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编辑同志:近半年来,吃饭时稍不留神,我的牙齿就把舌头给咬了。我去医院牙科检查,也没查出牙齿有什么毛病。我现在吃饭时担心牙齿再把舌头咬出血,心里总是怕怕的。广西博白:廖小亮廖读者:牙齿咬舌头,估计95%以上的人都经历过。如果是偶尔咬一下是没事的,可理解为吃东西时不小心引起的,但经常咬舌头肯定不正常,要找到原因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
《中国食品》2016,(5):144
正据外媒报道,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电叉子,可通过电流刺激舌头味蕾,增强食物的咸味,因此有望代替食盐。据悉,这种电叉子的金属部分是一个电极,而握柄的部分是另一个电极。当使用者用电叉子将食物送入口中时,就会形成电路回圈,并透过电击舌头的味蕾使人感受咸味。而当使用者把叉子从口中移走时,回圈就会断开。研究人员明治大学博士中村裕美(Hiromi Nakamura)称,低血压病人用这种电叉子吃饭,可以  相似文献   

3.
苦瓜告诉我     
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在《吃饭》一文中写道:“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辨味而不是充饥,变成了我们吃饭的目的。舌头代替了肠胃,作为最后或最高的裁判。”的确,每个人呱呱坠地来到世上的时候,混沌迷惑之中,味觉已经成为触摸世界的第一扇门。对甜味来之不拒,对苦味则拒之门外,这是本能之使然。但是,很奇怪,千百年来,人们却把苦瓜留在餐桌上,任由自己的舌头去品尝这苦涩的滋味。据历史记载,苦瓜原产于印度,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七下南洋,带回许多稀罕物种,其中就有苦瓜,从此,中国饮食文化多了一道别有风味的菜肴。  相似文献   

4.
圈子里的人都说,下馆子吃饭,味道好最重要,环境及派头是第二、第三位的。我想,这大概也就是“适口者珍”吧。“中华料理”是舌头的艺术,想来是不错的。所以当朋友请我  相似文献   

5.
初识路上那块冰 我有许多餐饮界朋友,他们有时请我去试菜,或者用我的眼睛和舌头(含牙齿)看一看,应试的厨师水平如何。话说,有一天,某餐厅老板请我到一家饭店试菜,声明只吃冷菜。正好那天另一家餐馆请我去吃饭。先到这里“弯一弯”,  相似文献   

6.
有人认为“中国的文明渊源于饮食”。 此观点不无道理。走上街头,看看那些花样繁多的饭店、酒店及餐馆名称,你将有所领悟。 一、鲜明的饮食文化层 钱钟书在《吃饭》一文中曾有一节妙文。大意是说,吃饭能反映出不同的人生观:一种是吃给肚子的,为了充饥;另一种是吃给舌头的,辨味为主。 当前,根据我国人民的经济水平,可以将饮食文化层分为四个层  相似文献   

7.
吃饭的哲学     
正我去向一位智者请教:"什么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智者说:"其实人生就跟吃饭一样,把吃饭的问题搞明白了,也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搞明白了。"我问:"人生像吃饭?这么简单?"智者说:"用嘴吃饭人人都会,用心吃饭则未必有几个会的。智慧的人为自己吃饭,愚昧的人为别人吃饭;智慧的人把吃饭当吃饭,愚昧的人把吃饭当表演;智慧的人在外面吃饭时喜欢AA制,愚昧的人却喜欢呼朋唤友抢着请客;智慧的人吃饭既不点得太多,也不点得太少,他知道适可而止,能吃多少,就要多少,他能估计出自己的肚子;而那些愚昧的人,则贪多求全、拼命点菜,什么菜贵点什么,什么菜怪点什么,等菜端上来时却忙着给人夹菜,自己却刚动几筷子就放下了。他们要么就是高估了自己的胃口,要么就是为了给别人做个"吃相文雅"的姿态;智慧的人结帐时心安理得,只掏自己的一份;愚昧的人结帐时心惊肉跳,明明帐单上的数字让他心里割肉般疼痛,却还装出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英雄气慨,宛然他是大家的衣食父母似的;智慧的人只为吃饭而来,没有别的目的,他既不想讨好谁,也不会得罪谁;愚昧的人却想得太多,要拼酒量,要交朋友,要拉业务,他本来想获得众人的艳羡,最后却南辕北辙、弄巧成拙,不是招致别人的耻笑,就是招致别人的利用。吃饭本来是一种享受,但是到了这种人这里,却成为一种酷刑。  相似文献   

8.
王萍  Peggy  Wang图 《中国烹饪》2011,(8):110-112
帐篷外,一位盛装的柏柏尔人正在高大优雅的白色单峰驼上表演绝活儿,并不时向我们微笑、招手,那刚刚用舌头体验过的大漠豪情,再一次滋润心底。  相似文献   

