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故障1:仪器开机后自校有显示,延时起作用,但一次自校清零复位后不再自校。故障2:仪器时基脉冲输出正确,但自校连续计数不停。从原理1:看以上两种故障都发生在控制器上。控制器电路由5个单元构成(如图所示):3G_(11)、3G_(10)、3G_8组成控制门电路,3G_1、3G_2组成控制触发器电路;3G_4、3G_5组成封锁触发器电路,3G_4、3G_6、3G_7、3G_8组成复合单稳延时电路,3G_(12)、3G_(13)、3G_(14)组成复位清零电路。当时基开门讯号由A_(11)输入后,控制触发器3G_1集电极电位变负,使3G_9、3G_(10)导通,被测讯号由A_9輸入,A_(10)输出。当时  相似文献   

2.
随着集成电路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成度的提高,其功耗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功耗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下拉NMOS晶体管结构的绝热逻辑(PAL-2N)RS触发器的电路概念和工作原理。并用ECRL(Efficient charge recovery logic)电路实现RS触发器的设计。利用S-EDIT和T-SPICE工具,设计电路,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并和传统的RS触发器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得出绝热电路实现的RS触发器在功耗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为行波管设计的宽脉宽固态浮动板调制器。利用RC网络实现脉冲延时,防止脉冲重叠;利用单稳态触发器将脉冲信号转换成脉冲串,解决了宽脉宽在隔离脉冲变压器上传输困难的问题;利用MOSFET极间电容充电延时特性,构建脉冲恢复电路,解决了变压器频繁通断电容易导致变压器损坏的问题。最后,完成了本设计电路制作和测试,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研究在竖井爆破扩挖施工中不同延时时间对爆破效果的影响,总结分析现有相关研究后,综合考虑研究需要,相对全面地将延时时间设定为0、2、5、10、20、25、35 ms,通过控制变量法只考虑不同延时时间对于研究主体的影响规律。利用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建立通风竖井延时爆破扩挖数值模拟模型,计算得出不同延时时间以及不同间隔距离对应的振速时程曲线、峰值振速以及结构失效情况,通过对计算结果的综合分析,从多个角度确定了针对所模拟的工况最佳的延时时间为25 ms,且得出了延时爆破不同延时时间对减振效果的一些实用性规律,对于类似工程延时爆破技术设计及参数优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中我们所探讨的系统中的主要线路是通过降压式直流斩波电路这一设计来实现完成的,斩波电路里面的MOS管是通过软件来操作的,这种现代化的完成方式改善了原有陈旧模式的闭环调速系统中的弊端。整个系统通过一部单片机和其周边扩展部分来讲以前模拟系统里面包括电压调节器以及触发器在内的几个部分替换下来,最终达到直流调速系统全部数字化运行的效果。负责测速的电路通过光电编码器的应用来发射PwM波,并将其运送到单片机处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施富强 《工程爆破》2012,18(2):54-59
应用机械振动控制理论研究爆破振动的频谱特性,发现延时爆破引发的地震是由逐孔破岩振动和孔间延时振动两种不同能谱的振波迭加而成。以延时起爆振动作为控制基波,将逐孔破岩振波转为谐波分析,再利用运动震源所产生的多普勒效应,合成混频实现振波频移。据此,建立了爆破振动动力响应控制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岩土爆破和拆除爆破。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前导零检测电路的延时和提高端口输出的同步性,提出了一种稀疏树前导零检测结构及动态电路的实现方法。通过递归前导零算法表达式定义了两种新的布尔运算逻辑,以构成稀疏树中的结点。精确控制动态电路中预充时钟的偏移量,在抑制电路漏电的同时控制输出端口延时差。该结构能够以最少的逻辑级数和均衡的运算单元负载实现检测前导零功能,对于不同数量的待测信号,通过扩展"点操作"和"块操作"单元互连网络来生成新电路。采用伪随机激励向量验证了电路功能的正确性,大幅缩短了验证时间,在SMIC 40nm工艺下仿真显示,各端口输出延时差小于1ps,数据路径长度可降低20%。  相似文献   

