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X桩在承受上拔荷载时,桩土间的相互作用除了桩侧的摩擦阻力外,还有承力盘提供的抗拔阻力,对于桩身的抗拔摩擦阻力的研究有不少成果,但要研究DX桩的抗拔承载力,关键问题在于解决支盘的抗拔阻力计算问题。文章通过对DX桩作为抗拔桩的某工程实例进行分析,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对DX抗拔桩的承载力进行计算并与工程实测值进行对比,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研究,并试着探求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钻孔灌注桩桩底压浆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开成  侯为 《工程力学》2000,3(A03):557-561
本文通过工程实践,简要介绍桩底压浆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探讨压浆前后桩承载力、沉季的变化规律,提出相应的桩基设计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按桩顶沉降量控制超长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桩端阻三折线、桩侧阻双折线荷载传递模型,对基桩竖向承载力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按桩顶沉降量控制大直径超长灌注桩基桩竖向承载力的设想,并导得了多层地基中桩周桩端土层处于各种不同状态下的竖向承载力解析解。该解答不仅能考虑桩周土的分层,还能考虑桩端土体的非线性及沉渣的影响。最后,采用本文方法对两根试桩的实测荷载-沉降曲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基本吻合,计算方法可供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扩底楔形桩是一种可以有效发挥桩侧摩阻力和桩端承载力,提高单位材料承载力的新型桩;然而针对其竖向抗压承载力理论机理及计算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在小倾角范围内(<5°),基于Randolph和Wroth荷载传递理论模型,建立考虑楔形角对荷载传递机理影响的扩底楔形桩桩侧摩阻力、桩端承载力计算方法;通过与数值计算模型和模型试验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该文所建立的理论计算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续而开展楔形角、扩大头直径以及桩体强度等因素对扩底楔形桩抗压承载力特性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文所建立的扩底楔形桩理论计算方法可以准确、有效地计算其竖向抗压承载力;同等地质条件下,扩大头直径比楔形角对基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复合载体夯扩桩承载力性状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复合载体夯扩桩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在分析中通过现场取样和模型试验确定夯扩挤密区范围,通过分段线性插值确定夯扩影响区土单元的材料参数,从而能够较为准确地分析这种桩承载力的特殊性状。本文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桩身的荷载传递规律、承载力的计算及最优夯扩体直径的确定,同时也比较了这种桩与扩底灌注桩在承载力特性方面的区别,从而揭示了复合载体夯扩桩承载力性状的基本规律,说明了复合载体夯扩桩是一种承载力性能优越的桩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方法,根据复合地基理论,探讨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的技术关键问题,并采用正三角形的布点方式,进行了工程实践,提出了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飞快的发展工程的技术也不断改进,软基处理技术方法也越来越多。CFG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组成CFG桩复合地基,通过褥垫层共同承担上部荷载,其具有成桩速度快、无污染、无噪声、复合地基承载力高、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在工业与民用建筑、高耸构筑物、多层建筑以及高速公路路基等得以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CFG桩的基本特点、成桩机理、施工工艺方法,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以及桩身质量检测方法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大量兴建,大直径灌注桩也因其具有承载力高、无挤土、无振动、适应性强等优点,深受结构工程师的青睐,并在桩基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大直径灌注桩桩端注浆处理桩基质量事故的方法,探讨桩端注浆提高单桩承载力的机理,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海洋桩基平台经常采用大直径超长桩,因为桩和锤的重量很大,在沉桩过程中经常发生溜桩现象。为了便于打桩控制,判断溜桩的深度是非常必要的。该文结合实际工程对溜桩的过程和发生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溜桩状态下土阻力的计算方法:采用土的重塑指标计算桩侧摩阻力,采用别列柴策夫模式来计算砂土对桩端部环状基础的地基极限承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判断溜桩范围的分析计算方法。针对南海某平台桩基沉桩过程中的溜桩问题进行了分析计算,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合理性可供桩基设计以及沉桩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是介绍了PHC管桩在建筑工程中主要的应用范围和条件,并介绍了几种PHC桩的承载力计算方法,提出了PHC管桩单桩承载力在超静空隙水压力消散和桩周土固结作用下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主要对锤击沉管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工程实例就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2.
