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谢家祥 《纺织器材》2017,44(3):48-51
为了提高涤棉混纺纱线质量,从纤维原料优选及工艺流程优化入手,分析涤棉混纺纱线对原棉和涤纶纤维原料的具体要求及工艺要点,重点探讨清花、分梳、牵伸等工序的工艺优化和器材优选,并进行试验对比分析。指出:涤棉混纺应优选原料,采取条混法,以保证涤棉生条混合比例;清梳工序的控制要点是柔化握持打击和握持分梳,减少对涤纶纤维的损伤;根据并条、粗纱、细纱各工序的主要牵伸任务,树立全局工艺理念,为纤维伸直、减小损伤和纤维顺畅、规律变速创造工艺条件;在牵伸倍数较大的细纱工序中采取较大的粗纱捻系数,当混比超过50%的棉与其它棉型纤维混纺时应采用"大隔距、柔控制"的牵伸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混纺麻纱质量,介绍麻纤维及混纺麻纤维特性,详细分析其滑溜牵伸、三罗拉双胶圈强控制牵伸、集聚纺纱及赛络纺纱等新型附加摩擦力界牵伸型式的机理及问题;结合工艺实践,分析采用滑溜牵伸减少断头,采用新型压力棒、曲面下销、粗纱定位器、低硬度胶辊和赛络纺集棉器提高成纱质量指标的实例。指出:传统麻纺牵伸技术不适应新型纺纱型式和质量提升的需求,由于纤维长度、线密度差异大,在牵伸过程中存在混纺麻纤维运动难以控制的问题;针对麻纺牵伸棉型化、麻纺工艺精细化、麻纺产品细号化的发展趋势,显著提高混纺麻纱成纱质量的措施为:采用新型细纱牵伸工艺、合理选配牵伸器材、减小浮游区长度、加强对前后区纤维运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探讨精梳棉ZENTRA混纺弹力纱的生产工艺技术要点。由于ZENTRA纤维具有弹性,适纺性差,纺制时采用精梳棉条与ZENTRA纤维盘混方式。清钢工序执行轻打击、中强度梳理、少落棉工艺原则,以降低纤维损伤、减少棉结、稳定混纺比;并粗细工序注重牵伸工艺合理配置,改善弹性纤维的牵伸控制,降低回弹以稳定生产;优选纺纱专件及成纱捻系数、电清、捻接等工艺参数。通过一系列工艺技术措施,成功开发出JC70/ZTR3040S混纺弹力纱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4.
探讨竹浆纤维棉混纺涡流纱的生产工艺.针对竹浆纤维特点进行原料加湿预处理,较好地解决了生产中的静电现象.采用条混工艺以保证准确的混纺比.开清棉采用“短流程、多松少打、多梳少落”的工艺原则;梳棉采用“轻定量、低速度、紧隔距”的工艺原则,减少棉结和短绒;并条工序合理配置牵伸工艺;涡流纺工序对牵伸倍数、喷嘴压力、喷嘴与前罗拉隔距等工艺参数进行优选,最终顺利纺制出了竹浆纤维/棉70/3014.7 tex混纺涡流纱,质量达到了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探讨并条高倍牵伸分配工艺的应用效果.分析了并条顺牵伸、倒牵伸工艺的特点,针对这两种牵伸分配工艺存在的不足对所提出的高倍牵伸工艺进行了介绍,并对其使用效果和范围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高倍牵伸工艺能够兼顾弯钩纤维的伸直效果和条干均匀度的改善,其适用于普梳和差别化纤维的纯纺及混纺的并合工艺,能够达到提高成纱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三罗拉牵伸中,为了提高细纱机牵伸能力,一般有所谓二类工艺路线的提法,即第一类工艺是保持后区较小的牵伸,主要提高前区牵伸倍数;而第二类工艺是采用较大的后区牵伸倍数,以达到提高总牵伸能力的目的。第二类工艺多不采用,实际生产中几乎都采用第一类工艺,即在提高细纱机牵伸倍数时,保持较小的后区牵伸,在纺织布用纱时选为1.25~1.50,纺针织用纱时为1.02~1.15。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不同原料的纯纺和混纺细纱条干不匀率与后区牵伸倍数关系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蚕丝包缠羽绒混纺纱的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羽绒的可纺性,研制开发羽绒混纺产品,针对羽绒特性,对蚕丝包缠羽绒混纺纱进行了纺纱试验.结果表明:将羽绒和维纶通过预混、表面处理和梳理工艺,在梳棉机上加工成羽绒混纺生条,在花式捻线机上对羽绒混纺生条进行适当牵伸,牵伸后的须条与1根涤纶芯纱相遇后,采用2根蚕丝作包纱,利用双向包缠技术,可纺制出蚕丝包缠羽绒混纺纱.指出,生产中梳棉要采用低速度、大隔距、轻定量、弱分梳的工艺,花式捻线加工中下空心锭转速对成纱实际线密度、断裂强力、包缠捻度等性能有影响,需要进行优选.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绢丝纤维的性能特征,介绍了绢丝与棉混纺的纺纱工艺流程、各工序的工艺配置及技术要点,就纺纱过程中出现的缠绕罗拉胶辊、堵圈条喇叭口、细纱牵伸不开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开发出符合使用要求的产业用织物,采用直径12μm的不锈钢纤维与涤纶纤维、棉纤维混纺纺制转杯纺起绒纬纱。根据使用要求合理确定不锈钢纤维混纺比,在生产过程中根据不锈钢纤维的特点,采用不锈钢纤维条与涤纶纤维条并合喂入头并进行牵伸的工艺,采取低速、大隔距、小摩擦等工艺措施,通过优选工艺与纺纱器材,加强操作管理,使纺制出的涤纶棉不锈钢纤维转杯纱满足了用户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纤维牵断成条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纤维牵断成条机系统构成,着重介绍牵伸机构、牵切机构、加压机构以及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阐述纤维牵断成条加工的工作原理,介绍牵断机的工艺参数罗拉隔距、胶辊加压量及牵伸倍数,分析这些参数变化对纤维牵断主体长度及其分布的影响规律。应用该设备可以减少2种不同纤维之间的长度离散度,提高混纺纤维的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1.
