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浪铝土矿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北东方向,隶属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陈村乡。为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和生产环境,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的原则。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扰动和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产开发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固体矿产资源为不可再生性资源,盲目的开采既浪费了矿产资源又破坏了当地的地质环境,造成地质环境条件逐渐恶化。以某铜溪褐铁矿为例,主要介绍了该矿山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和现状,并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和治理恢复方式,提出保护措施、工程治理措施和生态恢复措施等,可有效降低或消除矿山地质灾害隐患,减少土地资源破坏,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长期的矿山开采忽视了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造成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陷、地裂缝、水土流失、地下水疏干等地质环境问题,需要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4.
秦鑫  陈洪凯 《人民长江》2017,48(21):74-79
针对矿区地质环境保护问题,通过分析大量有关文献并结合实践研究,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矿山开采制度、矿区环境评价与监测技术、矿区地灾防控与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发现:国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着眼微观层面对土壤、水质等方面的修复,而我国矿山地质保护绝大多数尚停留在工程治理层面,法律保障、矿山恢复保证金、矿区绿色复垦技术是现有研究的薄弱环节。因此建议矿区地质灾害保护研究中应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政策、矿山灾变机理、矿山防灾与生态修复技术、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预警应急方法、系统与设备等方面,并解读了各研究方向主要思路。研究成果对推动我国矿山地质环境减灾理论研究与防治工程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调水工程是通过人工输水建筑物,将一地区的地表水或地下水引入另一地区,从而解决引入地区的水源问题.调水工程按引水方式,可分为明渠引水和暗管引水.本文着重探讨明渠引水可能产生的地质问题.渠道可能经过不同的地貌单元,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将是各式各样,归纳起来共性问题为水质和水量,特殊性问题则主要为路经平原的渠道,引起土壤盐积化和沼泽化、砂土液化、黄土湿陷,路经山区的渠道滑坡及矿山淹没等问题。对于调水工程的环境地质问题,不仅要研究渠道的修建和运行会产生什么样的环境地质问题,还要研究如何利用与扩大其有利一面,尽量避免或减少其不利影响,在进行环境地质问题研究时,应把调水本身的效益与环境地质问题结合起来考虑.  相似文献   

6.
湛江市开发中、深层承压水已有50多年历史,地下水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不可缺少的主要饮用水源.但是,由于长期的大量开采,地下水位大幅降落,引发了地下水资源衰竭、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旨在能为今后合理调配水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浅谈双鸭山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鸭山市主要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矿山废渣排放和煤矿采空区的地面塌陷。针对双鸭山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制定了大范围、综合型、环保型、可持续利用型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开发破坏了矿区的自然环境,在一定自然条件的刺激下形成了矿山泥石流.矿山泥石流的成因和自然泥石流的成因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人类开采矿产资源活动的影响上.本文在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在矿山泥石流形成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山泥石流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张发旺、陈立、张胜等撰写编著的《能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互馈效应研究》一书,已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不仅是针对鄂尔多斯能源基地地质环境问题研究的专著,也是一部集作者多年研究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成果总结、精选而成的力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内蒙古矿山尾矿库建设情况,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为因素引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为因素引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包括水土流失、水土污染、地面塌陷、海岸带变迁等;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最新调查资料为基础,对上述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据此提出防治环境地质问题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确定矿床充水的主要含水层及其主要充水因素,指出矿区供水水源地方向;对矿区主要岩石及矿体顶底板岩石进行物理力学测试,评价矿体围岩及其顶、底板岩石的工程地质条件,查明构造断裂带、软弱夹层对矿床开采的影响;对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做简要定性评价;划分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类型,为矿床经济技术评价及未来矿山建设可行性设计、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地质的定义有多种,不同的教科书和不同的学者有自己的定义,但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即是研究地质和工程的关系。工程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些分支学科,如矿山工程地质、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作为工程地质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工程地质始终充满艰辛,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1.矿山开采及水土流失现状 1.1矿山开采现状 迁西县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6个品种,以金、铁最为丰富,经过20多年发展,形成了采选、烧结、冶炼、轧材一条龙生产格局。近几年,全力整合资源、推进规模办矿、延伸产品链条,钢铁业跳出了资源初级开发的路子.实现了从生产铁精粉、烧结球、面包铁等初级产品到钢坯、板材等深加工产品的跨跃。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南四湖及周边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湖泊水体多属Ⅳ~Ⅴ类水,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总体评价为较差-极差.湖区存在采空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及湖泊泥沙淤积严重、水资源开采过度、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域面积变化过大等环境地质问题,文章对上述问题成因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今后南四湖地质环境保护与预防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 GIS 和 RS 的黄石市矿山地质环境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 GIS 和 RS 技术,以黄石市(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为研究对象,利用 2009 年 1 月 27 日和 2008 年 12 月 16 日 SPOT5 遥感数据,结合研究区的地形图及采矿登记权等相关资料,建立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体系。针对各指标,提出与之相适应的 GIS 和 RS 提取方法,得到单因子分级图。运用层次分析法,给各指标因子赋权重。再根据评价指标分级体系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模型,运用 GIS 的栅格运算功能,对各指标因子进行栅格计算、空间叠加,最终得到黄石市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分区图。该研究结果为黄石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并为矿山地质环境定量评价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对矿床经济评价的目的和原则以及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论述了矿床经济评价的主要任务和要解决的若干问题,指明了矿床经济评价与地质勘查、矿山设计建设以及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等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豫东平原区域地质资料及近年来兴建的调蓄水库工程勘察成果,归纳总结了豫东平原调蓄水库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特性,分析认为渗漏、施工降排水、浸没、边坡稳定、水库淤积等问题是豫东地区水库施工和运行中遭遇的主要地质风险.针对上述潜在地质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建议.该研究有利于保障豫东地区调蓄水库的总体安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三门峡沿黄矿山为例,综述了因矿山过度开发引发的地质灾害、地形地貌破坏、含水层破坏、地表水污染及土地资源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了统筹推进地质灾害、湿地、小流域、土地、乡镇生态系统的治理的规划思想及治理对策,对黄河流域三门峡沿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及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工程地质勘察是水利水电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水利水电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建设的好坏,关系十分重大。建国十几年来,通过大量工程的建设实践,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走过一些弯路,有过一些教训。过去一些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其中有不少是属于地质方面的问题。最近,水利水电建设总局勘测处对我国约20个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由于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地区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多种多样,有技术经验方面的问题,也有思想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这个总结在总结技术经验的同时,也总结了一些思想和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它没有很多理论阐述或公式推导,除可供水利水电系统技术干部特别是地质工作者阅读外,也可供各级领导干部参考。总结的内容分三部分:第一、几点基本经验;第二、若干单项工程主要经验小结;第三、几个技术专题的初步总结。三个部分共计约十万余字。本期刊登的为第一部分全文及第二部分的几个单项工程。其他部分将在本刊陆续发表。应该说明,这还只是个初步总结。在总结时,虽然依据了很多设计文件和有关报告,并根据各院(队)提出的意见进行了修改,但由于涉及的问题很多以及我们技术水平的限制,难免有挂一漏万或不恰当之处,尚希有关同志提出意见,以便进一步补充修改。同时,由于各工程地区地质条件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各单位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参考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