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田艾柠  李凌 《城市建筑》2023,(2):138-140
传统村落作为区域内重要的文化和历史载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研究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与演变机制,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村落的形成、发展和传承。本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以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联合村为例,建立量化研究模型,对传统村落参数进行空间解析。以联合村空间结构的可视化表达和自组织发展规律,依据科学性数据分析对未来村落空间结构进行合理化设计研究、理性开发与实际应用,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村落的原有肌理特征,为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我国开始研究与发扬古村落文化,传统村落发展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与传统文明的不断进步。传统村落展现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风貌,同时反映出村落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从空间句法的角度,运用数字化分析对大梁江村落的空间形态进行梳理,包括村落公共空间形态和建筑功能与空间构成的关系,得出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及空间结构与人类的行为活动和建筑所具备的功能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更新与重构——以番禺大岭村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健 《华中建筑》2012,(7):144-148
该文以主要影响村落空间形态和村民生活形态的村落公共空间为研究范围,选取番禺大岭村为研究案例,通过对大岭村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的深入剖析,揭示大岭村公共空间的形成原因和在村落空间中的作用与意义。并针对大岭村在由传统乡村聚落向城市社区演变的过程中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保护、改造、开发和利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甘南传统村落在地域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形态特征。文章选取甘南传统村落中的尼巴村与东哇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结合整合度、选择度、连接值、可理解度等参数对上述两村空间形态进行解析,探究村落整体空间结构特征及内部空间的联系性。研究发现,村落整体空间结构不够完善,核心空间难以识别,内部空间联系性较弱。最终,文章从村落现存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关的优化建议,旨在为甘南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贾思怡  栗晓晶 《城市住宅》2022,29(3):187-189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研究传统村落的安全防卫与空间形态的关联有利于村落房屋修复、提升传统村落保护主体的安全防卫观念和意识.通过对磨庄村落进行田野调查,采用文献检索梳理、空间句法分析、数据比较等方法拓宽研究角度,使研究技术路线和结果相对客观、科学,并对磨庄村落房屋形成的规律及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6.
利用CiteSpace对1998年—2018年传统村落空间研究进行分析,得到我国传统村落研究科学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梳理"空间形态"研究热点与演进规律,分析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空缺,探索空间形态研究对于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研究发现:①近20年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的热点与趋势主要集中在"形态特征—形态演变规律—形态保护"这三个方面,且时间上具有先后顺序;②研究方法多集中在理论层面的探索,基于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村落空间使用和保护的实践研究仍然较少;③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按照空间类型由大到小划可分为3级,目前空间研究还处于第一层级的"整体空间"研究阶段;④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可概括为包含"空间要素+空间演变+空间保护+适应性发展"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鲜活体现,不仅蕴含浓郁的乡愁情怀,其空间形态也独具特色。本文以老牛湾村落为例,利用空间句法理论对该村落进行建模分析,选取可理解度、标准化选择度、标准化整合度等指标解读该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探讨其隐含的文化和村落规划思想,最后根据模型分析结果,对老牛湾村落的空间形态结构提出保护与传承的优化策略,以期对此类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在研究传统聚落空间结构组成及其满族文化活动关联性方面,相比其他理论方法存在一定优势,借鉴比尔·希利尔等学者提出的空间形态结构的量化分析方法,对吉林省满族传统村落进行空间组成划分,建立空间结构分析的轴线模型,深入剖析满族传统村落的空间构成与空间使用状况。本研究采用空间句法及Arcgis开发工具,以鹿圈子村为例,对满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布局进行模型化研究,通过集成度、选择度及可理解度等相关变量的分析数值和表格,结合现场调研观测,得出村落的空间主要特征,以更明确解释村落空间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梳理吉林省内中国传统村落的发展特征基础之上,利用空间句法理论和方法来对吉林省入选的11个中国传统村落之空间形态及结构特点进行了矢量化分析,并且利用分析结果对未来村落空间的使用模式进行科学预测,促进传统村落在区域内得到最大化的发展,最终实现依托传统建筑与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干晓宇  胡昂  唐静 《华中建筑》2020,38(1):101-105
了解族群文化对其生活空间形态的影响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前提。该文以滇西地区最大的回族村落——永平县曲硐村为研究对象,以其族群文化内涵及村落空间形态为研究重点,从村落历史溯源中寻找族群文化的根源,并从村落物质空间形态中发掘族群文化的影响痕迹,探讨族群文化与村落空间形态的关系。结果发现,曲硐村族群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对村落的形态结构形成了显著影响。将村落结构中的文化内涵抽象化和符号化,是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村落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1.
