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微纳电子技术》2019,(1):20-25
利用纳米流体作为工作介质来实现太阳能光热转换是太阳能利用的最简单方式。将二氧化钛(TiO_2)纳米颗粒和氮化钛(TiN)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TiO_2/TiN复合物纳米流体,进而研究复合物纳米流体的光吸收与光热转换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BET比表面积测试等技术对TiO_2和TiN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以及比表面积等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仪和自搭建光热转换装置对纳米流体的光吸收与光热转换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TiO_2纳米流体具有较弱的光吸收与光热转换性能,但添加TiN纳米颗粒后,TiO_2/TiN复合物纳米流体在可见光与近红外区域的吸收显著增强;同时,复合物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性能也得到显著提高,其升温幅度约为33.35℃,远高于单一TiO_2纳米流体的升温幅度(约25.82℃)。  相似文献   

2.
半导体纳米微粒不仅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而且也是研究固体物理过程的工具。这是因为纳米微粒与块状单晶相比具有新性质 ,例如 ,许多半导体纳米微粒在可见光区有强的发光。用电化学腐蚀产生的纳米结构与原始单晶相比有更为完善的晶格。发现了阳极腐蚀得到的 Si/ Six Ge1 -x单晶超晶格的声子模相互作用。Н.Н.Мелвник等人研究了 Si/ Six Ge1 -x半导体纳米微粒的光学性质 ,并探讨了不同构形的相互作用纳米微粒可控系统的制备方法。他们是在“Катунв”型装置上使用束外延法制备 Si/ Ge和 Si/ Six Ge1 -x原始超晶格的。使用阳…  相似文献   

3.
张胜寒  韩晓雪 《半导体光电》2018,39(1):65-70,76
纳米二氧化钛是太阳能光电转化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材料,已有研究证明对其进行铝包覆可以很好地提高其光电性能。为了方便根据铝元素形态确定包铝改性过程中铝的添加量,以及分析铝元素各形态对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功能的改进作用,通过硫酸铝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面无机改性,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自带能谱的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征来确定包铝后的纳米二氧化钛中的铝元素形态。实验结果表明:经铝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包覆物以AlOOH和无定型Al(OH)3的形式存在,且AlOOH、Al(OH)3、TiO2三者的个数比近似为1∶1.5∶7.5,表面包覆物以Al(OH)3为主。  相似文献   

4.
《微纳电子技术》2019,(3):169-176
近年来,钙钛矿材料由于其带隙可调、吸收系数高、成本低等优势在国际上备受瞩目。其中,单晶钙钛矿具有优于多晶钙钛矿的光学、电学特性,成为制备高性能光电器件的理想材料。从钙钛矿的基本分子组成和化学结构出发,介绍了单晶钙钛矿的基本光学和电学特性,指出了块状、薄片/薄膜和纳米结构有机-无机杂化单晶钙钛矿的制备方法,总结了它们在光电探测器、太阳电池、光泵浦激光和辐射探测中的应用。最后,对单晶钙钛矿当前研究中所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指出开发低成本、高稳定性、无毒的单晶钙钛矿光电器件有望加速其商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二氧化钛(TiO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光谱(FL)对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研究.TEM显示,纳米复合材料为分散均匀的球形颗粒,粒径尺寸为60~80 nm.PL谱表明,随着TiO2含量增加,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光强度逐渐增强,且发射峰由600nm蓝移至575 nm.  相似文献   