8.
以有机玻璃为模型材料,采用新型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实验系统,研究了延时为20μs和40μs的微差爆破爆生主裂纹扩展特性,比较了试件破坏形态和破坏过程的差异,分析了爆生主裂纹扩展过程中的偏转角度、扩展速度和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等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延时为20μs的爆生主裂纹的竖向偏移值明显大于延时为40μs的情况。延时时间的不同对爆生主裂纹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第一次峰值没有明显影响,但对其第二次峰值影响显著。此外,两个或多个切槽炮孔同向并排起爆会使得爆生主裂纹的扩展偏离切槽方向,影响定向断裂效果,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9.
刘翔宇  吴昊骏  吴晓东  王思杰 《爆破》2021,38(4):143-148
复杂环境下的城区隧道爆破对振速要求严苛.为了研究电子雷管延期误差对多孔延时爆破叠加振动的影响,以重庆市观音桥隧道为背景,基于Anderson叠加理论,以四孔掏槽爆破为例,以0.1 ms为误差微元,采用枚举法遍历计算考虑延期误差时所有可能起爆时间组合的叠加最大振速,分析研究不同孔间延时下延期误差对叠加振速的影响,以及不同延期精度对叠加振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电子雷管±1 ms延期误差时,各延时的叠加最大振速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有无延期误差的叠加振速差值整体上随孔间延时增大而减小;孔间延时相同时,电子雷管延期误差对较大药量的叠加振速影响更大,1.2 kg药量的叠加振速最大差值为0.32 cm/s,1.4 kg药量的叠加振速最大差值可达1.03 cm/s;叠加最大振速随电子雷管延期精度变化大致符合线性增长的规律.当隧道爆破要求控制在低振速水平时,需要通过计算选择叠加振速受电子雷管延期误差影响较小的孔间延时.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全数字控制的中频磁控溅射电源设计.主电路前级采用直流斩波调压,后级采用全桥逆变的电路结构.控制电路由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计算产生高分辨率的数字脉宽调制信号(DPWM)实现.电源工作于恒流模式,通过PID算法调节Buck斩波电路的驱动DPWM来实现闭环控制.全桥逆变电路的驱动信号由FPGA计算产生,通过按键可设置驱动的DPWM,输出所需的固定频率和占空比的矩形波.对于靶面微打弧和强打弧,FPGA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最后制作了5kW的样机进行验证,实验证明,方法可行,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基于FPGA延迟线插入法的半导体激光测距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提高系统的集成度,同时兼顾精度,介绍用FPGA延迟线插入法采实现较高精度的脉冲激光测时、测距的原理和技术途径.FPGA延迟线插入法是在直接计数法的基础上,采用FPGA内部延时单元将时间间隔转化为数字量,经高速锁存器锁存后得到代表延时信息的温度计编码值来实现高分辨率的时间测量.提出了一种实用的高速时钟下(400 MHz)延迟线延时信息的锁存方法,并设计了FPGA时间数字转换电路及其延迟单元时间测量电路.测试结果表明,FPGA延迟线插入法可以将单点时间分辨率提高到80 ps,多次测量可达40 ps,对应距离分辨率为毫米级.将其应用于脉冲激光测距系统,进行了测距实验研究,给出了实验数据和测量误差分析,最终得到±10 cm的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12.
三轴激光陀螺放电状态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轴激光陀螺的结构及串扰现象作了简要介绍,提出了放电状态监控电路的必要性.基于所设计的高压稳流电源电路,提出在高压电源每一稳流支路加入一路模拟开关,来控制稳流和状态监控的时序,从而通过监测采样电阻的端电压来实现放电状态的监控,并详细阐述了三轴放电状态监控电路的软硬件实现.最后对电路进行了实验测试,三轴激光陀螺在5s内的点燃率达到100%,电流的长期稳定度优于1×10-4,验证了状态监控电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杨靖宇  杨军  荣凯 《爆破》2021,38(3):67-74
为了研究孔间延期对台阶爆破效果的影响,基于ABAQUS进行双孔双坡面台阶精确延时爆破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不同延时爆破条件下双孔台阶结构的应力波传播规律、拉伸与压缩损伤发展和振动效应.结果表明:越接近于自由表面,岩体中的质点应力峰值和振速峰值越大,损伤区域越明显;在台阶顶面,随着爆心距的增加,各测点Y向(水平)振速峰值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之后再减小的趋势,同时最大Y向(水平)振速测点位于150 mm(1.25倍孔距)处,Z向(竖直)振速峰值随爆心距的增加逐渐减小;随着孔间延时的增加,岩体损伤单元体积(D>0.6)在小范围内降低后不断增大,并于孔间延时为60μs时达到峰值,且随着延时的进一步增加,损伤体积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值;同时,岩石内两孔间测点应力在孔间延时为60μs时达到峰值,台阶顶面处振动效应逐渐降低并于50μs时趋于稳定;孔间延时为60μs,也即是0.5 ms/m(孔间延时与孔距比值)为本模型最佳爆破孔间延时.  相似文献   

