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Planning》2016,(4):249-25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智慧交通是解决交通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正确的评价城市智慧交通的发展水平,可以更加清晰地认清城市智慧交通发展状况,进而为交通管理和规划提供依据。本文分析了城市智慧交通的内涵和发展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城市智慧交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深圳市政院2010年成立交通工程设计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2名,其中高中级职称占43%,博士、注册城乡规划师2名。业务涵盖综合交通规划、专项交通规划、交通详细规划、交通改善与治理规划、交通管理规划、交通系统仿真评估、交通影响评价、交通设计等多个层面。在城市土地开发、城市更新改造及重大规划建设项目提供交通专业技术支撑,为城市交通和谐有序发展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从交通影响时间、范围、交通参与者构成、交通出行方式等方面,概括小学规划项目的交通出行特征,总结小学规划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特点。案例提出评价时应重点考虑科学预测交通需求、针对性的改善公交及慢行等交通设施、合理确定家长接送区规模及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为类似规划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实施评价,又称后评价,是旨在探讨解决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问题。通过实施评价,来判断原有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是否还能够指导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否适应城市不断发展的要求。该文在分析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实施评价的技术路线和评价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共资源配置与交通供给矛盾已成为重大社会民生问题,如何从本质上解决交通拥堵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交通影响评价通过对既定区域交通环境的深入研究,侧重从微观层面协调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是在规划阶段预防和减轻交通难题的有利途径。首先回顾国内外交通影响评价发展历程,比较了国内外开展交通影响评价的体制,总结了目前我国交评取得的主要成就和不足。深刻剖析在实践中交评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问题思考如何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交通影响评价管理程序、编制内容、理论方法和实施对策等,提出了提高公众参与、征收交通影响费、开展回顾性交评等相应对策。通过探讨为其他城市提供经验参考,为未来城市交通影响评价发展提供较明确的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介绍美国交通规划后处理的ITS项目评价软件--KDAS(ITS Deployment Analysis Software),给出了集成交通规划和交通影响分析进行ITS项目评价的评价层次,并分析了这类项目评价的模块构成和评价流程.文章同时提出,结合交通规划和交通分析混合建模将是ITS评价今后的发展方向,并指出了同类评价过程中涉及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动态交通及静态交通两个方面阐述了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并分析与评价各自的适用性,为建立良好的人居环境、合理规划居住区道路变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离不开轨道交通的发展,本文旨在提出城市交通在新世纪的发展方向,根据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及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及原则,结合国外大城市的路网规划综合分析,融入"绿色交通"规划理念,以期反映环境、资源等因素在轨道交通规划中的重要性,提出新世纪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及方案评价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6,(7)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发展离不开政府作为重要开发主体的主导,同时相关新开通道路的规划建设同样一定程度左右着城市的整体规划。文章通过阐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和谐有序开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控制性详细规划一端连接城市总体规划,一端连接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设项目方案设计,是颁布规划行政许可的依据。由于该阶段交通影响评价的缺失,往往存在不少交通问题。即使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设项目方案设计中通过交通影响评价得出建设项目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有显著影响,由于是事后评价,往往无法反过来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其依据该规划提出的规划条件,从而大大降低了交通影响评价的作用。研究从这一问题出发,提出把交通影响评价的部分内容前置,构建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交通影响评价,并对基于总体规划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阶段的交通影响评价进行整合,明确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内容,最后把这些理念在营口市鲅鱼圈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及其望海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进行运用,完善其方法,检验其效果,进一步提升交通影响评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融合多种公交方式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公共交通系统,Metrobus系统既具有轨道交通系统大运量、快捷的特点,又具有常规公交方便、灵活的特色。结合厦门岛城市布局和交通特征以及Metrobus系统的特性,提出了支用Metrobus技术均建厦门岛绿色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的构想,并对厦门岛快速公共网络进行了初步规划。  相似文献   

12.
