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南方寒武纪地层出露广泛,层序完整,具有不同的沉积类型和古生物群,研究区包括:湘西、湘中、赣西北、赣东北和浙西。这是寒武系相当发育,前人大我侧重于生物化石的鉴定和化石带的研究,对古环境的研究则很少,为此本文运用岩石学、沉积学、古生物学,特别是运用三叶虫群落的特点及变化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本区古环境,并将赣东北、浙西晚寒武世三叶虫动物群作为重点研究区,自下而上分为3个化石群落。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本文所研究的材料,主要系1958年本院地层古生物室诸同志和作者在四川东南部(秀山、酉阳)及贵州东北部(松桃、德江、印江)所采集,同时为了讨论华南上奥陶统的上、下界线,也包括湖北三峡、陕南梁山及川北、云南等处一些材料。晚奥陶世三叶虫化石包括4目、12科、13属与16种:属于Agnostida 目者一种;属于Ptychoparida 目者4科4种;属于Phacopida 目者6科9种;属于Lichida 目者2种,但因标本不全,未能详细鉴定。华南三叶虫,与欧洲的种群相同或相近,其中有些属也发现于北美。  相似文献   

3.
1959年8月间,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杨心宜、戈定二同志,赴浙江江山一带进行化石采集工作;曾在江山陈家坞、黄泥岗及凉棚亭等地,采到不少笔石化石;特别是在陈家坞东北约500米处的下奥陶统宁国组中,采到的一些笔石化石,经笔者鉴定是中国笔石科的一些新种属。共有2属6种:  相似文献   

4.
笔石是我国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中的主要古生物大化石类型,以渝东南地区YC-4井、QQ-1井、YC-6井、YC-8井等为例,结合手标本观察、岩心研究、储层室内实验测试等手段,综合展开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笔石沉积特征、笔石带序列、笔石沉积环境意义及储层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笔石主要以薄膜状有机质保存于层理面间,五峰组页岩笔石动物群以叉笔石-双笔石动物群过渡至晚期对笔石动物群,龙马溪组沉积期则为单笔石动物群;通过钻孔研究,建立了渝东南地区笔石带序列,在五峰组、龙马溪组分别识别出3个以及6~8个笔石带,为储层精细对比与评价预测提供了时间框架;受控于沉积环境与沉积条件,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期笔石经历灭绝→重新演化→结构复杂化的演化过程,其化石结构、演化、丰度、赋存状态、沉积方式发生转变,向上笔石定向性增强、丰度下降、结构保存完整程度下降,具有环境指示意义;笔石体有机质发育丰富的有机孔隙,其作为富笔石水平层理等沉积构造的一部分,也具有页岩气渗流通道的作用。综上,海相页岩中的笔石沉积特征与结构特征可以作为指示、预测优质页岩储层分布的重要依据,具有页岩气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5.
浙江江山古生物地层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215篇有关江山的古生物学、地层学研究成果,简述了浙江江山古生物地层的研究历史.概述了三叶虫、笔石、腕足类等古生物研究的现状.提出应进一步研究这些保存完好的化石的细微构造及生态,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测试地层的物质成分和划分岩相.加强对石炭系、二叠系的研究,以便对江山古生代地层有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描述的新笔石——浙江三叉笔石(Tridensigraptus zhejiangensis gen.et sp.nov.),是笔者于1963年5月在浙西杜泽附近的下奥陶统宁国页岩Didymograptus hirundo带中采集的。共有三块标本,其中一块较为完整,都保存为压平的薄膜,一般枝的背面向上,腹面向下,只在个别枝上出露胞管,可以看出是属于均分笔石式(Dichograptid type)。这种笔石的形体大,平伸生长。其侧枝的高度发育和沿主枝对称排列的形状,给人以整齐美观的印象。这种侧枝高度发育和对称生长形式的下奥陶统多枝笔石,还是第一次发现,其分枝的芽生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阐明。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描述的标本是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湘西区测大队,于1959—1961年间在湖南资水流域采集的。资水流域的奥陶纪笔石地层相当发育。首先在1933年,由田奇(?)、王晓青、许原道等所发现,命名为桥亭子系。1949年,王超翔、边效曾在安化烟溪采到很多笔石,改名为烟溪板岩。据穆恩之的意见,其时代应属早奥陶世的兰瓦恩期。1959年,湖南省地质局和北京地质学院的工作队,在湖南祁东“龙山系”中采到Dicellograptus sextansvar.exilis,Elles et Wood,证明有中奥陶统的存在。1960年,北京大学湘西区测大队于安化矛园、烟溪及新化炉关三个剖面中,均采到了上、中、下奥陶统的笔石化石,证明资水流域有中、上奥陶统的存在。最近,金玉琴对安化烟溪奥陶纪地层作进一步的研究,采到了  相似文献   