乡村聚落的共同建造与建筑师的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冬 《时代建筑》2007,(4):16-21
村落营造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文章探讨了村落人居环境的"共同建造"问题,提出了"村落建造共同体"的概念及相关问题,并就建筑师如何融入村落营造工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车震宇  保继刚 《规划师》2006,22(6):45-60
近十余年来,传统村落旅游持续升温,建筑学、地理学、旅游学等学科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但对村落旅游开发与村落形态变化的研究却相对匮乏,在开展传统村落旅游研究中需弥补这一空白.根据旅游开发过程中村落形态的变化,把直接参与旅游的村落划分为渐变型、稳定型、突变型和恢复型4类.针对4种类型的村落,各选其一,从村落区域、边界、节点、标志物、民居、整体风貌等构成要素出发,探讨各类型村落的形态变化特征,构建村落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模型,指出村落的形态变化受到市县级政策与管理措施、开发商与规划师、村民收入与村落人口、传统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8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古村落保护和旅游中,由于国家级和省级的农村建房、村落保护和土地使用政策存在一些争论条例和“模糊地带”,这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矛盾都集中于市县级政府。市县级政府面对各种矛盾的调解与利益的得失,结合当地实际和自身利益,施行不同的市县级政策和管理,这对指导村民和开发商如何修建和保护房屋起到了关键作用,并最终影响到村落形象和村落旅游。  相似文献   

14.
赵之枫  高洁  陈喆 《华中建筑》2008,26(6):96-100
该文以北京昌平区十三陵镇泰陵园村为例,从村庄产业发展、村落空间结构和形态等方面分析这类村庄的变迁和转型。同时。探讨在村庄规划中如何通过村庄原有的果品种植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促进村庄经济的复兴;通过整合道路系统优化村庄空间结构;通过整治村落环境形成富有乡土气息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15.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河南郏县临沣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晓琳  苗琨  吕锐 《华中建筑》2011,29(2):158-160
古村落是先人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承载着众多社会、历史信息.然而现存的古村落由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冲击,正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改变.该文以河南省郏县临沣寨为例,结合其保护及开发现状,研究探讨如何对古村落进行保护,并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从而使古村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介潇寒  张昊 《室内设计》2015,(3):108-115
研究从古村落历史文化景观保护与 发展出发,引入历史文化景观廊道的概念, 提出古村落历史文化景观廊道的构建原则 以及景观生态和文化遗存视角的构建方法, 从整体空间布局、文化遗存保护、自然景观 规划、旅游线路设计和重点景区打造五个方 面对西藏尼木县吞达村的历史文化景观廊 道构建进行了实践探索,把古村落现存的历 史遗存碎片转变成为包容性的连续廊道,为 古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策略的研究 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中 逐步形成,其凝结历史的记忆、反映文明的进 步。高原山地传统村落不仅承担传承历史文 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保育自然生态环 境、传承特殊环境烙印等具有重要价值。以 云南省同乐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在高原山地 复杂的环境特征下、与自然长期适应协调过程 中, 同乐村在村落格局、形态、建筑形式等方 面所体现的地域性特征,旨在科学地维系其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改善人居环境条件、保留 或突出村落特点,为高原山地传统村落可持 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晶 《华中建筑》2005,23(3):121-123
“旅游度假村”是指依托和利用良好的自然景物条件,创造具有人性化特征的休憩环境和服务设施,为度假者提供丰富多彩而独具特色的休闲娱乐活动的综合场所。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些知识分子曾崇尚避开世事,隐居山林。与古代隐土不同,现代人并非真的要“远离尘世”,只不过想把“归隐处”当作第二住所,用以适当调节生活的节拍,近距离触摸久违的大自然。旅游度假村的景观设计就是要把握游客的需求,充分利用这些当地的自然元素营造诗化般的风景。然而,设计师应该如何去做呢?笔者希望通过对黄山奇墅湖国际旅游度假村的景观设计探索获得答案。  相似文献   

19.
黎逸科 《规划师》2006,22(8):25-28
传统广府村落的布局规整,前后有田野和鱼塘,东、西、北三面围有树林,建筑平面为三合院式,呈梳式布局,建筑群前有广场.平地村是传统广府村落,其规划更新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尽量保留传统村落聚居思想,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抽签分配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王竹  王丹 《室内设计》2018,(3):102-108
江南地区山地纵横、水网密布, 地貌丰富多样,村落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及特 征,山地河谷村落数量众多。但现阶段乡建 同质化严重,不同类型村落的适宜性政策被 忽略。本文以浙江德清东沈村为例,分析山 地河谷村落特征,以地形地貌为出发点,从 山、水、村落三方面,提出基于山水特质的村 落更新与活化策略,促进乡村经济、社会、文 化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