定的;能效等级是为实施能效标识制度制定的。国家对用能产品实施的能效标准中体现了能源政策的内容。我国配电变压器的能效标准为GB 20052-2006《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相似文献   

8.
教育实习的信息可以有效的反馈为高等院校制定更合理的培养目标和确定培养方向提供理论依据,还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教育实习提供宝贵的经验和为学校课程改进提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粮食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如何适应我国粮食体制改革的需要,为实行“两线运行’节理体制提供保证,是各级粮食主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确定目标和发展方向。根据粮食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特点,各级政府技术监督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与粮食企业相适应的粮食企业计量管理办法或粮食计量管理办法。走“向计量要效益、求发展”的路子。第二,实行认证制度。恢复和完善企业的计量认证制度,并制定与其相适应的认证办法。要划分类别,国家粮食储备库应实行计量认证评定制度,使国家粮食储备库的计量工作…  相似文献   

10.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发展全局中的关键环节。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提出了未来5年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国家公共教育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进多层次、多功能的资源开发、交流和共享机制的形成,提高各类社会成员的信息素养,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终身学习的需求,提升现有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国家信息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学校积极响应,应对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相继在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化资源和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近几年,学校被评为璧山县远程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逐步走出了一条初具我校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下面谈谈近年来,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情况,以期与大家共同切磋交流。  相似文献   

11.
2012年8月20日教育部发布《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根据基本要求,各所高校必须把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制定专门计划。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创业形势有所区别,本文对高校创业教育进行思路定位,用以推进社会创业教育的推进。  相似文献   

12.
1目标明确.策期完善.质量管理 11目标确定目标管理是整个创优活动的开端,企业应根据上程整体质量目标、工期目标、业主的要求和安伞文明施工目标,结合工程具体隋况和特点,确定工程各阶段目标,还应将工程质量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分项、分部工程。目标确定要有科学性和可行眭,目标确定,就要强调严肃性,对业主、对社会的承诺,要不折不扣地兑现。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计划是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的总体蓝图,是学校组织一切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自身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科专业的调整、校际合并)都迫切要求高校改革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改革教学管理体制。制定专业教学计划,设立专业课程体系是一项原则性、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它既要保证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实现,又要能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要求。现就我们正在制定实施的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设立的思路和对有关问题的思考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正确定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时制定并修订专业教学计划,确定满足企业需求的教学内容,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符合高职特色的专业课"三位一体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供应商实验室试验保证能力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由三层评价要素构成的评价体系,制定了对实验室工作的具体要求,为现场审核检查表条款内容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数以百万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说,对高职教育应培养"实用型"人才,而不是"学术型"人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机电专业,由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业供不应求,这就更要求我们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和课程,培养出实际理论操作兼备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它首先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受教育者,强调普及教育:其次,使青少年在英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运用能力都得到正常发展:是激励受教育者的创造性、探索性和开拓性。  相似文献   

18.
边瑞芳 《中国标准化》2023,(10):164-167
当前药学类本科专业办学点较多,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构建高质量的教学保障体系,可使行业内对职业人才素质要求的认知统一得到提升,也是国家高等药学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贵州医科大学神奇民族医药学院药学专业为例,探讨和分析了地方院校在遵循国家药学教学质量标准要求基础上,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和实施过程中培养药学人才的特征,指出培养地方特色人才和实践的重要措施,明确了按照地方实际特点和国家药学质量标准制定并执行人才培养目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检测实验室培训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泓 《中国计量》2009,(10):60-61
一、引言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之5.2.2指出:"实验室管理者应制定实验室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技能目标。应有确定培训需求和提供人员培训的政策和程序。培训计划应与实验室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应评价这些培训活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以工业设计双创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遵照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反向设计原则,通过分析国家、用人单位和学校等多方需求,制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而构建为达成目标的毕业要求以及两者之间各指标点的对应关系,为进一步搭建有效支撑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