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全球化起始于世界贸易和宗主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原材料、零部件的进口使“国产化”难以界定 ,于是“原产地某国”取代了“某国制造” ,“国产化”概念因此而发生根本性改变。跨国公司介入生产全球化 ,于是有了“本土化”与“外来化”一组对立的概念。知识产权主导生产全球化使“民族工业”、“国产化”的概念变得更加简单 ,品牌、核心技术、核心部件是民族工业产品的代言人 ,是“国产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与民族国家的关系上。而经济知识化、信息化则更不利于弱势国家的主权。但是,全球化中国家主权的基石作用并没有改变,主权的内容和实现形式则发生了变化。本文认为对此应予以一分为二的理解,不能单纯强调全球化对主权的损害,也要认识到主权的让渡和自我限制是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树立新型的主权观,从而更好地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在当今世界可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概念,其中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大多数的学者大都承认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由微观经济单位追求最大利润的企业行为过程所驱动的过程。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次大的变革,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要的阶段。经济全球化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负面效果。全球化的弊端在发展中国家体现的尤为明显,这使得很多的学者认为经济的全球化其实就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趋势,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之一。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全面的,反映到文化领域就是文化的普适性问题。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普适性问题,人们在事实认定和意识形态领域内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分歧,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化普适性具有必然性。面对文化普适性的趋势,每一个民族都应当努力保持其民族文化的特色。中国文化如何在世界文化融合的进程中保持其独立性,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去关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早在19世纪就提出并论述了全球化的理论.近年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融入了全球化的潮流.全球化进程已经在世界上显示了其巨大的影响力.全球化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在以经济全球化为中心的同时,各民族也面临着其他领域的全球化问题,尤其是文化的全球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各民族文化的发展面临着西方中心论和文化相对主义的双重威胁.而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文化既要积极地融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又要保持自身的特色,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正视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又要努力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使我国的文化以及整个社会获得快速而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任何一个国家当中,法律和经济的关系都是相当密切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之下,法律也被卷进了这场全球化的浪潮当中,本文所要探究的重点就在于当今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之背景下应该如何处理好法律全球化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7.
从学者们的争议入手,对法律全球化的内涵进行界定,提出法律全球化并不能够建立大一统的世界法、全球法,而是一些通行的、更有利于人们交流的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世界性适用。这种适用是建立在各民族国家的法律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8.
从全球化在意识形态、文化领域、价值观念等方面给我们造成直接的冲击和影响出发,提出了在民族的界限消失之前,强调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指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科技飞速发展,全球化、网络化趋势不可阻挡。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不仅是当今时代的需要,也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伴随与异文化的融汇过程.在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民族文化与异文化的融通就是建立在社会存在状况趋同基础上的文化之间的竞争、交流与相互扬弃;我国民族文化与异文化的融通不仅不会影响其独立的发展,反而会带来其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全球化的历史与逆全球化的现状,认为西方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并未改变全球化的大势,更未导致全球化的终结,但促使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深度调整期。美国主导的旧式全球化在文化领域带有或隐或显的帝国主义色彩,这种文化霸权严重侵蚀着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中国引领的新型全球化最终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有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安全与共同进步,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之提供了人文基础。  相似文献   

12.
普世伦理的困境:民族精神的一个反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类道德理想表现形式之一的普世伦理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欢迎,这是因为其产生具有必然的合法性理由,然而在全球化语境中由于普世伦理的对话方地位不平等及内容不具体而导致其缺乏合理性与现实性的基础,从而在根本上制约着普世伦理继续向前发展.由于民族国家还将在全球化语境中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性导致民族精神对普世伦理的反拨,其结果表现为普世伦理的形式不断完善和内容不断丰富,最终有利于普世伦理在全球化语境中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任何国家,民族都无法独立于这股强大的潮流之外。由于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主导下进行的,具有强烈的资本主义性,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面临较大的困难。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融入全球化浪潮时,一定要认清全球化的本质,以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全球经济中,全球化通过其创建的文化、经济和技术潮流,大大影响了社会、生活方式和实践活动.全球化,由于其同时摧毁了全球传统文化的多元化,被认为创建了一个共同的全球文化,同化了人们的身份和生活方式.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而全球化也不例外.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残酷.本文将特别分析全球化对城市文化和建筑的影响,然后分析关于这一问题的不同争论.  相似文献   

15.
追溯全球化概念及全球化理论形成及演变过程,梳理、归纳了几种主要的全球化理论,指出在美国全球化理论成为一种意识形态,成为美国在全世界推行其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工具。因此,正确认识与应对全球化,就必须区分两种不同的全球化:作为客观趋势的全球化和作为意识形态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6.
城市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象征和生产力的空间载体。无论是世界其他国家还是中国,经济重心主要集中在城镇集聚区。可以认为,只有城市及其集聚区的持续发展,才会有区域的持续发展、国家的持续发展乃至于全球的持续发展。面对21世纪全球城市时代的形势,城市问题更成为可持续发展最为关注的主题之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本文指出了这种发展趋势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但在某些条件下也会给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负效应。经济全球化反映了生产力内在发展的要求,提出了要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切实重视科技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全球化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克服其消极影响,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形成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消费的全球化。其实质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科学社会主义的命题和构想本身就是在全球化的历史前景下提出来的,经济全球化的最初萌芽阶段,恰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孕育时期。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既为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动力支持,也为社会主义国家充分利用国际信息资源和先进科学技术加快本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尽快改变自身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状况,缩短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传统纺织业已经受到世界诸多地区和国家的严峻挑战,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我国纺织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应该是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发展我国民族教育对于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作用.认为民族教育既是对国家主流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对少数民族自身文化的一种保护和延续.搞好民族教育,既有利于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又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试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大学文化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文化素质教育内涵、基本特征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实质,阐述了文化素质教育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和文化素质教育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