6.
李博 《中国激光》2012,39(2):206001-133
在水溶液中利用脉冲激光消融制备有机染料——酞菁氧钒(VOPc)纳米颗粒,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显示,在入射光总能量一定的前提下VOPc纳米颗粒的平均直径随脉冲能量密度的增大而变大。其纳米颗粒胶状水溶液的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显示,过长的激光消融时间并不能对纳米颗粒的产出提供持续贡献。纳米颗粒的再聚集直接影响了制备效率和制备所得纳米颗粒的尺寸,最终将和纳米颗粒的产出达到动态平衡,而水溶液中的疏水作用力是造成纳米颗粒再聚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硝酸锆(Zr(NO3)4·5H2O),乙酸铅(Pb(CH3COO)2·3H2O),钛酸四丁酯(Ti(OC4H9)4)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原料,采用sol-gel和静电纺丝法,结合烧结工艺首次制备了在准同型相界附近的类单晶PZT纳米纤维.利用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表征方法,对类单晶PZT纤维的热分解过程、晶体结构、微观相貌和形成机理等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经过400℃预退火0.5h以及750℃烧结2h后,可形成具有类单晶结构的PZT纳米纤维,纤维直径约在80 ~ 100 nm左右,晶体结构为典型的钙钛矿相.形成这种类单晶结构的主要机理是在预退火期,有机物充分分解形成无规则非晶网络,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取向基本一致的小晶粒经历了形核、长大、吞噬,最终形成类单晶纳米纤维.在准同型相界附近的类单晶PZT纳米纤维在纳米压电器件和微机电系统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王丽伟  吴功伟  黄仕华 《半导体光电》2011,32(2):200-203,291
详细讨论了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二氧化钛纳米粒子、丝网印刷胶体、二氧化钛电极、对电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得到最优化的TiO2纳米晶电极的厚度为12μm左右。通过改善电极染料吸附量、纳米晶颗粒间的电接触性能以及电极对可见光的透射和反射能力,电池的光电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光催化因在环境和能源方面的应用而广受人们的关注,但制约其实际应用的一个瓶颈因素是光子利用率,如常用的光催化剂二氧化钛(TiO_2)只能吸收紫外光,约占太阳光全谱能量中的5%。黑色TiO_2是一种新型的可见光催化材料,通过在二氧化钛纳米颗粒表面或者体相进行Ti~(3+)掺杂或制造氧空位,从而实现其光谱吸收范围的可控调节。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利用二价钛为前驱体,通过水热结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循环伏安电沉积法将CdS纳米颗粒沉积在TiO2纳米棒阵列上制备了CdS/TiO2复合薄膜,采用XRD、SEM和UV-Vis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紫外光预处理TiO2对复合薄膜的结构和光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TiO2薄膜为沿c轴择优取向的金红石单晶,CdS成功电沉积到TiO2纳米棒的顶部形成了CdS/TiO2球棒结构异质结,所制复合薄膜的光吸收边均扩展到了可见光区域。特别是对TiO2纳米棒阵列进行紫外线照射预处理后,复合薄膜中CdS的含量显著提高,其表现出更好的光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在(001)LaAlO3上生长钙钛矿型Ba0.3Sr0.7TiO3外延薄膜近界面层,用HRTEM观察到多种新型的分解失配位错,其中两种较复杂的分解失配位错已见报道。本文介绍在该薄膜中观察到的另外两种有趣的分解失配位错。这两种失配位错都分解成两个柏格斯矢量b=(1/2)(110)的不全位错,都与(1/2)(110)层错相伴。这些不全位错对薄膜应变松弛都有贡献,其发生与Ba0.3Sr0.7TiO3薄膜的岛状成核和莫扎克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12.
运用微束电子衍射(μ衍射)及高分辨电子显微术(HRTEM),系统研究了TiO2纳米二级枝晶的晶体取向特征.根据μ衍射调整并分析二级枝晶的取向,通过HRTEM像及相应的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图,对经过取向选择的枝晶进行取向关系表征.本文发现三维TiO2枝晶中相邻的纳米二级次枝之间具有<010>Ⅰ∥<011>Ⅱ的取向特点...  相似文献   

13.
(Ba1—xSrx)TiO3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Ba(C2H3O2)2、Sr(C2H3O2)2.1/2H2O和Ti(OC4H9)4为原材料,冰醋酸为催化剂,乙二醇乙醚为溶剂。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技术在Pt/Ti/SiO2/Si基片上成功地制备出钙钛型结构的(Ba1-xSrx)TiO3薄膜。该薄膜是制备铁电动态随机存储器、微波电容和非致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优选材料;分析了薄膜的结构;测试了薄膜的介电和铁电性能。在室温10kHz下,(Ba0.73Sr0.27)TiO3薄膜介电系数和损耗分别为300和0.03。在室温1kHz下,(Ba0.95Sr0.05)TiO3薄膜剩余极化强度的矫顽场分别为3μC/cm^2和50kV/cm。  相似文献   