14.
以160 kHz的超声果蔬清洗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静态匹配电路。该电路由高频变压器实现阻抗匹配,串联电感实现调谐匹配。考虑到静态匹配只适合于换能器的一个谐振点,提出通过动态模拟换能器的工作状态来设计适合的匹配电感,使换能器在一定频率范围内,都可以维持在最佳状态。此外,为保证换能器参数变化后,仍能工作良好,设计了较实用的频率跟踪电路。  相似文献   

15.
李谦 《硅谷》2012,(13):132+138-132,138
触发器是一种特殊的存储过程,它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由主键和外键所不能保证的、复杂的参照完整性和数据的一致性,房产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设计并实现出高效的房产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当务之急,而触发器正是有效实现数据操作的一种手段。首先介绍房产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接着介绍多个触发器的设计与实现;最后给出这种方法的实现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实验室环境下单光束脉冲激光测速仪校准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移动目标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该方法基于时间延迟的高精度脉冲序列的产生原理。文中设计了特定的延时脉冲序列,通过软件编程,控制数据定时发生器作为硬件电路生成设备,完成了延时脉冲序列的存储分配和电路生成,实现了具有任意标准速度的通用移动目标模拟器,并构建了激光测速仪检定装置。实验结果表明装置具有较好的测量重复性。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制冷剂除霜系统融霜结束后可能发生的压缩机湿压缩和库温波动问题,本文在库温-20℃、结霜量3 kg工况下,以风机延时开启的时间为变量,对除霜结束后风机延时开启0~180 s进行单一变量的实验研究。从除霜结束后的库温波动、除霜时间、系统恢复制冷后压缩机吸气状态方面,比较分析风机延时不同时间开启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霜结束不延时开启风机,库温将突升5℃,并且恢复制冷的前4 min,压缩机存在湿压缩问题;除霜结束风机延时开启的最佳时间为140~180 s,此时库温升高比风机不延时开启情况降低3℃,总库温波动在5℃以内,除霜时间在12 min左右,且除霜结束恢复制冷时有效避免了压缩机可能出现的湿压缩问题。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技术(3GPP-LTE)中的二次置换多项式(QPP)交织器的硬件设计优化,提出了一种零延时、低复杂度的QPP交织器设计方案。该方案从算法层面出发简化了QPP交织器中定义的复杂运算。得益于算法优化的结果,优化后的QPP交织器能够以较低的代价映射到硬件电路上。结果表明:与一些传统方案相比,该方案设计的QPP交织器大大降低了硬件实现的复杂度,在SMIC 40nm工艺下,交织器的面积只有0.040mm~2。另外,所设计的QPP交织器具有零时延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Turbo译码的译码效率。基于该交织器所设计的Turbo译码器能够稳定工作在400MHz下,译码速率达到572.85Mbps(10次半迭代),而译码器面积仅有0.82mm~2。  相似文献   

19.
XC-350触发器是南京金南影视听设备有限公司为16mm氙灯放映机专门设计的一种高性能火花放电起振式触发装置。氙灯的启动点燃必须具备三种电压:一是点灯的着火辅助电压,约70—100伏左右;二是点灯的主电压,约20—30伏左右;三是击穿氙灯灯泡内氙气的高频高压,约数十千伏。前二种电压由氙灯电源供给并对电源的稳流、波纹有较高的要求,现仅就能提供给氙灯高频高压的触发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根据超声波渡越时间法超声波声速测量的原理,采用ARM微控制器结合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芯片,设计了一种高精度海水声速实时测量系统。该系统将海水中声速的测量转成对超声波飞行距离和时间的测量,同时通过差值计算消除系统电路延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文章介绍了系统的各个模块,且对渡越时间法海水声速测量系统的关键技术——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方法进行重点阐述。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对海水声速的实时测量精度达到了0.019 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