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商伟 《中国科技博览》2011,(32):482-48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课程结构构建了五个领域目标,社会适应目标是其中之一。从探索合作体育教学模式,运用到健美操教学中作为出发点开展研究,在合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社会接纳性等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查阅和分析文献资料,对学校体育对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特别是学校体育对学生的人际交往、竞争与合作、体育道德、情绪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新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织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学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两型社会”建设视阈下体育旅游的资源、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什么是“两型社会”及它的提出和发展,探讨了“两型社会”建设与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依存与矛盾关系,重点分析了体育旅游的资源、环境问题,提出要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提高体育旅行社社会责任感,做好体育旅游规划工作,认真进行环境监控,加强体育旅游法律法规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是拓展训练的社会功能在学校体育中的延伸,也是大学体育追求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创新。我们试图通过大学体育拓展课程的实验研究,探讨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大学体育拓展训练课程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其他课程中引入拓展训练的内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首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身体的重要性和学会做人,而且强调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采取符合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指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在其教学过程中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生命在于运动”说明运动对生命存在的重要意义。高中学生身心发育旺盛,体力明显增强,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是最积极有效的途径。中学体育健康新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与健康的课程,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康和谐的发展。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需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专业技术特长、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技校毕业生工作在生产和社会实践的第一线,直接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因此法制教育对技工学校的学生尤为重要,有助于学生快速了解社会、熟悉社会、适应社会,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案例背景】新课程标准下,强调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对知识的深刻感悟,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构建成数学模型,最终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我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动机、兴趣、规律及对健康的作用,旨在探讨引导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课外体育活动效果,增强学生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12.
体育社会学,心理基础,指出体育发展的特点是:(1)体育的社会功能增强;(2)体育向身心和谐方向发展;(3)健心健脑的新型的运动项目出现:(4)体育的形式多样化;(5)主动模仿、主动学习成为未来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未来学校体育的整体战略思想是: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生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进行健康教育,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最后建议:(1)培养未来体育意识;(2)从整体上加强体育知识的系统学习,精心一、二项运动;组织学生的体育小团体;(3)把身心问题、体育与心脑功能、未来技术手段与体育教学的研究,作为学校体育尤其是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的重要方面;(4)强化体育系学生的迫切教育,树立信息意识,注重体育学习指导能力的培养;(5)加强在职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3.
[案例背景]新课程标准下,强调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对知识的深刻感悟,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构建成数学模型,最终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导数在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是新教材中新增内容,主要以举例的方式说明了利用导数可处理生活中有关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问题,突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利用导数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原来数学是很美的。”  相似文献   

14.
田锐 《材料保护》2021,54(1):后插17-后插18
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高速发展进程中,人们的体育意识认知也随之增强,极大促进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立足目前新课改教学背景下,高校的体育教学也和新课标之间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怎样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创新体育教学方法等,推进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实现新时期下的本科院校材料类专业体育教学创新,形成与本科院校材料类专业特色相符的体育教学模式,从而助推我国的体育事业可以健康可持续发展.在高校培养材料类专业人才中,体育教学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对于高校教育知识结构中占据重要作用.立足新课改教学背景下,高校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型,并且与专业人才教育现状结合,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改革思路,真正为新时期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借鉴,培养材料类专业学生能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大业。21世纪将要求人的主体性能进一步弘扬;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更具有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独立判断、自立自理等独立的人格,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强烈的竞争意识、广泛的爱好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认为研究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德育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中小学生“安全事件”,严重影响中小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中小学正常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家庭教育缺位,学校教育不到位,社会监管不周等,都是引发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实效性的增强,需要发挥学校教育在安全教育方面的主导作用,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与家庭教育、社会监管相互配合,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常识,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姜君 《中国科技博览》2011,(33):185-185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为体验而教,为体验而学”正逐渐成为现阶段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本文采用实验法分析传统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不同效果,得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比传统体育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自主学习、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终身体育现念,作为学校体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学生教育中有必要长久坚持下去,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所以,学校体育和教师必然要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这种要求.因此,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更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是我们体育教师共同探计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浅谈新课标下体育课程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新课标颁布以来,各个学校都纷纷响应新课标的要求,力求把教学水平提高到新的层次。新课标它强调了教师在教学时手段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从而突出了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它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从而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与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