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最近若干年,美国顶尖规划教授、规划师因为更加密切地接触海外的规划师、规划专业师生、规划实践(例),尤其是来自中国的规划师、规划专业师生、规划实践(例),似乎开始了新一轮的对于美国规划理论、实践和教育的反思。前不久,《美国规划学会会刊》刚刚刊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加里·哈克(Gary  相似文献   

2.
总体来说,国内规划专业比较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学校期间一般已经参与了大量的实践工作,因此国内规划专业的毕业生很容易适应规划实践领域的要求.从这个角度看,国内的规划教育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并不大.但是,国内的规划教育还需要增强学生6个方面的能力:①重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上海虹桥临空园区一体化规划等规划实践引发的思考,对目前规划编制中出现多重规划方法融合和“一体化”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在现行规划体系下,法定规划与非法定规划方法的融合与互补已成为规划实践的必然趋势.并进一步研究如何通过一体化规划的方法来实现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以达到规划引导城市建设和长远发展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4.
低碳建设已成为我国当前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的重点,文章通过总结我国进行低碳规划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现状,提出应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区域性低碳规划目标体系和实践研究。对区域性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界定,提出大型公共建筑区域性低碳规划应从土地利用规划、低碳环境规划、低碳建筑规划、低碳交通规划以及能源利用规划等5个方面开展;依从低碳规划前期分析、低碳目标规划、低碳方案规划三个步骤,构建大型公共建筑区域性低碳规划实现途径;对低碳规划目标选取的方法和关键要素进行分析,构建了大型公共建筑区域性低碳规划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低碳规划作为实例进行了案例分析,以期对国内大型公共建筑的区域性低碳规划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以实用为核心准则论述村庄规划的重要意义,分类介绍村庄规划的需求和内容,提出实用型村庄规划的类型、内涵和实践案例,以及村民参与编制村庄规划的方法,为推进我国的乡村规划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前城市色彩规划管控在色彩挖掘、管控的系统性与弹性,以及与既有规划衔接等方面仍存在问题。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践现状分析,本文构建了一套色彩规划编制与实践模型,以期为城镇色彩规划管控提供科学工作方法。该模型具备与风貌规划有机结合、内在系统性及色彩选择的灵活性特征,体现出系统和弹性相结合的管控理念。最后,本文详细论述该模型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的色彩规划编制实践,初步证实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将为未来相关规划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全域视角下的镇域村镇布局规划编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村镇规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传统镇域规划实践体系和理论存在的不足与问题,研究通过对全域视角概念的解析,在对现有的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点)规划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结合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的规划编制实践,探讨了全域视角下镇域村镇布局规划编制内容体系和工作体系的构建,并明确了编制要点,以期为相关研究和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外韧性城市规划的研究及实践掀起新浪潮,其中日本在韧性规划实践方面走在前列"。3·11"东日本大地震带给日本深刻的教训,随后日本提出了"国土强韧化"政策,时至今日,已经建立起国土强韧化规划体系,这是自"韧性城市"概念提出以来首个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的实践,给我国带来了诸多启示。在梳理国外韧性规划理论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日本国土强韧化规划的内涵及编制方法,并以合肥市市政基础设施韧性规划实践为例,着重介绍本次规划的规划背景、流程、对国土强韧化规划方法的应用和创新及规划成果,总结我国城市韧性提升的总体策略和相关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存量规划语境下,城市更新日益成为规划实践的热点。然而多数局部地块的城市更新实践难以协调区域系统性要素,整单元的城市更新规划由于涉及协商内容的复杂性,其规划实践尚处于摸索阶段。结合上海市城市更新对于工业用地转型的积极探索,基于张江科学城西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实践,提出整单元的城市更新在控规编制过程中的创新方法,包括提供多元主体全过程的协商渠道、利用城市设计管控系统性公共要素、基于更新意愿的近远期引导等,从而为多方主体创造充分协商的条件,提升规划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人们普遍认为规划理论与规划实践者的相关度不高。本文试图通过展现过去50年里规划理论对规划这个职业的影响,来反驳这种观点。文章提出了理论可以有助于规划工作领域的三种途径(这里的规划领域主要指北美的规划实践和教育)。第一个途径是对规划工作深入的人文主义哲学思考,并且探寻它对规划实践的含义。第二个途径是对规划实践进行调整,使其适应现实世界在尺度、复杂性和时间上的限制。第三个途径是将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思想通过规划理论转译到规划领域。本文的结论是:规划理论应当被看作是全球学者跨学科的一种努力,他们对规划专业的贡献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