赵博 《棉纺织技术》2007,35(8):31-33
为了顺利生产牛奶蛋白纤维氨纶包芯纱,对各工序纺纱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生产前对牛奶蛋白纤维进行预处理,清梳工序采用低速度、大隔距、多梳少打、均匀混和、快转移、小张力的工艺原则,并条采用顺牵伸,粗纱适当加大捻度、减少后区牵伸倍数,细纱采用重加压、大后区隔距、小后区牵伸、小钳口隔距等技术措施.措施实施后,成纱质量好,条干均匀.  相似文献   

12.
纺纱过程中后区牵伸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探讨后区牵伸对成纱质量的影响.通过对棉纺工程中并条、精梳、粗纱和细纱各工序中后区牵伸的选择与作用分析,论述后区牵伸选择的重要性及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指出:各工序后区牵伸倍数的大小,都要根据原料性状、设备适应能力、温湿度条件和成纱质量的要求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后区牵伸的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普梳头并与精梳预并以偏大掌握为宜,精梳宜适当掌握,末并、粗纱应偏小配置,细纱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情况下应偏小配置.  相似文献   

13.
为顺利纺制棉Formotex木棉混纺纱,针对混纺纤维的性能特点,采用包混工艺,并对木棉纤维进行纺前预处理;开清棉工序重点减少纤维损伤;并条工序合理设置罗拉隔距和后区牵伸倍数;粗纱工序适当增大捻系数,以减少意外牵伸;细纱工序优选钢领、钢丝圈型号,以减少成纱毛羽;络筒工序合理设定清纱器参数,清除有害纱疵,最终成功纺制出棉/Formotex/木棉60/30/10 14.5 tex纱,其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并粗工艺与成纱质量关系的讨论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分析了熟条和粗纱质量与成纱质量的关系,并就并条、粗纱工艺配置与成纱质量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条工艺道数、熟条定量、牵伸形式、有无自调匀整等,粗纱牵伸形式、牵伸倍数、后区牵伸与隔距、前区牵伸与隔距、加压、胶圈等都对其制品的质量影响显著,而熟奈与粗纱的质量又直接影响成纱质量,故并粗工艺的优劣与成纱质量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精细化亚麻纤维的特性,选用精细化亚麻纤维,通过并条混合的方法与棉纤维混纺,成功开发了14.8 tex 55/45亚麻/棉混纺纱.介绍了清、梳、并、粗、细、筒等工序的纺纱要求,工艺参数和主要技术措施.纺纱过程中通过采用多梳少打、低速度、大隔距、加大头并后区牵伸倍数和粗纱捻系数,选用适当的细纱钢领、钢丝圈、胶辊等纺专器材,设置合理的电子清纱器工艺参数等,达到了顺利纺纱,提高成纱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改善并粗条干CV值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善CJ 7.3 tex纱的并粗条干,对并条工序及粗纱工序的工艺进行优选,并条工序减小凹凸罗拉厚度、合理选择后区牵伸倍数和压力棒调节环大小,减小张力牵伸;粗纱工序优选喇叭口及隔距块大小,合理配置后区牵伸倍数,最终并条条干与粗纱条干得到改善,且成纱各项质量指标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有机导电纤维的性能特征.有机导电纤维与棉混纺纱,采用棉条混和,在纺纱过程中,由于有机导电纤维的含量很低,为避免并合道数过多,造成棉条过熟过烂现象,采用一并时棉条不通过牵伸区的并合工艺;采用四道并合其混纺比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降低成纱纱疵,在并条工序进行前、后罗拉隔距,后区牵伸倍数及压力棒位置4因子2水平正交试验.通过试验优选出合适的并条工艺,提高了熟条质量,从而降低成纱纱疵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为了降低成纱条干CV,在纺纱各工序应用了系统纺纱工艺原理.认为原料是纺纱质量的前提,设备服从于工艺,工艺服从于质量.在开清棉工序要精细抓棉,以梳代打;在梳棉工序要合理配置梳棉工艺;精梳工序采用后退式给棉;并条工序要合理配置并合和牵伸;粗纱工序要控制张力;细纱工序要控制牵伸区纤维的运动并确定适当的牵伸倍数.从而使改前改后的条干CV普遍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云纹纱外观及提高其成纱质量,探究了3种不同引纱方法对云纹纱成纱外观及质量的影响。在牵伸细纱机上分别纺制29.2、14.6、9.7、7.3 和5.8 tex的云纹纱,对每种线密度的云纹纱,保证其他工艺参数一致,通过改变饰纱的喂入方式纺制而得,即饰纱分别从细纱机后罗拉、中后罗拉、中前罗拉喂入。通过观察成纱外观,并对其强伸性能、条干、毛羽指标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引纱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成纱外观,较其他2种方式,饰纱从中后罗拉喂入时,所纺成的云纹纱成纱3 mm内有益毛羽较多,3 mm以上有害毛羽较少,强力及成纱品质指数均高于其他2 种方式,成纱质量较优,且成纱包缠结构较为紧密,立体感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