8.
1956年10—12月,在孙云铸副所长的直接领导下,我所三峡工作队收集了一些标本,工作地点是在长江三峡区(即宜昌县以北的分乡、五龙观及王家湾一带)。工作的目的是针对着地层方面某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调查,如五峯页岩的时代问题;寒武系与奥陶系、奥陶系与志留系等的分界问题;并着重在奥陶纪的上部及志留纪的中上部地层中系统地采集化石。在这次采集的化石中,笔石最多,三叶虫及腕足类次之。目前作者仅将三叶虫化石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而其余的如笔石和腕足类化石,以及该区的地质剖面等,由洪友崇和常安之两同志分別整理介绍。  相似文献   

9.
论五峰页岩     
一.引言五峯页岩是一个很薄的地层单位,分布在长江流域,介於奥陶系与志留系的交界处。由岩性上看来,和上面的下志留纪地层同为黑色笔石页岩,非常相似,很像同一的建造;但是所含的化石,许多是上奥陶纪的标准化石。因此,多少年来五峯页岩的时代问题一直未能解决。有人认为五峰页岩应当是下志留系的底部,也有人认为应当是上奥陶系的顶部。由於五峯页岩的时代不能确定,中国奥陶系与志留系之间的界线便无从划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塔中29井奥陶系含笔石地层的资料作了分析研究。其含笔石地层的时代属中奥陶世和晚奥陶世早期,大致相当西欧地卡拉道克期。含笔石地层层位可与塔中28井和塔北柯坪地区相应的地层层位相对比,大致分别相当于柯坪中奥陶瓷的其浪-坎岭组和上奥陶统的印干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内所描述的腹足类化石,系地质部关士聪和车树政于1953年在内蒙伊克昭盟棹子山区研究奥陶纪地层时所采集的。此外,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卢衍豪、穆恩之和张日东于1954年采自同一地区的标本,亦包括在内。棹子山区下奥陶统地层,根据关士聪,车树政的报告(1955,地质学报,第35卷,第2期)和我所野外队的工作结果,可以分为三部分,自下而上为:三道坎层,棹子山石灰岩和克里摩里石灰岩。腹足类化石主要产于蓝灰色或褐红色的棹子山石灰岩中。它们和头足类化石(张日东,1959)Polydesmia zuezshanensis Chang,Armenoceras cf.tani(Grabau),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黔北龙马溪羣上部和石牛栏羣下部岩性相同,都是瘤状灰岩、灰岩偶夹页岩。过去从未发现过笔石,其中所含的珊瑚、三叶虫和腕足类化石研究亦较少。因而中、下志留统之间的确切界线一直未定。1963年暑期,我院黔北地层队在石阡枫香和思南凉水井分别测制了志留系剖面,特别注意中、下志留统的分界问题。除了采集大量珊瑚、三叶虫、腕足类等化石(尚在研究)以外,还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笔石。经鉴定后计有下列属种:(Stomatograptus sinensis sp.  相似文献   

13.
龙门山唐王寨地区逆冲推覆体生物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覆体的泥盆系地层生物繁盛,门类众多。下、中泥盆统有丰富的腕足类,次为珊瑚、双壳类、三叶虫和角石;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地层中发育大量牙形石,特别是Palmatolepis极为丰富。经分析研究划分出11个化石带和化石组合,聚类分析谱系图表现出来的10个化石组合与它吻合,可进行区域对比。在此基础上,对泥盆系的地层单元及下、中、上泥盆统之间的界线进行了划分,对化石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本文描述的笔石材料,大部分系1959年贵州省地质局魏家庸同志在贵州施秉的中奥陶统中采得的;小部分是解放以前王钰教授和盛莘夫教授分别在湄潭及遵义的中奥陶统中采得的。所有的标本均保存在灰绿色页岩中。贵州中奥陶统的笔石过去报导的很少,计有下列几种。  相似文献   

