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扁平型塑料护套软电缆主要用于要求频繁移动和需弯曲的场合。在挤制扁平型电缆护套时,如果模具设计制作不当,常常会出现护套偏心、厚度不均匀、电缆结构不稳定、表面不光洁等缺陷。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新  相似文献   

2.
连续包覆挤铝技术制造电缆铝护套是连续挤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新工艺。文中主要对高压交联聚乙烯(XLPE)电力电缆不同制造工艺的挤铝、压铝、氩弧焊铝护套进行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挤铝护套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优于氩弧焊铝护套,而压铝护套和挤铝护套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生长飞 《电世界》2014,(12):1-3
在国内电缆工程施工中,中低压电力电缆基本都采用直埋、穿管或电缆沟等地埋敷设方式。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电缆护套擦伤、刮破等现象。因此,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常年多雨地区敷设的中低压电力电缆需采取防水措施。在推广抗水树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之前,建议中低压电力电缆可采用防水结构设计,包括挤包聚乙烯内护套作为防水隔离套、纵包铝塑复合带黏结聚乙烯内护套作为防水隔离套和皱纹铝护套作为防水隔离套等。防水结构可以在电缆的内衬层实现,不影响电缆的其他功能(如铠装、阻燃、无卤低烟、防鼠蚁等)。  相似文献   

4.
《电世界》2015,(7)
<正>爱迪生照明协会标准AEIC CS7—1998《额定电压69 k V~138 k 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规范》明确指出:金属套应属于挤制铅套或焊接铜、铝及合金护套工艺。规范中没有提及要求挤包的铝套电缆。1992年,山东鲁能泰山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在64 k V/110 k V~127 k V/220 k 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加工过程中首次引进了氩弧焊生产工艺,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本文对轧纹铝护套中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频发的波纹铝护套电缆缓冲层烧蚀故障引起了国内电力行业对平滑铝护套高压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的广泛关注,其弯曲性能是限制工程应用的技术难点.该文搭建平滑铝护套XLPE电缆的四点弯曲三维仿真模型,以内聚力模型模拟胶层的力学行为,研究有/无热熔胶粘接、缓冲层厚度、非金属外护套厚度及材料、电缆径向尺寸等对平滑铝护套复合结构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若铝护套不与外护套粘接,其抗弯曲变形能力差,易起皱并挤压内部绝缘;粘接后形成整体复合护套,其抗弯能力与总厚度有关,其中,铝护套厚度可根据短路容量要求确定,而由外护套补足抗弯强度所需总厚度,且外护套材料弹性模量不应低于800MPa;缓冲层厚度对铝护套弯曲性能影响较小,主要从吸收绝缘热膨胀角度进行设计.基于研究结论,试制了110kV平滑铝护套XLPE电缆并通过型式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6.
阻水型电缆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纵向水密封船用电缆、聚乙烯绝缘填充式挡潮层聚乙烯护套市内通信电缆和阻水型电力电缆等多种阻水型电缆的开发原因和应用情况,以及发展历程作详细介绍,并对电缆的金属护套、铝塑聚乙烯护套、聚乙烯和聚氯乙烯护套的径向阻水性能作了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7.
金属护套是交联聚乙烯绝缘高压电缆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高压电缆铝护套现有生产工艺及设备的特点;基于四通道连续包覆工艺,开发了SSLB500型高压电缆铝护套立式双轴连续包覆机,检测了挤出铝护套的尺寸和性能,分析了生产数据.研制结果表明:基于数值模拟优化结果设计的工模具结构合理,铝护套成型圆度达到99%,厚度偏差在±5%之...  相似文献   

8.
能通过IEC332-3成束燃烧试验的电缆,其所用材料的氧指数该多大以及拟采用何种结构,鉴于国内外对此问题尚无详尽的论述.提出了估计电缆氧指数的公式:??从经济观点考虑,阻燃电缆的设计不能盲目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应尽可能设计出氧指数最低而结构最佳的电缆.为此,推论提出了阻燃电线电缆的最小氧指数:单芯阻燃聚氯乙烯布线为28~30,单层氯磺化聚乙烯电线为30;多芯电缆中,乙丙橡胶绝缘氯磺化聚乙烯护套电缆为28~30,聚氯乙烯绝缘氯丁护套电缆应大于32,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缆为28~30,聚氯乙烯绝缘及护套电缆为30,天然-丁苯橡皮绝缘氯丁护套电缆应大于35,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缆为33左右.  相似文献   