殷齐麟  董胜  樊敦秋 《工程力学》2016,33(9):204-211
以胜利9号平台在老174号井位插桩过程为例,基于RITSS大变形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自升式平台桩靴贯入多层地基的有限元模型,研究该平台插桩过程中的土体变形以及地基承载力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与SNAME(美国造船与轮机工程师学会)规范推荐的桩靴插桩过程地基承载力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规范结果与数值结果的规律较为一致,数值上相差10%,验证了RITSS方法研究桩靴在软硬相间地基上插桩的有效性。结果表明:RITSS数模方法可以有效地模拟自升式平台插桩过程中各个土层的变形、土体流动,并得到合理的地基承载力结果;对于砂土层下卧软土层地基,可以得到承载力峰值。  相似文献   

13.
复合桩基是一种充分利用桩间土、桩土共同作用的桩基础型式。在其中,确定桩体的承载力是非常重要的。基于一个应用复合桩基的高层建筑的工程实例,通过有限元对其整体建筑进行了随楼层荷载增加的三维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处于不同位置的桩(即角桩、边桩、中桩)的承载能力是不同的,单桩承载力的确定应将桩体浅层5d―10d(d为桩体直径)长度内的摩阻力剔除。本工程实例应用并验证了这些规律。  相似文献   

14.
桥梁和房屋建筑受力特点不同,因此铁路、公路以及工民建行业在桩基承载力计算上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在桩端阻力的处理上很不一样。三岔双向挤扩灌注桩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多点支承的新型变截面桩,其盘阻力占到了总承载力较大的比例,往往超过30 %。在设计该桩型时,采用不同行业规范将出现较大的差异。通过研究不同规范中的计算方法,并依据已有详细准确资料的18个工程,对DX桩在铁路工程中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超长桩承载特性的数值拟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工程实践中超长桩极限承载力一般难以确定,且在利用有限元对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土体参数难以选择.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编制了桩基础反分析程序对实际工程进行了数值拟合求出计算参数,同时又进行了正分析。反分析采用直接分析法并用复合形法求解目标函数方程。正分析程序中土体模型采用非线性弹性Duncan-Chang模型,桩土界面采用Goodman接触面单元。计算所得的极顶位移、桩身轴力、侧摩阻力与实测结果能较好地吻合,表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常用的CFG复合地基设计方法是通过复合地基承载力初选参数,根据复合地基变形情况调整参数最终确定工程适用承载力。基于此,本文介绍了CFG桩复合地基的特性,论述了承载能力和变形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其可行性,重点突出了多高层冷库采用CFG复合地基的优势,对CFG桩复合地基在多高层冷库建筑中的推广应用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碎石桩桩基础处理设计一般考虑的控制指标是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而对于地震烈度较高地区的建筑工程除了要求考虑承载力外,还必须考虑复合地基的抗液化和抗滑能力。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分别通过两种控制指标计算确定桩间距,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DX桩进行了现场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并与后压浆直孔灌注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X桩和后压浆钻孔灌注桩都可以提高桩的承载力和控制桩的沉降,4根试验桩的试验效果相差不大,但DX桩能以桩径小、桩长短满足大承载力的桩基,达到极限承载力时,混凝土的单方承载力是后压浆钻孔灌注桩的1.5倍,可以减少工程材料,降低工程造价;且DX桩施工工艺更简单,能加快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9.
碎石桩桩基础处理设计一般考虑的控制指标是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而对于地震烈度较高地区的建筑工程除了要求考虑承载力外,还必须考虑复合地基的抗液化和抗滑能力。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分别通过两种控制指标计算确定桩间距,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缓冲算子修正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利用未达到破坏的试桩资料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是一个重要的工程问题。根据单桩初始加载阶段的实测数据,建立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的GM(1,1)模型,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已在工程实际中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其精度有待提高。该文系统地论述了缓冲算子的概念和公理系统,探求了缓冲算子的使用规律,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缓冲算子及其特性,并采用缓冲算子修正了GM(1,1)模型以预测单桩的极限承载力。工程实例表明:该文的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可在工程实际和理论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