15.
笔石虽然长期被认为是世界上广泛出现的古生物,但笔石的出现和生态,至今还是争论的问题。具瑞(Berry)所著“笔石的出现和生态”一文,不受通常流行的笔石产生于黑色页岩以及优地槽沉积(Eugeo-synclinal deposits)等意见的束缚,提出一些新的见解。虽然有些意见还不能当做是十分肯定的结论,但对于研究笔石,特别是研究它的生态和对比的人来说,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报导的材料来自两个地区:一是祁连山南坡,即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大柴旦区的大头羊沟和石灰沟附近;一是邡连山的北麓,即河西走廊南缘甘肃省玉门西南的东大窑一带。祁连山南坡的标本,是穆恩之、俞昌民等同志于1958年采集的。根据他们的意见,祁连山南坡的奥陶纪地层可分为三个地层单位,即大头羊沟羣,属中奥陶统,石灰沟页岩组和多泉山石灰岩组,属下奥陶统。大头羊沟剖面的上覆地层为中奥陶统的大头羊沟羣,它与下面的下奥陶统石灰沟页岩组呈假整合接触。石灰沟页岩组以灰黑色炭质页岩、灰色钙质页岩及泥质灰岩为主,并夹少量黄灰色钙质砂岩和灰黑色薄层石灰岩,本层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1956年笔者和钱义元、朱兆玲、陈楚震、张守信等同志随同张文堂先生在湖北西部宜昌,秭归一带调查时,在大湾组(狭义的大湾组)下部采得一些下奥陶统的笔石。1957年笔者和葛梅钰等同志随同王钰、穆恩之二先生又到湖北西部宜昌、秭归一带调查,除在大湾组下部又获得许多笔石外,并在大湾组上部获得下奥陶统上部的笔石,1959年笔者和李蔚秾、张树森等同志在贵州南部都匀、麻江一带调查时,亦发现和大湾组相同的地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焦作云台山与青龙峡景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的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分析及其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马家沟组主要为潮坪-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可划分为潮坪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及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开阔台地3个沉积亚相;其沉积演化特征显示出7个沉积旋回,每个沉积旋回变化从潮间带(潮上带)沉积开始,海水逐渐加深变为潮下开阔台地沉积,然后海水逐渐变浅,过渡到潮间带沉积,总体上反映了马家沟组沉积期经历了7次较完整的海平面变化过程.研究云台山与青龙峡景区马家沟组沉积环境和沉积演化对于恢复该区早古生代的沉积环境和丰富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信息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桂林兴安拓村剖面下石炭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剖面测量,采集并鉴定了珊瑚和腕足类化石,提出此剖面地层为下石炭统大塘阶黄金组上部,其顶部与寺门组整合接触。此剖面地层以灰岩、泥质灰岩为主,向上渐变为泥灰岩、泥岩和页岩互层,富含珊瑚和腕足类化石,同时含有少量三叶虫、菊石、海百合茎等化石,反映了浅海沉积环境。珊瑚化石主要是 Kueichouphyllum- Auloclisia组合带,腕足类以Pugilis和 Vitiliporductus为主。此剖面地层在层位上完全可与贵州威宁鸭子塘组对比,但岩相和化石略有区别(无 Thysanophyllum),可能与兴安地区早石炭世水体含泥量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1954年夏,卢衍豪、侯祐堂、张日东、刘第墉诸先生和笔者研究浙江西部古生代地层时,曾在常山城南三里大坞附近的下奥陶纪宁国页岩中采得一些笔石标本。这些笔石经笔者鉴定有些是新的种属。为了解决这些新笔石的详细层位并进而确定它们之间的演化关系,笔者于1956年春,又同李积金、朱兆玲、钱义元等前往群测宁国页岩的剖面,并逐层采集化石。在大坞附近船山山脚下所露出的厚仅5米多的宁国页岩中,采得笔石15层,包括许多新的材料。本文所描述的笔石就是从大坞剖面中所获得材料的一部分。这些笔石可以分作两组:一组是多枝的、正分枝的笔石,属于均分笔石科(Dicho-graptidae);另一组是少枝的、胞管变形的笔石,属于一个新科——中国笔石科(Sin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