9.
橡套电缆的护套挤包工序经常会出现护套麻花、表面凹陷、电缆不圆整等问题。介绍了一种硫化异型填芯,能使缆芯结构更加圆整、紧凑、稳定,从而方便护套挤包工序的操作,减少电缆外观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正> 交联聚乙烯电缆由于施工措施不当,或常受外力破坏等因素影响,导致电缆在敷设后钢带铠装或铜屏蔽(铝护套)发生接地故障。其中铠装层的接地尤为多见。目前,我国对交联聚乙烯电缆铠装或铜屏蔽接地故障,尚无成熟的测试方法,这是因为像铠装接地故障往往在同一根电缆上可能存在多点接地。这样,无论用哪种方法测试,测得的都是多个接地故障点并联的综合结果,可能是一个“虚点”,这就给故障点的定位带来了困难。为便于对交联聚乙烯电缆的内、外护套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阻燃体系的聚乙烯外护套、沥青涂覆量、电缆规格以及阻燃半导电层的110 kV高压电缆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成束燃烧试验碳化高度的试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阻燃聚乙烯护套高压电缆的阻燃性能与外护套材料阻燃体系、沥青涂覆量、电缆规格、半导电层阻燃性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电器》2015,(3)
电器设备内部连接线缆认证技术规范公开征求意见
  2015年2月6日,国家认监委接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提交的发布9项关于电器设备内部连接线缆认证技术规范在网站公开征求意见。据悉,这9项认证规范为《电器设备内部连接线缆认证技术规范第1部分:一般要求》、《电器设备内部连接线缆认证技术规范第2部分:试验方法》、《电器设备内部连接线缆认证技术规范第3部分:热塑性绝缘挤包单芯无护套电缆》、《电器设备内部连接线缆认证技术规范第4部分:热塑性绝缘热塑性护套挤包电缆》、《电器设备内部连接线缆认证技术规范第5部分:热固性绝缘挤包单芯无护套电缆》、《电器设备内部连接线缆认证技术规范第6部分:热固性绝缘热固性护套挤包电缆》、《电器设备内部连接线缆认证技术规范第7部分:非挤包绝缘高温电缆》、《电器设备内部连接线缆认证技术规范第8部分:无护套挤包绝缘扁平带伏电缆》、《电器设备内部连接线缆认证技术规范第9部分:XLPE挤包绝缘直流高压电缆》。这些认证规范的申请备案稿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13.
<正> 有些电缆要求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防蚀护套的外表面有一个半导电层,以便当电缆布设于地下电缆沟或钢筋混泥土管之后,通过在电缆外面的半导电层与里面的金属护套之间,施加高电压来发现电缆外护层的破损(图1)。  相似文献   

14.
一、序言通常把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的电缆统称为OV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主要用于埋地电缆(地下输配电用电力电缆)。以往在输配电线路上使用分相铅包纸绝缘电缆(SL电缆)、充油电缆(OF电缆)、丁基绝缘氯丁护套电缆(BN电缆)等等,主要是使用充油电缆。但是,从电缆线路的维护情况、火  相似文献   

15.
<正> 1981年11月,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化工一厂的控制电缆接连发生了相间短路故障。笔者有幸受托进行了故障原因分析,并发现了国内首次发生的一种电缆故障型式。为引以为戒,特简述如下供读者参考。故障电缆为大日本电线株式会社1974年产品,型号CEE,即铜芯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控制电缆。规格为3×2.0毫米~2,600伏。绝缘厚度为0.8毫米,护套厚度1.5毫米。实际运行电压380伏。自1975年敷设至发生故障之时,电缆的使用寿命仅为期六年。是否电击穿一般电缆发生相间短路,不是外伤,就是电击穿。据调查,该电缆(全长220米)相对地绝缘为4兆欧,且外表完好,故外伤因素可以排除。任取6米长的故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线缆塑料绝缘或护套挤包厚度的均匀,从熔融塑料流体力学角度分析对塑料挤出层偏心率的影响;应用FAN法,计算流场各节点的压力分布、流动速率分布,就能设计出定心式机头。  相似文献   

17.
<正> 澳大利亚帝国化学公司的一个技术组研制成功一种新产品,可以使电缆材料不再被白蚁食用。 这种新产品叫做COEX500,它能够将电缆坚硬的尼龙外护套粘到较软的聚乙烯内护套上。这可以防止昆虫和白蚁啮食电缆,在处理和敷设电缆时,也可防止电缆纽结、绞缠。  相似文献   

18.
纵包氩弧焊皱纹铝护套在高压交联电缆上的应用及堵漏实践山东电缆厂刘希斌主题词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皱纹铝护套纵包氩弧焊检漏堵漏引言交联电缆在我国逐渐取代油纸绝缘电缆已无可争议,其原因是交联电缆不仅敷设方便,导电能力与油纸绝缘铅护套电缆相比高(高一到三个...  相似文献   

19.
正通过对35 kV单芯电缆不同回路金属护套环流和电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影响护套环流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从而降低35 kV单芯电缆着火短路等事故的发生,避免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电网中35 kV高压电缆大多采用交联聚乙烯单芯铜导体电缆,当35 kV单芯电缆通过交流电流时会在护套上产生感应电压,护套通过大地或回流线形成通路,并在护套上产生环流。金属护套环流的存在会使得电缆载流量下降,发热严重时  相似文献   

20.
<正> 在炼油、石油化工或一般化工厂中敷设的电缆,接触各种化学药品、油类、溶剂的机会较多。为了防止电缆的化学老化,虽可使用聚乙烯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等),但是耐化学药品性能出色的聚乙烯,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