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种植类专业的创业人才培养工作面临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素质的种植类专业创业人才将成为新时期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农业高职院校怎样不断破解难题,改革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构建农业高职院校种植类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应对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的需求,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的种植业创业人才需求,对农业高职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当前种植类专业高职学生就业相对困难这一问题,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现代化农业急需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高职电子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宇  夏旭 《硅谷》2009,(20)
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解决目前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以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构建工学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为例,对高职电子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建设类高职作为高等教育一种类型,既有高等教育的共性,更有其岗位教育和就业教育的显著个性。建筑类高职应该准确定位,把握好以就业为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实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一场变革,建筑类高职院校只有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能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建筑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发展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人才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建立,要依托产学结合教育的优势,紧跟行业的发展,突出能力教育,创新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专业特色。本文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向岚 《硅谷》2010,(3):178-178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及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实用技能人才的重任,应当主动抢抓机遇、高度重视计算机实用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6.
杨丽英  刘伟东  王有志  周平英 《硅谷》2008,(17):163-163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理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特色,但目前应用性高校还是沿用普通高校的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不强、适应经济第一线的工作技能不足、脱离社会的实际需要.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的封闭性,与社会、企业结合度不够.针对我国应用性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有关部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强调要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双证"制度、"订单式"培养等各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就业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类高职院校要办出高职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建设类人才,就必须对建设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改革。通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加强实训设施建设、推行双证书制,促进培养模式的创新、开发学生人力资源、有效地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价等形式,真正做到"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相似文献   

8.
国家骨干高职院是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其教育目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其校园文化建设更应具有企业特色,需将校园文化企业化建设,实现国家骨干高职院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于企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高职高专院校包装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结合包装设计市级精品课程建设,从产业背景、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创意基地建设等方面,探究基于校企联动、以工作室项目化教学带动的包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提升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建设水平,更好地为创意设计产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包装创意设计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应用型的趋势。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以英语为工具的各种职业人才,高职院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具有较高语言技能和懂得某一专业领域知识的高素质的应用型英语人才。我们辽宁的高职院校更应该在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指导下,为有新中国“工业摇篮”之称的辽宁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11.
张瑶 《硅谷》2009,(10):171-171
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要求各类高职院校必须以内涵建设为核心,走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必须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竞争中发现比较优势,提升院校的品牌影响力,促进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等五个方面讨论高职院校实施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我国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指出一些问题,同时就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实践和创新提出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模式创新等方面的解决思路,以期为新的机电一体化培养体系建设提供建议,使机电一体化专业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就业广、水平高的合格的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是与行业、企业、产业、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本研究总结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包装策划与设计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典型做法,通过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在做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出企业、学校育人优势,从而锻炼学生的专业与职业能力,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和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张俭 《中国科技博览》2013,(38):501-501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许多高职院校与校个企业的合作更具紧密性。由于制糖企业在生产周期上具有的特殊性,使得制糖专业在教学组织模式、教学计划、实践体系等方面只有与企业的实际相适应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为生产一线服务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本文就高职院校制糖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实习模式如何进行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浅议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就是培养具有较高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训室对于学生技能的提高起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存在很多不足。因此,以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基础,提出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体现的是"重应用、重技术、重技能、重现场"的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上以市场为主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宗旨;课程模式采用工学结合;建立学分制,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编写与课程模式相匹配的教材。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高职教育在发展,室内设计行业在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也在迅速发展。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众化和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变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日益迫切,高职教育中的室内设计专业应结合当前的行业现状,制定合理的专业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职业能力。本文从教学改革思路、教学改革方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几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谈了若干体会。  相似文献   

18.
吴佩平 《包装世界》2009,(5):66-67,69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寻求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每一所高等院校的基本责任。刨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所难以胜任的。中国美术学院作为世界一流的艺术类院校,对美术类院校刨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也是责无旁贷的。文章从实践教学经验出发对艺术院校设计创新人才,尤其是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现状,从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管理运行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了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开展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研究,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提出参考借鉴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魏杰 《中国科技博览》2014,(41):209-209
当前高职数控技术人才培养工作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三段式”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材内容和现实出现脱节和实训设备资源不足。为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水平数控技术人才,高职院校要依托社会资源,构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时也要紧抓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工作,只有采取综合措施,多管齐下,才能切实推动高职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