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穷举法及其特点,以及用穷举法设计算法的基本过程;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使用穷举法设计算法。 相似文献
2.
全明亮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5):34-3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解析法的概念及使用解析法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掌握用解析法设计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根据问题寻找恰当算法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卜囡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0):265-266
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时,算法及代码实现是两个重要环节。教学中,如何引出算法,理清思路,并在代码学习中帮助学生维持学习兴趣,一直是程序设计课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4.
<正>学习内容分析《画正多边形》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5课内容,属于“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程序结构与设计”主题。主要内容是使用“画笔”模块相关控件和重复执行控件来绘制正多边形。本节课的定位是《画正多边形》的第2课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感受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分解、模式识别和抽象等思维方式,提升运用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嘉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7,(12)
创新点
◆这节课尝试用"自主探索-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去学习使用计算器,把练习设计成了比赛、游戏等多种形式,把口算、笔算、混合运算、用计算器计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把计算器真正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也学会了在计算器的帮助下去探索发现数学规律,把学生从一些繁重的计算中解放出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点评:从机械计算走向探索规律本课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新增加的学习内容.用计算器计算,本是比较机械和单调的计算操作,但经过教者的精心设计和灵活演绎,这节课不仅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让学生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使学生的技能得到发展的同时,数学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本课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这节课尝试用“自主探索-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去学习使用计算器,把练习设计成了比赛、游戏等多种形式,把口算、笔算、混合运算、用计算器计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章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12):28-31
● 教材分析本课是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克隆飞机大战》一课的外延内容.本课主要学习任务是用克隆控件结合移动控件模拟人群活动的分布,利用侦测结合条件语句实现健康者碰到感染者即被感染的效果.涉及的知识点有:克隆、重复执行、变量的计算和应用、颜色侦测、条件判断.2019年12月,湖... 相似文献
8.
黄山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33-34,81
●教材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用动画语言进行创作表达。本课源自《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模块第四单元《动画音频视频》。根据对课标和教材的内容理解,我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提升学生的思想方法与能 相似文献
9.
穷举法是程序设计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算法,用来解决一些用常规的数学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两个典型的例子对穷举法的思路和有关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供编程学习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静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5):35-37
教材分析
本课是广东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二节《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的内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使用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体验其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提高对信息智能处理内容的学习兴趣,从而为选修《人工智能初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夏学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7)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从操作过程中了解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工作过程;能使用相应的智能信息处理工具完成任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完成四个活动,让学生分组探究,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2.
马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1):30-33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长春版《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第六节《Excel图表制作》的部分内容。统计图表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同文本信息表达相比,统计图表达信息更加清楚直观,因此,建立统计图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 相似文献
13.
苏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5):39-40
●教材分析《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是广教版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第二节,编者特意选择了几个探究活动(手写输入、光学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双向翻译等)。学习本节内容,重在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用表格为网页布局》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十五课。这节课是真正开始制作网页的第一课,为后面网站的制作起了铺垫作用。●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有过在Word里制 相似文献
15.
蒋智刚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7):30-32
教材分析《用表格为网页布局》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十五课。这节课是真正开始制作网页的第一课,为后面网站的制作起了铺垫作用。●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有过在Word里制 相似文献
16.
马强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3):27-30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泰山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上)第二单元的微项目2"用选择结构程序做出判断".本单元在编写上摒弃了以学习语法规则、代码编写为主线的编写方式,采取了以需求为主线,遵循分析问题、设计方法、解决问题的原则,将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属性设置、语法规则、代码编写等各个知识要点贯穿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的方式,在缓... 相似文献
17.
王宗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7,(12)
创新点
◆鉴于数理统计的特殊性,本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并辅助运用了实验、推理以及归纳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计算机演示随机抽样以及计算过程,达到了节省时间而又真实直观的效果.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参与、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讨论交流、猜想验证、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让学生继续探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理解,是后面学习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的基础,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也是以后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让学生继续探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理解,是后面学习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的基础,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也是以后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玉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5):65-68
教学设计综述
1.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这一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概率”范畴。从教材的编排意图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难点是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