9.
某星期天经过余庆路,见“南华庆余酒楼”,撞进去吃饭。有一款“一品缸”,叹其构思巧妙。一只缸形陶器中,盛了糟猪手,和“小钵头醉鸡”一样,有锡纸封缸,扎上红线固定,这是在“色、香、味、形”之外,“美食用美器”了。还有一味“美极鸭下巴”,用美极鲜酱油烧,妙的是鸭斩去上半截,只剩“下巴”,当然还有舌头,油里炸脆,居然很好吃,真是鸭嘴也可入馔,怪哉,怪哉!  相似文献   

10.
在非洲很多地方,吃饭不用桌椅,也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饭。吃饭时,大家围坐一圈,一个饭盒和一个菜盒放在中间。每个人用左手按住饭盒或菜盒的边沿,用右手的手指抓自己面前的饭和菜,送入口中。此时,作为中国人会无所适从,甚至抓得满手粘饭,而非洲人自己抓饭,吃饭时个个动作干净利落。在非洲作客吃饭时应注意的是,切勿将饭菜撤在地上,这是主人所忌讳的。饭毕,长者未离席时,晚辈要静坐等候;子女离席时,须向父母行礼致谢;客人则应等主人吃后一道离开。  相似文献   

11.
格吃饭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每见到熟人说得最多最频繁的一句话恐怕是:“格吃饭了?”只要遇到的熟人是在中午或下午的饭前饭后,见面打招呼我们大多都是用这句话问候人家,别人遇见我大抵也是如此,一声“格吃饭了?”如同西方老外的一句“您好!”“OK!”,顷刻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拉近了不少。反正,我发现在我们的生活圈子里,说“格吃饭了”的人比说“您好”的人要多得多。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知名调查机构"雷切尔研究所"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数据显示,65%的美国人会在生病时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舌头,但大部分人都看不懂。从舌头真能看出身体健康与否吗?答案是肯定的。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其中"望"就包括看面色、舌象等。为此,有中医专家建议,晨起时不妨注意观察一下自己的舌头,从而大致了解自己的体质和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命运之网     
人的命运是一张网,它用“遗憾”和“幸运”之线不停地编结着。 我活了八十多年,我数不清我这命运之网已编结进几多根遗憾和幸运之线? 我庆幸上苍赐予我一根味蕾特别发达的舌头,但我遗  相似文献   

14.
李开周 《中国烹饪》2014,(3):116-117
咱们中国人吃饭的方式曾经发生过三个大的变革。第一是取食工具的变革。很早很早以前,咱们吃饭既用筷子,又用刀叉,有点儿像欧洲人。后来刀叉退出历史舞台,改成专用筷子夹莱。第二是吃饭姿势的变革。很早很早以前,中国流行跪着吃饭,没有椅子,没有凳子,更没有沙发,所有人都跪在席子上或者矮床上,不许盘腿儿,也不许蹲着,时间长了膝盖发麻。  相似文献   

15.
杭州的面     
陶煜 《中国烹饪》2011,(1):107-107
只是去百年老店吃饭,总能发现无数让人拍案惊奇的细节,最近的一惊是这里服务员点菜用的全部都是ipad。这样的感觉,着实穿越。  相似文献   

16.
吃相     
丈夫的吃相不雅,食时露齿,嚼时出声,老辈说:“缺少教养”。 其实,丈夫原本是孤儿,小时候,东家一块饼,西家一碗粥,能填饱肚就行,哪有恁多讲究? 丈夫第一次到我家,吃饭时特别响,喝完玉米面糊糊,还伸长舌头将  相似文献   

17.
周信 《美食》2007,(2):52-52
除了锻炼和节食能够减肥外.你知道吗?你还可以尝试用左手吃饭。日本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用左手吃饭能有效减肥。这并不是指必须用左手,只要是用平常不习惯用的那只手吃饭.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曾有一个学中文的俄罗斯朋友对我说,中国人太喜欢“吃”了:商人谈判要在饭桌旁,朋友聚会要一起吃饭,就连恋人见面也免不了这道“重要程序”。吃饭,好像是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的确,大多数俄罗斯人很不习惯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吃”上,他们经常简简单单地用面包、香肠和沙拉来打发一顿,节省很多时间。不过,正宗的俄式大餐同样有其精妙之处,让人过后难忘。  相似文献   

19.
正如今在日本,"孤独的美食家"越来越多。"孤独的美食家"是指每周一半时间的三餐都是自己一个人吃的,日本政府最新《食育白皮书》显示,目前一个人吃饭的人数比例已达15.3%,单身人口增加让这个比例不断上升。也许很多人会觉得一个人吃饭很自由,想吃什么点什么,也不用在意吃相。但日本的营养学家表示,一个人吃饭弊端很多,如不能点太多菜品、一个人吃饭会增加孤独感,因为很多时候就是填饱肚子对付一下,难以保证营养均衡。科学  相似文献   

20.
茶香舌头鱼     
舌头鱼是比目鱼当中的一种,肉质细嫩鲜美,在中餐烹饪里,常以剁椒蒸、腊八豆蒸、香煎、酱烧等方法成菜. 不过这里的制法有些另类,那是先用蔬菜汁把舌头鱼腌味后,再挂上用茶叶碎、茶汁、玉米粉等调制的糊,最后下锅油炸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