地铁系统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但地铁建设费用高昂,且公共交通的行业属性也决定了其不可避免的亏损。地铁车站地下空间的商业开发,是提高地铁运营综合收益、减少亏损的有效手段,但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地铁车站的商业开发不能影响其交通功能。因此,有必要在进行商业开发时,评估其对地铁车站交通运行的影响。本文以行人仿真为基础,以实际工程应用为出发点,构建了地铁车站地下空间商业开发的行人交通影响评价方法。该方法以服务水平为评价指标,包含数据分析、模型构建、仿真结果分析、优化改善等步骤。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定量化的反映商业开发对地铁车站交通功能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Urba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n the Soviet Unio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are very different. The dominance of public transport in the Soviet Union contrasts strikingly with the almost exclusive reliance on the automobile in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an countries lie between these two extremes, with the capitalist countries of Western Europe much less auto-oriented than the United States, but more auto-oriented than the socialist countries of Eastern Europe. Although some of this variation can be attributed to differences among countries in per capita income and resource availability, much of the variation is due to public policy. Governments in virtually all countries have expressed their preferences in urban transportation by differentially subsidizing and taxing the various modes of transportation, and also by promoting or discouraging the types of land use and urban development that depend on and foster alternat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Socialist governments have strongly supported public transport. By contrast, the more market-oriented a country's economy, the more it has neglected public transport, and instead subsidized highway construction, auto use, and suburbanization.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城市综合公共交通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有着世界级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过程中采取很多有效的政策与措施。论文简要介绍了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历程,并从公共交通网络、设施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概括了新加坡综合公共交通系统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新加坡公共交通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包括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紧密结合、持续实施城市的公交政策及发展目标、多模式的公共交通体系,及健全的公交运营监管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石飞  周江评 《室内设计》2015,(1):125-129
政府和社会在城市交通发展中的导向性非常重要。文章从补贴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试图论证当前政府对不同交通方式的补贴差异。从运营环节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角度,分别测算和对比对公交和小汽车的补贴,最后得出结论:目前全社会对小汽车的补贴远高于公交,与公交导向的城市交通发展方向相悖,并使市民的出行方式更偏向小汽车。最后,指出需去福利化和形成市场主导的停车建设和收费机制,并用补贴和税费的"正负效应"促使形成公交导向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大战略下,公交商业步行街这种创新性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推动发展乏力的城市公交。文章结合案例定义了公交商业步行街并分析了构成要素和服务特征,对常德的公交商业步行街建设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四阶段方法为公交系统规划提供了由"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到"规划方案制定与调整",再到"公交系统客流分析与评价"的研究思路。本文在借鉴了传统的公交线网规划方法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的宏观层面的规划方法和微观层面的理论模型进行演绎,在宏观层面提出公交线网模式要如何选定,微观层面提出导向客流,分层布设,优化成网(FLO)的新线布设方法,最后针对泉州市近期公交线网,运用以上方法,提出具体方案,并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晋中市机动车辆、局部区域交通、公交系统及静态交通现状的调查,总结了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城市交通的一般原则,提出了晋中市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思路及建议,从而推动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多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实施,使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理论与实践得到迅速发展。从后评价的角度对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进行研究是对公共交通规划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修编的依据和前提,同时也可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系统分析了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后评价的理论意义、特点、机制等,建立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后评价体系,可清晰地反映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可拓学建立的多指标多层次的复合物元可拓综合评价模型为项目规划后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推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创新建设现代化城市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实施融合,是推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首先,本文通过学习《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对重要概念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梳理。提出城市交通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城市交通的本质是服务于人的需求,组织城市的可持续运行。城市交通问题是工程技术与社会问题的综合。其次,总结提出了新时代对城市和城市交通发展的要求。认为城市交通应从关注建成区拓展到关注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从研究交通流、交通设施转向交通服务和复合交通网络,从关注自身顺畅运行转向高质量组织城市可持续运行。应重视信息技术为城市交通体系重构提供的机遇。最后,提出了推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应关注的3个重点,包括完善城市交通基础理论(城市交通学)、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以及推进城市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