14.
以钛酸四丁酯、四正丁氧基锆、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一系列不同钛锆比的有机硅环氧树脂杂化膜材料,无机质量含量为10%,并对其进行了人工紫外老化实验。研究了材料组成对杂化膜的耐紫外线性能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探讨了不同杂化膜老化后的性能。结果表明,不同钛锆比的杂化膜老化7d后,在可见光区的透过率变化不明显,下降仅为2%~4%。TiO2、Ti10Zr1、Ti3Zr1杂化膜老化7d或14d后,膜层出现开裂或粉化现象;ZrO2、Ti1Zr1老化28d后不开裂。杂化膜老化后的黄变因数都低于10%。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目前尚在国内鲜有报道的原子层沉积技术在熔石英和BK7玻璃基片上镀制了TiO2单层膜、AlO3单层膜以及TiO2/Al2O3增透膜,沉积温度在110℃和280℃.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膜层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激光损伤平台上进行了抗激光损伤阈值的测量.采用Nomarski微分干涉差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激光损伤...  相似文献   

16.
钛酸铋钠系陶瓷的介电热滞现象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测量了(Na0.5Bi0.5)TiO3和(Na0.5Bi0.5)0.94Ba0.06TiO3陶瓷从20-500℃的介电温谱。发现(Na0.5Bi0.5)TiO3陶瓷在150-350℃和(Na0.5Bi0.5)0.94Ba0.06TiO3陶瓷在30-300℃的热滞现象。作者认为此热滞现象是该类材料发生缓慢相变过程的外在表现,对于(Na0.5Bi0.5)0.94Ba0.06TiO3陶瓷直至室温附近的热滞现象,与其常温下处于三角-四方准同型相界(MPB)附近有关,而且这一热滞的存在必然影响(Na0.5Bi0.5)0.94Ba0.06TiO3陶瓷谐振频率等有关压电性温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频感应上称重提拉技术对Ca_2Al_2SiO_7(CAS)压电晶体进行了生长,研究了不同转速及生长方向下晶体的生长习性,从理论上分析了转速和生长方向对晶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晶体外形随转速的增加,其形貌由圆柱状变为正方形,再变为长方形,当转速到一定临界值时,晶体呈多晶状;随晶体生长方向的不同,晶体有不同的显露方向,并都有强的显露面(001)。对晶体不同显露方向进行了X线衍射分析,且对(001)面进行回摆测试。结果表明,晶体结构完整,结晶性能好。  相似文献   

18.
Saito  H. Noguchi  Y. Nagai  H. 《Electronics letters》1985,21(17):748-749
The reactive-ion-etching (RIE) technique utilising a TiO2 mask and Cl2-Ar gas i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facet mirror fabrication of 1.5 ?m InGaAsP/InP buried-heterostructure (BH) lasers. Room-temperature CW operation has been achieved with a structure having one etched and one cleaved facet. A threshold current value of 30 mA at 25°C has been achieved for a laser with a 380 ?m cavity length.  相似文献   

19.
测试用例是对测试需求的一种规范化描述,测试用例描述直接关系到用例的设计、管理、检索、理解和组装。测试用例复用是测试资产复用中的关键技术,通过对测试用例的复用可以避免重复性劳动,提高测试效率。本文在可复用软件资产规约(RAS)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一种支持刻面分类的测试用例描述模型(RTCSM),并结合测试用例库的刻面分类法,给出了该模型在测试用例库中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扫描背散射电子(SEM-BSE)像和透射电子显微(TEM)像观察的方法,研究了铸态Mg96Zn3Y1(at.%)合金经过500℃高温热处理后显微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铸态Mg96Zn3Y1(at.%)合金中的初生相为网格状形貌,其中多数为面心立方W(Mg3Zn3Y2)相,少数为二十面体准晶Ⅰ(Mg3Zn6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